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二百一十九章 回京县 ...

  尉迟泰河是尉迟兰的养兄,尉迟丰的养子。

  尉迟邑是尉迟丰的庶弟。

  两人年岁相差不大。

  照理来说,亲弟弟怎么都比养子要亲近。偏偏尉迟泰河要更受尉迟丰的看重。

  尉迟邑仰头死死盯着墙头上的尉迟泰河,恨得眼睛都红了。

  明明,他哪方面都比尉迟泰河要强得多。

  明明,尉迟泰河最先不过是尉迟兰的长随。

  就因为跟着正经少爷,所以正经少爷身边的狗,都能吠得更响吗?

  尉迟邑这个冬天直接冲杀到了安昌国都,不能算是把人家国都给荡平,但也收获颇丰。

  对安昌这种连城墙都没有的国都,尉迟邑的军队打得极为扬眉吐气,把两年来被人遛着跑的憋屈狠狠出了一口气。没想到这口气刚回家呢,就被堵在了家门口。

  冬天打仗不好受,尉迟邑身心俱疲,完全不想搭理尉迟泰河,直接张弓瞄准了射了一箭。

  以他的本事,当然不需要瞄上半天。

  尉迟泰河看到他手去摸弓,就往下一猫:“蹲下!”

  周围守城的士兵下意识照做。

  他们刚蹲下,就见一支箭从尉迟泰河刚站的位置擦过去,钉在地上立了一会儿,才被城头的风给吹倒。

  射箭从下往上射本来就难,这一片石原风大,更难瞄准。

  尉迟邑这么轻描淡写的一箭,在一群懂行的士兵眼中,看着格外恐怖。

  尉迟泰河脸色微微发白,悄咪咪探头,还想说两句垃圾话,却见尉迟邑已经调转马头,带着军队往远处去了。

  “啧。亏他跑得快,不然正好试试神火炮。”尉迟泰河站直了,掏出望远镜观察,发现尉迟邑的军队果然在走出不远之后,折往北方,显然是还不死心,觉得墙不会修这么快。

  本来确实修不了这么快,毕竟哪怕水泥足够,他们也没那么多的人手。

  但这不是有许多俘虏嘛。

  虽然确实也没修完全部,但是延伸过去的那段,有许多河流湖泊形成的水网,有山陵造成的起伏地形,留出的通道不长,不适合骑兵奔袭。

  讲真,尉迟泰河并不想和尉迟邑硬碰硬,但非得碰一碰,他也不怕。

  毕竟是尉迟家自己的事情,总得他们自家人来清理门户。

  这时候,尉迟兰的军队具体打到什么程度的战报,终于通过重重阻拦,传递到姜卓手中。

  战报肯定是延迟的。

  明面上,能够越过蒙山,连接两地的关卡有三个——黑荥关、汾州城、涉阳关,全都在尉迟兰和竺年的掌控中。

  但作为姜国的皇帝,姜卓当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咽喉要道都交在敌人的手中。

  黑荥关往西,蒙山山脉由于常水的侵蚀,形成非常复杂的地貌。这其中就有数条小道。

  这些小道知者甚少。关键是经常地动,伴随滚石、滑坡,小道经常有所变动。这些小道勉强可以用来在非常时刻传递消息,但用来行军或者商队行走,都不太现实。

  这封战报上的内容,暂时只说道有人在黑荥关附近看到尉迟兰,主要说的是竺年杀了姜扶,攻占卫州。

  一旁姚尚书见姜卓神色不对,行礼后直接从姜卓手上把战报拿过来看。

  他是姜卓正经拜过的先生,拿的还是战报,张茂实在边上看着并没有阻止。

  姚尚书一看战报,也愣住了。

  不过毕竟死的不是自己儿子,他只是愣了一小会儿,就低声对姜卓说道:“陛下,节哀。”

  姜卓正值壮年,这时候长子早逝,不能说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毕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尤其死的是长子,还是横死,感情上受到的冲击肯定是不一样的。

  别人还没看过战报,听姚尚书这么说,也纷纷变了脸色。

  死的要是百姓,哪怕成千上万,乃是数万数十万,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个数字。但若是死的是皇子,哪怕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多少有些感同身受。

  姜卓摆了摆手,嗓音有些哑:“都看看。”说着,他背过身去,轻轻用袖口抹了抹眼睛。

  姚尚书就把手中的战报给屋内的同僚传阅。

  常王身死,卫州陷落,卫氏十不存一。

  这一切都是嬉王竺年干的。

  姚尚书问送信来的士兵:“可还有其它消息?”竺年能够逃出夕照原,虽说他们想不到办法,倒还真的不是不可想象,毕竟谁都知道竺年的个人武艺了得,鬼点子又特别多。

  但他一个人逃出来,和攻占卫州,那是两回事。

  首先一点,他的军队哪里来?

  就算竺年巧舌如簧,就地招募了军队,乃至有人提供粮草辎重,那兵甲呢?

  没有兵甲战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把上都打下来,把卫州打下来?

  送信的士兵把脑门紧紧贴在地上,浑身冷汗,还是哆嗦地说道:“回大人的话。嬉王围困卫州城,底下能言者说是上都陷落,二皇子殿下也……”

  一般情况下,能言者说的话,那肯定是不能当真的,连较真都不能。毕竟那是嘴强王者,什么话戳心窝子,就说什么话,最好把人给骂死,那才是最高成就。

  这名送信的士兵姓卫,和卫侯家有九弯十八绕的亲戚关系,在军中是个小军官,还是个斥候,能够在那种情况下被委以重任,还花费了不算长的时间把战报送到姜卓手上,显然不是乱说话的人。

  姚尚书再追问一句。

  士兵就把自己沿途听闻的消息说了。他敢说那两条传闻,显然是觉得可信度很高。

  只不过后期他行走的地方偏僻,再近一点的传闻就不知道了。

  关于竺年的兵哪儿来的,他也完全不知道。

  姜卓对张茂实示意了一下。

  张茂实就带着士兵去休息,还给了许多赏赐。

  坏消息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过了没两天,姜卓这边还没商定下一步的行动,就有斥候探来消息——前方银城驻军少了十万。

  尽管宋觉一方多少也做了一些故布疑阵的工作,但毕竟一下少十万人,哪怕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有显著的差距,少的又不是十个人。

  正当他们猜测少掉的人去了哪里,就听见竺年到了京县。

  显然,这位打水仗的行家,竟然走陆路,绕开了他们驻守的地方,在京畿绕了一个圈,绕过了京城,绕过了姜卓布置的后手。

  京县这个地方,从大月末期到现在,竺年已经仔细经营了有五六年,不管明面上的包子皮是发面还是死面,内里的馅儿都是他和好的。

  竺年的大军还没到,金武侯还在纠结自己是待在城里头保险,还是去郊外庄子上安全,或者是去京城找自己女儿女婿,就被一群凶神恶煞的人给摁住了。

  关了不到一个时辰,听外面的人说竺年来了,他就和其他人一起被带到了竺年面前。

  这会儿见竺年,金武侯可不敢随着自己的女儿女婿,把他当做个晚辈,而是陪着笑脸称道:“嬉王回来了啊?”

  竺年没去县衙,而是待在东风号里。

  东风号平日里接待的门脸进去,就是一排大屋,平日里会用来招待大客户,现在收拾了用来也算是见见客人,比县衙的厢房还敞亮一点。

  县衙的公堂倒是更敞亮,但真去了那地方,金武侯等人怕是觉得自己的脑袋不稳。

  毕竟是回到自己的地盘,竺年简单洗了个脸,换了身衣服,整个人都透着脉脉温情:“侯爷客气了。我在外面听说小叔叔病了,不知道现在好些了没?”

  金武侯不敢说自己女婿的身体如何,只陪着笑含糊道:“陈王身子骨一向弱一些,换季就容易生病,加上这次太后走了,陈王一片孝心,总也不见大好。”

  “倒也是。”竺年说着喝了一口茶,“奶奶现在已经落葬,又有二弟陪着,小叔叔应当放心。”

  金武侯跟着喝了一口茶,点点头:“是是是。”茶刚咽下去,他突然反应过来,“二……二皇子殿下陪着?”

  怎么陪?

  竺年对他眨了眨眼,笑而不语。

  金武侯原本就煞白的脸色,猛地更白,手上一软,差点把茶杯掉到地上,好悬放好了,腿上还撒了几滴茶水。他也顾不得不体面,脑袋瓜子嗡嗡的,都不知道做何想法。

  竺年就说:“我想着,侯爷您是自己人,小婶婶向来待我不错,您不知道能不能帮我个忙?”

  金武侯猛地抬头。

  竺年继续说道:“去劝劝小婶婶。京城这乱局必没有好的,到时候可怜我几个小侄儿小侄女,都还没多大。”

  京县不比京城繁华,但也没差到哪里去,尤其往来京城便利,许多不上不下的家族倒是还更喜欢待在这里。

  毕竟在京县,类似金武侯这样的还能自称皇亲国戚,能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但要是在京城,不给姜崇面子的都多得是,更别说是他一个姜崇的老丈人了。瞧瞧皇帝的国丈卫国公都被搞成卫侯了。

  在京县他行事还能放开一点。在京城,那得多少双眼睛盯着?

  他自认不是什么行事缜密的人,也没那么多心眼能和文武百官斗。

  万万没想到啊,他都已经这么低调了,竟然还是被逮住了。

  现在竺年这么个反贼,竟然还想让他去京城当说客,还拿他的外孙外孙女来威胁?

  他脸色发苦,倒还真没有宁死不从的心。问题是,他能劝降谁?劝他女婿?他女婿是皇帝的亲弟弟,这怎么降?还是劝他女儿把他女婿给绑了来当投名状?

  这事情哪怕成了,他这一家将来还做不做人了?

  倒不如他现在就不做人,直接死了算了。说不定竺年还能看在他没给添乱,给家里人一条活路。

  大堂内,竺年坐在主座,最上首做的是金武侯,剩下左右两排的椅子,也是座无虚席。

  这些人的地位自然是比不上金武侯的,倒是有个年轻人,还是个和竺年有过一面之缘的,在等不到金武侯开口后,直接站起来往前一步说道:“某薛厦,愿为嬉王马前卒。”

  年轻人英武非凡,身量颀长,一股子洗不掉的大世家蕴养出来的贵气,衬得一群姜国大小贵族,像是还在玩泥巴的。

  尤其他此刻说的是一口大月官话。

  虽说大月官话和姜国官话口音很近,但还是能够听得出区别。

  姜国贵族们一听,自然脸色巨变,心里面想什么的都有,但他们要是真的是什么死硬派,这会儿也不会端坐在竺年面前。

  京县可不是卫州的边境小城,可不差地牢。

  竺年看到他,弯着眼睛笑了笑:“我记得你。大表姐和表姐夫可好?”他这么说,指的当然是宋嫦和薛禾夫妇。

  “都好。”薛厦听竺年这么问,显然松了一口气,脸上也带出一点笑来,“小叔叔和小婶婶都在京里,和王爷也是一样的想法。”

  竺年就比划了一个手势,让薛厦跟他入内详谈。

  其余人见状,也不知道是松了一口气,还是悬起了一颗心。

  显然说客这个职位,在竺年这里是有数的。有一个薛厦,他们剩下的这些人自然是没用了。

  问题在于,竺年究竟会怎么对待无用之人。

  叛国这种事情,其实在大部分老贵族眼里是不存在的。

  他们忠诚的是自己的家族。

  没有千年的皇帝,只有千年的世家。

  换一个皇帝,对他们来说关系不大。皇帝想要统治地方,地方由他们来统治,最终都得靠他们才行的。虽然有些人已经从竺年以往的行事风格,隐隐感觉到这位和以往的当权者不太一样,但常年待在权力中心的外围,他们的感受并不明显。

  他们现在能感受到的,是竺年对他们还算是以礼相待,他们总算没失了体面,感觉可以……

  一位穿着东风号掌柜服装样式的少年送他们出去,突然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奉劝你们不要多想……想想倒是没事,最好一点动作都不要有。毕竟你们现在的天不姓姜,咱们小王爷是打下来的江山,不是不会杀人。或者你们问问姓茅的和姓卫的?”

  少年看得出年纪还很小,说是细麻杆都还嫌矮。一身东风号别的掌柜穿着玉树临风的衣服,穿在他身上还显得有些可爱。

  偏偏少年脸上带着笑,眼神却很阴鸷,看着就不好惹。

  金武侯这会儿找到自己的舌头了,不敢小看,微微抱了个拳:“小哥儿费心,我等就在城里头待着。”

  其他人面对竺年的时候屁都不敢放一个,面对一个半大少年,倒是还想耍耍威风,听金武侯这么一说,顿时也闭上了嘴。

  到底能坐在这里的,都不是二愣子。

  出了东风号的大门,他们也没坐马车,而是像一群闲汉一样走在一起。

  “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到老子面前耍横来了?”

  “那小子再怎么样也是嬉王的人,咱们……阶下囚罢了。”

  “难不成嬉王真能翻了天不成?”

  “管将来如何,现在不是已经翻了咱们的天了。”

  “唉!”

  “侯爷,咱们就这么被……您可知陛下什么时候能来救咱们?京城禁军、御林军,哪个都能把人赶出去。”

  金武侯低着头走路,也不知道是真没听到,还是装没听到,没接话。

  问话的人讨了个没趣,又暗搓搓想,他们还能有个转弯的机会,金武侯这种姜家的老丈人,怕是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京县已经完全被控制,东风号的人压根都没去把这些人“护送”到家。

  经历过几次波折后,全城各方自发的保卫队都一直在。平日里帮助街坊邻居,防灾救火抓小偷之类;在这种必要时刻,就是民兵,还是经过竺年亲卫训练过的民兵。

  这群民兵的军事素养也好,个人武力也好,比一些普通军队都要强几分,拿下衙门的衙役绝对不是问题。

  哦,不是京县的衙役。京县的衙役也是自己人。

  几个人又骂了一会儿薛厦和薛家。

  有人突然注意到街面上和以往没什么不同的热闹,甚至还更喜气洋洋一些,突然唉声叹气道:“我啊,算是输得心服口服。你们瞧瞧这城里头,咱们待了那么些年,也还是外人。我们只知道京县好,生活舒心,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嬉王的手笔。那么些年都在当个睁眼瞎啊!”

  京城还时不时会冒出个飞天大盗。

  京县不能说完全没有,而是有什么不长眼的来,都是不等犯下什么案子就被拿下。

  京县的县令都不止一次抱怨过,做不出政绩。没有案子可破,没有冤情可申,唯一能说得上的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可官府压根没干什么。就连修桥铺路的事情,民间都自发做了。

  有穿着东风号伙计衣服的人挽着菜篮和他们擦肩而过,没多看这些贵人们一眼,回到东风号,见少年掌柜还站在门口,就说道:“小祁掌柜怎么不待在屋里头?东家回来了,咱们今天晚上好好热闹热闹。”

  被叫做小祁掌柜的,是祁柳。

  他年纪最小,小时候身体多少伤了点根基,哪怕精心养着,看着都比同龄人年纪更小一点。哪怕他做事老练沉稳,私底下倒是把他当弟弟儿子疼的多一点。

  祁柳瞧了瞧他篮子里的东西,这回倒是回屋去了:“你就买这点东西?”

  伙计高兴道:“这是咱们自家添菜。东家那儿,管家都备好啦!”

  在他看来,东家回来,不就跟过年一个样嘛。

  整个东风号现在都沉浸在差不多的情绪中。

  世人只知道梨园多好多好,殊不知他们东风21小区才是头名!

  祁柳作为祁二宝的养子,哪怕在东风号做事,感情上肯定是和南王府更近一点的。

  他小时候在林州新城被养父带着伺候过竺年,到现在还记得说是伺候,实际上是当小郎君。活也没干,就被盯着吃这个喝那个,不然就是读书识字。

  伙计到底买了菜,招呼了一声就先回家去把东西放好。

  祁柳在外头站了一会儿,见竺年送了薛厦出来。

  “差点忘了说。薛家妹妹无事,托了宋家嫂嫂……镇北王世子妃照顾着,你回家去记得报一声平安。”

  薛厦一听,赶紧拱手道谢:“厦,多谢王爷费心!”

  薛氏是他的嫡亲妹妹,说不关心肯定是假的。

  他在听说姜扶被竺年斩于卫州城外,就一直提着一根弦,怕自己妹妹也遭遇了不测。

  理智上他觉得妹妹应该会待在常水,卫州城的事情肯定和他妹妹没什么关系。

  但姜扶能在卫州城,竺年能在卫州城,为何他妹妹就不能在?

  先前妹妹家书里提了一句肯定过年会和常王团聚。

  可战事当前,姜扶的消息都还只有寥寥几句;一名女子,哪怕是薛家姑娘,哪怕是常王妃,也是无足轻重的鸿毛,根本打探不到一丁点消息。

  现在听说薛氏在镇北王府,仔细想想倒是最安全的所在。

  算算关系,大家都是一家人。

  而且这场仗,起码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打到汾州去的。

  哪怕打到了那边去,他们薛家女总能有一条活路。

  竺年倒是不知道薛厦和薛氏的关系,听他这么一说,还真惊讶了一下:“总算没大水冲了龙王庙。”

  薛厦再三道谢,不敢让竺年再继续送他到门口,恭恭敬敬地告辞离开。

  竺年看薛厦走了,看到身边的祁柳,一眼就认了出来:“你是小柳?都当掌柜啦!”

  祁柳“腾”地一下脸就红了,板板正正地行礼,被竺年摆手免了。

  “你是二宝哥的儿子,咱们就是一家人。有外人在就算了,私底下没那么多规矩。来,跟我说说你现在做的什么?”嗨呀,有什么比考校别人功课更开心的事情呢?

  祁柳一小孩儿,哪能猜透竺年的心思,老老实实地回答,隔了一会儿又领了个书单回去。

  东风21小区里有图书馆,有阅览室,市面上大部分的书都有,更新还很快。小区里的住户都可以自由借阅,看不懂的还能向馆里头的先生请教。

  梨园的学校算什么?有他们东风21厉害吗?

  祁柳双手捧着一张薄薄的书单,恨不得把下巴抬得比天高,人还没走到小区门口,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后门徘徊,就走过去问:“您在这儿做什么?”

  金武侯已然换了一身寻常衣服,身上没一点代表身份的东西,就像个普通略有点小钱的百姓,看到祁柳眼前一亮:“小哥儿,老夫是来见王爷的,劳您跟我通传一声可好?”说着,他就拿出几个金裸子塞到祁柳手里。

  祁柳赶紧退了一步:“咱家可不兴这个。您在这儿待着也不好,随我进来等着吧。”

  没一会儿,金武侯又被领到竺年跟前。

  这回就不是在大厅,而是在一个小偏厅里,摆设都和前面大厅不能比,反倒称了金武侯的意。

  竺年显然在别处见别人,金武侯略等了一会儿,才看到他过来。

  竺年见他站起来,就摆摆手让他坐下:“您是想明白了?”

  金武侯苦笑道:“我脑子笨,还望王爷给指条明路。王爷说得对。我这把年纪,这辈子也够了,只盼着家中小儿女能够平平安安。”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某个鱼老板在古代的房地产事业

  东风21:我造得早!

  梨园:我造得好!

  东风21:我设施好!

  梨园:我有戏院!

  银城:吵什么,我还有湖景呢?

  峪州水军军营:你们吵叭,我就看看。

  南泉城:对,看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