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我的儿子是战神>第七章 登基为皇

更新时间2011-3-29 10:19:43 字数:3144

 我家老大问我:既然要改姓秦,是不是连名字也要改改。毕竟,皇帝的名讳是很尊贵的,别人不能使用,这叫做避讳。某些时候,别人只能用别的词语或者通假字(也就是别字)来代替。最有名的就是中学课本中的《捕蛇者说》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把“民风”改成“人风”,不知道还以为“人风”就是人放出来的某种气体呢!其他类似的也很多,比如蔡文姬,她本来叫昭姬,但是为了避司马昭的讳,改了;比如赵匡胤当了皇帝,他的兄弟们全部把名字中的“匡”改成“光”。而有些皇帝是比较厚道的,自己改了名字。后世清朝的皇子们,一出生就起了个古里古怪的名字,什么“胤礽”啊、“胤禛”啊,确保别人不会用到他们的名讳。

  我觉得也要改改,一来“秦如风”听起来别扭,二来这两个字都很常见,要别人避讳很麻烦。

  叫什么好呢?我无聊了好几天,突然有事可以动动脑子,心情就好起来了。我恶搞之心顿起,刷刷几笔,把我的新名字写了出来。

  老大看了看,竟有惊喜的表情,说道:“好!好!桧者,刺柏也。一来寓意长寿,二来寓意顽强挺拔,三来……”

  “行了,行了。就叫这个名字了!”我打断他。三来……这还是个大奸臣的名字呢!不过,我还真不知道这个字的含义,老大还真渊博。

  哈哈,我现在叫秦桧了,后世那个奸相就不知道该叫什么了,因为他必须要避讳啊。呵呵,我心情大好,好像替岳飞报了仇似的。

  三天后,我登上皇位,改年号为“永乐”。也就是说,也许今后,别人也会称呼我为“永乐大帝”,当然,不知道朱棣还会不会也叫“永乐大帝”。给历史系的学生增加点难度吧……

  我以六十二岁零九个月的年龄登上皇位,刷新了武则天的纪录……

  和其他皇帝一样,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减免赋税、大赦天下,向天下百姓示恩,很没创意的说。而且,由于子婴登基的时候已经做过一次这样的事情,所以呢,我不可能减太多的赋税,不然大家都喝西北风去,就减那么一点半点的,只怕老百姓毫无感觉吧。可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是狱卒了,他们现在清闲了,除了重罪的,也就是所谓的十恶不赦的,其他的犯人全释放了,牢里空空的。

  由于子婴的丧事还没办好。我让登基大典尽量简单些,可还是折腾了大半天,相当的累。

  其实皇宫远远比不上侯府:侯府很热闹,皇宫很冷清。侯府虽然只有几十名家丁婢女,却各尽其能,总是能看到每个人忙碌的身影;皇宫里有六百多名宫女和两百多名太监,但见到的每个人都是不苟言笑的傻站着,看到我时就改站为跪,行礼、叩首、跪拜,永远低着头,看不到他们的表情。

  在皇宫用膳的时候,我在想:会有毒吗?今后也会有人像毒杀子婴那样来毒杀我吗?

  在皇宫睡觉的时候,我在想:会有人行刺吗?我的侍卫中会有奸细吗?

  做皇帝有很多种不同的做法:有人贤明、有人昏庸、有人勤政、有人懒散……本朝开国皇帝秦寿生算是比较勤快的,参与修订过不少法律条文。当然,很多都是没用的,比如他规定:不得酒后骑马,违者罚银三千两,并处拘役十四天;不得醉酒骑马,违者终生不得骑马。但是,这些执行起来很难,你又没有仪器来判断。当然,还有些法律只是规定了他自己的特权,比如:**妇女者,斩立决,但是皇帝陛下例外;有夫之妇与人通奸者,斩立决,但是和皇帝陛下通奸者例外。以上种种,无不显示“普天妇女,莫非王妾”的道理。秦寿生是个荒唐又勤快的皇帝,相当的无厘头。

  相比之下,他的儿子秦胡亥懒多了。秦寿生三天一次早朝的,秦胡亥十天才一次。但是,秦胡亥时期,战争已经少了很多,国家也逐渐富强,没必要开那么多会了。到了秦子婴,又重新改回三天一次,因为子婴主要还是学习怎么当皇帝,多开个会也好。

  现在到我了,我希望……三十天一次吧!

  不是我懒(才怪),我最讨厌开会了,时间浪费大了去了。何况在古代,大家上早朝还不是挑皇帝喜欢听的说,又不是畅所欲言的,尽讲些好听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何况,有事你找左右丞相、六部官员不就好了,实在不行,再上折子给我看也不迟嘛!

  我一向都是主张无为而治的。所以,一个月一次早朝足够了。一年也有十二次,不少了啊。平时啊,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别来烦我老人家了。

  我美滋滋的想着:先一个月一次试试看,要是可以的话,以后再改成三个月一次,半年一次什么的……

  可是,事与愿违。很快,我就不得不每天开会了。

  因为,有人叛乱了,进入战时了,每天都开紧急会议……

  叛什么乱啊,你要是想当皇帝你直说啊,我给你当不就完了!

  可现在恐怕不行了,别人肯定还要把我杀掉才甘心的。打就打吧,我手里毕竟有全国的军队,还怕你不成!

  叛乱者是罗邕,当时他在东川起兵了。上次东川叛乱时,他和我家老五一起去平叛,现在倒好,他自己也叛了!

  绛侯罗邕,是子婴的姐夫。子婴有两个姐姐,都是前皇后曹氏所出,大姐嫁给罗邕,二姐嫁给我家长子王鲲弈。当时,两人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年轻将领。当然,这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算起来大家都是亲戚,何必呢……

  我下令让各州县阻截敌军,另外,召边境军队的老将葛霸率领十万大军,截击叛军。

  我想,叛乱很快会被灭掉的,很快……

  ※※※※※※※※※※※※※※※※※※※※※※※※※※※※※※※※

  “胡说八道!”我狠狠撕碎手中的“讨逆檄文”,扔在地上。

  檄文上竟说我毒杀子婴,谋夺皇位,这混帐东西……

  另外,那个混帐东西竟然一路攻城拔寨,逼近临安了。我记得他手里应该只有五万正规军。但是,他在檄文中自称有二十万大军,我估计是骗人的。就算真有二十万人,也应该是临时拉的壮丁。哼,二十万乌合之众就想反了天了!

  “哪位爱卿愿意领兵讨伐逆贼?”我问道。

  “儿臣愿往!”第一个出列的又是我家老五。

  我很欣慰:“皇儿自然英勇无敌,只是你前番刚刚出征归来,这次就先把立功的机会让给别人吧!”

  以前我儿是奉命出征,没办法。虽说他很英勇,也毕竟是血肉之躯,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了得?现在我是皇帝,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子当炮灰呢?现在又不需要消灭敌军,只需要拖住敌人,等老将葛霸的大军一到,就基本上算胜利了。

  “末将白武愿往!”出班的是个年轻将领。我认得他,他是白神医的儿子。

  “末将刘贺愿往!”又是一个年轻将领出班。

  我默默看着他们,真像从前啊!从前的罗邕和王鲲弈也是这样年轻、勇敢,也是这样争着出战的。可现在,那个罗邕成了敌人了!

  可惜其他的武将没有再出来了的。从他们两个站的位置来看,两个人的官阶都比较低,官越大就越怕死吗?真是要严重鄙视一下才对!刘贺的官阶要稍高一些,所以我命刘贺为主帅,白武为副,领兵三万前往格勒关御敌。希望这两个年轻人能够立下大功,让那些怕死的人早点引退回家去。

  ※※※※※※※※※※※※※※※※※※※※※※※※※※※※※※※※

  格勒关是在临安城西边八十里的地方,附近被群山环绕,是临安城的西侧屏障。格勒关的原名叫做“秦政大帝格勒”,不用说了,是秦寿生建的。很明显,他又在恶搞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才起了这样的名字。后来,秦寿生死后,不少官员认为这个地名因为避讳的关系,必须要改改,所以秦胡亥把它改成格勒关。

  这个地方虽然名字比较山寨,防御设备却一点也不山寨。毕竟秦寿生是穿越者,把那里建得密不透风,更像是后世的碉堡之类的。冷兵器时代,什么虎牢关啊、潼关啊,都比较简陋,只不过是一排矮墙,士兵们就可以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了,更何况一个碉堡式的格勒关,士兵们在里面可以用床弩、滚石等设备痛击敌军,岂不痛快?

  果然,一连几天都传来捷报。我军在格勒关打得十分轻松,敌人的血肉之躯成了我们检验多种守城武器的效果好坏的最佳试验品。从效果来看嘛,各种武器都很好用。罗邕的两名先锋官先后毙命,士兵伤亡近万人。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军心开始涣散了,他该害怕了,因为葛霸的大军快要到了。到时候,我们就给他来个前后夹击、瓮中捉鳖。

  我似乎没有别的烦恼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好好奖励这两个年轻的将领。朝中那些怕死的老东西该让让位置了。

  我想到这里,心情大好,说道:“来人!传夏贵嫔今晚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