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一百零四章 救灾 ...

  将领们当然懂抢地盘。但是职业所限,他们认知中的抢地盘,几乎只有一种——打仗。

  也只有打仗,才需要他们这些将领的存在,他们出门就只有打仗一个目的。

  竺年所说的话,实在是有些超出他们的专业领域。

  竺瀚倒是懂,但是他常年打仗,前些年的主攻方向还是语言不怎么通的昌国,在这方面的认知还停留在理论层面。

  竺年讲了两句,大概也转过弯来,没再继续说下去,只强调了结果:“反正这一片现在算是我和我先生的。”

  “你哪个先生?”竺瀚先问了一句,马上反应过来,“哦,尉迟兰。”对身边的一众将领解释,“北境尉迟家的,现在的当家人,尉迟丰的儿子。”

  一提尉迟丰,众人都明白:“哦,是他。”

  尽管没交过手,但是尉迟丰的赫赫威名,他们都是知道的。

  而且作为“胸怀天下”的南王势力,他们对北地各个出名的军事将领的了解可谓如数家珍。

  这些人中,有些知道自家和尉迟家的合作,但是不知道细节;另外一些压根不知道,心里还奇怪怎么自家能和那么远的尉迟家扯上关系。

  竺瀚问:“尉迟兰怎么这回没跟你在一起?”

  这两个小子不是天天黏糊在一起,连过年也待在一起的嘛。

  他倒不是不喜欢儿子有个好朋友。凭心而论,尉迟兰人品样貌才学出身,都是一等一的。但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看尉迟兰不顺眼,总有一种这小子居心不良的直觉。

  可是尉迟兰现在都把整个北境尉迟都压在了竺年身上,他也不能把人家的一番热诚说成包藏祸心,他也确实没见到人家有什么祸心。

  他只能把自己内心的这点小疙瘩深埋。

  亏得他养气功夫足够,就连竺年都看不出他的这点小心思。

  “先生得在新城那边主持大局,万一阳海军过来了呢?”双方势力的合作才刚开始起了个头,接下来会发生的问题还不知道有多少。他走掉已经很不应该了,尉迟兰再走掉的话,这个合作刚开始就要凉凉。

  再有就是春天到了,两个人都有些血气方刚,还是分开冷静冷静。

  “哦。”竺瀚算是接受了竺年的这个解释,看他身上还沾着灰,抬手轻轻拍了拍,“好了,去我房里休息。一会儿我让人把吃的送进去。”

  竺年快快乐乐地应下,和一众将领道别,出了大门之后飞快地跑出去。

  他们站在屋内,都能听到他和竺瀚的亲卫们打招呼聊天的声音。

  “小王爷真是了不得啊!”

  “既然小王爷带来了好消息,咱们也该拿出一点样子来。”

  局势有了变化,他们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他们不懂小王爷的那套经营占地的策略,但是懂得怎么样尽力让镇北王和禁军先对上。

  “现在镇北王的势力太弱,最好不要和禁军硬碰硬。不然一下让禁军吞了,让他们的士气涨上去,后续不好搞。”

  “时间拖久了,肯定有禁军的人投过去。那个镇北王也不知道是什么路数,瞧着很强。”

  “打还是得打的。”

  “问题是施闲不愿意打。”

  “这又不是他想不打就不打的。”

  一群将领在打仗方面满肚子坏水,比竺年只多不少。

  只可惜,受限于各种环境,在现在的特定场景下能够利用的很有限。

  在和一众将领认真讨论出切实可行的三个大致方案,并去抓紧落实之后,时间已经不早了。竺瀚回到位于中帐边上的一间营房内,这是他这几个月来的住处,已经收拾得颇为舒适。当然这个舒适也只是相对战场环境来说的,别说是和南王府比,就是和普通小富之家比也比不上。

  营房的举架不高。这边作为原先江州军统领的住处,地基已经抬高了不少,还做了一些防潮处理,但连日阴雨,房内又冷又潮。

  他今天走进房内,却没感觉到熟悉的潮湿,反倒是有些燥热,连带着曾经受过伤的腿也舒服了不少。

  屋里别的没看见,大半边屋子挂满了需要晾晒的湿衣服,瞧着都是竺年的。

  亲卫跟着他进来,直接从一层层衣服后面拿了热水和晚饭过来,摆在被挪到墙角的饭桌上,一边小声说道:“小王爷在里间刚睡下没多久,下午带着人在房里按了个炉子。”

  竺瀚先到卧房里去看了看已经睡着的儿子,看着竺年手长脚长的占了大半张床,恍惚觉得小孩儿前一阵还是小小一个,个头比枕头还小。

  竺年还没完全睡着,感觉到有人进来,翻了个身:“阿爸?”

  竺瀚听到这个称呼,更加恍惚,“哎”了一声,坐在床沿,给他掖了掖被角,隔着被子拍了拍他的后背:“睡吧。”

  “唔……阿爸也早点睡。”竺年很快睡着了。

  竺瀚又坐了一会儿,听到亲卫说饭菜快凉了,才出去随便吃了两口。

  他在吃饭的时候,竺年的亲卫进来告了个罪,把晾衣绳上已经干了个衣服收好,又拿出许多刚洗干净的衣物一件件展开了挂上去:“沿途都没见过太阳,衣服有点潮,小王爷说穿着不舒服。”

  “嗯,你忙你的。”

  竺瀚透过重重衣服,看到墙边新按了个铁皮炉子。衣服拿掉之后,热浪直接冲过来,等被衣服围起来之后,就好了一些。

  炉子周围温度其实不算高,但现在毕竟不是冬天,人在边上站一会儿就会出汗。衣服倒是干得很快。

  其实军营里有盘炕,但是现在这天气,烧炕有点费事。主要是烧炕用的干柴火少。

  竺瀚注意到这个铁皮炉子里烧的东西不一样:“那么大一个炉子烧炭?瞧着有点不太一样。”

  这个铁皮炉子不是他之前弄坏的竺年的小铁皮炉子,是一个看着就特别扎实的用铁铸造的灶。

  两个亲兵看到竺瀚靠过来,就神情紧张。尤其是竺年的亲卫,下意识就拦在了竺瀚面前:“……小王爷说不让您靠近。”

  这位南王的动手能力实在是太……强,有一种靠气势就能把好东西拆成渣渣的错觉。

  “啧。”竺瀚有些手痒,但是想到好不容易和儿子见一次面,不好再吵架,还是找了个椅子坐下,“行,我不过去,你给我解释解释。”

  亲卫就给他解释:“这些不是炭,是煤,是一种黑石头,可以烧火。”

  竺瀚知道煤。这种矿石他们也有一些开采,主要是用来锻造兵器。只不过梁州研究所那边的消息,质量好的少。想来这些是质量不行,凑合着拿来当柴烧了。

  他点点头,又问了亲卫一些竺年平时的饮食起居。

  这名亲卫知道的也不多,但还是把能说的都说了,又拿出一个信封交给竺瀚:“这是小王爷给您带的东西,您看看?”

  这次竺年过来,主要带了三千工兵,战斗人员和其他配套人员倒是带的不多。单纯这些人,加上随行辎重,一路走来就是浩浩荡荡的队伍。

  交给南军的一些补给,之前竺年已经第一时间和竺瀚交接了。

  信封里是一张清单,都是一些给竺瀚个人用的东西。数量不多,花样不少,零零总总写了好几张纸。

  竺瀚光是看着清单,心里面就格外舒坦。

  第二天一早,他刚起来就看到竺年整装待发的样子,心里面就充满了老父亲的不舍:“一起吃个饭再走啊。”

  竺年就等着竺瀚起来吃早饭:“快去洗漱,我做了些春饼。”

  江州这边食材比新城那边丰富不知道多少,还能从南地那边运过来。

  竺年煮了薏米水,配上一张饼皮卷一切的春饼,早上吃着很是清爽。

  趁着这边军营有材料,他蒸了许多红糖发糕,还炸了鱼饼。

  他们这边还没吃完,亲卫就来报:“小王爷,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竺年没有让他们等,拿了一块红糖发糕就站起来:“走。”回头对竺瀚说,“爹,我先带人过去了!”

  竺瀚跟着他一起走:“我送送你。”

  从江州往丹州,越往西走,道路越是泥泞。

  饶是竺年有小地图,速度也比平时要慢上很多。

  江州这边的进行了一些土水泥的道路铺设,但是到了蒲水附近,道路不是被冲毁,就是被泛滥的淤泥掩埋。

  从江州军营到原来的蒲州城附近,原本骑马只需要两天的路,他们这次愣是走了五天。

  说来也巧,竺年刚来,天空就放晴了。

  阳光透过云层,刚开始只是漏出一点点光线,很快便驱散了连日的阴雨。

  一大早,丹州知府郑蓬飞就已经带着许多人在做清理工作,看到竺年过来,赶紧快步上来行礼:“小王爷,我这边有两万来人能用,您看怎么安排?”

  竺年还了半礼:“被困在里面的还有多少人?这边还劳您继续主持,我先去看看情况,想法子把里面的人救出来再说。”

  郑蓬飞知道里面的大致人数,也准备好了能救人的所有能准备的东西,但是听他这么一说,脸都吓白了:“您要亲自去?”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位裤脚管卷到大腿,浑身都是泥点子的知府急得跳脚,“万万不可!现在丹州里面河道变化极大,还有许多毒虫出没……”

  竺年打断他的劝说,直接问:“把你现在知道的信息都告诉我,放心,我有数。”

  郑蓬飞见劝说不动,只能一边说一边让人去叫了几个人过来。

  送到竺年手上的,除了详细记录了丹州地形、人口分布的舆图之外,还有最近探出的用明显南地风格记录的地图,另有一些可能会存在灾民的高地位置等等。

  竺年松了一口气:“辛苦大家了。”

  他一声令下,工兵们直接分开成各个小队,后勤人员也行动利落。

  竺年带走的直接进丹州的人只有一千,不多时就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剩下的人开始重点组织起卫生和医疗工作。

  他们现在待的地方,其实是丹州州府靠近江州外的一片郊区。

  原先这里应该是农田,现在全是淤泥。

  丹州州城原先就有一半在江州的地盘上。这一半比较繁华,各种水利也做得比较好,城内有许多百姓在自发清理,但上游还是不断有泥沙冲刷下来。

  之前许多百姓不肯走,还有一些二流子趁机到别人家去搜刮钱财的。

  丹州衙门人总共没几个,郑蓬飞忙得头痛无比,整个人一天比一天瘦。

  现在看到这么多人飞快地把人组织起来,整个人都踉跄了一下。

  郑蓬飞也不知道那些工兵是怎么做的,过了半天时间,潮湿不堪的地面竟然已经看不到明显的流水。再经过太阳一晒,有些地方竟然很快就干了。

  遇到有些不听话的,立刻就有全副武装的士兵上前,完全不废一句话,直接上手把人教训了。

  这些士兵那是真个儿的铁血无情,不管闹事的是青壮还是老弱,一概先抓起来再说。

  被抓走的人,很快会被带走。人们也不知道人被带到哪里去了,大着胆子上前问的,就得到一句话:“劳动改造!”

  郑蓬飞十分忧心:“那些青壮确实应该受罚,但是那些老弱怎么……”

  被留下主持这边局面的朱小飞对郑蓬飞劝:“郑大人安心,兄弟们经验丰富,手头有分寸。他们确实老的老的小的小,还有不少妇孺,但是能闹得动事的,都不弱。”

  用他们小王爷的话来说,有力气瞎胡闹的,要不就是吃得太饱,要不就是活儿太少。这两样给他们调节一下,既能让他们给自己重建家园做一份贡献,也能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世界。

  朱小飞在这里不用担心口音问题,放开了自己的话痨属性,一句接着一句叨叨叨。

  他说的虽然是雅言,却是带着南泉口音的雅言。

  郑蓬飞不熟悉,有些话得仔细听,偶尔还得朱小飞解释一下才能明白。

  “郑大人,您要是不放心,就去看看那群刁民。我倒是建议,您要是有认识的路子,帮忙筹措点防瘟疫的物资。”

  郑蓬飞一听到瘟疫,脑海里一直紧绷着的一根弦瞬间就绷紧了:“你们这是发现了疫病?”

  “暂时还没有。”朱小飞拿出一张清单,“我这里有一些需求量大的东西,对预防疫病发生很有效,只是一时半会儿不知道上哪儿去筹措。这边还是您比较熟悉……”

  接下来不用他继续说,郑蓬飞一听,立刻接过清单,快速又仔细地一样样看过去。

  他发现朱小飞准备得很仔细,除了清单之外,马上有人送来了一个小箱子,里面一格格的放着清单上对应的物品。

  郑蓬飞又问了相应需求的量,得到越多越好的答案之后,也不用别人,直接带上自己的老奴就走。还是朱小飞好说歹说,派了个银鱼的人跟在他身边。

  遇到大灾,世道总不怎么太平。

  他们这边一路过来瞧着还好,可保不齐会有沃水西边过来的流民盗匪什么的。

  沃州瞧着没事,那是因为当地本身的实力足够强。虽然瞧着受灾最严重,却能够很快组织起来,井然有序。

  但是沃州周边呢?

  蒲州呢?

  这些问题在朱小飞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的视线跟随着阳光落在眼前这片一片狼藉的土地上,忍不住搓了搓小手,激动的两颊微微泛红,张口就用优美的雅言和丹州百姓进行了一番亲切友好接地气的交流:“哎嘿!你们家郑大人走了,我看还有谁敢跳!都给老子干活去!不干活没饭吃!生病的不舒服的,统统去西面那个白帐篷里看诊!家里人扶着点!谁家的小孩儿?有力气乱跑,带走!不要给晚饭吃!关远点,嚎得难受!”

  “你家孩子?你家孩子你不管着?管不过来?那是你孩子,我管你管不管的过来!带走,去清三天泥浆!”

  “我不讲道理?我就不讲道理了,你能拿我怎么滴吧!”

  “来啊,来打我啊!”

  这口带着南泉口音的雅言,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丹州百姓吓唬止小孩儿夜啼的法宝。

  朱小飞这边的工作开展顺利,竺年那边也不差。

  小地图升级的时候虽然没有提示,但是等级高了之后,小地图上显示的细节就越来越多。

  他们现在乘坐的,其实平时海边渔民使用的一种小舢板,看着小吃水浅,但是船底厚实,非常耐抗风浪。

  已经探查好的水路,水面上做好了标记,沿着撑过去之后,四处都是白茫茫一片。

  偶尔有一些地方,稍微露出一点不知道是树木还是芦苇的痕迹。

  等船队更深入了一些,水面上的杂物越来越多。

  有人捞了几只真·落汤鸡,顺带还抓了几条蛇:“这几条蛇不错,咱们晚上加餐。”

  见识过竺年探路本事的人,早就已经习惯,神情轻松,速度飞快。

  跟在后面的人,不仅要防止自己跟丢,还得揣着心里面的小兔子,认真沿途做标记,好几个脸色都发白。

  捞到家禽之后没过多久,竺年就找到了一窝灾民。

  他们被困在一个屋顶。这大概是他们村里最高最好的房子,是一间青砖混着石头垒起来的房子。饶是如此,几十号人密密麻麻挤在上面,看得都胆战心惊。

  被他们找到的时候,灾民们忍不住爆发出欢呼。

  有个半截腿泡水里的壮汉出来,和竺年他们的船队进行沟通。

  壮汉是这边的村长,很快就先安排老弱妇孺,再到青壮依次上船离开。

  最后轮到他自己,他表示:“这位大人,我来给你们带路吧。”

  竺年冷酷无情地拒绝,并且丢给他一张小纸条:“你脚都泡烂了,赶紧跟着一起回去。我这儿不需要你帮忙。回去了拿着纸条去找朱小飞,他会安排你活干。”

  壮汉村长一听有活干,立马拍胸脯保证:“大人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等这一村的人走了,竺年带回头一边指路一边说道:“这人不错。他把上面干的位置都让给了老弱妇孺,和好几个青壮都一起泡在水里。”组织力和领导力都不错。要是接下来能够碰到的灾民,都有一个这样的人组织,那就能够好很多。

  各方面都会好很多。

  竺年看着小地图上逐渐远去的已经从中立的黄色,变成友善的绿色的点点,嘴角微微笑了笑,神情却不见轻松:“辛苦诸位了,咱们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

  军队毫不畏惧,振臂发出呼喝:“嗷!”

  水鸟受到惊动,振翅飞起,在空中盘旋,久久不落地。

  接下来他们找人倒是非常顺利,但是再也没遇到像第一个村子那样省心的情况。

  最多的是遇到病重虚弱的,有的全家就剩下一个幼儿的,有蛮横的青壮欺凌弱小的,有见到救援过来,不听劝阻跳到水里面被浪卷走的;有怪他们来得晚,没来得及救他们亲人的;有装模作样非得让人背的;还有攻击姑娘和妇人被士兵帮助过后,就“不守妇道”的……

  只一天过去,一群此前都还是老实孩子的工兵,情绪从同情、伤心、委屈,到愤怒、惊讶,最后学着老兵的样子,到哪儿遇到任何人任何事都板着一张脸。

  上千名士兵肃然的样子,气势惊人。

  哪怕是脑子不太正常的人,只要还惜命,就不会上来闹事。

  第二天的救援推进速度就快了很多。

  丹州说是变成了一片泽国,实际当然不是全部都被淹掉了。

  竺年找到了几个能够作为临时安置点的地方。

  这些地方的人虽然没被淹,或者是受灾情况较轻,生命安全没有受到威胁,但是一连数日和外界完全没有联系,有些更是缺医少药,现在看到有人来,心里的大石头定了。

  有了这些临时安置点,救灾的速度更快。

  这时候远在江州的宋恒,找到了竺瀚,提了个要求。

  竺瀚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要去丹州?丹州那儿差不多都被淹了,正忙着救灾抢险呢,你这时候去那儿干嘛?”

  宋恒身边现在日常带着两名大夫,瞧着倒是和上次见竺年时候没什么变化,人清瘦了一些,还显得精神了,说话语气也温和:“朕就是想去看看,朕的百姓究竟过的什么样的日子。”

  竺瀚想了想,叫了个亲卫过来。

  没过多久,亲卫就带了一个没有穿军服的年轻人进来。

  竺瀚指着他说道:“正好有一批东西要送去丹州,是防疫病的。”他看着宋恒认真说道,“那边很可能会有疫病爆发,这样你也要去?”

  宋恒没有一点迟疑地点头:“要去。你儿子都在那边,我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怕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 ̄ー ̄ ) :小猪,你很开心哦?

  朱小飞(*^▽^*):嗯!

  朱小飞o(* ̄︶ ̄*)o:没有没有没有!

  朱小飞╰(*°▽°*)╯:那是你的错觉,我一点都没有猴子称大王!

  朱小飞(~ ̄▽ ̄)~:好叭,只有亿点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