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完结】>第四十六章 讨南逆檄 ...

  百姓所求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安居乐业。

  那么,怎么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呢?

  吃饱穿暖,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说起来简单,但是谁能做到?

  尉迟兰听竺年这么说,倒是没直接说他吹牛,但是也没吭声。

  竺年想到的没什么新意:“种药材。”

  他的想法很简单,无非就是想给村里人提高一点收入。本来养鸡是最好的。鸡肉出肉率高,鸡蛋更是硬通货。但是养鸡,尤其是规模化养殖需要一定的兽医技术支持。否则一旦发生鸡瘟,投入全都付诸东流,还有可能发生人畜传染,造成更加不可控的危害。如果只是家家户户养个几只,又做不到改善生活。

  他在南地经营多年,这方面的人才也不多,北地这里要重新培养,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目前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南地“留学”。

  本来以元家村的条件,其实更加适合花卉种植,但是受限于物流,和当地的经济环境,市场已经饱和。

  元菱姑娘的一个花圃,就能供应“七分刘”,还能供给一些其他人家。若是扩大到全村,那整个东州都吃不下那么多的花。

  “这些都是本地的药材,肯定更容易种活。也不用占据农田,找环境合适的地方,集中种植,增加一些田间管理,产量肯定能比纯野生的高出不少。”

  剩下的不用竺年多说。

  现在的药材大量依赖于野生。北地气候寒冷,药材生长缓慢,大量依靠“南药”。南地的药材虽然生长较快,但都长在深山老林里,采摘不易;再加上长途运输,价格也不低。

  其实南地已经有一些地方开始了人工种植药材,效果还不错。

  里长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实人。

  相对于占地广阔又有大量漂亮鲜花的花圃,以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元家族长的大宅,里长家就只是一个略大一点的院子,院墙也没有,只有山石垒了一点墙基,剩余的圈了点篱笆。院子里种了菜,刚刚冒出一点嫩芽。

  傍晚的屋里已经昏暗,里长和家人搬了凳子在屋檐下坐下,看竺年从背篓里拿了一些药材出来。

  元家村这边的里长不怎么有存在感。村里说话最有分量的是给刘家当西席的元先生。他不仅在宗族里的辈分高,还是个读书人。不过他不常在村里,地位最高的人就变成了元菱姑娘。

  元菱姑娘一部分代表她的父亲,另一部分是她负责的花圃能够照顾村里一些困难人群的就业,也能教授孩子们一技之长。

  再不然,也还有元家的族长。只不过现任的族长年事已高,除了过年时候的祭祀,基本不怎么出门。

  里长已经习惯了谦卑,听竺年细细讲解,连连点头,脸上一时心动一时纠结,把那些还带着土的药材小心翼翼地看了又看:“皋少,老奴倒是想种,但是药材怎么种,种了怎么收,怎么炮制,怎么卖,都不知道啊。”

  竺年不明白这能是什么问题。

  第二天,元菱姑娘就带着几个学徒,加上村中的老农,刘四又叫来了城里的大夫等等一群人,商讨出了种植药材的似乎可行的几个方案,然后分头实施。

  “刘家出地,村里出人,药店出钱,这不就搞起来了嘛。”竺年趴在窗口,看村里忙忙碌碌的人们,“刘家赚了名声和钱,村里人赚了钱,药店能收到便宜的药材。若是将来因为原料便宜,普通人生病能更便宜一点,那就是四方获利。”

  尉迟兰坐在书桌前拆信,头也不抬:“现在谈获利还早。保不齐你一走,刘家直接收走了药材地,村里人不仅没赚到钱,而且还要多出力去种药材。”

  “那就多拉人入伙,分摊风险和权利。”竺年把经营公司的那一套搬过来,不过想想也不好说。

  普通村民的权利太弱小,随时可能被强权碾压。想要过好日子,比起自身的努力,更多的是依靠上位者的善心。

  现在的大部分上位者,连父母官都不愿意放在嘴上说说。当官的目的,为的就是自己过好日子;心再大一点的,也就是为家族过好日子。

  胸怀天下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濒危动物。

  竺年仔细想想,就觉得索然无味,转过身来往自己的位置上一坐一趴:“不管,这抵一篇策论。”

  “谁跟你管不管的?后续结果没出来,顶多算你半篇。”尉迟兰展开信纸,看了看,招呼竺年过来,“檄文发了。”

  两人的书桌并排放着,竺年歪过身,就能看到信纸上的字。

  尉迟兰看他坐的别扭,直接伸手把信纸递给他:“慢慢看。”

  竺年看着显然誊抄的几张信纸上的标题,就皱起了脸:“《讨南逆檄》,啧。谁爱看这些啊,肯定是骂我的。”

  檄文嘛,无非就是文绉绉的把敌人骂一遍,让自己站在公理道义的制高点,然后师出有名。

  檄文的重点是骂人吗?不是。

  檄文的重点是出师啊!

  是打仗啊!

  在竺年看来,这篇檄文看着有些搞笑:“又要骂人,又不肯出兵打仗,发什么檄文?难道我还能被几个字骂死?”

  这篇檄文的文学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北地文人荟萃,别说中朝廷里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就中普通的文人墨客,水平也比南地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整篇檄文慷慨激昂,怒斥南地的各种不服教化,各种阴奉阳违、忤逆朝廷,现在还绑架了皇帝,中真正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让皇帝“南狩”,这件事情确实很严重,也很让人丢面子。但是对百姓来说,似乎也没什么影响。

  竺年和罗英攻打了江州水军,又攻打了东萍府,和百姓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对东萍府来说,对当地百姓造成最大伤害的,不是南地军队,而是东州和萍州的军队。

  至于“南逆”想不服大月朝廷的管制,对大部分北地百姓来说,本来南地就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少了南地,顶多就是生活中少点新奇的玩意儿,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一没说什么时候打仗,二没说不认二姨夫这个皇帝了,三没说打算怎么把二姨夫接回来。”竺年把抄了几张信纸的檄文往桌上一扔。

  窗外吹进一阵风,把轻飘飘的信纸吹散满地。

  两人共用的书房里没有伺候的书童,尉迟兰把信纸收拾好,看着趴在桌上的胖狸奴,伸手挠挠他的下巴:“别担心,你不是早就料到了吗?宋淮发檄文,不是为了马上就打仗,而是为了称帝。挑明了皇上的去向,不管他会不会真的南征,起码有了名正言顺掌控兵权的理由。兵权在手,倒也无所谓那个位置。糕儿,换你是宋淮,会怎么做?”

  竺年下意识带入宋淮,坐直了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应该不会登基称帝。兵权在手,权利也就在手,有没有名分不重要。反而能将自己的孝心展示给天下,赢得声望。不管以后是真的打算南征,还是做做样子,他就能把天下大义占全。

  等南征成功,他可以迎他爹还朝。二姨夫在大事情上,脑子还是清楚的,肯定会顺势退位,当他的太上皇过逍遥日子。若是二姨夫脑子不清楚,还想当皇帝,那也由得他当,反正只是个名分,权利还是在他手上。起码,到时候他肯定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只是个大皇子,必然是太子。这样,怎么做都很好看。

  若是南征不成功,拖的时间长了,最好是二姨夫在南地‘病故’,这样不仅能提升士气,而且能顺理成章登基。

  若是现在就急匆匆地登基,那就吃相太难看了。后续也不太好操作。”

  他条理分明地分析完,又趴了下去:“料到也没用,不知道该怎么对付。我总不能寄希望于送表哥犯蠢,也不能偷偷摸摸去把送表哥的人头给摸走。”

  送表哥说是大皇子,实际上按照现在北地的朝廷格局,皇帝和皇子的权利虽然是大的,但是在整个国家体系中的权重还真不好说。

  起码二姨夫这么多年不管事,国家还好好的,起码他们的日子还过是好好的。老百姓的日子是苦的,但是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有不苦过。

  送表哥还能说上点话。若是送表哥死了,那些大臣也不是做不出推举送表弟的事情来。

  那些老狐狸可比送表哥难对付多了。

  尉迟兰继续挠他下巴。

  少年的下巴还没有长出真正意义上的胡子,只有一点细软的绒毛,皮肤嫩滑柔软,手感极佳。

  至于少年所说的那些大逆不道的话,谁家狸奴不会给主人来两爪子?是送家人自己不会养,硬生生把乖乖的狸奴逼得自谋生路而已。

  竺年被挠地有些痒,缩了缩脖子转过头也逃不开恼人的手指头,懒筋犯了还不想起来躲,瞅准了尉迟兰的手指头过来,哈赤一口把手指头叼住:“哼!”

  作者有话要说:  送表哥⊙△⊙:你想干嘛?

  糕儿(?ω?=) :想扭头就走【物理】。

  送表哥 Σ(っ °Д °;)っ:!

  糕儿(-ω- ):你的头解决不了问题。

  送表哥 ( ╯-_-)╯┴—┴ :你在遗憾神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