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我有福娃会种田>第114章 回忆

  开春后新一轮的种田时节,照样忙忙碌碌的。今年的周郡更加忙了,因为路云和周娇要入学了。眼看着开学在即,忙借了赵雍家的牛来犁地。周里正他们去了一趟县衙,去做了证人,然后又牵了一头牛回来。

  可是这头牛分配的日子轮到周郡那是要十天后了。所以四个人先借了赵雍家的牛犁地翻土,路云嘀咕着又想不去上学,这么多活怎么忙得过来。

  周郡压根不理他,土地一番好,种子撒上去,就按照日子把他送进了学堂,而周娇和路拾还要再等一会儿,他们是插班生,夫子说暂时不用去那么早,今年他那里会送走三个毕业的了。等他们三个走了,两个孩子再送过去。

  路云还嘀咕着王丫怎么还不来找他们。周家已经让周大福去禹城寻人了。因为王丫没告诉他们周建具体的地址,所以就先打听打听纪宁县主。可是下营村没人知道,大姜村的里正也不知道。

  后来周家就只好去城里掮客打听。得知这位纪宁县主是先帝在的时候封的,她祖母是大名鼎鼎的前朝大将军封封骐骥的后代。祖父是宁侯府世子,可惜未承袭爵位就去世了。

  纪宁县主祖父去世后,宁侯府的爵位落在其他人身上,所以纪宁县主的母亲虽然也是侯府小姐,成年后却只嫁给了一个小将。这个小将就是纪宁县主的父亲,那小将却是勇猛的。听说得了封家封骐骥的兵法,用兵如神,很快闯出名堂来,然而在剿匪的时候中了毒箭,不治而亡。这下又只剩下孤儿寡母了。所幸纪宁县主的曾祖母是个有心的,在临死前把封家嫡传的兵书敬献给了先帝,然后先帝下旨给了纪宁县主封号和封地,庇护了这孤儿寡母。

  纪宁县主那个时候刚出生,就得了县主封号,封地是置州下的一个县。有了县主的封号的俸禄,宁侯府又将县主母女接回府中居住,日子过得很不错。待到宁侯府的大小姐也就是纪宁县主的亲表姐嫁入豫章王府后,纪宁县主的名气就更大了,她的婚事也被所有人看好。然而很快纪宁县主就为母亲守孝,搬出了宁侯府,然后去了自己的封地置州。

  就在她搬去置州没半年,赵王起兵谋反了。整个置州和青州都是赵王治下,纪宁县主这下就惨了。听说赵王起兵之处就将这位县主软禁了,要她交出封家兵书和兵法。后来的事情掮客们也都不知道了,都以为纪宁县主死了。

  掮客们知道的这么清楚,还是因为民间传说封骐骥大将军生的后代要是男的就能开疆扩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要是女儿可就惨了,会克六亲,孤寡命格,红颜薄命早夭之相。听说早先先帝有意纳纪宁县主的祖母入宫为妃,但司天监批了命,所以先皇弃了,转而给宁侯世子赐婚。这件事传出来还是宁侯世子未袭爵而去世后,被司天监一位官员酒后多嘴说出来的。事后那位官员也不知所踪了,所以宁侯府厌弃纪宁县主母女。

  周郡从周立周明那听来这些传言,很吃惊。没想到这位纪宁县主这么大来历,那么王丫肯定不能随意离开她那里。做人丫鬟难道要做到老死吗?周建又是怎么回事,不会也卖身给纪宁县主了,要是这样,就算找到他,一家人也不能团聚啊。

  路云一直念叨着王丫,周郡突然灵机一动,觉得这孩子是不是要早恋,喜欢王丫;然而又觉得不太像,旁敲侧击问了几次,路云一无所觉,就是惦念自己的小伙伴。后来周郡是觉得自己想得多,真是的,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他们的爹了,养娃养的啥都操心起来。

  路云在学堂上了一个月,每日愁眉苦脸的去上学愁眉苦脸的回来,真是应正了那句话上学如上坟。他上学一个月后,周娇和路拾也被周郡送去学堂了。和路云相比,他们俩的状态非常好,每天都风风火火,精力充沛的很。路拾回来还说想下午也在那读书,说夫子对他很好,他学的好开心。

  路拾今年四岁了,四岁多的小娃娃能坐在那不动大半个时辰听夫子讲课,他觉得这孩子就是天生读书的料。他送周娇和路拾上课的时候在那观察过。有两间学堂,大孩子们一间,小孩子们一间,小孩子那间来说大部分都是周娇那样的,最小的就是路拾了,其他都七八岁,最大的十岁那样。而路云那间教室里最大的还有十五岁的,最小的十一岁那样。分班教学。

  夫子明显在大班教室里待得时间多,小班里时间少的很,多数是教他们认字带领他们读书,然后要他们自己背诵,而大孩子那里就是讲授,讲各种的知识,而且布置的作业也多。还有一个应该是夫子的儿子,在夫子上课的时候他就带着小班的学生读书。

  周郡在窗外看到路拾做的很端正,他是坐在第一排靠墙壁的桌子上,周娇坐在他旁边,摇头晃脑地跟着夫子读书,很认真的模样,声音脆脆的,吐字很标准,真是可爱极了。

  夫子写了字他认识的学过的就大声念出来。他回来后也开始磨着周郡说想写字了,可是现在练字会不会影响他发育啊。小孩子手腕要是这么小就吃力,应该有影响吗?夫子也没给路拾布置书面作业呢,只有口头作业和背诵。周郡想着还是再等等,起码要再过半年吧,这毛笔写字可累,要是开始姿势不对,以后不好改正那是害了路拾。

  然而周娇写字的时候他就在旁看着,逮着机会就写两笔。家里三个孩子读书,笔墨纸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周郡也咬牙又买了三套笔墨纸砚回来,想着等明后两年路云的地分下来,家里送上一大批生姜和大蒜,一旦卖出去这些钱就不是事了。现在他手里还有钱,够孩子读书的。

  他自己也读,不过近来他比之前忙碌很多,所以时间也不多了。不过他想好了,路云只读一两年,周娇也读不长,等孩子们大了,生姜和大蒜产量上来,销量稳定,皮蛋生意稳定,他就脱产读书。

  王丫和周建是在清明节的时候来的,他们来到了下营村村口,被眼尖的放假要去山里采蘑菇的路云发现了,尖叫着让路拾回去报信。然后周家村和王家沟的人都出来了。王丫和周建被这架势吓了一跳。然而周建一见到他爹娘爷爷和小妹就顾不得惊吓了,立刻扑了过去,小周氏抱住儿子,嚎啕大哭,哭声把村子里的村民都给引了过来。

  许多人开始来看热闹的,打听情况。周郡和王铁牛他们就帮着解释几句,劝他们回去。认亲场面很乱,所有人眼眶里都湿润了,小周氏不停地哭,抱着周建不丢手,后来小周氏还晕过去,又把大家吓了一跳。所幸掐了人中又醒过来,说是太激动了,大喜大悲的。

  王丫没有亲戚在这里,可是看到这么多熟悉的人,都是以前在王家沟能见到的人,她就想起了她娘亲,抱着王寡妇哭得厉害,上气不接下气的,王虎媳妇眼眶也红了,以前王丫家可是他们王家沟有名的富户,多少人都从王丫爹那里得到过好处。如今这孩子没爹没娘了,又卖身为奴,真是可怜。

  大家哭得差不多了,路嫂子赶紧烧了水端过来,让他们都洗洗擦擦脸再喝点热茶,他们坐着好说说话。彼此四年没见面了,如今回来后应该会有好些话要说。

  其他人张罗着做饭,周大福媳妇抹着眼泪进了鸡窝,一连杀了三只鸡,掏出三十个鸡蛋来,又去菜园子里拔菜,路云在旁边怔怔的,周娇小声对他说:“哥哥,我们也去帮忙做饭吧,婶娘柴火不够了。”

  路云不想去,周郡想了想拍了拍他的肩膀,去拆房砍柴了,路拾在一旁坐着听他们叙话。周娇回家拿了干菜和皮蛋回来,周妮进来了,“娇娇,你去歇着,我来。我给哥哥做饭。”母亲听着哥哥说话,说着说着又哭了,她也难受,想出来忙碌一下换换心情。周娇嗯了一声,让她烧锅,来到了周郡身边。

  正听着周里正问他们封家堡之后的事情。王丫正说着:“我和周建扶着我娘交了过路费就准备去追你们,然后还没走到官道,就被几个人拦住了,原来他们也是土匪,把我们撸过去,说是要将我们带到某地方卖了。我们三个被关在一个山洞里,又饿又渴的,他们还打我们,要我们骗人,就是装作可怜人去官道上引诱那些好心人……后来我们就想着逃跑,可是又被抓住了,他们变本加厉地打人,我,我娘……”她声音越发的哽咽,泪如雨下,哭得说不下去了。

  周建看了她一眼,接着王丫的话往下说,“后来婶娘就没了。他们又撸了很多人来。然后有一次他们挖了个陷阱,拦住了一两马车,马车上的人就是纪宁县主和她的家仆。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就来了很多带刀的侍卫,侍卫就杀了他们。我们就趁机逃出来了,然后也没地方去,纪宁县主看我们年纪小,就让我们跟着她了。去了禹城,豫章王府的人好像给纪宁县主安排了府邸和嬷嬷。然后我们就签了卖身契,跟着县主做事。县主去年和柳三公子成亲,我就被县主派给柳三公子做小厮。”他简单地说了一下情况,然后小周氏就继续追问细节,周建就继续说。

  而这个时候王丫心情也平复下来,她看了周建一眼,又低头擦了擦眼泪,偶尔补充两三句。周郡听明白了,原来当初那个驾驶着驴车的白胡子的老头就是纪宁县主的家仆。怪不得一拿出令牌和文书,那些土匪立刻就放行,并且毕恭毕敬地让牛车进了封家堡,看来驴车里面应该是纪宁县主。当初县主应该是受了伤在封家堡温泉中休养,之后豫章王府的人派人接应她。王丫他们也是有好运气,碰到县主了。

  接着周建和王丫又说了很多他们的事情,听着他们过的还不错,不缺衣服食物,也没人会打他们,不用风吹日晒,只需要按照府中规矩做事,听县主的吩咐就行。前些日子得知他们找到家人了,县主就说给他们两天假,然后这次县主随柳三公子祭祖回了柳宅,就打发他们认亲解思亲之苦。

  小周氏一听,更加舍不得了,“儿啊,贵人,贵人可愿意放你离开,娘有钱,娘拿钱赎你。”现在她难受的紧,既高兴儿子活着归来,被贵人收留,又想着儿子没了自由身,成了奴隶,以后生死都由贵人摆弄。她的心密密麻麻的有如针扎一样疼。

  周建和王丫都摇头,众人又是一阵绝望。午饭烧好后,除了周里正一家,其他人都离开了。周里正让他们也一起吃,但一家人恐怕有很多贴心话要说,他们不愿意做那没眼色的人都离开了。就在周郡他们回家随便吃点面条的时候,王丫来了。

  路云第一个起身,“要不要再吃点?”王丫并不是周家人,在那吃饭应该会不自在的。王丫摆摆手,说吃过了,她来是想看看他们。周娇飞快地吃完饭,路拾也端着碗过来,王丫掏出小镯子套在周娇手上,“这是县主赏赐我的,你别嫌弃。”

  周娇不要,王丫非要往她手上套,然后又看了看路拾,问是不是当初那个小婴儿,路拾大眼睛看着她,似乎不记得了。王丫感慨道:“这孩子真有福气。一眨眼长这么大了。”命大,又遇上周大哥这样的好人,好好地养了这么大。她摸了摸路拾的头,“姐姐没给你带好吃的,下次给你补上。”

  周娇和路云带着她参观房子,小声地说了他们近来的变化,问王丫姐姐能在这待几天。王丫苦笑,说明天就要走,她本来今晚就想离开,但是周建这边舍不得,所以她也留一晚。周娇就让她晚上和她睡,王丫同意了。第二天一大早,尽管小周氏一家非常舍不得,但也必须要送走周建他们了。

  但他们也知道了县主的具体地址,总算有了音信,还可以再次见面。众人搀扶着几乎哭过去的小周氏,看着周立他们借了牛车送走他们。路云也跟在一起送,周郡看着周娇情绪有些低落,轻声问:“昨晚睡得不好?”

  周娇摇头,“王丫姐和我说了一些事,我想不通。”

  “什么事?”

  周娇摇头,“我答应过王丫姐,不能说。”

  周郡失笑,摸摸她的头,“那算了,你王丫姐现在过得也可以,你放宽心。对了,你有空问问路云对你王丫姐什么看法?”他是真的怕路云情窦初开,这两天路云都魂不守舍的,作业都没做。清明一过,估计上学恐怕又要挨夫子的手板。

  他们从村口回来,赵雍和赵兰在他们院子门口,赵兰笑着:“我还没见过那姑娘呢,想来看看。”分别三四年的人都能相遇相会,她的彤彤也能回来吧?“娇娇,你上次问我的花样,我做好了,来,你瞧瞧。”她和周娇一起去了周娇房里。

  赵雍道:“柳三公子我打听过了,好像是柳家的人,是柳都尉家的三公子,在禹城很有名气,据说书画一绝,是有名的才子。”

  “你说是柳工的家的人?”柳都尉是柳工的大儿子。他们和柳工认识后,特地找掮客还有门房打听了柳工的职位,那门房炫耀似的提了他们家大老爷和三小姐。说三小姐嫁给了豫章王府的长史,地位尊崇。而大老爷是一郡都尉,除太守下第一人,位高权重,深受西南节度使信任。那么怪不得王丫会在吉县出现,想来她说的县主应该是嫁入柳家了,前来祭祖做客的。

  这些人都沾亲带故的,果然是强强联合。赵雍道:“柳家家风不错,柳工辞官后就在吉县养老,主持修了很多路而且新建县学和府学。”

  “达则兼济天下。”周郡道:“我写了一幅字,走,你去看看怎么样。”

  “我可不敢指点你,免得你又生气不理我。”赵雍笑着说道,细听还有些委屈。

  周郡没有一点不好意思,“谁让你嘴那么毒,再说我可没不理你,别胡说。”他拍了拍赵雍,“我还指望你多吹彩虹屁。”赵雍勾住他的肩膀,跟着他进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