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二百四十三章 皇嗣 ...

  竺年这次回来,才发现他老爹老当益壮,又给他添了三个弟弟妹妹。

  一对龙凤胎,是荣妃所出。

  另外有个最小的妹妹,现在还没满月。

  他简直服气。

  他和尉迟兰两个人好好的,个个都盼着他们分。他老爹老渣男一个,还别人夸赞。

  垃圾老爹!

  竺年越想越气,冲上去就踢……

  竺瀚看他收回去的脚,把眉毛一竖:“怎么滴?还准备打老子了?”

  宋星就看着他哥和他大侄子在宫里头你追我跑,站在暖烘烘的室内,挑了个棉帘子探出一点点头,在那儿劝:“大过年的,孩子还小呢!”

  “他个子都快比我高了,还小什么?”

  宋星看了看跑得飞快的竺年,感觉和以前坐在椅子上脚都碰不到地的时候没什么两样:“是还小啊。快进屋吧,别冻坏了。”

  竺瀚刚进屋,外头大氅没脱。倒是竺年在屋里头穿的单薄。

  竺瀚也没真生气,就顺着把儿子撵回屋,吩咐:“去煮碗姜茶来。”

  姜茶是现成的。

  竺年刚过来的时候就被宋星灌了一碗,这会儿又一碗下去,喝得眉头都皱起来:“我回来一点扎实都没吃,就灌了个水饱。”

  竺瀚放下自己喝完的空碗:“回自己家还不知道吃东西,怪谁呢?”

  边上宫人把碗撤下去,嘴角带着笑:真好,太子殿下一回来,整座皇宫都热闹了起来。

  “你们聊什么呢?”

  竺年就把棉花制作的一系列东西都给拿了出来。

  竺瀚虽然听不太懂,但对这些东西向来是很感兴趣的,等到尉迟兰过来,才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芳儿来啦,去哪儿啦?”

  尉迟兰给竺瀚和宋星请了安:“去了舅舅家一趟,正好那边要办喜事,多坐了一会儿。”

  竺瀚咂摸了一下其中的意思,没吱声,转而说道:“正好时间差不多了,走,吃饭去。”

  郑家办喜事,尉迟兰一个人去,没带竺年,是不是说明两个人的感情淡了?

  这好事啊!

  等他们自然不想在一起,他再给两人正正经经娶妻,生下孩子来好好培养也不迟。

  竺年和尉迟兰对视一眼,跟在竺瀚身后。

  今年两人回来最晚,竺婉和宋星比他们提前到了,晚饭就比平日里更隆重一点。

  没邀请外人,但有歌舞奏乐,连最小的没满月的小皇女都被乳母抱着露了一脸。

  竺年有些意兴阑珊,吃过饭就做出疲倦样,带着尉迟兰先离席了。

  他们一走,宴乐也很快就停了。

  嫔妃们和一些年纪略长的皇子皇女面面相觑,感觉到太子的地位。

  竺年提早离席,半真半假,累是真的有些累,毕竟长途赶路回来。这次出发晚,为了赶路,有几天就睡在野外,虽然有马车,但到底没能睡踏实。再加上是自己家,他也懒得做戏。

  回到东宫洗漱完毕,尉迟兰看他去书房,好奇:“不睡?”

  竺年去看宫人帮他搜罗的放当年新书的书架,拿了一本小人书:“睡的。睡前看看。”

  等两人都脱了衣服坐在床头,尉迟兰才说起今天去郑家的事:“二舅家的四妹妹成了亲之后要去建州,就多坐了一会儿。”

  建州在梁州以南,整个大梁最好的阳沁盐就在建州。

  “远嫁?”从京城到建州,好长一段路了。

  “倒也不是。夫家也是京城人,小夫妻俩是一起考官到了建州。说是本来想考去梁州或者漓州,但那边要求太高,最后选了建州。”

  “建州的要求也不低。”作为南地最适合经营的东南平原地区,像建州这种地方本来就比较富庶,教育普及非常快,是最早实行考官制度的,每年竞争格外激烈。

  “两人是想趁着年轻,多去别处看看。郑家这一代的年轻人都挺有想法的。”这回他们给郑家准备了不少东西,尉迟兰本想着提前把那些礼物给郑家,免得再拉到东宫再拉去郑家那么麻烦,倒是没想到和郑家的年轻人多聊了一阵。

  竺年就听他讲郑家的一些情况。

  郑大舅桃李满园。郑家的年轻人不只是姓郑的,还有很多学生。

  郑家自己也办了个书院,只是更像是私塾兼课外辅导班。

  “他们男女学生在一起上课,这挺好的。”

  “郑家毕竟人少,又都是自家人,一起上课没什么。他们学习进度也比一般学校要快得多,瞧几个学得慢的自己挺着急的。”

  郑家的书院总共就三个课室,一个蒙学,一个基础知识的,另外一个就是大学课程。

  同一个课室里的学生,学习程度和进度都不一样,得到先生的肯定,就能更进一步学习。反之,要是学习进度慢了,同样的东西人家学三个月,自己学三年,是个人都得着急,卷得一塌糊涂。

  尉迟兰说着笑了一声:“有个小孩儿,比果果大一点,小大人一样,回头叫来家里玩。”

  “让人当果果的伴读?”轮身份,宋果果早该有伴读的,只是耽搁了。这小孩儿学得快,一般伴读跟不上。就算招伴读来,大概也和他那会儿一样,只是个伴读的名分,压根不会在一起念书。

  “不是。等人来了,你就知道了。”

  竺年也没等太久,第二天睡醒吃过饭,郑家就带着孩子们来玩了。

  东宫玩具屋重新开张,热闹得不行。

  很少人家有那么多玩具,大人都玩得挺高兴的。

  这一回,宫里头的皇子皇女们倒是没来,倒是竺婉和宋浮带着宋莽和宋果果来了。

  孩子们一多,没多长时间,就分做了几堆玩耍。

  竺婉在外头看了看,见自己儿子和一群十五六岁的玩在一起,身边还有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跟着,觉得好笑:“那是谁家的,难得果果有个同龄人能玩到一起。”

  尉迟兰笑道:“是郑蓬飞的孙子。”

  郑蓬飞是郑家的旁支,辈分小,原先是丹州知府,现在是江州知府。

  虽然同为知府,江州和丹州之间就隔着一条蒲水,但江州的富庶不是丹州可比。如今又在修建蒲岭的大道,几乎就是朝廷送上门来的政绩,只要做好了,要不了多久就能高升。

  竺婉惊讶地看竺年:“救过哥哥的那位?”

  “对。”竺年点了下头,感到手上一紧,安抚地往尉迟兰身边靠了靠。

  同坐的郑家人许多不知道这事,询问起来。

  竺年就说自己当初差点被自己老爹一炮打死的乌龙。

  他虽然说得轻松有趣,但其中的凶险稍微想想就能明白。

  郑大舅更是说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今后殿下还需要慎重。”

  “大舅舅说的是。”竺年想着自己一个野王,都快硬生生磨成辅助了,不能更慎重。

  宋浮平时不怎么说话,在这时候也跟了一句,是对竺婉说的:“阿钧也是。”

  竺婉皱了脸“唉”了一声:“我知道啦。”不过想到年后的安排,她又高兴起来,“年后我就要当东王,去东萍府,整海军!”

  “哇!”竺年实名羡慕,“西州那点地方小真好啊,四年就整完了。我也想出海……”

  可惜姜地太大,他要是走了,后续主持的人选也是个问题。

  郑家是老学究,却不是老古板,家中不少姑娘考了官,不过除了这一回要去建州的那位,多数都在京城和京县。听到竺婉要弄海军,连郑大舅都觉得大开眼界:“我只在一号码头见过大货船,还没见过海船。”

  “大舅舅想看就一起来啊。东萍府那边海鲜也多。”竺婉热情邀请,挖人之心路人皆知。

  郑大舅相对比较自由,还真认真考虑了。

  竺年倒是问起来:“你是准备把首府放在东萍府?”

  “对。父皇母后说了,让我管着东州和萍州,在东萍府最方便。”

  “东萍府地方小了点。你得把城往东州的方向多扩一段。等等我找副舆图给你,那会儿我跟你芳哥从海州到东萍府探了一条经过阳海渊的道,你在那边正好顺便把路给修了。顺便把海州和林州一起管了。阳州那边也能看着。东萍府外海有个岩岛,那边我建了码头,你可以把一些大船放那儿做中转……”

  “停停停!你这也太‘顺便’了!”竺婉微微噘起嘴,靠在宋浮身边,一副小女儿的憨态,“我现在可不是小孩子了,休想拿这一套来忽悠我。”

  “那几个地方,当地管理得挺好的,你又没多少活可干,怎么就不是顺便了?”竺婉的算盘啪啪响,竺年的算盘显然打得更利索,“你在东州待上几年,回头到姜地来接我的班,等我和你芳哥去一趟新京,你正好也可以带阿莽去玩。”

  竺婉一脸无语地看着她哥:“为什么你能把出门干活的事情,说得跟出去玩儿一样?再说你把活都给我了,你干嘛?”

  “我带你芳哥出去玩儿啊。”竺年一脸理所当然。

  几个郑家人,年纪小的还在羡慕竺婉这位公主能够受到比皇子更高的重用,年长且常年混迹官场的郑二舅早就已经反应过来,眼神惊疑不定。

  碍于竺年和尉迟兰的强势,目前为止没有朝臣提出后嗣的问题。

  但目前大家比较有共识的有几个方向。

  由于竺年没有嫡亲的兄弟,所以最优的从嫡亲兄弟生下的儿子里过继一个来作为皇储培养,显然是行不通的。

  当然,要是可以的话,朝臣更倾向于过了几年,竺年和尉迟兰关系淡了,和离了,两人退回到正常的君臣关系,各自娶妻生子,会更好。

  由于还有这层期望在,加上惹不起竺年和尉迟兰,所有人都没明说。

  退一步考虑,竺年还有许多庶出的弟弟,尤其是年纪小的几个,给他当儿子也刚好。要是从小养在身边,悉心教导,也不失为一种出路。

  至于竺婉生的宋莽和宋星生的宋清,血缘上虽然都近,但毕竟姓宋。

  没道理竺家把宋家推翻了,过个几十年又把江山还给宋家。

  郑二舅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些选择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

  他不能在东宫明说,勉强保持着清醒,好不容易等回到家里,才和家里几个兄弟关起门来商议:“听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想传位给大公主?”

  “显然走的还是和朝臣同一个路子。”先带在身边学习培养,盯着做一些基础工作,等有了一定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去各地执掌一方,了解地方上的事情后,再回到朝廷,做统筹的工作。

  讲道理,以往培养太子都没这么往外跑的。

  撇开性别,竺婉出身够。她是竺年一母同胞的嫡亲妹妹,天赋好,学识佳,有胆魄又正气,过去几年在西州和奚地管理得非常好。

  甚至从性格来讲,比起多少有些心软的竺年,竺婉会更加果决。

  皇位传承上,兄终弟及也是正经。

  但,竺婉是位公主,不是皇子。

  郑家一众管事的兄弟叔伯面面相觑了一阵,最后还是郑大舅说道:“挺好的。咱们家姑娘能做官,大公主既然能当王爷,自然也能当皇帝。我瞧着大公主自己都还没反应过来呢。倒是蓬飞,你明日带着阿锦,再去一趟东宫,看看太子殿下安排。”

  郑蓬飞官做到这么大,可不是因为救过竺年的命,各方面都通透:“正愁着怎么办才好呢。要是殿下能帮忙,那是再好不过。”

  孩子太聪明了也愁人。

  郑家书院已经算是最顶尖的那一拨,但学堂里能教的东西,小孩儿已经学完了。单纯就知识层面来讲,让郑锦去考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拿最新一届的考卷给他测试过,卷面分数能够排进前三。

  可做官又不是只写写文书就行,很多东西得靠时间的积累,小孩儿为人处世方面也还差了点,可不能真的八岁就当官。

  他们想让竺年想办法,太子资源丰富是其一,其二是竺年本人也是年纪小小就做出许多大事的人,郑锦这点在他面前还不够看的,想来能够有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比起现在只是有个苗头的皇嗣问题,显然自家子侄的前程更迫切一些。

  郑蓬飞第二天一早就去了东宫。

  竺年没睡懒觉,早早起了,已经做好了早课,见他们来,就带他们去书房:“昨天人多没来得及,过来坐这儿。先生跟我提阿锦呢,说是和果果玩得来。”吩咐宫人去叫尉迟兰过来。

  宫人应了声去,自然有人端上待客的茶水糕点。

  郑锦看着有点拘谨。

  竺年就说道:“也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这些都是平时果果爱吃的,试试?”

  竺年站着高,这会儿坐着,就没那么大的压迫感,说话又带着笑。郑锦虽然知道这是太子殿下,但对于这个身份具体有多厉害,心里面还缺乏准确的认知,端端正正谢过之后,就开始在边上吃零食。

  竺年又对郑蓬飞说道:“本想着让您来京城帮帮父皇,奈何能委以重任的少,累大伯在外面许多年。”

  郑蓬飞赶紧拱了拱手:“不敢。是下官深受重用,才能一展抱负。”

  沃州和京畿连年遭灾,还受战争之苦。

  丹州、江州这几年可谓风调雨顺。

  丹州趁着上游大水,倒是因祸得福,重新清理拓宽了河道,又有大量人口的迁入,已经是个正经的鱼米之乡。要不是地方不够大,且常年小透明,各方面数据的增加幅度简直可怕。

  江州就更不用说了。丹州还得投大量的资源,去补足基建。尤其是这两年先是修了个四号码头,今年又开始同时修五号码头、六号码头,花钱比挣钱多。

  江州可没这方面的烦恼,虽然一样要投入一部分基建的钱,但江州环境可比丹州好多了。原有的基础扎实,多数只是维护一下。

  每年年终上报的各项账目,多到让一众言官明察暗访,就觉得是虚报的。

  这一方面是江州的底子好,另一方面也是郑蓬飞这位主官出色。

  先前卫玉在沃州的时候,把沃州弄成了什么样,就是个反面例证。

  本来郑蓬飞的年纪要是小一点,这样的才能,肯定是让他多跑几个地方去帮扶发展。但他岁数在这里摆着,等蒲岭大道的江州这一段完工,应该就差不多调入京城,肯定也是偏二线的养老官职。

  说话间,尉迟兰来了:“还想四妹妹成亲那天过去一趟,正好你们来了。”

  竺年抬手擦到他脸上的面粉:“你一大早钻厨房干嘛?”

  “我想烤个蛋糕。你明天生辰吃。”他简单说了一句,就对郑锦说道,“上次我回来之后想了想,你看看是想在京城这边,还是去外面多看看。京城这边条件更好,家里人都在,去外面就没那么好了。你身体太弱,还得增加武课。”

  郑锦对当官还是有概念的,郑家的大学课程他是已经读完了的,就问道:“在京城是做什么?去外面的话,是去哪里,做什么?”

  “在京城的话,就是去六部轮值,帮着处理一些文书工作。等你觉得哪方面更适合自己,再往哪方面发展。去外面的话,我想了个人,你去跟着他当学生,他去哪里你就到哪里。”尉迟兰也没卖关子,对郑蓬飞说道,“竺侯。”又问竺年,“竺侯这会儿在京城?”

  “在的。年后……看他自己想去哪儿吧?”心野得不行,来姜地帮了他两年,人就跑没影了。讨了个头衔,拿着一堆令牌,就去行走天下。身边就跟着几个蓝组的人。不是过年,他还逮不到人。

  竺侯在京城名气不大,但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人本事有多大。

  郑蓬飞就是接触过的人之一。

  他当初在丹州当知府,迁入进来的人,绝大部分是竺侯送来的。

  他是想不明白,怎么能够短时间内把一群战俘,变成良民,还各有所长,安分守己。

  他来之前,本来还担心村不村安排郑锦去当宋清或者宋莽的伴读。

  这两位虽然不是皇子皇孙,但显然出路会给如今宫里头的那些皇子皇女当伴读要强得多。

  可作为爷爷,郑蓬飞觉得那不是自己孙子的好的出路。

  郑锦有比他更优秀的才能,不应该小小年纪就被限制住发展的平台。

  当然,将来的事情不好说。要是郑锦长大之后了了,那也别管什么大小平台了,总之郑家不会差他一口饭吃。

  至于让郑锦跟在竺年和尉迟兰身边,他是真没想过。

  郑锦再聪明,一个八岁的小孩儿也不能正经干什么活。他姓郑,又不姓竺不姓宋,总不能让人太子帮着带孩子。

  至于救命之恩什么的,他当年只是和老管家一起把人往京城一送,真不觉得自己算是救命。但竺年一家记在心里,每年对他家的帮助方方面面无比周到。包括他这个江州知府能够做得这么舒服,和各种得力的手下以及朝廷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这些是哪儿来的?还不是人家亲爹记着嘛。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照,显然比直接赏赐金银珠宝更加用心。

  哪怕一样当丹州知府,在月、姜和梁,是完全不同的三种体验。

  郑锦不知道竺侯,但看大人们的反应,显然竺侯是很厉害的人,就说道:“那我跟随竺侯先生。”

  他们正说着,外面就有人通报说竺侯来了。

  “倒是比约好的还巧。”

  竺侯进来,还是一副不起眼的样子,人黑了一些,显然跑了不少地方,简单寒暄了一番,在书房里坐下,听竺年说起,就看郑锦:“想当我学生,可得好好考考你。”

  郑锦最不怕的就是考试:“您问。”

  竺侯就提了几个问题,发现书本方面的内容,这个八岁的小孩儿回答地一点疙瘩都没有,还颇有些自己的想法,显然只是局限于阅历,才会对某些方面产生疑惑。

  “行,一会儿给你安排个武先生,年后就跟着我去解惑。你那些不明白的,多看看人生百态就明白了。”竺侯显然很满意,让郑锦给自己端了茶叫了先生,回头对竺年说,“瞧瞧,这才是正常的八岁小孩儿,你小时候就不正常!哪有八岁小孩儿比先生还懂的?”

  “那是先生水平不行。做的学问和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读个……的书!”

  “那你不会随便应付应付,把他们要的答案说了不就行了?他们罚不了你,就说我把你给带坏了!”

  “谁叫你小小年纪能把街面上的偷儿骗子都给整得服服帖帖?这还能怪我?”

  两个人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尉迟兰已经见怪不怪,招呼愣住的郑家祖孙,又给郑锦捏了捏根骨,遗憾地发现只是普通。

  过了一会儿,郑家祖孙拿着竺侯写的单子先离开。

  竺侯没走,让人抬了几个箱子进来,打开把一册册的书册拿到桌子上:“这两年总算是把姜地都转了一圈。你都看看,有些小问题能当场解决的都解决了,有些方法不错,可以推广的先前已经写了给你,剩下这些问题,还得再琢磨琢磨。”

  竺年一边翻看,一边问他:“接下来是准备跟我留在姜地,还是去别的地方?”

  “先前已经把沃水以西都走过了,接下来去沃水以东看看。正好收了个学生,慢慢走吧。等走完这一片地方,应该能和你们一起去海外。”比起茅高远,其实竺侯更像是竺年的伴读,私底下说话也随便,“就是不知道尉迟先生能不能受得住海外的天气?”

  尉迟兰是早就有了地球是圆的概念的人,觉得这不是问题:“受不住就继续往南打到四季分明的地方去。天气热一点也挺好的,能天天吃冰淇淋。”

  作者有话要说:  先生o(〃‘▽’〃)o :天热吃冰淇淋。

  先生╰(*°▽°*)╯:天冷就烧着暖气吃冰淇淋。

  糕儿( ̄ω ̄;) :想得美。

  糕儿( ̄ω ̄;) :一天一球。

  先生(? ̄△ ̄)?:一顿一球!

  糕儿(ノ`Д)ノ:滚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