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我有福娃会种田>第98章 地窖

  赵雍在镇子上在人牙子那,花了六百文托她去打听消息,之前他来问过人牙子,说过路的行商有了消息了。他便又再次来问,彤彤的消息。人牙子说行商这边的消息问一些过路的商号或者商队最快。要是县衙里有人也可以去问问。

  赵雍县衙里没可没认识的人,但是他现在手里有余钱,于是也不吝啬花钱找人打听。总之他是一定要找回彤彤的。赵雍想着过两年,他攒够一百五十两银子,就开始专心读书考县试。只要过了县试,他就能往县衙里某个差事。他其实是妄想过科举考试的,一旦有功名在身上,做什么事都会容易很多。但他的基础太差了,县里这两年县试也不开设了,更别说全国开恩科了。赵王这个谋反,直接把朝廷给打蒙了。

  不对,是先皇想要削弱藩王势力不成,溘然长逝留下幼子,然后摄政王监国,导致藩王不服,多有事端,各地民不聊生。赵王趁机谋反和朝廷对上了,江南这边偏安一隅远离战火。西北那边又隔岸观火想渔翁得利,所以现在局势还真是平静下又水深火热。

  赵雍知道自己是个小人物,不去想大人物该想的事情。但是朝廷不开恩科,省试乡试只是州郡自己办。听说现在只有几个州每年按时举行学子考试。虽然府学县学还有,但是正经考试却没有了。听说明年禹城会举行乡试,这还是因为豫章王强力要求的。

  说近年来他治下收治了很多流民,开垦出许多良田荒地出来,百姓多了,官员和和治理人员却少了,平添许多公务,所以要选拔人才。朝廷掏不出举办省试的费用,他却是可以的,于是从他府里拨钱开了乡试,要选一批能用的人才分到下面乡镇去做做事。

  赵雍想去考,但是知道自己没资格,他要先过县试才行。真是,唉。他回了村,继续读书。从这到秋收之前,他都不会再出去采药了。在家里看着医经炮制药材,顺便读书,至少要把周郡从柳工哪里得来的《论语》注释给读透。

  他读了两天书,周郡来偷偷和他说挖地窖。让他在家里也挖一个,说好藏东西的,最好再买两坛子酒埋下去,以后都是钱。地窖如果再挖深一点挖小一点,冬天的时候他们就砸冰块埋进地窖里,夏天就能卖冰了!

  赵雍觉得周郡异想天开。他告诉周郡他们这地方水土湿润,如果要往地下挖,挖深一两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工具和专业的修地宫的人员来挖,超过三米的深度恐怕就无法往下挖了。因为一场雨下来就有可能把你挖地方埋住或者坍塌。再深一点就可以打井了。

  要藏冰块只要要有五米的深度。而且挖开的洞穴或者地窖还有铺上青砖,连墙壁也要铺好,还要挖沟引流做好排水措施。挖一个能藏冰块的地窖能递上挖两口井了。

  周郡还真不知道挖地窖还有这样的要求。不过一想也明白过来了,这不是西北窑洞,也不是北方土质干旱硬朗,江南一带水土湿润,他想了想说:“那我们自己挖个藏咸菜鸡蛋的小地窖要求没那么高吧?”

  “就挖一米八的深度。”周郡说,“不然一米五也行。”他半蹲着进去。现在水泥地不好弄,不然直接铺上水泥,铺设管道排水措施也好做啊。

  赵雍说可以的,他看了一下院子里还剩下一些石料,“就我们俩挖吗?”周郡说要保密,搞得跟要建地宫一样。

  周郡点头,接下来就开始挖,之前建房子的工具还在。他们也不急,有空了就挖,有人进院子来看到了,周郡就说挖坑种梨树。

  挖的断断续续的,到了送皮蛋最城里了,于是这回他们坐着牛车一起去送货。周郡把菜园旁边的兰草给带了过来,准备去找花农问问有什么办法让它焕发生机。送完货拿完钱,赵雍和周郡去找掮客打探消息,周郡这才知道赵雍有了那行商的消息,听说曾经在禹城出现过。

  打听玩消息之后又拐去了花农那里。那花农见到这兰草,惊呼他怎么养成这个模样了。

  周郡说请他帮忙看看这兰草是生了什么病,如果能养好,他可以付钱。花农说他带回去养上一段时日,周郡有些迟疑,花农笑着说要是不信他,这整个城里可没人能救得了这花了。赵雍认识那位花农,巧了,这位花农和那刘药农还沾亲带故的。之前周郡要卖花的时候赵雍就推荐过这位花农寄卖。

  赵雍点了头,这位花农比那刘药农讲道理,人品还可以。那刘药农回来后果然没少说他坏话。但是因为他早有防备,而且那个掌柜的因为他没有把当归卖给他,反而和刘药农生了嫌隙。所以赵雍也没多大损失,只不过之前带着他一起去采药的几个人疏远了他。

  以后恐怕他要上山采药要重新找人合作了,或者重新去一个新的采药队伍。不过这对他影响不大,他手里有了钱,买了两本刈草医药书籍,等他背诵好,也不用要人带着辨识草药了。

  周郡就把兰草留下来了,准备着下次来看情况,要是好的话就拿他送给柳工。到时候带着路拾一起来。

  这次回去后做好了账目,然后就分别购买了周家村和王家沟他们攒好的鸡蛋。周里正家最多,鸭蛋有200个,鸡蛋却有400个;路阳一家给了150个鸡蛋,50个鸭蛋;周林一家是200个鸡蛋,100个鸭蛋;王家沟的王寡妇家给了250几个鸡蛋,100个鸭蛋。王满家是200个鸡蛋100个鸭蛋;王寡妇家的最少只有100个鸡蛋,50个鸭蛋。因为她家养的鸡鸭少,而且她怀有身孕也要补充营养。没想到最后让他惊讶的是花嫂子也给了100个鸡蛋和100个鸭蛋。

  周郡自家其实也攒了不少,但是他们家每天都要吃四个。所以最后只有120个鸡蛋和60个鸭蛋。周郡觉得自家的鸡蛋留着吃,鸭蛋算进收入里。还有赵雍家的也多,200个鸭蛋,360个鸡蛋。加在一起,鸭蛋共有960个,鸡蛋有1360个。

  算下来还四家饭馆绰绰有余。加上姚货郎那边要的零卖的,也够了。算下收支和利润,再除去成本,然后和赵雍平分下来,他也能挣下一两银子。不错,不错!而其他人算下来还是亏损的,因为养鸡成本高,才刚下蛋,估计要两三个月才能把成本赚下来。

  这个月的鸡蛋出货量够,下个月会持平。因为天热,鸡鸭下蛋热情不是很明显。但是天气转凉那个月恐怕会多出三分之一来。这一部分就得他们找机会消化掉。赵雍母子三人加上周郡三个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又赶上周郡要收大豆,真的是累的又退了一层皮。

  好在收大豆的时候周明和周林还有路阳都来帮忙了。王满家也是种了大豆,他家种大豆除了留了自家吃,然后就准备着过冬熬成豆腐吃。王满爹最爱吃豆腐,他大概牙口不好,喜欢这种软糯的东西。

  收了大豆那一亩地就空下来,还有稻谷也快成熟了。周郡这块种过大豆的土地下半年不打算种东西了,准备来年种春小麦。种稻谷的粮食收获后,他也会让土地休养半年。现在家里养鸡多,鸡屎鸭粪也不少,沤肥后施肥,把土地养养,让他肥沃一点。当然这是在他不缺钱的情况下。

  其他人不会这样做,他们会轮种和套种。而且平日里会对土地更上心,时不时地翻土松土浇水施肥拔草挖虫的。比如周里正家的周二贵,一年四季无论天多冷多热,农忙还是农闲,他总会扛着锄头在田里转上一两圈,下地养田。这是精细化的的劳作。还有王虎,更是一心扑在农田上,良种和沤肥他最在行,春耕农忙的时候他几乎是睡在地里的。

  周郡没那么多功夫,路云虽然很勤劳也很用心,但他毕竟年纪小经验少。所以他们的那二亩地产量就一般。尤其是有了皮蛋生意后,周郡的心思几乎都在上面了,有了空闲还要关心几个孩子,种地种田的话他更多的关心是种子。菜地里大蒜又种上了。就这样断断续续地,院子里的地窖挖了快一个月才挖好。然后他们就开始秋收了。

  秋收又是忙个不停。一直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几天才彻底闲下来。马上又是一年中秋节了,这回他们的日子与之前相比可谓是天上地下。一闲下来周郡就让路云去大集上买了半条猪腿回来,还买了肥肉,这回他要炼猪油。

  麻油吃多了,想吃猪油,最好再吃一次猪油拌饭。几个孩子都很兴奋,周郡邀请赵婶娘来帮忙熬猪油,不一会儿整个院子里都飘满了香味。周郡回头一看,路拾坐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瞅着,他拿起赵婶娘捞出来炸好的油渣,然后给路拾,“呼呼再吃。”

  他也咬了一个在嘴巴里,满口的油脂香味。路拾把油渣咬的咯吱咯吱的,他捂着腮,嘴巴鼓鼓的,感觉呼出来的气都是香喷喷的。“真香啊,好好吃。比之前的烤兔子还好吃。”

  周郡听到这里挑了挑眉,问路拾:“那这个和柳爷爷家里的糕点相比哪个好吃?”

  “这个好吃。”他说的毫不犹豫。

  “那和樱桃相比呢?”

  路拾歪着头,又抓了一个油渣,舔舔手指,“哥哥呀,你好傻瓜呀,当然是油渣好吃啦。”吃到嘴里的才是自己的,路拾可不傻。

  周郡笑了,之前在柳工那里吃的那一顿饭路拾念叨了好久,说是他吃过最好吃的东西。然后回来吃到了从柳工那里带回来的糕点,他又说这才是他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后来周郡和路云把那只路拾抓到的野兔子烤了吃,路拾又说这烤兔子比糕点还好吃,他最喜欢吃烤兔子了。如今吃着油炸他又盖章 油渣最好吃!

  周郡明白了,这个小家伙永远是手里的眼前的能吃到嘴里的东西好吃。周娇可不敢让他再吃了,哄着他出去玩,说等下拌米饭吃。

  周郡吃完了油渣,还能感受到油脂的美味。他感慨,要是在现代他尝都不会尝,可是在这个古代,这可是好东西啊。等会再蒸一锅米饭,把油渣往里面一倒,用筷子一搅一拌,把油渣和米饭混在一起不分你我,撒上葱花,吃上一口绝对是人间美味,再配上一碗鸡蛋汤。

  周郡连忙道:“今天婶娘在这吃,娇娇,你去喊你赵兰姐和赵雍哥,让他们也来这吃。”赵雍也想给家里整个铁锅,但是赵婶娘说没必要。所以偶尔他们想吃炒菜,赵婶娘会来借铁锅。

  吃完了饭,赵雍和周郡及路云又开始挖地窖,现在只有一些收尾动作了。他们的挖地窖很小,面积有四平米左右,一米六高的深度,里面铺了石砖,特别做了防水。上面还做了个小暗门,在地上面用一个架子压住了,挺隐秘的。

  赵雍也不知道周郡有什么宝贝需要放这个,要是放咸菜干菜和粮食,肯定不需要这么隐秘的。周郡偷偷说他准备以后把这里藏满金子。

  赵雍:……

  他不信。“中秋节你要带着路拾去送花?”花农的兰草应该养的不错了。

  他们下一次送皮蛋去县城是在中秋节后了。周郡点头,顺便带着娃娃看点杂耍。城里有杂耍活动,白日在城里表演,到了中秋节月圆之夜就去百灵寺,杂耍和点天灯是重要节目。百灵寺有月圆之夜点天灯的活动。就是孔明灯啦,白花花一片。

  周郡虽然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孩子们喜欢。百灵寺引领整个吉县的时尚潮流,元宵节吉县有花灯,它也有,中秋节有点天灯,冬季到来之前还有庙会,祈福活动非常多。当然香火也很旺盛。今年中秋节他准备带孩子们去凑凑热闹,之后庙会也去。

  赵雍点头,“我用牛车送你们去。”

  “我们推着板车去就行,要在那里住一夜。”周郡道:“你帮着我们看家。”这刚造的新房子,虽然他把那剩下的金子银子都放得很隐秘,也自觉藏得地方绝对安全,但还是不放心啊。

  周郡藏东西喜欢分散藏,有一部分他会带着周娇一起藏,一部分带着路云藏,当然那个小金珠他是带着路拾藏得。他和周娇一起把金子藏在地底下。还有一部分藏在院子里挖了个大坑埋进坛子里,还有一部分藏在上下铺的板隔间,还有一部分藏在粮食里。

  绸缎吗,还有两匹,他放进被子里了。想再去布料店卖掉,但是又舍不得了,这卖只能贱价卖,暂时也不缺钱,还是留着好了。总之这三百多平的房子和院子里有五六处他藏得银子。平日里用的铜钱就放在柜子里。其实他想过把那金子和银子兑换成银票的,但最终还是没舍得,因为很快就会一一花出去,想着也不去麻烦这一趟了。

  赵雍没意见,他抽空还要读书炮制草药,感觉时间都不够用的。他道:“有空你也多练练字。”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字很难看,可是和赵雍周立一比,他觉得自己的字还是不错的。周郡哑然,练字不容易啊。他又问:“是不是只有蔡湖村才有一个学堂?”

  赵雍点头,“那仇夫子是蔡湖村学堂的教书先生,我小时候也去念过一段时间。仇夫子为人严苛,但学问很不错。”他小时候也贪玩,被夫子收拾过,当时很厌学仇恨夫子,闹了很久不想去学堂了。后来大了回过味来却是知道夫子的严厉是为他好。这位夫子在学堂教了二十几年了,送走了一查又一茬的学生,但也没几个有出息的,最有出息的一个好像是过了县试,现在在府学读书,有秀才功名了。

  “问这个做什么?”他们的年纪已经不适合去仇夫子的学堂了,去那里多是幼童和少年,启蒙读书用的,夫子还教算数和做账。“你想让路云和路拾去?”

  周郡点头,“不光是他们,还有娇娇,我也想让她去学一两年。”他自己带着这几个孩子启蒙是可以的,但是要再深一点,他就教授不了了。一是他没有教学经验不会系统化的教授,二是他没有书籍,三就是他是他们哥哥,面对着他,孩子们好像没有多少敬畏之心,毕竟他不是真正的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布置课业,也不是很懂古代的教学体系如何。只是认字到时可以教的,但他觉得路拾不应该被耽误,柳工不也说路拾很聪明吗?

  要是他真的能读出名堂来,他家就能一飞冲天了。虽然周郡觉得靠自己也行,但是自从有了笔墨纸砚又买来字帖后,周郡练字来都觉得生疏的很,他好像变得很浮躁了,练字也不能静下心来。心里装的事情太多了。常常写了几行字就会错一个,唉。

  赵雍听说他想让周娇也去读书,“仇夫子不知道收不收女孩?”他琢磨起来,“你打算什么时候让几个孩子去?”

  周郡知道读书这件事如果有条件还是宜早不宜迟的。路拾翻过年四岁,路云十四,周娇十岁。他寻思着先让路云和周娇去读一两年,然后六岁的时候路拾再去。但是这样设想,还不知道仇夫子的束脩是多少,孩子们去上学,家里的事情他自己一个人呢也忙不过来,所以一直就纠结。

  不说别的,路云肯定不愿去去读书,周郡也是头疼。就是明年下半年,那个时候他估摸着村子里的鸡鸭都成规模了,他就去到临县推销,到时候手里做皮蛋的钱应该能裹住日常开销。

  先打听打听情况再说。

  赵雍点头,“我给你打听打听。”也不知道仇夫子如今束脩涨价没有。他想了想下营村只有郑村长家的两个孙子在那读书,直接去找郑村长打听就行。不过蔡湖村离下营村可不近,要真是去孩子们读书这早出晚归的还要有人接送,家里的活可没人干了。赵雍觉得周郡可抽不出这人手来,就算要送孩子们读书,也要一个个的送。

  他道:“秋收后县衙会下发役令,到时候你出钱人就别去了。我们一起去澧县和万和镇推销,嗯,推销咱们的皮蛋。”推销这个词还是周郡说的,他觉得很好,形容的很对。现在各家鸡蛋都会多起来,是该找更过的销路了。

  秋收后大家都会闲下来,还没有入冬,天气也不是太冷,适合转悠,碰到山林还可以进去采药。他最近看到蔓草入药篇了,才知道河边有些水草野草野花也能入药的。

  “这个香叶你看能入药吗?”周郡拿着路云和路拾摘回来的香叶,他觉得这个不像月桂叶,但是和那个差不多,也是卤味的大料,和花椒八角差不多。他熬骨头汤的时候也放进去了,味道很好,虽然没有之前月桂叶的香味,但也可以去腥味。香叶这种东西如果能磨成香粉价值会更高,但他不知道这个值钱不值钱,有没有收。也不知道他学名叫什么。

  赵雍拿着香叶看了又看,又去扒他的医书,最后道说可以入药,但是更重要的是和姜蒜一样的入食物的。那就是他想的香叶了,没想到没晒干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以后他们就可以那这个磨粉,做成和花椒粉一样的东西卖。周郡和赵雍一说,赵雍也觉得可行。花椒粉是个好东西,药铺里贵的很。他说他们村的山上这种树有好几棵,树叶还没落,干脆摘下来晒干存着。

  赵雍就和他约好明天就去。他这里有现成的烘干晒干网和那种晾晒工具。其后两天两个人还有路云带着路拾就在山上摘这种树叶,虽然还没想好怎么能将它换成钱,但是这东西晒在院子里,满满当当的,闻着那香味,心里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