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一百二十六章 此处有地雷 ...

  夺回涉阳关,比杨凉预想中的更加容易。

  南军对涉阳关再次发动进攻的时间间隔太短,攻破的城门根本来不及修复。

  加上有心算无心,南军长驱直入,把没有多少防备茅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段时间守城的茅军人数本来就没多少,在尽力组织起几次反攻,企图夺回补给线,均告失败之后,留守在涉阳关内的茅军人数就更是少得可怜。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茅军愿意果断配合南军演戏,送走外族部落的重要原因。

  巷战虽然能够限制同一时间对战的人数,还能够给守城的一方预先布置的时间优势,但是在这种措手不及之下,根本就没有从容布置的时间。

  反观南军一方,还是神火炮开路。

  躲在房里屋顶有什么用,直接一炮下去,房子都给轰塌了,压根不讲道理。

  依托着关城的这支茅军,本就不是什么主力部队,是负责后勤保障的,战斗力本身就和一线部队不能比。真论起来,还不如竺年偷掉的那个小粮仓的守军的实力。

  原先整个阳州北部都在茅军的控制之下,也不需要他们有多强的战斗力。

  但是现在短兵相接的情况,这种差距就极为明显。

  竺年手底下还跟着一支叫银鱼的小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巷战完全是他们的主场。

  茅军的普通士兵,压根连他们的人都看不到。

  负责传令的士兵和指挥的军官,只要出现,就会被神出鬼没的银鱼收掉性命。

  杨凉叔侄三人,带着阳海军过来的时候,留给他们的是已经攻破的南城门,以及推过一半城的战线。

  涉阳关限于地形,且不像黑荥关那样会和外族开辟互市,关城只作为驻军使用,面积不大。

  在这种完全碾压的情况下,南军依旧不骄不躁,稳步推进。

  给茅军造成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

  哪怕是最普通的茅军,也知道再这样下去,他绝无生路。

  “鲍勇伏诛!”

  “缴械不杀!”

  城中一间屋顶上,突然一支竹竿悬挂着一颗人头,高高伫立。

  其实别说隔了这么远的距离,就是站在这栋屋子底下往上看,也瞧不清这颗人头究竟是谁的。

  但这时候大部分的茅军的神经已经绷紧到了极致,这一下直接就让他们脑子的的弦绷断了,直接跪下来投降求饶。

  而这颗人头确实不是鲍勇,这位茅军涉阳关的将领的。

  他此刻正站在南城门的城楼之上,听到外面震天的喊声之后,大怒:“乱喊什么?老子活的好好的!不准投降!援军马上就来了!”

  三十万的援军,站在城墙上都已经能够看到了!

  只是看山跑死马。从援军所在的位置到涉阳关,起码得再走上两三个时辰。更别说援军会先遇到刚才冲出去的外族部落,肯定会先干上一仗。

  援军肯定会赢,但会被拖延不少的时间。

  鲍勇的呼喊,除了身边的人之外,无人理会。

  传令兵和许多下级军官已经被针对性杀死,指令无法传递。

  他命令身边的亲卫去传令,自己拿着鼓槌准备去击鼓提振士气,还没走出两步,突然感到后背、腰腹、头颈等多处地方遭到重击。

  他勉强踏出一步,最后停留在视线里的,是透出自己胸前的箭尖。

  关城连接的陡峭崖壁上,红三腰间拴着绳索快速下落,像是几只在风中飞舞的蜘蛛,招呼另外几个同伴:“得手!走!”

  山石裸露狰狞的岩壁,有一些罅隙间探出来的古树杂草,瞧着能够藏人,但谁又能想到会有人真的就藏在那种地方?

  而且距离那么远,银鱼中也只有三个人真正爬上去,除了隐蔽之外,还必须用特指的弓弩,不然无法造成有效的杀伤。

  “他要是不自己走出来,还真不好杀。”

  “要把假人头换成真人头吗?”

  “真人头的位置不好拿。”

  “不用,只要别人相信是真人头就行。反正现在真的也死了。”

  三个人直接顺着山势下到城内,像是连在一起的一道影子,又像是被风吹起的树叶,不带一点烟火气地飘进了一处两层小楼。

  他们快速检查了一番,确保小楼里没有其他人,就在二楼直接席地而坐,拿了一些干粮和水出来吃。

  红二手上的糕点格外精致,只给红三分了一块:“想吃自己做去。”

  “那你怎么给红三?”

  “红三给我剪头发了!”话是这么说,他还是拿出另外一块给人。

  “别吵。休息一下赶紧干活。”

  “不然人头都被那群小子给抢了。”

  “啧。谁说我们银鱼就不能上战场了?”

  “咱们多宰几个,让他们看看,谁才是亲卫营里最厉害的。”

  竺年的亲卫营不是单纯的一支精英部队,构成复杂,有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不仅有内卷,而且也不乏暗中较劲。连卷得最不厉害的几名负责竺年饮食起居的亲随,都已经学会了推拿、按摩、战场急救、基础医疗、乃至于裁衣、做饭、经商、骑马、驾车等种种技能。

  红二把嘴里的糕点吃完,喝了一口水:“最厉害的不用比,伙头兵最厉害。好了,休息完了,我们从城东开始清。刚才看到阳海军从那儿过来了。”

  “哟~他们终于不装死了?”

  “其实装死最好,直接装到真的死。阳州就是我们的了。”

  “我们没那么多人来管。”

  “那我们干嘛要去帮他们?”

  “因为自家这边有乱射的鸟炮……”容易被误伤。

  战场上,竺年注意到阳海军的到来,让出一段城东的战线。

  阳海军也极有默契地接上。

  这部分阳海军算不上精锐,但也不差,主要是斗志极高,对上已经斗志溃散的茅军,犹如摧枯拉朽,和南军一起,杀敌并没有多少,更多的反倒是收拢俘虏。

  一部分茅军直接打开了北城门溃逃出去,被南军和阳海骑联合的骑兵队伍一阵追杀,又死伤大半。

  骑兵队伍返回的时候,大量的工兵已经在城外开始忙活起来,拿着特制的铁铲往下打洞。

  以阳海骑的眼力,当然能够看出是陷马坑。这是除了绊马索之外,最让骑兵厌恶的东西。而且这些工兵人数极多,打洞的效率奇高。

  做成扇形的铲子,往地上一扎一旋,就是一个坑。

  坑不用特别深,也不用特别规整,只要能够陷入马蹄就行。少部分大一些的,还能够绊人脚。

  除了挖坑的人,还有一大批人不仅挖坑,还往里面小心翼翼地埋东西,埋了还杵上牌子——此处有地雷。

  数千人的正经工兵,一万人的新兵,另外有一些刚刚打完仗加入进去的南军。数万人协同之下,把涉阳关外的一大片开阔的平地,现造了一个“关”。

  杨十郎跟着骑兵们一起回到关内的时候,刚开始是出于好奇,仔细观察之后,整张小脸刷白,捏着缰绳的手指都在抖,跟着杨凉上城楼的时候,趔趄了一下差点摔下楼梯。

  走在一旁的杨三郎一把拉住他:“累了吗?来,喝口糖水。”

  严格意义上,这是他们两兄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阵杀敌。缺乏经验之下,他们的体力消耗比周围的老兵们都要多,精力消耗更大。

  等回到关内,危机过去,杨三郎甚至觉得困顿,恨不能直接找个地方躺平了睡觉。

  杨十郎不好解释自己是代入了茅军之后被吓到腿软,喝了几口糖水缓缓神。

  走在他们前面的杨凉,注意力则在拿着一个奇怪圆筒的竺年身上。

  杨凉往前走了几步,想到之前自己的态度,难免觉得有些尴尬,清了清喉咙:“殿下稍后打算如何安排,还请吩咐。”

  他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他现在手头的这支阳海军,听凭竺年指挥。

  竺年放下望远镜,回头看了一眼杨凉,神色中看不出什么不满:“先休息啊。”

  杨十郎看他又对着望远镜看,凑过去问:“殿下手上拿的什么?”

  两人年纪相仿,身量都高,大概是营养全在长个儿上,平日操练的量又很大,瞧着偏瘦。

  杨三郎在几步外看着,两个年纪身形都相仿的少年站在一起,怎么看他十弟都像是个侍从。身份地位高下一眼可辩。

  明明十弟的教养哪方面都不差,但是和这位小王爷放一起一对比,差距不是般的大。

  但仔细想想,正常来讲,他家十弟大概也就是南王世子的伴读。

  他不由得想,京城中的那位年长一些的大皇子,如今的皇帝宋淮,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气度?

  竺年让开一点,像个小孩儿一样把望远镜塞进袖袋里:“不告诉你~”他对着三个人摆摆手,“你们赶紧去休息,不想休息就帮着修城。今天肯定打不起来,明天能不能打起来还得再看。”

  这时候日头还很高,但已经不那么晒。

  涉阳关这里气候没有南壶城温暖湿润,除了正午的时候,其它时间已经变得凉爽。

  熊北北跑上城楼,目不斜视地走到竺年身边:“俘虏都登记完了,怎么安排?”

  竺年想也不想:“从这边走大道到海州,直接送到海外去。”

  “还到海外?”熊北北有些惊讶,“海州那边说是缺人。”

  “海州不行。海州太近了。把这些人放海州,怕是要闹事。”若这些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譬如说那些外族部落的老弱妇孺,那在海州安家落户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海州苦寒,但是这些人生活的地方也同样苦寒,气候方面没什么不适应的。

  但这些是战俘,还是数量惊人的战俘。海州当地就那么一点人,没法把人打散了安排,否则谁同化谁还不好说。

  海外就不一样了。

  海外什么样的人都缺。

  等这些茅军去了海外,大概率一辈子也回不来。在当地只要老实安分,无论是做个普通的农民,还是加入军队,相信他们都能有不错的出路,起码比留在大月本土当战俘来得强。

  熊北北还是不想把人送去海外。哪怕不是海州,南地好多地方都缺劳力呢。战俘还不用发工钱。

  竺年看出他的为难:“说送点人去海外,说不定奶奶就回去了。梁州冬天又湿又冷,哪有海外舒坦?”

  一提起文阳公主,熊北北顿时觉得这些战俘不香了,立刻把目光投在远处压过来的茅军援兵上:“那我再努力多抓一些,替公主殿下分忧。”

  “说是有三十万。”竺年对着地平线上的黑线语气平静,“希望他们真的有。”

  “起码得有个五六万人吧?”

  两名杨家兄弟不明白这两人为什么会对来犯的敌军充满期待。哪怕“只是”五六万人,对涉阳关也是极大的压力。人家大军过来,又不是途径一下,目的是为了上南军的船,去所谓的海外。

  包括杨凉在内,都下意识把所有蛮荒、落后、毒瘴之类的词语往海外上面套。潜意识里就跳过了最条重要的信息——宋萱这位出生高贵的文阳公主,能够长居的地方,怎么可能这么不堪?

  南王府在海外的州府未经朝廷,实际从第二代南王就开始着力发展。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建成南王府的退路,各方面下了大力气。

  近些年来,南地建设最好的地方是南泉,是整个南地最重要的出海港口;接下来的就是海外的几个州。反倒是作为南地首府的梁州,看似也修城墙铺路种种建设不停,和前两者的建设力度根本不能比。

  起码文阳公主所在的海外首府,那气象完全就是一座都城,吸引了无数异族前来贸易、学习、定居。那盛况也就是当地没有吹,否则就是小一号的万邦来朝。

  但是现在单纯从北地的情况,姜国占据绝对优势,明显是大月大势已去。

  大月这一次权力交接,集齐了所有负分要素。

  到现在外敌当前,还君臣猜忌,各地门阀世家各自为政,内忧外患一个不少。

  他们现在阳州占据优势,需要做到的是尽可能削弱姜国的力量。在这之后,无论事态怎么发展,他们南地有楚江天堑可以据守,正面的威胁不大。

  当然,南王府的最高战略意图,肯定是直接取北庭以代之。

  最低的战略意图,起码也是灭掉宋氏。

  杨十郎没因为竺年的冷落就退却,看他们聊天结束,就问了一个自己非常好奇的问题:“殿下,您怎么想到今天这么打?把外族部落送出去,咱们回去之后,再过来打?”

  竺年这回认真看了一眼杨十郎,又看了一眼杨凉:“你平时学习的时候,没人教过你明确战略意图吗?”

  这位,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杨家嫡子吧?难道就这水平?

  杨十郎被问得一懵,下意识反问:“今天的意图不就是为了把外族部落送出去,阻滞茅军的援军吗?”

  这一下,杨凉也看不下去了:“打仗哪有什么今天的意图、明天的意图?我们的作战意图就是把茅军赶出阳州。”

  当然,在实现战略意图的时候,会采用歼灭敌人等等的手段。

  包括今天把外族部落“送出去”,也是削弱茅军有生力量的手段之一。

  而且这是一系列动作的配合,远不止今天一天之功。

  战场局势变幻莫测,能够瞬间抓住敌方破绽,并且果断采取针对性措施,竺年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将领了。

  杨十郎到底不是完全不懂,只是作为战场新嫩,还做不到把以前书上学到的和现实结合起来,距离竺年这种机会主义者抓破绽的水平更是差距甚远。

  杨三郎一直在边上默默听着,此刻也感到羞愧地红了脸。

  他知道自己和父亲、小叔等将领存在差距。这很正常,毕竟双方之间的年龄、阅历都存在极大的差距。

  他以前并没有觉得这不对。

  在同龄人中间,他们杨家兄弟一直是佼佼者。

  但是在竺年面前,他们压根没法比,甚至于和竺年身边一群年轻人,他们也没法比。

  他们可以说自己出身不如竺年,所以比竺年差。但是他们有脸说自己比不上竺年身边的那些亲卫吗?

  前几日给他们理头发的小哥儿,那真叫乱军中取敌将首级。

  这个活要是换给他们来干,他们连悬崖都上不去。

  竺年瞧了瞧行军缓慢的茅军援军,很快就有守城的将领过来换班。他也没多停留,直接招呼杨家叔侄和熊北北一起下去城里。

  由于人多,材料充足,关外布置陷阱的人已经明显减少。

  一部分人运送着神火炮到城墙上,搭建炮台。

  以现在的神火炮的质量,还是这种固定地方,且居高临下攻击,效果才能发挥到最大。

  另外还有一些投石车、床弩之类的大型器械,无论是用于攻城还是守城,都是很不错的。

  涉阳关上原本也有类似的大型装置,但都在之前茅军攻入涉阳关的时候就损耗掉了。之后茅军也没足够的能力去修复,携带的一些攻城器械都跟着主力部队去攻城略池,没有余裕可以留给后方。

  作为真正直面姜国的城关,涉阳关的北城墙的牢固程度,和南城墙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落在后面的杨凉,看着飞快布置的城墙,拍了拍两个侄子的肩膀:“走吧,赶紧回去安排扎营。不管怎么说,咱们阳海军重新驻扎在涉阳关了。”

  这回营地的搬迁,是由作战的士兵自己来完成的。

  后勤部队已经先一步把自己的营帐搬入涉阳关内,可以提供必要的医疗和伙食。但最主要的工兵营有更加重要的任务,就不能处理这些琐事。

  军中难免会有一些自视甚高的人,尤其是一些杀敌有功的精锐,骂骂咧咧:“老子在前线浴血杀敌,这几个躲后面的,这点小事都干不好,还得让老子亲自来!”

  有人赶紧扯了他一把:“闭嘴吧你!乱说什么?”

  那人还兀自不服,梗住脖子:“怎么?老子哪里说错了?他们要是有本事,也跟人家过招……唔!”

  他话还没说完,几个同伴七手八脚就把他的嘴捂住,还差点把人给捂死,拖到一边之后才松开:“就你长了一张嘴会说话是吧?”

  “跟在神火炮背后捡人头有什么了不起,跟谁老子呢?”

  “睁大你的狗眼看清楚,那边是殿下的亲卫营,他们都在自己收拾。”

  “殿下都在自己收拾,你算老几?”

  他们的营帐距离中帐不算太远,透过一顶顶拆除的帐篷,现在已经能够看到一些中帐那边的情况。

  他听不清声音,就看到瘦高的少年郎自己把一大包东西放到一辆独轮车上,然后自己推着就走,不由得满面羞愧,什么自满和不服气都没有了,低头快速收拾东西。

  同伴们一看他不作妖了,就也加紧速度。

  独轮车和板车数量有限,大部分士兵搬东西都是自己肩扛手提。当然他们的个人物品并没有那么多。营帐之类的大件物品,是由板车来装的。

  阳海军那边没有专门的后勤部队,有一些役夫能搭把手,平时也都是自己收拾的,这方面倒是比南军要更利索。

  不过再怎么生疏,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也把军营全都搬进了涉阳关内。

  一些有余力的士兵,在下级军官的带领下,开始清理和简单铺平道路。

  没有损毁能够住人的房屋,最快被统计出来,只要有部队进城,就会很快被安排到合适的地方入住。

  不管怎么样,房屋总比帐篷要好。

  尤其是这天半夜的时候下了一场雨,刚开始还是细雨蒙蒙,逐渐就变大,不至于瓢泼大雨,但真心非常非常冷。

  杨凉大半夜被冻醒,连夜去把涉阳关内的御寒物品分发下去:“涉阳关这边的天气就是这样,不要说和南壶城比,就是比阳州都要冷多了。”

  整个阳州,也就涉阳关这里有专门储存这些御寒衣物的仓库。

  这个仓库倒是没被动过。大概是茅军攻打过来的时候还是夏天,阳州比姜国的天气炎热不知道多少,他们压根用不着。

  竺年亲自带着物资上了城墙,看到小地图上茅军的营地并没有太多异动,就重新回去休息。

  他刚才明明看到有个几个红点往城关这边来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马上就撤回去了。

  灭掉了“叛逃”的外族部落,又撞上溃逃的涉阳关守军残部,茅军援军并没有贸然进攻,在一个距离涉阳关不远不近的位置扎营。

  派出去的斥候很快就带回了一块写着字的牌子和旗子。

  大月和姜国的文字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看不懂。

  “此处有地雷?”地雷是什么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 o(* ̄▽ ̄*)ブ:这里有地雷。

  糕儿 o(* ̄▽ ̄*)ブ:这里有陷阱。

  糕儿 o(* ̄▽ ̄*)ブ:你萌过来的时候,记得让开点。

  茅军(╯‵*′)╯︵┻━┻:你都铺满了,倒是让我往哪儿让?!

  糕儿︿( ̄︶ ̄)︿:那要不你萌装个翅膀飞过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