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六十九章 免费的 ...

  一群人在外面转了一圈,天色已经擦黑。

  住家给收拾了两桌菜,鸡鸭鱼肉十分丰盛。

  竺年翘着腿坐在廊下的躺椅上,边上摆着一筐……半筐橘子。

  几个亲卫一看,一窝蜂上前把筐子搬走,对竺年怒目而视。

  竺年的手还保持着剥橘子的动作,见他们不准备还给他橘子,就从身后扒拉了两下,搬出一筐苹果,一个眨眼都不到的功夫,苹果也被抢走。

  “过分了啊!”

  亲卫们把果子一人几个一分,还不忘记给沈师爷塞了一兜,一点都不怕他,还嚷嚷着要去他爹娘那里打小报告。

  “妹妹知道了,也要生气的。”

  竺年不怎么怕他爹娘,对妹妹是实在没什么办法,撇撇嘴,伸手在兑好的温水里洗了手:“酸溜溜的又不好吃,你们爱吃尽管拿去。”

  沈师爷把身上的一堆果子拿出来放桌上:“江州买不到什么好果子,倒是东萍府那边有一些从南地过来的。苹果得吃海州的青苹果和西州的红苹果,都脆甜。橘子还得是茶州的,别人只知道茶州的茶叶好,不知道那里的橘子也特别好,青橘子也甜,就是难运,吃不上新鲜的。阳沁盐场附近有个叫阳泗的地方,那里的橘子也不错。我见京里有人冬日里摆年橘,那个黄橙橙的小橘子好看是好看,就是没法吃,酸得倒牙。”

  竺年对吃特别感兴趣,就顺口问道:“海州还有青苹果?”

  “有,就是不太见有人卖。”沈师爷笑眯眯地跟着洗了洗手,在竺年的示意下,坐到他身边,“就是那青苹果长得不好看,个头小还不规整,皮上有麻点,颜色也是青黄青黄的,肉还偏硬。甜是真的甜。京县倒是偶尔能见到,冬天买几个哄孩子还是不错的。”

  竺年点点头,对亲卫们说道:“冬天买几个哄哄我,还是不错的。”

  亲卫们齐齐给了他一个白眼,齐齐坐下吃饭。

  沈师爷注意到,有些亲卫虽然和竺年坐一桌,但是都率先给竺年布菜。等竺年开始动筷子,一群人才开始吃起来。

  等吃完之后,竺年突然对其他人说道:“今天晚上好好休息,明天咱们一早就回京。”

  众人齐齐应下。

  沈师爷虽然不解,但也只能再继续跟着一路弯弯绕绕回去。

  他不知道的是,他们前脚刚走,南地大军就直接冲过楚江,直扑江州。

  刚组建的江州水军2.0版本还连个草台班子都不是,土鸡瓦狗一般被摧毁,江州军虽然已经做了许多布置,但是多年以来处于大月腹地的安逸,让将领们的能耐多停留在纸上谈兵,士兵们的操演也只是临阵磨枪。等真上了战场,面对刚获得一捷气势正盛的南军,直接逃了一半。

  剩下的部队只能尝试了几番象征性的抵抗,很快就化整为零,四散奔逃。被南王亲自率领的军队一路追赶,犹如丧家之犬,直接撵进了蒲岭山中。

  正当他们以为暂时能缓一口气时,山里面突然就冒出来一支奇怪的队伍,只要人员分散,直接就被吃下,搞得军队人心惶惶,连三急都要拉上一伙人才敢去。这倒罢了,对军队影响不大。关键是没人再敢干斥候的活。

  军中的斥候,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探查情况。他们拥有非常强大的侦查能力,往往个人的武力值也相当突出,每一个都是任何一支军队中的精英。

  斥候培养不易,可不是简单抓几个壮丁,发一把武器,训练个三五月就能上战场的。损失任何一个,都是重大的打击。

  和南军交战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死了好些个斥候。关键是斥候都配马,其中好一些仗着自己速度快,逃得那叫一个丝般顺滑。军中剩下的斥候本来就不多,现在直接就死光了。

  后续哪怕增加了探查的人数,也不能保障安全。

  陆续死了几十人,他们却连对方的脸都没照面,不少士兵就开始嘀咕:“南贼哪有这本事?莫不是惹怒了山神。”

  说这话的意思,绝不是看不起南军。毕竟人家可是直接把他们打进了山里。

  要知道这可是蒲岭!

  他们江州军的营地距离蒲岭非常近,平时没少上山操(打)练(猎)。南军再怎么擅长打丛林战,也不可能比他们更熟悉蒲岭。

  能比他们更熟悉地形的,除了山神,还能有谁?

  这个猜测很快就在军中散播开来。

  江州军统领觉得很有道理,将几头猎物收拾干净后,简单在一块岩壁下寻了一块大石头当供桌,郑重祭拜山神。随后几天,果然平安无事。

  提心吊胆了数日后,江州军残部终于敢悄悄摸出蒲岭,并没有往江州去,而是直接翻过山,到了蒲州。

  山脚下,江州军统领清点了一下人数,重新编排了一下队伍,发现自己数万人的队伍,竟然只剩下不到三千。这样惨烈的战绩,想也知道回去没好果子吃。

  士兵没什么事,他这个统领,少不得要脱层皮,再怎么轻饶,也得是个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罪先戴在头上,功能不能立还不好说。

  以南军的势头,他怎么立?拿什么立?

  电光火石之间,他的脑海中转过无数念,思路比直面南军的时候更加清晰,马上决定:“接管苍陶,就地驻扎!”

  位于蒲岭山麓的苍陶小城,一夜之间天翻地覆。而此时的竺年,正带着人,跟在一大队装满辎重的车队后,等着进入京县城内。

  沈师爷看着身后突然冒出来的竺年,满腹惊疑,却一个字都不敢说。

  竺年倒是对他笑了笑,还策马靠近:“这些天多亏了沈师爷人面广,才能顺利筹措到这么多东西。”

  沈师爷诚惶诚恐,听他这么说也不敢否认:“还得是大家鼎力相助。”

  他哪知道这么多东西是哪里来的。他就是跟着人出去转了一圈,辛苦确实辛苦,可从是到尾都没和一粒粮食沾边。

  再看看他们出城的时候带着的人,现在车队里的那么多人,他越想越觉得害怕。

  此时城门大开,有三三两两的老百姓在旁围观,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他们是各个坊内抽调出来的几个代表,特意允许他们过来看的。京县封禁多日,底下人心不稳。再说谁家没有几个有权有势的亲戚?京县中的许多大户人家,真要发起狠来,那是能直接往天子身边递话的。沈县令也惹不起。

  幸好东风号的这个东家办事得力。

  他全身盛装站在城门口,亲自迎接车队,和旁边的县尉说道:“本来以为小皋就是我幺儿的……朋友,没想到啊,竟然如此能耐。”

  县尉同样也是全套武官的穿戴,闻言略有忧心:“我听说前线不妙。皋少能调来这么多物资,想必所费不菲,咱们的库银?”

  哪个地方官不多拿一点府库的银钱呢?不过是上一任把窟窿留给下一任,下一任再丢给下下任。也没谁真把这种事情捅上去,也就早年会有人到地头上去查查,现在都多少年没这事情了。只要账做平了,谁管府库里是堆满了兵器粮草,还是空的连个耗子都没有?实在逼急了,干脆一把火烧了,来个死不认账。

  京县不算是天子脚下,怎么也算是天子的脚后跟,不敢做太过,但是肯定是亏了一些。加上现在这时间,谁愿意往外卖粮食啊?别说是一个沈师爷,就是沈县令亲自去,能有几家会给面子?

  一眼看不到头的车队,代表的是东风号的本事,也代表了其中无数的银钱。

  沈县令思忖了一下,小声说道:“小皋与我幺儿情同手足,我和夫人也视他如己出,想来他不会与我这个伯父太计较。小皋是识大体的人,等这场风波过去,总不会亏待他。”

  县尉一听,第一反应是刚才还想说是你那纨绔小儿子的酒肉朋友,马上就是视如己出,转得可真快。过了片刻,他才意识到沈县令话里的意思,不可思议地反问:“沈大人是打算一文钱不给?”

  沈县令说道:“如今这世道,衙门的银钱有更要紧的用处,小皋肯定能理解的。”

  县尉看着装着满满粮食的车队进入城内,还是内心不安:“多少给点。这世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咱们总得为以后打算打算。”又挨过去一点,用更轻的声音说道,“这皋少既然有这分能量,也不能真的让人不痛快。”

  县尉是个武人,说这话已经是尽他可能的委婉了。

  他们往后说不定还得求人办事。

  他们不一定能开罪皋少背后的人。

  沈县令心想,人只要进了城,还能翻出什么花来?到时候不是他说什么是什么?

  一介商贾,什么皋少,就是皋爷,又能拿他怎么样?

  至于他背后的人……东州的手再长,难道能管到他京县?

  但是县尉说得对,以后说不定还有用得到人的地方。

  城门中开,车上满载的货物,为了加快速度,都没有检查,很快就到了末端。

  竺年下马,笑眯眯地对沈县令和县尉行礼:“幸不辱命。”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o(* ̄︶ ̄*)o:我家当然是我说了算。

  先生(~ ̄▽ ̄)~:糕儿说得对。

  糕儿o(* ̄︶ ̄*)o:家外面,那当然也是我说了算。

  先生(~ ̄▽ ̄)~:糕儿说得对。

  先生(o゜▽゜)o☆:只有作业是我说了算。

  糕儿:TAT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