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我有福娃会种田>第69章 成亲

  分家之后,大家看上去都喜气洋洋的。头两天兵荒马乱之后,大家也顺当了一点。因为灶台少,所以周郡压根没抢到灶台,也就没去做饭。而是带着三个娃买了一只鸡,拎着到了赵雍家里,在他家开火。

  赵雍农忙结束后又去城里上工了,按照他的话来说这个时候正是漫山遍野采药的好时候。他在家里也种了一批看不出什么东西的草,赵母说那是药材,她帮着伺候着。

  周郡去观摩半天,感觉他们就是荠荠刺和野草,看不出来什么草药。不过赵母说这个种着不难,周郡琢磨着假如这样,是不是意味着他也可以种植。

  周郡是务实主义者,种粮食不会让他们暴富,反而如果年成不好,再加上赋税,反而会让他们入不敷出。反正他就两亩三分地,种了大豆和水稻,之后水稻再减少一点,他种植药材,不也是一条出路吗?

  等路云长大,他的地分下来,他们还可以种一些更值钱的树种。做人要灵活一点,实际一点。赵母是把周娇当女儿疼的,知道他们这两天没法开火,直接让周娇在她这儿吃,周郡就回家拿了粮食过来。

  之后他就跟着周林他们上山找木头,茅草没有了,只能用秸秆了。反正是用在厨房上,也不用担心会不保暖,漏雨之类的。

  大概用了五天时间,一间半厨房就做好了,三个灶台也织了,天气暖和晾干很快,又晒了两天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大家开始有条不紊起来。

  周家自己用了个厨房,原先的厨房就有周林和路阳婶子,还有周郡用了。偶尔王虎一家也会用这里的灶台。

  王寡妇最近喜笑颜开的,小周氏也偷着笑,有时候她们说着说着就哄堂大笑起来。周郡一开始不明所以,直到最后周娇和他说,王婶子要成亲了。

  他第一反应是听错了。后来周娇和他说,周家几个婶娘都在背地里偷偷议论了,说王婶子和王铁牛的事情要成了,王冬嵩要不要改口喊人家爹。也够揶揄狭促的。王寡妇和王铁牛的事情一开始是赵家说,后来和赵家干了一架后,赵家婆子骂街的时候就骂出来,王冬嵩气得发疯,但是后来他就不怎么提这些事了。

  王铁牛一直很照顾他们母子,别的不说就那地里的活有一半都是人家干的。特别是打架的时候王铁牛还替王冬嵩挡了一下子,还把王寡妇推离战场,反正王铁牛对他们母子很好。而且经过打架一事件,也看出他勇猛有担当。

  既然要成了,还是受人祝福的。在七月中旬,王铁牛脸上的喜色是掩饰不住了,后来周林他们也起哄起来,问他什么时候办喜事。

  他嘿嘿笑说快了快了,王冬嵩一开始还能看出来很勉强,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想通了,竟然也高高兴兴起来。所以在七月十三的时候王寡妇一脸扭捏的说请大家吃饭。

  她还特地去买了两个鸡架子来,然后拿出了十斤小麦,地里的青菜和野菜整了起来,请王虎媳妇主厨,在那天晚上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成亲礼。这是他们在下营村的第一件大喜事。周里正说没有条件大办喜宴,但也不能这么寒酸。提议大家各拿出一些粮食和东西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吃一顿。马上就是七月半了,他们沾沾喜气,免得被阴气缠身,走了霉运。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七月半是鬼节,民间信这个,那一天太阳下山后都不准孩子们出门。而他们在逃荒的时候根本没在意这一天,周大福媳妇不止一次说她的小女儿就是在鬼节没得,被小鬼抓去了,说道深情处眼眶通红。

  但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不应该提这些。她回到家里拿出了地里养出来的青菜和豆子。而周郡则拿出了青瓜。

  是的,他的黄瓜结果了,虽然很小,和之前他在现代吃过的品种不一样,是那种粗粗的小小的黄瓜,但味道是差不多的,就是黄瓜的味道。而且黄瓜十天就接一茬,真是棒极了。现在这个小青瓜成为路拾最爱吃的零嘴。

  各家各户都拿出了一些东西来,然后大家再次吃了大锅饭,很丰盛。王寡妇还买了一些粗红糖和饴糖,用红糖水代替酒水,让大家每人都能喝一杯。孩子们乐得几哇乱叫的,路拾就像个小刺猬一样在人群中乱窜,嘴巴里舔着饴糖,新娘子新娘子的叫个不停,别提多开心了。

  他们没有那种红绸,只在门口的屋檐下挂了红布头,大家热热闹闹的祝福新人。下营村还有几位村民来凑热闹,说着吉祥话,也被倒了一杯红糖水喝。大家没什么礼物送的,但是吉祥话好听的话却是一连串的。

  把新人们送入一个房间,整个王家沟和周家村的人脸上都带着笑意。成亲这样的喜事,多来几次就好了。然后人们回去的时候就看到王柱这个老光棍坐在那发呆。

  哈哈……忘了,这个老光棍还没找到归处,之前王铁牛和他混在一起。现在王铁牛娶到媳妇了,而王柱还是一个人,他不想叹息,可是忍不住啊。他也好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啊!早知道能娶到王寡妇,他一开始就不偷懒摆烂,也去抢着干活多好啊。他也有一把子力气啊!

  他神色幽幽的,路阳嘿嘿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看了一眼自己媳妇,路婶子瞪路阳一眼,扯他回了房间,后来周郡出来倒洗脚水的时候还看到他蹲在前头的大石头上默默抬着头。

  看月亮吗?今个月亮只有半月。他打了一声招呼,说等下蚊子多了咬人。王柱没理他这个毛头小子,依旧看着月亮,嘟囔了一句:“我的嫦娥在哪里啊?”

  周郡哑然了,关门回去,看了床上睡着的几个孩子,他心里默念,要是真有嫦娥,他一定要求她把自己送回现代,唉。理解不了他们的心思。

  成亲之后的王寡妇和王铁牛搬到了一起住,而王冬嵩木匠入门后就给自己房子里做了个隔间,又用木板垒了半堵墙,反正他住在前面,后爹和亲妈住在后面。两家合并一家,日子就好过多了。

  王铁牛也有人收拾了,他刮了胡子后还人模人样的,挣得粮食和分的棉花都给了王寡妇,王寡妇赶紧做了两床新被子,之后又用棉花换了一些盐巴回来。加上王铁牛能干,帮着王冬嵩上山砍木头,地里的活计用不上他们母子,所以他们的生活过得很红火,别提多让人羡慕了。

  王柱这下更想娶媳妇了,路婶子人缘最好,他就和路阳勾肩搭背的,撺掇着他让他媳妇给自己介绍,他不挑,只要是女人就好,年纪大也无所谓。他这话压根没人理他,可他就一直说一直说,估计是被王铁牛的好日子给刺激到了。

  王铁牛现在一心一意在地里干活卖力气,家里就不用他操心了,回到家就有吃的,他衣服也有人洗了,晚上有个人知冷知热的,日子别提多得劲了。虽然王冬嵩不叫他爹,不过他全不在乎。他对王冬嵩也很好,什么重活都不要他们母子做。而且王寡妇才三十五岁,完全和他有可能再生个娃。他也有后代能留下来,这不比什么都有奔头吗?

  王柱羡慕嫉妒恨的眼光已经不用说了,就连周郡都没逃过王柱骚扰,让他帮忙介绍对象?周郡简直哭笑不得,后来路婶子估计是被烦死了,跑去和杨婆子吐槽。

  没想到杨婆子还真心动了,细细地问了王柱的情况,然后说起了她的一个远方侄女,嫁到了十里村,但是那家男人不好,老打他,说她生不出孩子来。后来那男休了她,她就回了娘家过,可是娘家哥嫂也容不下他。再后来她前夫又娶了一个,生了个娃,那女人受不住老挨打,跑了。他前夫又回头找她,她俩就又复合了。

  这样过日子也行,但是后来男人发现那个娃娃不是他的,是那跑了的女人偷情生的。然后男人就怒了,一下子怒气翻滚气血上头生生的气死了。

  她侄女就又带着娃守着寡。男方家里人说她是丧门星,儿子也不是他家的,男方也不要,也不愿意养着这个小孩。里正和村长都协调过,但男方父母都不在了,哥嫂妯娌也没有责任养着他们。男方还不让他们母子俩住在十里村。

  现在他们母子俩就在大姜村的山脚下打了个草棚,住下了,现在为止已经住了小半年了。娘家人也不管不问的,反正可怜的很。

  杨婆子说这个侄女命苦,想拉她一把,可是这个侄女年纪不小了,快四十岁了,带这个不足十岁的娃娃,问王柱介不介意。

  介不介意的问一问就知道了。不过路婶子估计以王柱想娶媳妇的急切,他绝对不会介意,果然王柱一听全完不介意,说既然是个命苦的,跟了他肯定能安生过日子的。而且还带了个娃娃,只要娃娃愿意改姓,他就愿意娶。杨婆子一听,立马行动起来,说三天后给他答复。

  三天后杨婆子带着她远房侄女过来,她说人家喊她花嫂子,瘦瘦的小小的,脸上皱纹很多,神色凄苦,但是说话做事都很利落,说同意让娃娃改姓。也不要彩礼,只希望王柱不要打她和娃娃。王柱一听立即保证,他不打老婆,多么没品的人才打老婆孩子,他还要他们给他作证,说他是个过日子的好男人。

  路阳笑嘻嘻的保证,说王柱除了懒一点,干活会偷懒外,吃喝嫖赌抽是没有的。(废话,想吃喝嫖赌你也得有钱有闲才行。)王柱对花嫂子很满意,当即要她搬过来和他一起住。

  八月底的最后一天,花嫂子搬了过来。

  王柱借了个板车去帮她搬家,家当和他一样少的可怜。但是两个人的家当凑在一起,花嫂子花了大半天收拾收拾,里里外外扫了个干净。这样一来,一扫之前的脏乱臭,变得清爽起来。王柱乐得找不到北,吹牛说要请大家吃喜酒,被路婶子打断了,说先不要破费。

  两人刚结合到一起,先磨合磨合。花嫂子还带了来的小男孩九岁,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但是脸蛋是干干净净的很利索。这个娃娃王柱当即就给他改名叫王奔。意思是日子有奔头了!周娇周妮路云有一个和他们同龄的王奔可以一起玩耍了。

第二天他们就找来郑村长,说要给花嫂子和孩子落户。郑村长大概被杨婆子关照过,很痛快地帮着落户,说秋税的时候去通知里正,还有王寡妇和王铁牛一家,也会在交秋税前抱给里正。

  他们这儿新生儿成亲娶亲嫁女添置人口都是一年一抱的。比如你家添置了人口,那么户籍上就要弄清楚,方便好管理。

  郑村长笑着说:“有了嫁娶,有了老婆孩子就有了根,日子舒坦起来了。”人心定下来就不会想着闹事,他也好管理了。

  这样的喜事村子里当然也会有闲言碎语。赵家就是第一个,见到王寡妇和花嫂子,总是含沙射影的。对于王嫂子他们还有顾忌,可是对于花嫂子,他们就说她是丧门星,迟早要克死王柱。王柱根本不放在心上,现在他正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兴奋中,别人说话他都当他是放屁。

  赵家也就是阴阳怪气一点,全然不像之前的跋扈,所以他们也并不很理会。打架是两败俱伤,既然你言语恶心,那么他们也就恶心回来呗。

  王寡妇之前一直小心谨慎的隐忍,是因为她孤儿寡母寡妇的没个靠山,现在有了王铁牛,她谁都不怕。那次在河边又听到赵家媳妇含沙射影的话,她当即把正在洗的衣服往河里一扔,指着她们大骂起来,骂上了祖宗十八辈,音调一会儿高一会低,跟唱小曲似的。把所有人弄得目瞪口呆,赵家媳妇竟然没有骂过她一人。

  王寡妇骂完赵家媳妇,拉着花嫂子的手,“花嫂子,以后受了委屈可别做蒙嘴葫芦,有些人没脸没皮不害臊,合着她不钻男人被窝似的,那瘙样,我瞅着都想吐。咱不理她们。”她大摇大摆地带着花嫂子回去。

  王寡妇这一骂成名。小周氏对路婶子说:“合着她以前都是装的那样小心,嘴皮子这么利索啊。”还是对王寡妇了解太少了。那些话小周氏都骂不出口啊!路婶子也觉得人不可貌相。周林她娘看着小周氏和路阳媳妇这两个年轻的小媳妇笑而不语。

  男人们得知这场骂战,倒是没多大感觉。不过王虎媳妇和王虎说:“看来以前王妹子对我还是口下留情了。”她们俩闹起来那阵,偶尔也有明里暗里的骂架,那时候她可没感受到王寡妇的厉害之处啊。

  王虎被媳妇说得莫名其妙,一脸憨厚等着她继续说,谁知道王虎媳妇转而说起了王大顺的婚事。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有了两场喜事,配合着夏天到来,人心更火热了。王虎媳妇也操心自己儿子了。王虎听媳妇说起儿子的婚事,他哭笑不得,“你想得太远了,我们哪有钱娶儿媳妇?”他给自家媳妇泼冷水,“要钱没钱,要房没房的,咱大顺还一团孩子气,人才也没有,谁家女儿愿意嫁过来?嫁过来吃什么,喝什么,睡在哪?”

  这一瓢水让王虎媳妇心头一冷。仔细想也是,就那么一点粮食,要省吃俭用才能够吃到水稻成熟,她真是被王柱的喜事冲昏了头了。

  王虎媳妇拍拍脑袋,还是想着怎么干地里的活吧?菜园子也给规整规整了,地里的草菜园里的菜这都要她去盘算打理。鸡窝里一只鸡都没了,也该想办法弄几只鸡来,起码有个鸡蛋可以吃。

  周郡她们兄妹姐弟几人也是如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