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八十七章 海尾集 ...

  “你是打算放过你……二姨夫了?”竺瀚一直知道儿子心软,对儿子最不满意的,也就是他的心软。

  竺年不可思议地反问:“放过?开什么玩笑!他要不是占着个皇帝的名头,他现在坟头草都比我还高了。”

  动到他娘头上,能够让他现在还站着自己走路,已经是他的破例。

  竺瀚认真看他,确定他没开玩笑,点了点头:“哦。”招招手叫他到近前,小声说道,“我让大夫跟着宋老二,他身体快不行了。”

  竺年这些年折腾医疗兵什么的,对这方面多少有点了解,知道宋恒这种常年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的人,身体本来就健康不到哪里去。

  他若是好好在宫里面养着也就罢了,这一年来天南地北地来回折腾,心理和生理都经受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刚才所见,宋恒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没有了,反倒有一种临到死前,一切都看透放下的通透。

  “大夫有没有说他还能撑多久?”不管怎么说,现在全天下哪个姓宋的,都没有宋恒名正言顺。

  宋恒在他们这里,他们北伐就有了一块最正当的招牌。

  若是宋恒死了,“他要是死了,那我们就讨逆?想想二姨夫不过是去南泉探望了一次长辈,回来被大儿子赶出家门,深受打击,郁郁而终。”

  竺瀚看着理所当然倒出一筐坏水的儿子:“就这思路。不过死的到底没活的好用。希望宋老二发挥一下宋家的长寿体质,你看他们姓宋的,都挺能活的。”

  确实。在这个活过六十都少的年代,宋家人多数都能妥妥活过七十岁。譬如高祖,享年八十八。

  竺年知道他爹的话是这么说,心里面肯定恨不得要把宋恒怎么弄死呢。

  爷俩琢磨了一番怎么应对宋恒死后的局面,又计划怎么给北地朝廷一个开年惊喜;另外和北境尉迟联合的事情,也不能他们几个人说过就行,具体落实还得涉及到方方面面。

  “其实我们不用着急。”先苟住发育一波,再来打团不迟。

  中帐有现成的舆图,他比划了两下:“东西线,我们守住蒲岭;东面的南北线,有阳海渊天堑在,正好发展海州。”

  竺瀚不太理解竺年对海州的看重:“海州虽然地广,但是苦寒之地,又和西面州郡隔着阳海渊,要来何用?”

  阳海渊太险了,除了有数的几条小道,能勉强够单人单骑通行之外,没有什么军事价值。海州甚至比阳州还要苦寒,传言中再怎么穷凶极恶之人,到了海州也要被冻哭。

  竺年只说了一个理由:“海州有木头,咱们缺木头。”

  海州气候寒冷,树木生长速度慢,长出来的树木品质非常好。

  南王府擅长造船,造船需要使用大量的木头。

  另外,打仗和日常所需的各种器具,也非常需要材质好的硬木。

  “……很多?”

  “漫山遍野。”海州是一片几乎未经开发的地方,除了两三个地方有一些人聚居外,大量的树木甚至都长在平原。海州还有不冻港,非常方便运输。

  海州对于大月,那叫隔着阳海渊;但对于他们南地,那叫连着海。

  他的手指沿着阳海渊往西一划:“仗要是暂时不打的话,我先去一趟阳州。熊北北带着人在这里要给阳海骑造一道门。”

  竺年说完之后,又准备了一天,转天的大清早,就和尉迟兰一起,带上几名亲卫骑马北上。

  从小道翻过蒲岭之后,他们在松山县略作改变,经东州之后已经变成了往海州去的富户。

  竺年在外面转了一圈,才钻进马车和尉迟兰挨着,过了一会儿才脱掉大氅:“唉……这天寒地冻的,怎么有这么多富户想不开要去海州?”

  他本来以为他们这样一支马队,行走在路上会特别显眼,现在夹杂在这么一支起码有上千人的队伍里,简直再正常不过。

  哦,这支队伍的主要构成是他原本留在北地的新兵。他们训练不足,还不能上战场,但是后续等竺祁回去之后,让他们改做运输物资的后勤。现在外面挂了一个镖局的名头,生意竟然很不错。

  主要也是因为缺人手,效果肯定不如封闭训练要好。

  尉迟兰把支起来的桌子收起来,捏了捏鼻梁,有些睡眠不足的头疼:“狡兔三窟。大家族的正常操作。”

  “大家族不是应该和属地共同进退的吗?”不少门阀世家,在当地几乎就是个土皇帝。朝廷的官员到任,只是做个样子,具体要干点什么事情,还得和他们打好关系。

  当地百姓也只认这些门阀世家,对官府都当不存在。

  当然,这些门阀世家会做很多事情。修桥铺路,施粥施药等等。当地但凡有些名望的人,都是这一个家族的人。若是发生战事,遭遇匪患,往往也是这些大家族直接率人抗击,或者谈判。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他们也免不了成为地方一霸。

  他们的行事全凭自己的好恶。

  “没人能管得住他们,这些人是会干坏事多一些,还是干好事多一些?”尉迟兰借着在东州的短暂时间,把之前和南王府合作的事项抓紧落实,两天都没合眼,本想着白天睡了晚上要睡不着,现在还是不再挣扎,扯了扯大氅盖住两人,拉着竺年躺下,“当皇帝,身边还有朝臣劝诫。那些人身边能有什么?以为凭着吟诗作对的本事,就能做个好官?”

  他们所在的马车是刘少他们的手笔,车厢比寻常的要长,棚顶上嵌了已经很接近玻璃的琉璃,虽然颜色还不够纯净,但多少能透点光,比原先的一拉帘子就乌漆嘛黑好多了。

  竺年躺下后,腿不仅能伸直,还有余裕,借着微光,在尉迟兰的下巴上搓了搓。

  尉迟兰不知道为什么竺年就对他的胡子很感兴趣,为了防止不安分的胖狸奴再生拔胡子,赶紧扣住爪子,勉强睁开眼瞪了他一下警告,继续说道:“那些人不能不当一回事,也不用太当一回事。你以为他们不当皇帝,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吗?他们的脑子里可没有天下,只有自己家族。格局太小,顶了天也就这样了。”

  竺年把他的话琢磨了一下,有些不同的想法:“一般来说,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吗?达者兼济天下?”

  像他自己,就是因为有能力改善别人的生活,所以才会这样去做。如果他只是一个小地主,掌握到的资源有限,自然能够提供的改变也有限。若他只是噫个普通的农户,说不定还会为了今天晚上的饭食发愁,那就完全谈不上去改善别人了。

  世家门阀,动辄积累数百上千年,底蕴之深厚是他家这种渔民出身的家庭完全无法想象的。

  “有这样的人,但是不多,很少。”尉迟兰的母族郑家就是这么一个家族。他幼时随母亲生活在郑家,见多了,“多数人,呵。”

  竺年忍不住想起一件事:“去年这会儿我在京城,娘带我去各种聚会,偶然遇见一位陪同亲戚出门做客的姑娘。娘后来就跟我说啦,让我想都不要想,怕我身上的鱼腥味薰着人家娇客。”

  尉迟兰一听,原本已经合拢的眼皮子瞬间睁开:“娇客很好看?还念念不忘?!”

  “没有没有!”竺年赶紧否认。

  虽然人家小姑娘确实挺好看的,不过在竺年眼里那就是个长得好看的初中生。他又不是变态,喜欢十几岁……他心虚地看看十几岁的尉迟兰。

  就……初中生肯定不行,但是他家先生怎么也是个大学生了,也不算是早恋叭?

  车队晓行夜宿,一路向北。天气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完全看不到一点早春的萌动,土地还是冻得梆硬,时不时有车马掉队,需要停下来修理。幸好镖局有足够替换的零件,也有足够熟练的修车师傅,除了要多花点钱,并不怎么耽误行程。

  一天下午,车队终于改变了方向,折向东,行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进入了一个名叫海尾集的地方。

  海尾集说是一个集镇,实际只是周围用木头石头等垒了参差的墙和拒马,四面建了可供瞭望的高台,但上面压根没人值守。

  里面地方倒是宽敞,但是他们这支队伍一进去,就把整个集镇塞得满满当当。

  车队停下来只有,外面变得嘈杂起来。

  竺年本想下车走走,舒展一下筋骨,刚打开一点车门,就被呼啸的寒风吹了回去。

  尉迟兰看得直笑,拉着他帮自己收拾车内的小物件,多数是两人这些天写的一些东西,稍微拉开一点窗帘子,听外面许多人一边忙碌一边交谈。

  “这里是阳海渊的尾巴,从这儿过去就是阳海渊,这是我们队伍最后的补给点。有什么需要的、缺的,都在这里一次买齐了。”

  “以前这里可没有什么集镇。现在去海州的人多了,才有人在这里做生意。”

  “能买的东西也不多。这里的皮子可比别处要好得多,可东西再好,也得能带走,买的时候悠着点。”

  有裹着只露出眼睛的壮汉过来,熟络地和镖局的镖师们交谈,另有人上来帮忙安置车马。

  一个年轻的镖师走到竺年他们的队伍前,就牵着他们的马往另外一个方向带,粗声粗气地说道:“你们这一队跟我走!动作快,马上就要下雪了!”

  刚才看着“城墙”的人们,一听到下雪,不敢再磨叽,跟着带队的当地人该干嘛干嘛。

  他们很快就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货物和车有专门存放的库房,东西放好之后,用石灰圈起来写上数字,然后再发放对应的号牌。

  拉车的大牲口有宽敞温暖的牲口棚,有专人照看,料给得也精细。要是愿意多花一点钱,还给喂苹果。

  至于人住的地方,确实不如城里的客栈,但是大通铺的火炕烧得温热,大碗的羊肉汤饼管饱。

  竺年他们这一队全都是骑马的,本来就引人注目,等落脚之后,其余队伍看他们果然多给了钱,再看店家什么热汤热水紧着那边送也不意外。

  穿得闷头闷脸的店家,进到竺年屋子里没多久,就脱掉了外套,露出和竺祁有几分相似的带着笑的脸:“糕儿冻坏了吧?我已经让人准备了热水,你先吃饭,吃完就可以洗个热水澡。”

  “还是二宝哥办事妥帖!”竺年给尉迟兰介绍自己的另一位奶兄弟。

  这位并没有被赐姓竺。对比他的兄长竺祁看着就不好惹的样子,祁二宝要更高更瘦一些,单纯看身形也不魁梧,脸上天生就带着三分笑,瞧着就是个和气生财的老板模样。

  他跟在竺年身边的时间长,做饭的手艺是最像竺年的,也深知竺年的胃口:“我算着日子,大概你们这两天就该到了。今天比较急,先简陋吃碗面,明天早上我给你做豆腐脑、汤包。”

  尉迟兰看着铜炉里还在翻滚的鹿肉,再看看碗里粗粗一看就有不下五样的蔬菜,可一点都不敢说简陋。

  面碗边上,还有一套橘子模样拳头大小的精致攒盘,里面放着五颜六色的酱菜咸菜。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瞧着分量巨大的饭食,竟然全都一扫而空。

  两人是单独住一间屋,格局比江州军营的那个要稍微好一些,能有地方摆个木桶洗澡。

  吃饱洗干净,两人倒头就睡,醒来炕边上已经准备好了崭新的衣物,墙边挂着皮毛厚实柔软的裘皮大氅,桌上有蜂蜜水,还有糕点。

  尉迟兰看了都忍不住说一句:“你这位奶兄弟也很不错。”

  乳母地位特殊,乳母的孩子们地位也自然不一般。

  但是地位归地位,能不能够得到重用,还得看能力。

  竺年的这两位奶兄弟,虽然专长不同,但都是很不错的。

  他不由得想到竺年手下的亲卫们,以及他平时话中透露出来的更多的,在不同地方发挥所长的人;以及他所见过的夏以南先生身边跟着的也有不少年轻人。要不了几年,等这些人彻底成长起来,马上就会成为整个王朝的中流砥柱。

  这些人不一定要会做官,也不一定要会打仗。他们就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发挥所长,在各个地方给天下带来变化。

  或许是望远镜,也或许只是镶嵌在窗上的几块琉璃。

  对比那些只知道安插自己人的大家族,南地这样的方式,显然要更加能够让天下变得更好。

  “那~是。二宝哥可厉害了。”竺年听着跟夸自己一样,“赶紧洗漱,吃早饭,我们再看看情况。”

  屋内温暖如春,推开门外面是鹅毛大雪。

  风像是贴着地横着扫过来,不过片刻就把竺年刚才走过的脚印给埋住。

  他看着都想缩脖子,小声说道:“这会儿在南泉已经可以穿着短打下地啦。”

  本来只是稍作休息的车队,不得不在海尾集多停留,也不知道要耽搁几天。好在能够这么搬迁的人,到了这里之后,既不赶时间,也不缺钱。多数人选择待在温暖的室内,吃食用具都让店家送来。

  两尺厚的砖墙抹了平滑的土水泥,把暴雪寒风阻隔在外,巨大的火炕给屋子带来热气,隔壁就是整个集镇的厨房。隔着墙还能听到里面不断忙碌的声响。

  中间摆着长条的木桌,队伍里的人全都围着吃得呼哧作响。

  竺年就骂:“斯文点,别吃得跟猪似的。”

  亲卫们给了他一个白眼,继续埋头苦吃。

  平时他们想要吃到二宝哥做的东西有多难就不提了,这会儿他们长则一年短也有几个月没回南地,能够吃到地道的南地食物,恨不得连桌子都沾着漓州糖吃下去。

  祁二宝平时也就给竺年做饭精细些,让他给这么多亲卫做吃的,还真没这个体力和空闲。

  今天也就是做豆腐脑,一次能够多做一些。

  亲卫中间也有会做饭的。汤包是一起包的。

  豆腐脑,尉迟兰不陌生。

  小汤包,他是第一次吃,照着竺年的提示,先咬了小小一口,喝掉汤汁,再蘸了醋吃。

  包子的大小也就刚好一口一个,皮子透明,提起来能看到里面丰沛的汤汁,吃着满口鲜香。

  除了豆腐脑和小汤包,每张桌子上还摆着热气腾腾的大肉包子和烙饼,还有白煮蛋,全都用藤筐装着,堆得小山高。

  没过多久,小伙子们把食物都清扫干净,还不忘记提意见:“二宝哥,包子和饼什么的,别光放肉啊,多整点菜呗?”

  祁二宝还没开口说话,竺年就骂:“你们当我二宝哥是神仙?这天寒地冻的,上哪儿找菜去?”

  “今年来得晚,明年我可以多准备点菜干。我瞧海州那边有人放水桶里养野菜的,也可以试试。”祁二宝知道跟着竺年的亲卫们本事大,见他们吃完了,就拉着他们去参观自己的菜窖。

  菜窖有两个,一个在厨房,一个在外面院子里。

  “厨房这个小,存些近两日吃的。外面这个大。”祁二宝打开菜窖,先等了一会儿,再下去点了烛台,“来,慢慢走。”

  竺年上次去过京县的菜窖,几乎就是个直上直下的井,顶多就是底部宽阔一些的瓶子。眼前这个菜窖完全是个正经的地下室,甚至还有两层。下来不用梯子,是下台阶的楼梯,里面砖石水泥砌得比地上的房子还考究,里面一样样蔬果粮食堆放整齐。

  祁二宝像个和乐的地主老爷,拢着袖子带着小伙子们参观:“你们去的地方多,瞧瞧有什么东西适合存的,都给我拉来。”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地沿海人,他从小就见惯了东西吃不完就发芽发霉。

  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很多时候哪怕食物眼看着变坏了,还是会洗干净去掉霉坏的部位,再做熟了吃。

  等到他跟在了竺年身边,才知道有很多体质不好的,尤其是老人孩子吃了这种东西会拉肚子,严重的甚至会死。

  怎么样能够长期安全地储存食物,一直都是南地重点研究的方向。

  虽然当地人总能找到一些诸如腌腊之类的办法,但哪里比得上北地这里?食物放久了,顶多就是有些干瘪,不会发霉更不会发芽。

  一群南地小伙儿纷纷惊叹,只有尉迟兰波澜不惊,完全不能理解一个普通的菜窖有什么好大呼小叫的,只对各种南地干货和茶叶多看了两眼。

  南地小伙儿对茶叶只是随便瞟了两眼,表达出一致的嫌弃,然后就被祁二宝指使着把茶叶搬上去:“正好下大雪闲着没事,替我把茶叶都磨成粉。”

  “新茶都快下了,折腾这些陈茶做什么?”

  在南地,虽然好茶也精贵,但普通茶叶并不是什么多了不得的东西。一些山地不好种菜种粮,茶树却是连野生的都不少。除了正经茶树之外,还有晒了花泡水的。除了茶州之外,其余地方都有产茶。

  在北地则不同。但凡茶叶,就不会多便宜。

  尤其是在天寒地冻的地方,蔬菜难得,茶叶就尤其珍贵。有些人泡茶,是连着茶叶一起吃下去的。

  茶叶毕竟难嚼,做成茶粉就好多了。

  竺年见尉迟兰对这些感兴趣,就把办公地点搬到了食堂。

  他除了功课之外,还有更加繁重的工作要做。

  尉迟兰坐在他旁边的桌子上,也是一堆事情在忙活,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竺年,一点都看不出他殚精竭虑的样子,反倒还有空闲亲手调制了几罐茶味的牙膏。

  到了中午的时候,风雪愈发大了。

  祁二宝带人出去给客人们送了一次热水,回来的时候就把几乎堆满了厨房的茶粉都卖了出去。

  他在小伙子们的目光中,又让他们搬了比上午更多的茶叶,和和气气地说道:“这些磨完就不卖出去啦,得给前面的小兄弟们留着。正好你们过去的时候,一起带去。”

  大雪足足下了三天,清理路面又花了一天。

  搬迁的队伍怕接下来又要下雪,跟着镖师们早早上路。

  这一回带路的镖师只有二十人。剩下的人,根据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会直接回去东州,再去接送下一批要前往海州的人。

  实际上,队伍在离开海尾集之后,就继续往北。

  早上天蒙蒙亮就出发,一直到天色暗沉,才看到一面几乎和周围的山连成一片的高墙。

  “雪太厚了,走得慢。平时骑马只要半天就够了。”祁二宝亲自当领队,跟在竺年身边解释,“时间太紧了,来不及建城,就先造一堵墙,尽量造扎实一些高一些。前面还怕来不及,造了些……拒马。”

  作者有话要说:  二宝哥(~ ̄▽ ̄)~:小伙子萌,帮忙磨个茶粉。

  小伙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