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一百二十二章 与喵谋皮 ...

  “小叔叔,麻烦您再多留一段时间。”竺年说的话,让杨凉一身冷汗,连一直跟随着他的南军将领和参军等人都没有想到。

  他们当然比杨凉,要更了解竺年,知道竺年答应和阳海军合作,应该另有目的。

  但是,现在竺年的意思几乎就是直接告诉杨凉,他想把阳州一口吞了。

  最可怕的是,他很有可能做得到。

  茅军二十万,阳海军三十万,这是目前双方的主力。

  在茅军损失了十五万军队,且补给线即将被切断的当下,得到喘息的阳海军绝对可以把这二十万茅军留下。

  但同时,阳海军必定会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到时候剩下的阳海军,还有没有能力和这十万南军抗衡?

  最糟糕的是,为了和南军达成合作,他已经把南壶城拱手相让。

  到时候南军要是不撤,手握南壶城、涉阳关,掌控往海州的大道,完全可以把阳州封死。

  他们阳海军手上,到时候只剩下一条通往宿州的年久失修的古栈道。

  竺年的视线从舆图上抬起来,注意到杨凉难看的脸色,抬手在空中软绵绵的摆了摆:“小叔叔不用担心,说好的南壶城是借的,我说话算话,肯定会还的。”

  杨凉下意识追问了一句:“什么时候还?”

  竺年眨了一下眼睛,一脸天真无辜:“当然是说好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啊。”

  一场大战结束,他休息了一天一夜,精神还是难免困倦,睁大的眼睛很快半合,像是一只把老鼠终于玩死的胖狸奴,在阳光下卷成一团。

  杨凉不敢相信竺年的保证,但也只能相信。

  其余南军则完全不会考虑到杨凉的感受,甚至有两三人直言不讳:“我们不妨从北面绕到西面,把四泰拿下来。”

  四泰是阳州的养马地。提起这种地方,总是能让缺马缺到眼红的南军,两眼冒绿光。

  竺年坐没坐相地往主座上一团,嘴里嚼着红二刚做的薄荷糖提神:“不用。今天再休息一天,明天早上我们去涉阳关蹲草,看看能不能再骗点人进来杀。”

  将领们已经习惯竺年的某些话,领会他的意思,但是:“涉阳关外就是姜国。我们把人堵在关口有什么意思?堵不住啊。”

  竺年的手指就从阳州舆图往外虚划出去,停在沿着蒙山的几个关隘上:“姜国为了筹措南侵的物资,已经在卖官鬻爵,对包括黑荥关在内的几个关隘都在发动攻击。比起黑荥关,他们能够给涉阳关多少人?还能调集多少人?”

  阳州这个目标,更像是茅家这个家族的目标。

  作为姜国,他们的攻打重点一定是放在黑荥关。

  一个家族,能够筹措几十万的军队,打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

  但是后劲还有多少?

  若是他们这一仗没法把阳州攻打下来,那么茅家本身也会遭受重创,甚至于一蹶不振。

  要的就是他们的一蹶不振!

  茅家投放在阳州的已经是他们的主力部队,剩下应该还有一些预备队,乃至于抓来凑数的壮丁。不管对阵姜国的大势如何,茅家敢对他下手,手给他打断!

  要是他们真的能有那么多兵,茅丘手上就不会是八千,而会是八万。

  当然,茅丘的兵的数量,也和茅高远能够调动的运力有关。

  想到茅高远,他就感觉心气不顺,竟然让他趁乱逃了。

  不过身为他的伴读,他相信区区一座迁山,绝对不至于把茅高远困死。

  山水有相逢,希望再见时别来无恙。

  坐在主账内沉默不语的杨凉,一直在悄悄观察竺年,在一瞬间觉得后背发凉,像是看到一只软绵绵的毛团子,突然探出弯刀一样的利爪。

  重新排布完毕,第二天一早,军队就按部就班重新往涉阳关而去。

  这一次他们没有多做遮掩,直接从大道直走,沿途看到零星的茅军或者关外部落的红点,就进行清理。

  这些散落在阳州,干的事情总体就是为非作歹四个字的兵痞,没什么好说的。

  不投降就直接杀,缴械俘虏就打包送去海州。

  可惜他家的海军,到现在还没发现土豆,不然送他们去海州挖土豆多合宜。现在只能让他们干干种苹果、砍木头之类的活计。

  不提杨凉的感受,所有阳海军对南军这样的行动,都是感激的。

  整个阳州北部地区,被兵灾祸祸的,都是他们的阳州的百姓。南军的作为,是将他们的自家兄弟亲人就于水火。

  一些幸运的地区,还能不耽误秋收。

  这段时间被困于南军的杨凉不知道的是,他率领的小股阳海军,如今和南军已经非常亲近。

  本来大家都是普通士兵,其实大部分都不会有什么大义之类的情节,都是将军主帅让打什么打什么。

  但是大家也不是真的没脑子,知道现在阳州遭难,救他们的不是大月朝廷,而是南王府,还是南王府的小王爷亲自率军救的。

  这点事实,这部分阳海军清楚,被救的阳州百姓也清楚。

  竺年深谙宣传战的重要性,从来不讲究做好事不留名,后勤中的一部分役夫和工兵还留下帮助当地百姓重建新生活。

  南军的大部队则没有花费什么力气,直接就拿下了通往海州大道的关隘。

  这里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连集镇都算不上的军屯。

  有几个哨卡,有几间还算扎实的房舍。门前屋后种了些菜,养了些牲口,看着更像是一个小村子。

  如今驻守的是一队茅军,显然也没有继续往海州探索的意思,可能就是想起一个看门狗的作用。

  只是面对十万大军,他们这么一个小队连逃跑的心都生不出来,直接就跪了,一起被打包发往海州。

  然后竺年就开始极有耐心地蹲守。

  只要有人从涉阳关出来,就被南军吃掉。

  几次找不到突围的方向之后,涉阳关的守军开始组织大股部队主动出击。

  几十万茅军主力在阳州内部,他们还担任了后勤补给的重要任务。他们绝对不能固守不出。若是他们这条线直接断了,前线的几十万茅军面临的情况会变得极其糟糕。

  所谓的大股部队,其实就是人数还算可以,能有个一两万人。但质量方面显然不能和茅军主力相提并论。

  茅军守将觉得这已经是对南军的重视,觉得哪怕自己是二线部队,南军显然也不是阳海军的一线部队。

  只要南军没有施展妖术,他们姜国男儿怕什么来着?

  然后,竺年就用妖术·神火炮开始轰。

  鸟炮毕竟只是鸟炮,现在压根打不准,面对小股部队,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面对这样的大部队就不一样了,闭着眼睛打也能打中。

  在城楼上观察战况的茅军守将大声骂了一句姜国土话。

  不想承受过多的折损,茅军很快就撤回了涉阳关内。

  但是关内也不太平。

  南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爬上了两边的高峰,现在不往下砸神火炮了,而是往下丢各种真真假假的劝降消息。

  不认字也没关系,有许多活灵活现的火柴人小图画。

  什么茅丘被宰了,茅军主将被困了,姜国已经降了,茅军主将已经降了。今天茅军死伤一万,明天茅军死伤两万。

  总之没有一个好消息。

  刚开始没人相信,但是看得多了,总会有人相信。

  尤其是他们现在被堵门挨揍,怎么看情势都对他们不利。

  如果前线他们占优,那么前线应该能够回援,再不然阳州这边应该也没有这么空闲,能够有多余的兵力来这儿堵门,瞧着还很悠哉,一点都不着急。

  废话,在前线拼死拼活的是阳海军,和南军有什么关系?

  把一切看在眼里的杨凉,现在只能腹诽,以前和竺年的亲近荡然无存,听着他偶尔叫自己一声小叔叔,都感到后背发寒,总觉得每一声小叔叔里,都带着算计。

  只是想让小叔叔帮忙指导功课的竺年:好叭,他好像失去了一个课外辅导老师。

  哎呀,他都习惯了。

  先生们总是弃他而去,课外辅导老师老师也得逃不过奇怪的DEBUFF。

  竺年坐镇涉阳关,很快就觉得有点无聊,干脆把指挥权交给一名南地将领,语气不太正经:“我去找熊北北玩儿~”

  中年南地将领就像是看着自家小孩儿出门找小伙伴玩耍一样,语气轻松地嘱咐:“去吧,路上小心,别回来太晚,顺便给他带点东西去。”

  “好哒~”

  然后十七岁的少年郎就像个七岁的小孩儿一样,蹦蹦跳跳地走了。

  看得杨凉满脸震惊。

  中年将领笑呵呵地解释:“别太拘着孩子。男孩子嘛,是要在外面多耍耍的。”

  不是,这是多耍耍的问题吗?

  杨凉震惊到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现在的战局确实不如之前那么紧张,但再怎么样,大家是在打仗!

  严肃点行不行!

  跑出去的竺年就像是准备去郊游一样,也没带多少人,过了正午太阳最毒辣的时间,就带着人骑上马出发了。

  没走出多久,一行人就热得浑身湿透。

  “怎么阳州比咱们南地还热?”

  “是啊,梁州这会儿应该已经开始凉快了。”

  “南泉应该还很热吧?”

  “南泉什么时候不热?”

  “有一次我冬天去南泉,满大街都是光着脚穿短袖短裤的。”

  “南泉冬天这么热很少见啦,冬天也是要多穿两件衣服的。”半个南泉人的竺年很有发言权,“南泉冬天还下过雪呢。”

  “噫?骗人。您见过?”

  “没有。我高祖奶奶说的。”

  一行人虽然都是南地人,但是来自南地各个地方,风土人情都不太一样,还能交流几句方言。

  他们现在一路往东,这一片区域已经被此前分兵走的熊北北部队,认真清理过了,非常安全。众人的心情也很轻松。

  沿途的村庄都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秋粮已经收割完毕,农人正在翻耕田地。

  阳州湿热,这个季节他们还能再种一茬蔬菜。

  等到了晚上,他们还在集镇上买到了一些热食和新鲜蔬菜。

  他们大小也是一支军队,人数太多,肯定不能在集镇上过夜,就在外面驻扎。在亮出了南军的旗号后,有许多百姓拿了各种东西来送给他们,想要推据还不行,最后竺年让用糖和盐来交换。

  阳州不产糖和盐,价格非常昂贵。

  阳州当地的富户,如杨家等世家大族,能够喝奶茶熬煮蜜豆,但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是很紧巴的。

  盐得掂量着买,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买一些来甜甜嘴。

  他们这边被姜国军队肆虐**最为严重,虽然偶尔知道一些杨将军和姜国军队打起来了之类的信息,到底不真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把姜国军队赶跑。

  姜国军队占领了阳州北部,压根不把当地人当人看。

  他们虽然还能在田间劳作,但是从未想着这一批秋粮能够落入自家的粮仓。

  万万没想到,解救来得这么快。

  他们不知情,姜国军队显然更加不知情。那些凶神恶煞的军汉,竟然被三下五除二就清理了干净。

  救他们于水火的是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南军,但不妨碍他们对南军感到亲近。

  南军还留下人来帮助大家重新开始生活,帮助组织秋收,还开了义诊。

  现在他们看到另外一支南军,本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没想到还能收到珍贵的盐和糖。

  “南军是好人啊!”

  “是啊是啊。”

  有人悄悄地说:“比杨家还好呢。”

  “……”

  “是比杨家好。”

  阳州气候好物产丰富,当地百姓的生活还是相对不错的。但杨家对于阳州的管理水平,其实有点类似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杨家毕竟是勋贵,带兵打仗可以,发展经济着实不太行。

  而且杨家势大,虽然历任阳州知府都是朝廷派出来的能人,但在杨家的压制下,要不就当个杨家的应声虫,要不就是被打压架空。

  类似这次秋收这种,工具数量有人统计,不够了会发放调度,坏了有人修理;每个人都安排到合适的地方,老弱有人照料等种种举措,他们还是第一次体会。

  秋收当然很累,先前的兵灾也对很多家庭都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但他们却充满干劲。

  竺年不知道熊北北做了什么,但当地有留下来的工兵,一番汇报之后,完全明白了。

  “你们做得很对。”竺年对庶务这方面比对军事更熟悉,“我想个办法去劫点粮草,不然百姓这个冬天要缺粮。”

  兵灾为什么会被叫做灾?无外乎军队,尤其是敌国军队所到之处,几乎能把当地给搜刮干净,和蝗虫过境没什么区别。

  小地图可以让竺年对局部战争了若指掌,本来他只想把周围的一片地区清理干净,现在确立了目标立刻高效运转起来:“来,咱们打个游击~”看看能不能摸摸茅军的小屁股~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猫猫的屁股是可以摸哒~

  “嗷!”一众骑兵听到竺年的话,全都兴奋地涨红了脸,发出野兽一样的呼喊。

  身为军人,他们的升迁待遇是和杀敌数量直接挂钩的。

  在不久之前,他们大部分还是没有马匹的“骑兵”,若是这次能够有所斩获,他们就能“转正”。要知道在南地兵多马少,但凡他们表现差一点,说不定回去就轮不到他们骑马了。

  竺年也不去和熊北北汇合,直接找到大道,骑马南下,等看到茅军的影子之后,才开始仔细谋划。

  他亲自带领几名斥候深入敌营,经过一番摸索,掌握了粮仓的位置。

  粮仓和武器库一样,向来是军队守卫的重点。

  饶是竺年也没能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摸到粮仓跟前。

  观察了一会儿,他比划了一个手势。

  斥候们悄无声息地退走。

  等到了一个安全位置,他们才坐下来。

  深夜的丛林里,一群人围着石头堆起来的火塘小声说话,场景格外像在举行什么奇怪的神神叨叨的仪式。

  “粮仓肯定是粮仓,都看到他们往外运粮食了。”

  “粮仓不大。”

  “里面的粮食也不少。”

  “多了我们也运不走。”

  “要不我们干脆把他们运出去的粮食给截了?”

  “截不了,那个方向都是茅贼。”他们毕竟人少,想要骚扰一波是可以,但是想截获粮草,再运走,凭着他们这点人根本做不到。

  “干脆烧了倒是简单。”

  其实粮仓对于放火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说放火简单,也只是相对截获来说的。

  几个人一通交流,没有半点用处,看向一声不吭的竺年:“小王爷,你在写什么呢?”

  “我在算这个粮仓大概有多少粮草。”竺年的纸上画了刚才粮仓的地形图,有些还是三维立体的,列满了各种让人眼晕的数字和奇怪的计算公式。

  斥候们多少学过,纷纷黑着脸,挪开一点。

  竺年却不放过他们:“你们过来看看,稍后要联系人来运的。”他感觉有点可惜,“运货的都是外族部落的人,我们的长相差别太大,不能演。不然事情就简单多了。”

  斥候们听懂他的意思,是想假扮茅军直接把粮仓搬空,有两个秀了几句惟妙惟肖的姜国话:“那我学的这些没有用武之地了?”

  “嘿!你什么时候学的?”姜国话和他们南地话相差还挺大的,和京城官话也不太相似,保留了很多古语发音,还融入了一些外族语调。

  “不是抓了一些茅贼嘛,反正一时没凑够数送走,就顺便学了点。”

  竺年说道:“你学的是姜国东南部这边的发音,王城那边的发音断字要更加利落一点。”

  几个人交流了一些,活像是一群语言学爱好者。

  不管姜国话的发音怎么样,和大月话也是同根同源,语速慢一点大致都能听懂。

  几个人有备无患学了几句,又一波波地去探查粮仓的情况。

  不消几日,他们就把整个粮仓的运作规律完全摸清楚。

  竺年联系的后勤部队也已经就位。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们发动了对这个后方小粮仓的袭击。

  既然不能骗,那就只能偷袭了。

  黑夜中,点着火把燃着篝火的营地,是最好的靶子。

  第一波攻击来得猝不及防,威力巨大的箭雨带走了十数条性命。

  茅军营地的将领反应极快,立刻寻找掩体,敲响遇袭的铜锣。

  寂静的晚上,整个营地瞬间沸腾。

  第二波的箭雨几乎没能立功。

  茅军没有给南军第三波袭击的机会,刀盾手在前列队,掩护着己方的弓箭手对着来袭的方向盲射,很快就听到敌方中箭的闷哼。

  虽然淹没在杂乱的人声中并不明显,但经验丰富的茅军将领并没有错过,指挥着己方进行更加猛烈的箭雨压制,刀盾手在前往来袭的方向冲击而去。

  营地周围他们极其熟悉,哪怕在黑夜中,他们也能行动自如。

  树林中,人在奔逃的声音被夜色无限放大,让他们很快就确认了方向。

  “三个方向……追!”茅军将领已经跨上战马,“一个都别放过!”

  “哦吼!”茅军骑兵发出呼喝,朝着影影绰绰的人影追袭而去。

  留守在粮仓的茅军并没有担心,反倒是一脸兴奋:“那群阳州人就是学不乖,总想着要偷袭我们粮仓。”

  “赌不赌?刚才是北边,一会儿会是南边。”

  “呵,这有什么好赌的……来了!”

  这一次的箭雨更加密集,但收获更小。

  已经有所准备的粮仓营地,防守极其严密。

  周围高高的围墙虽然不是厚实的城墙,但也足以阻隔大量的弓箭袭扰。

  这一次他们固守不出,并没有再出去追击来袭的人。

  “啧!等天亮了,有这群小子好看的!”

  “哪儿等得到天亮?一会儿就会被将军全都绑回来。”

  大概是瞧出没什么用,箭雨很快就变得稀疏,像是泄愤一样往城里丢了一些石头之类的东西,倒是把茅军吓了一跳。

  过了一阵,外面传来一阵兵戈相击和惨叫的声音,然后就是一阵整齐的马蹄声,载着追击出去的一群茅军从一直没有关的大门凯旋而归。

  不用看清兵甲,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杀过人后的腥臭味。

  迎接的士兵笑脸才扬到一半,一杆长枪直接扎破他缺少保护的喉咙,往后一甩:“辛苦了,下班吧!”

  黑夜是最好的伪装。

  茅军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根本就没想到会有敌人穿着己方将领的衣服,乃至于骑着他们的战马回来。

  追击出去的部队,已经是他们驻地最强的一批。

  在猝不及防之下,哪怕留守的驻军再怎么训练有素,也是步兵对阵骑兵,一触即溃。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精兵除了作战技巧以外的必要条件。

  一:熟练掌握数理化;

  二:熟练掌握各地方言;

  三:熟练掌握各种生活技巧。

  PS.厨艺高超能够得到额外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