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一百一十四章 守不住 ...

  “你那个伴读?”尉迟兰一下就想到了。

  主要是听竺年亲切地叫他伴读小名猫猫的时候,他吃味,印象格外深刻。

  怀揣着一点小心思,他倒是还想找找茅高远的错处,但也不得不承认茅高远的办事能力极强,就连他留下的那个庶弟茅丘,瞧着起码也中规中矩。

  可现在一看,茅丘可不仅仅是中规中矩这么简单。

  竺年神色不明地放下手上的望远镜:“走。”

  站在城墙上的茅丘同样放下望远镜,脸上没有身为庶子的谨小慎微,反倒带了一点嚣张:“小王爷,这就走了呢。”

  他一张带着笑容的脸显得有些违和,眼神阴郁隐忍,吩咐身边的人:“这几天要格外小心。抓紧去查熊北北的下落。”

  身边的人穿着一身林州新城士兵的制服,躬身应诺:“是。”

  茅丘看着人离开,低头视线落在手中的望远镜上:“奇技淫巧……谁才是野人?”

  若非他单独走一趟,谁知道一直被人不重视的南地,竟然会折腾出这种东西?

  他们当然知道南地北伐一定有他们的底气所在,但是南地一直以来的表现都在水军,顶多再加上一点在山林里作战的本事。南地和北地的环境截然不同,南军的优势在北地能有什么用?

  望远镜,加上竺瀚手中威力惊人的神火营,谁知道南军还藏着什么。

  竺家这一代代的短命鬼,还真就没一个简单的。怪不得大月的皇帝都对竺家忌惮无比,显然就怕竺家闹出这样的“小惊喜”。

  他下城墙的时候,拿起望远镜再四处看了看,果然并没有任何竺年一行人的踪迹。显然作为弄出望远镜来的人,他非常清楚怎么躲避望远镜的追踪。

  林州新城非常长,竺年他们没有往东走阳海渊,而是直接往更近一点的西边走,那里是一道险峻不下于阳海渊的天堑,迁山。

  迁山的意思是,人在这里没法过日子,来了也只能迁走。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迁山就是天下的尽头。

  阳海渊还有两条道能够通行车马,整个迁山却没有一条道路。

  偶尔能够看到的山径,都是兽径。

  砍柴人不敢进,猎户也不敢进。

  一行人牵着三十几匹马,行路十分艰难。

  他们一路过来基本没怎么休息,这时候已经接近筋疲力尽,现在都是强打着精神。

  竺年也没有直接翻越迁山的打算,走到一个相对比较隐蔽的位置,就停下来扎营:“先休息一晚,明天我们去三号营。”

  清理营地、埋锅做饭,也谈不上什么洗漱之类,竺年让已经脱力的骑兵先休息,自己负责第一轮值守。

  尉迟兰想要陪他一起,被他推着去休息,只能约定了下一轮到他。

  简单休息过一晚之后,一行人多少恢复了一点,跟着竺年弯弯绕绕地在山里面走。

  他走的还是在迁山里,但除了刚开始的一段,大部分已经是在迁山脚下,透过浓密的树林,能够看到一点长长的城墙。

  竺年所说的三号营,尉迟兰知道,但是没有去过。

  这些被编号的营地,是新兵的训练基地,类似峪州水军营地的雏形。

  在迁山的三号营,是其中比较新的一个,主要是为了配套林州新城建立的。

  尉迟兰看过竺年对三号营的五年规划,这个营地与其说是一个军事预备队,倒不如说是半个家属区。这里收拢了一些黑户,各种流离失所的人群,有许多年纪不大的幼童。军营的那套设施没建立起来,照顾儿童的各种生活设施先给配了个齐全。

  三号营距离林州新城是真的不远,入夜之后没多久,他们就到了营地。

  随行的骑兵马上就能休息,马匹也被专人带走照料,竺年和尉迟兰则没法休息。

  三号营道路曲折,营地的房舍使用的砖块比较少,有些还是石头垒起来的。土水泥现在多用来修桥铺路,所以营地内的道路还很畅通。

  哨卡的看守接到人之后,立刻把他们迎接进来。

  一直负责林州新城内外事务的熊北北,看到竺年就先跪了下来:“属下有负殿下所托。”

  竺年赶紧把他扶起来:“是我识人不明。”谁能想到从小一起长大的伴读,竟然会是内鬼。

  现在不是分辨责任的时候,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下,先交换了一下信息。

  “茅高远没有直接回梁州,而是去了一趟江州军营。之后我们都以为他回了梁州,实际是带了一群人来和茅丘里应外合。”

  林州新城瞧着铜墙铁壁固若金汤,但只是单面对敌。出于施工方面的考虑,这是一堵墙,不是一座城,根本无法应对背后来的敌人。

  而且进攻的人是茅高远,哪怕他不是将才,但基础的军事认知并不差,非常清楚林州新城的弱点。猝不及防之下,他们几乎无法抵御,只能仓促撤离,连两位杨家少爷都落到了他们手上。

  “茅丘不是茅高远的庶弟,是茅家大宗的长公子,是姜国人。”

  “他们走的是东萍府的路线。现在东萍府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南军这一次的进军路线,有意放开了东萍府。但伴随着南军和北境尉迟的势力融合,东萍府作为一个在东州和萍州交界处的出海口,几乎已经事实上落入了他们的手里,根本就不用打。没想到这条线会被茅高远利用,运送了一支姜国军队进来。

  虽然这支军队的人数不算很多,但是林州新城内的都是一些新兵,守城可以,让他们去和这些彪悍的姜国精兵硬碰硬,还得防着“自己人”的背刺,那是真心碰不过。

  “啧。”竺年黑着脸,想说什么,却听见敲门声,见祁杨、祁柳两个小孩儿提着食盒和一些洗漱的用品进来,倒是略微松了一口气,“你们俩没事就好。阿海和阿棠可好?”

  祁柳说道:“姐姐们没事。我们跑得可快,还把先生一起扛走了。”

  两个小孩儿到了竺年手下,每天吃好喝好,营养跟上之后,个头简直风吹就长。哪怕现在年纪还小,身形瞧着有些瘦,身高已经和成年人仿佛,一身力气也不可小觑。

  “扛?”

  祁杨拿空食盒放在肩膀上比划了一下:“就这么扛。”

  现在也没空问太仔细,竺年知道大部分人没事,就让他们先离开。自己和尉迟兰简单洗漱一下,一边吃饭一边听熊北北继续说。

  “文阳公主是茅高远借了后妃的手叫回来的。”

  竺年点点头:“能想得到。现在茅家人都跑光了?”他老爹的后宅里,姓茅的小老婆可不是一个两个。

  文阳公主就是他那特别难搞的亲奶奶。

  熊北北听他这么一说,表情变得有些怪异:“没有。罗将军回梁州之后,直接就封城军管了。茅家大部分人都在。”

  说起来,封城军管这一套还是竺年完善的。

  他小时候刚从南泉回到梁州,就遇到了刺杀,受到的刺激大发了,立刻就折腾出了一套完全在自己控制之下的军管制度。

  竺年给尉迟兰大概解释了一下:“就是全城按坊关闭,除非生死攸关的事情,不得出门。医药粮食等日用,统一由专人采购递送。每年都会进行三至五天的演练。”

  由于军管期间所有日用物资都是由朝廷负责,百姓们并没有什么怨言。偶尔有几句,只要想到军管的由头来自于一场针对南王嫡子的刺杀,就不敢吱声。

  此后几年,竺年给整个南地带来的巨大改变,让他赢得了民心,老百姓们就更加愿意配合。

  到现在,军管在南地的几个大城里,已经是一套非常完备的运作体系。

  尤其是在梁州,罗英一声令下,城门、坊门直接就关了,一只耗子都逃不出去。

  罗英可不像罗娥那种“母仪天下”。她是文阳公主宋萱一手培养起来的,不仅执掌过整个南地多年,而且还是一名实力不俗的将军。

  在这种时候,宋萱突然回来,造成她不得不回去的局面,只要有脑子的都知道不正常。

  罗英人还没到梁州,就直接下令封城。

  而这时候茅高远还在江州。为了避嫌,茅家人非但不能跟着举家直接搬走,还得拖着时间,留在梁州表忠心,最好是搞出一波乱局,然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茅家势大,未必不想学着曾经的梁家那样废了竺年,捧有茅家血脉的孩子上位。

  然而就这么各自揣着小心思地一拖二拖,现在茅高远和茅丘在北地事发,茅家整个都走不成。

  不仅姓茅的被摁死在梁州城里,就连和茅家相关各家姻亲,此刻都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就怕受到牵连。

  要知道宋萱的面子虽然大,但她毕竟远居海外多年,和这几年实际掌控南地的竺年关系本就不好。现在实际执掌梁州的,还得看罗英。

  宋萱或许会认为只要是姓竺的都是她的孙子孙女,但罗英可不会把庶出的子女当做亲生孩子。

  茅家敢挖竺年墙角,罗英的怒火可想而知。

  只是后续的调查和处理结果还没出来,熊北北也不清楚。

  因为茅高远的这一手,本来已经杀到京城脚下的竺瀚,不得不重新退守江州,现在正在攻打萍州。

  而因为南军“围攻”京城,禁军在施闲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京城。

  “宋淮下令召见施闲入城。施闲没有听令,写了一封奏折,让宋淮出城劳军。”

  “宋淮肯定也不听。你让我出来我就出来,多没没子。皇帝还当不当了?”竺年表情微妙,“那现在这样,禁军算是在保卫京城,还是在包围京城?”

  熊北北一张憨厚的脸上,也跟着微妙起来,含糊道:“这也不好说。”

  竺年把自己在阳州看到的情况说了。

  熊北北又去把沙盘搬来,几个人在一起推演了一下。

  尉迟兰对熊北北说道:“林州新城我们守不住,茅丘也守不住。他人不多,应该不会守。”

  熊北北在听到阳州的情况,就已经明白:“他们这是要直接从这里过去,攻打南壶城?”

  “应该会有这个想法,就看茅丘能有多少人了。”虽然熊北北反应迅速,撤走了新城大量的人员,但是在人均泥瓦匠的新城,还是有数量庞大的泥瓦匠以及原材料留下。如果茅丘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人手,完全可以真的建造一个城。

  到时候他们不仅守城简单,而且还能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进可攻退可守。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不说别的,单就一个熊北北就不可能看着茅丘建城,而什么都不做。

  另外就是建城需要的原材料,短时间内不会再有补给。现在城内的材料虽然有很多,却不足以造一个大城。

  “海尾集那边怎么样?”

  熊北北说道:“二宝哥把城造起来了,根本打不了。阳州到海州的大道也给封了,保管姜国的没法借道过去。”

  众人交流完信息,已经是深夜。

  竺年和尉迟兰这一回能安心睡觉,却不敢睡太死,第二天一大早就醒来。

  祁杨和祁柳已经给两人收拾好了行李,两人带着熊北北另外安排的二十人小队,直奔黑荥州。

  原先跟着一起去阳州的十名骑兵起得也不算晚,在得知竺年和尉迟兰已经出发之后,羞愧难当:“我等训练不足,没法追随殿下和先生。”

  他们现在醒来,还浑身酸痛难当,根本无法保证高强度的行军。

  熊北北安慰他们:“你们确实还有进步的空间,不过也不用妄自菲薄。殿下和先生是万里挑一的人物,你们才训练了这么点时间,就想赶上他们的水平,想太多了。”

  他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军中好手,有出生好的,有天赋高的,有刻苦的;但是同龄人中间,能够比得上竺年的,到现在他也就勉强见到一个尉迟兰而已。

  几个新兵蛋子,能够跟着两人跑一圈阳州,已经非常不错了。

  竺年和尉迟兰其实状态也不好。原先跟着他们的战马情况还好,但也需要休息。后面他们从盗匪手上缴获的普通马匹,已经几乎全废了。

  马都是这个状态,人就更别提了。

  他们这一回出来,全都换了一批新的马。

  三号营在一处隐蔽的山坳中。地形其实和峪州军营很像,同样是穿过一条狭长的隧道,区别只是峪州那边是一片大湖,而三号营是一条半大不小的河流。

  隧道的地面是最早铺平的,但是离开隧道之后,很快道路就变成了普通的山径。尤其是到了接近人烟的地方,已经完全是一片荒山。

  路其实都做过清理,能走人能骑马,只是刻意放任了草木生长,在这个季节很快就和荒山没什么区别。

  等一行人上了大道,速度才算是提了上来。

  休息的时候,竺年悄悄看尉迟兰,靠过去拉了拉他的袖子:“先生……”

  尉迟兰下颌绷紧,面无表情,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对不住,我只是有点担心。”

  他从小在军营中长大,经历过的战阵绝对不少。但要说能有多少经验,其实得分情况。

  像现在这种整片北地都乱成一锅粥,加上姜国搅局的情况,他也没有经验。

  而且在经历了这两年的变化之后,他发现自己在处理尉迟邑的事情上,还是太毛糙。

  北境尉迟镇守黑荥关,已经数十年时间。对上姜国,他们完全不虚,毕竟这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哪怕现在姜国要全力进攻黑荥关,而北境尉迟缺乏来自朝廷的补给,尉迟兰也不觉得自己会守不住。

  就算他人不在,可北境尉迟从来不是单纯靠着一名尉迟血脉撑起来的,是由无数汇集在北境尉迟四个字下面的将士组成的铜墙铁壁。

  但是尉迟邑绝对是个后患。

  他在处理尉迟邑的事情上,先是没有一击必中,直接把人杀了;后续也没有留下仔细清理排除尉迟邑留下的后患。

  现在的黑荥关内,肯定留有尉迟邑的人马,数量还不一定少。

  若是换到现在,他处理的手段会更干净利落,绝对不会留下这些首尾。

  “姜国对大月蓄谋已久。连我家这种北地都不放在眼里的野人,都安排了茅家这种手段。”针对北境尉迟这种老对手,姜国安插的人手肯定更多。

  尉迟兰知道竺年没说完的话:“我知道,肯定不止一个尉迟邑。姜国连尉迟邑都能拉拢,其他人更不用说。”

  尉迟邑好歹还是尉迟家的血脉,那些个养子呢?

  姜国想要渗透,多得是漏洞可以钻。

  这次他们行军,完全不考虑歇宿的问题,累了饿了直接在路边休息吃饭。没几天,一行人就像是刚从腌菜坛子里捞出来的一样,但是不敢停。

  他们一路从迁山脚下走到东州,再从东州取道京城,最后才能往黑荥州去。

  他们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但是等他们接近京畿的时候,竺年的【眼】传递回来一个糟糕的消息:“宋觉撤了。”

  姜国没有放过汾州。漫长的蒙山并不是只有黑荥、汾州、涉阳三个关隘,大大小小的关隘都被姜国攻打了。

  很多关隘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但他们不得不防。

  姜国能够发动这样的攻势,显然是倾举国之力,胃口绝对不是从大月身上咬一口,而是直接要把大月一口吞下。

  这是一个坏消息,但也是一个好消息。

  “黑荥关现在还没丢。”不然姜国就没必要这么分兵攻打汾州。姜国要攻打大月,黑荥关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尉迟兰没说守住了,而是说还没丢,显然并不是很有信心。

  只不过他们现在已经到了京畿地区,消息的传递变得通畅起来。

  建立没多久的东风客栈虽然还很简陋,但是已经能派上一点用场。

  北境尉迟和南王府的合作进展缓慢,但是和竺年在北地折腾的这一套系统融合,却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他们到达其中一家东风客栈的时候,掌柜已经整理好了所有相关情报等候,脸上是掩不住的忧心忡忡,嘴上说着掌柜该说的客套话:“两位东家可算来了,热水饭食已经备下,还请诸位先行入内休息。”

  几名店小二把马匹牵走,洗澡喂食,乃至于按摩。

  士兵们同样被安排了类似的流程,还有大夫过来把脉,根据他们各自的状况按摩放松加上熬煮药剂。

  竺年和尉迟兰更是如此,只是他们在洗澡吃饭的时候,听掌柜把消息都说了一遍,没有任何浪费的时间。

  比起熊北北那边的消息,掌柜这里的消息更多更杂。

  “黑荥关那边传来的消息不太好。我们这边筹措了一些物资过去,但是用处不大。现在黑荥城内有些控制不住,鱼龙混杂。尉迟邑带着姜国的部队,要和旧部里应外合。那边传回来的消息,顶多半个月左右就要全部撤走,意思是尽可能保存实力再图后事。”

  尉迟兰早有预料,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脸色难看,吃饭的动作都停了下来:“继续说。”

  掌柜惴惴:“是。禁军撤出沃州之后,当地出现了一支天罗教,不知道哪里来的,领了许多百姓,现在和当地的世家大族在打对台。他们打不进城里,世家打不出去。”

  “啧。”竺年听到这种奇怪的教就觉得不爽,“京城那边怎么样?”

  “听说……真的只是听说,禁军统领施闲想要立西王为帝。”

  “啊。”竺年略微感到惊奇,仔细想想倒也不是没可能,而且既然掌柜的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显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那是施闲对宋淮完全失望了。”

  “京城里的文官已经分成了三派。一派坚决拥立宋淮的,说不能和施闲妥协,已经拟了新的禁军统领的名字;一派主张暂时和施闲虚与委蛇,等局面平定下来之后再说;一派是觉得宋淮得位不正,是天谴。”

  竺年有些奇怪:“中立的呢?”按理说不是中立的人最多吗?

  掌柜的说道:“中立的人少。”又补充了一句,“现在京城里完全失了方寸,吓得……总得找个人来骂一骂。”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ω- ) :二宝哥就比我大几个月,为什么你们都叫他哥?

  熊北北╰(*°▽°*)╯:二宝哥会做饭。

  亲卫╰(*°▽°*)╯:二宝哥会做饭。

  杨柳╰(*°▽°*)╯:二宝爹会做饭。

  二宝o(* ̄▽ ̄*)ブ:乖~糕儿要认清自己的弟位。

  糕儿(=?ω?=):噫!

  (完)

  新长出来的仙人掌被不知名的小动物啃了……就仙人掌,那么刺的仙人掌,究竟怎么敢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