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二百三十三章 冰淇淋与吃饱饭 ...

  宋浮见竺年的时候,就是个憔悴的大夫,但也能看得出成熟内敛的气质,专业上的自信,以及本身出身王府的清贵。

  加上宋浮是正经的剑眉星目的美男长相,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宋浮都绝对是个美男子,还不是那种流于皮相的美。

  他是和竺婉一起跟着竺瀚的军队一起回京的,竺瀚见过很多次,觉得:“小伙子长得可以的。”

  岁数是大了点,但人只是忙事业,还是忙着他们姓竺的家的事业,又不是有病或者身边姬妾一堆的那种人,人品行事都不错。

  竺年又把视线放到尉迟兰脸上。

  老夫老夫了,尉迟兰还是被他看得耳朵烧红:“阿钧喜欢就好。”

  说着,他把眼神落在竺年身上,显然也不觉得宋浮称得上什么美男子。

  竺婉气得不行,也不发火,就是把花厅的桌子当酥饼一样掰成了两半:“我回去睡了!”

  “噫!这个臭丫头!”上好的紫檀。

  竺瀚看着连桌子都没了,也站起来走人:“明天中午,过去你奶奶那儿一起吃个饭。”

  “哦。我来做!”竺年拉着尉迟兰,一起送竺瀚出去,“奶奶是不是有点待不住了?”

  “有点。前两天说要去迁州冬狩。那边行宫都不知道荒废成什么样呢,怎么能去?”

  “要不我带着城里玩几天吧?”

  “城里有什么好玩的?”

  “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竺年捋了捋袖子,“现在晚上宵禁不是到戌时嘛。明天带你们逛夜市去。一个糖巷就够逛几天的。休沐的时候咱们去梨园,不想听戏就去游船河。一直到京县荷花池,去庄里面跑马。大表姐的公主府也在那儿,奶奶要是有兴趣,也能去大表姐家玩。”

  竺瀚问:“你说宋嫦啊?她和你奶奶不是一路人,你看阿钧都和她玩不到一起去。倒是你外婆一家要回京,你看看……”

  “噫~”竺年拖着长长的调子皱眉头,“他们回来干嘛?是来玩,还是不走了?”

  竺瀚看他,意思显然是不走了。

  竺年就明白了,这是找他要房子呢。

  这就有点像之前有人状告他强占别人土地一样,明明是人都跑了,朝代都换了,还非得说地是自己的。

  当然,罗家的情况又有点不一样。

  罗家的府邸是当时作为国丈御赐的,还包括梅园。

  现在皇后不是罗家的二女儿,但皇后是罗家的三女儿。竺年的外公依旧是国丈。

  国丈嘛,有个侯爵的名头,有朝廷发放的不菲的俸禄,还有各种御赐之物,作为皇后娘家的体面。

  他们既然要来,那竺瀚和罗英肯定是不能拦的。

  而且外孙和外孙女大婚在即,外家肯定是要出席的。

  竺年一撇嘴:“我凭什么把我的婚房给他们啊!我花了好大心思弄的呢。”嬉王府的主屋内院,已经是他当时能给尉迟兰最大的心意了。确定婚期之后,他也在对整个王府的细节在进行调整。他自来水都整差不多了!

  尉迟兰就说道:“要不把我的将军府给他们。反正我也不住那边,就是把府里的一些人搬一搬。”

  竺瀚觉得这也是个办法:“那就这么做吧。梅园就算了,他们还是低调点做人。正好你们奶奶在家,让她多和他们谈谈。”

  他这回觉出自己母亲在家的好处来了,走的时候脚步都轻飘了许多。

  外头冷,竺年和尉迟兰站了一会儿就回屋去了。

  竺年还嘀咕:“干嘛找奶奶啊,外公外婆找娘去搞定就行啦。你记得我刚来京城的时候不?我外公外婆在我娘面前跟个小鸡仔似的。”

  尉迟兰就板着脸纠正:“胡闹,哪有这么说自己外公外婆的?”

  竺年就跳到他背上胡闹。

  尉迟兰走的时候还特意顿了顿,抬头看了看门框的高度,往下蹲着走过去,就怕把竺年的脑袋磕到,万一把人脑子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撞得乱七八糟就更不好了。

  “嘻嘻。”竺年被背到屋里头还不肯下来,搂着人脖子蹭蹭脸,又咬了几口,没用力,把尉迟兰的脊骨都咬酥了。

  “别……明天不是休沐。”他们得到御书房去上班。

  大朝会一般都是没什么大事情,差不多就是做个工作报告。真正处理事情的是御书房里的小会。

  竺年这个太子,在处理内政方面的实务经验,比朝中任何人都要强。唯一能和他实际说上几句的,大概就一个徐伶。

  剩下的一些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对哪怕自己出身地方的民生都不够了解。

  本来他们是觉得自己了解的,但他们不知道当地的粮价、布价,不知道百姓的收入和花销。他们知道的是某年税收多少,其中粮多少、布多少、钱多少,百姓有几户等等。

  说白了,他们压根就不知道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

  一个连地基都不知道怎么打的人,怎么能够平地起高楼呢?

  虽然话没明说,但包括竺瀚这位皇帝在内,许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的君臣都在疯狂补课。

  上行下效。落在百姓眼中,就是这一朝的君臣开始接地气起来,什么地方都能偶遇,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当街拦住了问也没怎么样。

  虽然大部分问题都不是拦住一个官员说了就能马上解决,但官员起码会告诉他这个问题该上哪个地方去。

  要是提出的问题官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出现在朝中的衙门中。

  尤其是本来就走街串巷的御史们,自从之前胡乱参了竺年一本之后,他们就收敛了很多。

  一来,是做错了事情,哪怕竺年和竺瀚最后都没说什么,他们也觉得自己有愧,有亏。

  能够混到经常见皇帝这份上的,大家都不兴当咸鱼——事情那么多,死鱼都得诈尸蹦跶起来。官员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御史又是一个专门抓别人小辫子的官职。既然要抓别人小辫子,那首先得保证自己没有小辫子可抓,对德行的要求就特别高。

  二来,看到朝中君臣都在民间走访,御史们纷纷感觉到有被抢饭碗的风险。

  坏事、不到位的事情,要是都被君臣先发现了,那还要他们做什么呢?

  好就好在,目前这种压力还只存在于京城及周边地区。毕竟皇帝和重臣们不是天天闲着没事干,就在街上瞎溜达的,活动范围有限。

  之前新朝刚立,为了确保工作效率,竺年把各部各大臣的办公场所直接放在御书房那一排。

  竺瀚回来接手之后觉得不错,虽然没有沿用,但御书房边上的一排屋子,都会安排各部的人值守,方便随时处理协调沟通,比到前面六部去叫人过来要效率得多。

  虽说看起来这种操作,其实并没有真正节约时间,还是有人在来回跑;但实际日常政务并没有那么多需要各部聚在一起商讨的事情。现在不过是特殊时期,顺利的话,顶多再半年,就可以不用那么忙了。

  御书房内,小会开完,没有人对光明正大打瞌睡的太子多说一句话,纷纷收拾完东西,行礼告退。

  小张公公带着两个内侍,把各位大人坐过的桌椅打扫一遍,防止有什么遗漏的物品。

  内侍低头打扫,悄悄打量坐到竺年身边和他咬耳朵的尉迟兰。

  御书房内,竺瀚这个皇帝的位置刻意做高了三个台阶,在最高位,面朝众臣。

  台阶之下第一位,就是竺年这个太子的位置,也是面朝众臣。剩下的众臣则是对面而坐。

  在这宫中,太子的地位体现在方方面面。

  没了外人,竺瀚显然也放松了很多,看底下腻腻歪歪的小两口,就随便从手边抓了一本奏折丢他们:“不是说要做饭?”

  竺年一听到做饭,人猛地就坐直了,站起来就走:“我去做饭。老爹你要吃什么?”

  尉迟兰把随手接在手里的奏折放回到御案上,拉着竺年就要跟着一起出去,被竺瀚一口叫住。

  “穗穗你看着做就好。蛮蛮……芳儿你留下干活!”两个小崽子,成天想着溜号。

  两个在边上当值的大学士,已经对这一家子免疫了。

  皇帝、太子、太子妃该怎么样,又没人规定,只要人家正经场合不掉链子就行。

  “哎嘿!”竺年立刻把自家先生押在了御书房里,自己跑得比兔子还快。

  尉迟兰就只能在竺年的位置上坐下。

  小张公公立刻给他从御案上搬来一堆的奏折。

  “父皇……”活都给他干了,那他这个当皇帝的干嘛?

  竺瀚表示:“你在这方面比穗穗差多了,还需要多多历练。朕是给你个锻炼的机会。”

  尉迟兰琢磨着反正他们在京城也待不了太久,再说他批阅奏折也不是终稿,最终得竺瀚御笔朱批,多干点活就多干点活了:“您不嫌我下手太狠就行。”

  “朕肯定不嫌你这个。咱们家心软的就穗穗。”说完,翁婿俩都陷入沉思。

  按说他们家也没什么心慈手软的人。宋萱一直觉得竺年是跟着宋婉,才心软的。但宋婉也就是看上去软一点,实际上要是没一点杀伐果决的气魄,她哪能统治南王府,并且进行大刀阔斧的主持一系列新政?

  剩下的家里人,孩子的爹娘、爷爷奶奶,就连孩子的妹妹,都是能下重手的人。

  他也不是说竺年的手段柔和就不好。

  手段柔和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要更好,各方面的反弹小,很多时候连反弹都没来得及弹的时候,就和风细雨把事情办了。

  但是软手段通常费时费力……

  “你今天下午别去兵部,咱们先商量一下穗穗关于教育系统的问题,争取明年开春就推出去。”

  尉迟兰批阅奏折的笔停下,放到笔架上,回头看竺瀚:“明年开春可没两个月了,时间有点紧。先在各州府试行?”

  州府的资源丰富。哪怕是奚地那样乱糟糟的小州,或者是像林州、迁州那样资源匮乏的,州府反倒资源更加集中。

  按照竺年的教育系统的规划,最初步是建立小学。

  教材有现成的,单纯教认字和算术,以及一些卫生习惯、人文地理之类的通识教育,老师的文化水平要求也不高。

  学校只需要一间扎实的房子就成,好赖肯定能拾掇出来一两间。

  一直沉默着的一名大学士拱手说道:“可以让各地官府自己申请上报是否建校。”

  各地因为自然禀赋、人文历史不同,发展程度千差万别。

  有些地方虽然鱼米之乡,譬如丹州,但因为水患严重,导致一直很贫穷,人口也少。

  有些地方虽然穷山恶水,但是本地商人多,从别处赚来钱之后,回乡修桥铺路,反倒很富庶。

  再说有的地方一个大村就是两三万人,有的小州也不过就这么多人。

  有些地方看重教育,有些地方则只要吃饱饭就好,还没想到这么远,比起建学校,建福寿堂和育婴堂的需求更迫切一些。

  这种种细节,最终还得地方官来具体执行。朝廷只能给一个大概的方向。

  像这次建校的事情,朝廷、当地官府会给一定补助,但只针对最优秀的少数学生,教育和学杂费都不是免费的。竺年也压根没想着一下就搞义务教育。

  御书房这边讨论得热火朝天,竺年在御膳房里也在被自家奶奶……考校功课。

  竺年一边把鱼改了花刀腌制,一边对宋萱解释:“奶奶在海外治国,一定比我更清楚‘族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到了最后都变成了,非我族类,其人可诛。但,靠什么区分‘我族’还是‘他族’?梁,幅员辽阔。孙儿在白岩城,见到的长相不同的人,说着咱们的官话,穿着和我们一样的衣服,用和我们一样的器具。在安昌,有不少姑娘看咱们的话本。海外新京,长相不同的人更多,但他们都是我们梁人。”

  宋萱对族类的认知更简单粗暴:“为我所用,就是我族。反之,则不是。”

  竺年接过帮厨递过来的配菜,竟然看到一个菠萝,就开始切起来:“奶奶,我们要完成民族构建。教育是最快也是最持久的方式,只需要两代人,‘梁’就会烙在读书人的脑子里。受教育的人越多,读书人就越多。‘梁’会靠着这些读书人传承千秋万代,并不是靠皇帝,更不是靠那些门阀。”

  听完竺年说的话之后,宋萱的脸色明显变坏。

  因为竺年的意思很明显,他已经在想梁灭国之后的事情了。

  现在新朝建立连一年都还没满,哪怕理智上知道没有王朝能够真正千秋万代,月覆灭在近乎最强盛的时期,姜不能说灭国,也抛弃了原来的旧地,前往开拓新的领土。

  梁,当然也会有一天走向末途。

  竺年见宋萱半晌没吭声,偷偷瞟了一眼她的脸色,吓得把刀子差点切出残影,准备完配菜之后,赶紧刺啦刺啦地煎炸烹炒起来。

  食物的香气很快被激发出来,宋萱站在边上看着,想说什么话,就被不肖孙子塞一口菠萝炒饭,一会儿又塞一口荔枝肉,等到中午正经开饭的时候,她已经吃了个七分饱。

  一家人在宋萱的宫殿餐厅中团团坐下,摆了个圆桌,没有分餐。罗英习惯先给宋萱布菜,被她摆了摆手阻止:“母亲今天胃口不好?”

  “不是,你自己吃着,被你儿子喂饱了。”宋萱没好气地说着,说完自己都笑出了声。

  宋婉拉着竺年坐在自己身边:“哪些是咱们糕儿做的?”

  竺年就给她布菜:“好多都是我做哒~”老太太身体还很好,但毕竟八十多岁的人了,牙口不好,他就做了很多软糯的像是芋头、豆腐之类原材料做的。

  罗英看着儿子照顾完他高祖奶奶,又悄悄给尉迟兰和竺婉布菜,一低头看到自己碗里多了个虾球。

  竺瀚又给她夹了一个鱼丸:“别发呆,小崽子们抢食可凶。”

  “瞧你说的……”再一看桌上一些饭菜所剩无几,话就说不下去。

  她刚想感慨两个子女马上要先后嫁娶,膝下无人略感寂寞,现在寂寞不下去了。

  这一家子从老到小都是习武之人,老太太宋婉都胃口比别的老太太要好得多。

  竺年准备的饭菜当然不会量少到不够吃,但气氛起来了,最后还是把饭菜几乎一扫而空。

  饭后,宫人端上了甜品,热的芋头紫米糕,冰的芋泥冰淇淋。

  “你们少吃点冰的,一会儿肚子疼。”竺年吃的有点撑,什么热的冰的都吃不下去,就站在旁边漱口洗脸,一边怀疑无人问津的芋头紫米糕,自己动手拿了一份给边上伺候的宫人,“姑姑,你试试,不好吃吗?”

  这位姑姑是宋萱宫里头的人,规矩比较重,受宠若惊到差点跪下,吃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只连声说好吃。

  按说冬季天冷,不适合吃冰的。但是宫里头暖气烧得旺,又干燥,吃点冰冰凉凉的格外舒爽。

  竺年做的冰淇淋也没有冻得梆硬,质地柔软细腻,吃起来顺滑无比。奶香混合着芋头的香甜软糯,又格外做了一些处理,让冰淇淋的香气更加突出。

  作为餐后甜点,竺年本就没准备多少,其他人还没怎么吃就没了,更别说吃过瘾了。

  岁数大的自持长辈还不好说,竺婉已经露出小女儿的骄纵来,拉着竺年的手撒娇:“哥~你再多做点!阿钧还想吃别的口味!”

  竺年向来是暗搓搓把竺婉当自己女儿、甚至是孙女看的,哪怕现在小女儿个子现在已经很高,马上就要出嫁,依旧是老年糕心目中的小宝宝。

  他刚想说冰的吃多了不好,一偏头就对上了尉迟兰:“你不行!”这家伙以前有过偷吃冰淇淋闹肚子的先例,就很不好。

  尉迟兰也不吭声,就拉起他的另一只手,轻轻摇了摇。

  竺年还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听他奶奶说道:“糕儿把方子写下来,一会儿让御膳房做。”

  “奶奶!”怎么全家最稳重的一个也稳不住了?不就一个冰淇淋吗?虽然他改良了配方,做的也用心,但没必要叭?

  竺婉一听,立刻拉着他哥的手去宋萱的小书房里写方子。

  竺年还企图维持兄长的尊严,结果差点被小姑娘扯得像个风筝。

  当天下午,一众高官被叫到御书房开会的时候,就人手一份冰淇淋。

  御史坐在其中,只觉得如坐针毡。天下还有不少人冬天不能取暖,正在挨饿受冻,他们却高坐庙堂,还需要吃冰来降温降燥。

  但,冰淇淋真好吃啊。

  “要是全天下的人有一天都能吃上冰淇淋就好了。”

  他说得很小声,没想到许多人都纷纷侧目。

  坐得明明有一段距离的竺年笑道:“为了那一天,我们要更努力才行啊。起码在我们这一代,让尽可能多的人吃饱穿暖吧。”

  比起冰淇淋,吃饱穿暖是一个非常“低”的目标,更是和他们现在说的教育差距遥远。

  但就是这种务实,反而让整个御书房里的人都感觉出其中的困难。

  所有人看着竺年的目光中,有了更实在的东西。

  太子,显然只是一个预备役的皇帝,处于学习怎么当一个皇帝的阶段,行事难免有各种飘。

  竺年岁数不大,又天生带笑,周围亲近的人叫他的字都叫得像小名,总给人一种太子还小的错觉。

  但这时候他们重新想起竺年的字——穗。

  那天自御书房散会后,朝臣们谁都没说什么,但工作更加努力。

  一晃到了年节,天家接连两场婚礼,把整个京城都妆点得流光溢彩。

  甚至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观礼。

  等过了正月十五,辰王宋星作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学部大祭酒,协同全部的竺家人,一起给官办的京城大学剪彩,彰显出对于大学的重视。

  京城大学可以说脱胎于前朝的官学,又融合了南王府的学校教育,但是开设的科目多到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作者有话要说:  先生:想吃~

  糕儿:不行!

  先生:在吃一个?

  糕儿:说了不行就是不行!

  先生:那就只能吃年糕了!

  (完)

  以后再也不学猫叫了

  上次学了我家猫叫之后,猫坚强就天天把我当小猫带,试图教会我一只猫的技能

  今天学了小流**,被疯狂碰瓷,绕着圈的沾衣十八跌,路都没法走,猫坚强看到了还不救我,回来就把我萝卜苗给刨了(╬ ̄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