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别却天涯归故里(重生)>第四十章 今生:父辈交情该给你议亲了……

  姜羡余不知道,谣言之所以传成那样,是因为他解释明姑娘只是妹妹的时候,心虚地看了谢承一眼。

  在当时围观的人眼中看来,这不就是暗示这姑娘同谢家公子有关系嘛!

  这会儿姜羡余听小厮青竹传回来的消息,只觉得荒谬不已。

  不管谣言怎么传,谢承肯定是不会信的,但谢伯父和谢伯母误会就不好了。两家关系虽好,但也没有自作主张强塞姻缘的道理。

  姜羡余匆匆收拾妥当准备出门。

  青竹在身后屁颠颠地跟着,“少爷您去哪?”

  姜羡余这回去金陵没带他,青竹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姜家人出镖,从来没有带奴带婢的道理,肯定是他还不够能干,不够格跟少爷出镖。

  但少爷现在回来了,出门带上他更好办事嘛!

  正院,姜父姜母、姜柏舟以及小师弟苏和,正在招待明雅一块用早饭。

  姜父第四个徒弟郭磊早已成家,并不住在姜府,所以只在昨日给姜柏舟他们接风洗尘时到了场,如今并不在。

  姜羡余睡了懒觉,姜父姜母嘴上数落他不懂礼数,请明雅不要介意,实际上也怜他行路辛苦,没催人去喊他,只留了一份早饭,叫苏和待会送过去。

  明雅在姜家受到了热情款待,并成功俘获了姜母的心。

  姜母私心觉得如果她家小鱼儿是个姑娘,应该也是这样的活泼俏皮性情。

  再加上姜羡余昨晚悄悄告诉她,明雅逝世多年的生母姓晏,脖子上还有一块与她一样的玉坠,姜母心里对明雅身上的皇家血脉的抵触顿时少了几分,还真想认她做个干女儿。

  用过早饭,姜父和姜柏舟去了镖局,姜母则说要带明雅出去逛逛。

  “伯母带你去扬州城里转转,改日再让小余喊上他朋友,带你出去玩。”

  明雅连忙说好。

  刚出正院,就见姜羡余匆匆跑向大门,青竹跟在后头嚷嚷着“少爷等等我”。

  苏和端着盛早饭的托盘,看到姜羡余连忙腾出手挥了挥:“三师兄!快来吃早饭!”

  几个师兄不是年纪大就是性子闷,苏和最喜欢的还是爱玩爱闹的姜羡余。他从小就爱跟在姜羡余身后跑,直到姜羡余去了书院读书才渐渐消停。

  姜羡余听见喊声回过头,跑过来同姜母和明雅打招呼,“早啊娘,早饭我就不吃了,我赶着出门。”

  他从苏和手中托盘里捻了一个蟹黄包丢嘴里,转头又往外跑。

  “跑什么?”姜母眉头轻蹙,“一回来就往外跑,家里还留不住你了?”

  她瞋了姜羡余一眼,道:“我带明雅出门逛逛,你也一块去吧。”

  姜羡余站住脚,咽下烫嘴的蟹黄包,拒绝道:“你们姑娘家去逛带我干嘛?我去找谢承,嗯……我们说好一块回书院看夫子。”

  姜母注意到他突然的停顿,不用想就知道这个理由是现编的。

  但谢承这回中举,回书院谢夫子也是应当的。于是她也没拆穿姜羡余,只是温声故意问他:“去看夫子怎么不见你带上功课?该不会是没写吧?”

  “写了写了!不信您回头问我哥。”姜羡余忙推了推身旁的青竹,“快,去帮我把功课拿上。”

  “哦!”

  好不容易有用武之地的青竹忙不迭往回跑,跑到半路才反应过来,少爷带回来行李还没收拾妥当,功课放哪了呀?

  但另一头姜母已经放过了姜羡余,摆摆手让他走,“买些好点的笔墨纸砚,可别空手去见夫子。”

  “知道了。”姜羡余又从苏和手里捻了一个蟹黄包,一溜烟跑了。

  目睹一切的明雅弯着眼睛微笑,“小余哥和伯母感情真好。”

  姜母眉眼中染上慈爱的笑意,嘴上却轻斥道:“好什么好,他就是个皮猴,一刻都闲不住。”

  ……

  皮猴姜羡余熟门熟路去谢府找人,得知谢承正在前院书房同谢伯父谈话,立刻歇了马上见到人的冲动,老老实实去谢承屋里等着。

  识墨在给谢承归拢行李,有一箱书单独放在一边,没有放进书架。姜羡余随口问:“这些不用整理?”

  识墨道:“这里头一些是少爷给你带的,一些是送给夫子的,少爷说回头他亲自来整理。”

  姜羡余愣了下,蹲下来翻了翻那些书,面上都是一些最新的诗集和策论文章,估计是从金陵的书肆淘回来,带给夫子和同窗用的。

  底下则是一堆杂书,从机关制物到冶炼锻造,再到舆图水文和风物志,都是姜羡余感兴趣或者行镖用得到的知识。

  他心底一暖,轻抚着书籍封面,一页页翻阅,想象着谢承在书肆搜罗这些书、逐字翻阅判断其合不合适的模样,不禁心潮滚烫,眼睛发胀。

  他想起前世谢承亲手给他整理的手札。

  那日争吵之后,他以为谢承会将它丢弃,却在死后才知道,谢承仍是将它完成,并请夫子帮忙校阅。后来又在夫子的建议下,将其赠给书院印制成书,原稿则随他一起葬入了地下。

  如果谢承活得久一点,也许他们就能见证那本《大成行军典》问世,成为与众多兵法典籍齐名的著作。

  ……

  谢府前院书房,谢承将巡抚方志洲的拉拢之意告知了谢父。

  谢父听完,忽然问:“这个方志洲,是纯臣?”

  谢承:“儿子怀疑,他其实是九王的人。”

  “毅王李熠?”谢父虽是商贾出身,但为了谢家能入仕,对朝堂局势也十分关注。

  这位行九的王爷并不受宠,原先到了封王建府的年纪,陛下只在京城给他赐了府邸,却迟迟没有定下封号和封地,以至于他先前只能被称作九王。

  谢父曾经同许多人一样,认为毫不起眼的九王于皇位绝无可能,但如果方志洲是他的人,事情就有些不同了。

  方志洲不但是江南巡抚,天子近臣,更是寒门出身、三元及第的文豪大儒,在天下学子当中相当有威望。

  原本谢父也以为,他是在替圣上网罗天下才子……

  “以你所见,九王有几分胜算?”谢父问。

  “若他只有方志洲,勉强只是有了入局的资格。”谢承神色冷静,说出的话却尽显孤傲,“但若是加上儿子和姜家,有七成。”

  剩下三成则要九王自己立得住,别出什么意外。

  “姜家?”谢父拧眉,睨向谢承。

  谢承迎上他的视线,“父亲其实知道吧,姜家一门的来历。”

  前世,您就是以此来规劝我,为我套上枷锁。

  谢父微讶:“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巡抚大人以姜家的来历暗示我,若是不想被姜家连累,最好便是投靠九王。”谢承看向谢父,“儿子转头一想,姜家当年来扬州落脚,正是受了父亲的帮扶。”

  他依稀记得幼年,母亲将他抱在怀中,指着姜母圆润的肚子告诉他那里面有个小弟弟,以后就住在他们家隔壁,能陪他一起玩。

  不久后那个大雪纷飞的除夕夜,他的至宝降临人间。

  谢父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没错,当年姜家来扬州,确实是我帮了他们。”

  更早之前,他去京城做生意,得罪了权贵,是姜平涛帮他脱困,还告诉他,陛下有意兴商富国,不久之后,商人将不再受人轻视。

  那时的姜平涛还叫做江惊涛,是意气风发的天心使,对盛世宏图充满期待,也燃起了谢达观心中的斗志。于是这份恩情,谢达观记了许多年。

  后来江家倒台,江惊涛也失去了消息。

  直到三年后,先帝驾崩,江太后薨逝,江惊涛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和幼子,以及一众老弱残兵,隐姓埋名奔波逃命,意外遇见了外出做生意的谢达观。

  那时的江惊涛已经化名成了姜平涛,带着满脸颓丧与难以启齿的窘迫,向谢达观借银子。

  “我知道我未必还得起,但还有一身力气和武艺可以卖给你……你若不方便也没关系,我们这就走,绝不连累你。”

  谢达观悲叹世事无常、英雄末路,也有意报恩,于是将他们带回扬州,将自家隔壁的宅子借给他们落脚。

  姜平涛并未坐着等谢达观救济,起初是带着师兄弟帮谢家运送玉料和成品,报恩还债,后来又创办了平安镖局,带领一众师兄弟安身立命,买下了谢府隔壁的宅子,直至今日隐于闹市,波澜不惊。

  谢承听完谢父的讲述,久久没有言语。

  前世谢父只是警告他与小余划清界限,并未将这些往事告诉他,直到他为小余的惨死而疯魔,父亲才口不择言,说自己当年压根不该帮姜家。

  但谢承此刻忽然觉得,若是让父亲也重活一回,他依旧会帮姜家。只是如果知道自己儿子将来会对姜家的孩子动情,也许就不会帮姜家在扬州落脚。

  那么他也不会有机会同小余一块长大。

  这辈子,父亲如果知道他与小余的关系,恐怕也会大发雷霆,竭力阻止。

  “你说姜家能帮九王,为父不好下定论,但你说到你自己——”谢父沉眸看向他,“是怎么个意思?”

  谢承回过神,如实道:“儿子以为,儿子一人入局便可,不必让谢家全族冒险。若将来儿子功成,谢家一荣俱荣;若是将来儿子失败,谢家也有退路。”

  谢父眸光微闪,看着他许久没有说话。

  许久之后,他轻叹一声道:“你长大了,想法比为父更周全。”

  谢承低下头没说话,不大适应谢父突然表露的温情。

  却又听谢父道:“但你要知道,为父虽然希望你带谢家入仕,改变谢家的门第,但并非要你拿命去搏。无论成功与否,谢家都是你的退路。”

  谢承垂在膝上的手紧握成拳,声音有些不稳,低着头道:“儿子记下了。”

  谢达观看着在自己面前乖顺懂事的儿子,欣慰的同时又有一丝丝怅然:儿子成长的速度超乎他的预料,一眨眼,当年那个被他严厉要求、寄予厚望的孩子,早已能够独当一面,担负起家族的兴衰责任。

  却又变得如此守礼而克制,再也不会用那种孺慕敬仰的眼神看他。

  谢父心底怅然若失,开口却道:“你月底及冠,我同你母亲商量,冠礼就同谢师宴一块办吧。”

  谢承一怔,第一反应竟是前世那场充满血腥味与不甘的冠礼,眼眸瞬间沉了下去。

  幸亏他低着头,并未被谢父察觉。他很快收敛了情绪,答道:“有劳父亲母亲。”

  ……

  姜羡余替谢承收拾好那箱书,估摸着他和谢伯父应该聊得差不多了,再晚估计就来不及去拜访夫子,便带上了要送给夫子的书,来到书房门外等候,顺便同谢伯父打声招呼。

  却没想到会听见谢父道:“你母亲的意思是,及冠后就该给你议亲了。”

  姜羡余面色忽然一白,怔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