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女尊之科举仕途>第66章 阿乐

  百姓听到衙役的解释,作为新镇的受益人,她们当然相信木知州不是贪官。

  但她们不敢相信木析以后接任的官员也会是好官。

  像木析这样的官员,她们也都知道木析是中原人,迟早会调回朝廷的,不可能一直在这里待下去,尽管她们想,也不像排斥其他中原官员一样排斥木知州,反而是非常想让她一直留下。

  但稍微对时政了解一点的都知道这不可能。

  像财产这种事,那是一辈子的大事,包括登记户籍以后的税收,徭役,军役等,谁都不敢肯定登记了一定是好事。

  尤其是她们这种大部分是隐户出身,和那些半个隐户出身的山民了,这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一个群体。

  有人就说了:“那谁知道以后接任的官员是不是好官啊?”

  衙役僵着脸挤出笑容:“你们放心,凡是登记过不动产的,下个月知州大人会亲自来我们镇上,会有盖了知州大人官印的地契,耕田证明发到你们手里,这个证明你们到时候一定要好好留着!”

  “官府这边也会有登记记录,而且是县衙一份,州衙一份,知州大人那里也有一份。一旦起了什么财产纠葛,到时候会县衙,州衙加上你们的官印凭核对起来,绝不会贪墨了你们的!”

  这tm也贪不过门!

  那衙役心里暗骂道。

  可以说,只要木析还活着,这一批赶得好,赶上好时机的百姓登记的财产就没人动得了。

  即使百年后,木析死了,只要宁朝没有倒下改朝换代,百姓手里盖了官印的财产证明,什么时候都有效。

  后面继任的官员,疯了才会为了一点点房子跟耕田,反驳有知州官印的证明。

  甚至已经对木析有一点盲目崇拜的衙役心想,可能就算改朝换代了,有木析官印的财产证明依旧有效!

  某种意义上,衙役已经预见了某些未来发生的事情。

  后面有的百姓没有听清,就由其他的衙役跟她们解释,慢慢的百姓都沸腾了。

  这是一张官府的保障符啊!

  有了这张保障符,她们不仅仅可以保障自己这一代,还能保障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不用再担心会被大地主仗势欺人抢走田地了!

  别说大地主了,就是来个官员,除非她们犯罪,否则都抢不走她们的!

  不过沸腾归沸腾,百姓还没上头到直接冲破自己心里的底线,而是有人小心翼翼的问道:“我们登记了身份,会不会以后官府就拿这个强迫我们去服苦役,军役啊?”

  那衙役僵硬着脸,见那女子屡次挑事,目露不善,不过顾及到百姓里肯定肯定有知州的人,没直接呵斥她,而是道:“肯定是要服役的,有没有登记都要服役。逃役,逃兵都是重罪。”

  “但是今后,至少咱们文岭州,以后乡亲们要服的徭役肯定很少,因为咱知州大人说了,有啥大型水利工程,造桥修路啊等,都是官府,直接从州衙那里花铜钱请乡亲们自愿做工的,如果本州没百姓愿意,可以花钱请外县府的百姓来,至少咱们这一代还活着的时候,不用担心有啥大型徭役哒!”

  “至于子孙后代,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管不了了。而且咱们知州大人说了,现在是咱们州衙有银子,能出人出工出力来全面登记人口,以后的州衙可没现在这么有钱,以后不会再做这个登记了,不用担心官府一一按着人口登记追着你们服徭役的。”

  这话说的衙役自己都很无语。

  不知道的还以为知州大人在教手下的百姓逃役呢。

  不过话都是知州大人教她们说的,知州大人都不怕,她们当然也不怕了,再说了,这不没有明说嘛?

  有的时候百姓还是很精明的,很快就懂了衙役口中的未尽之语。衡量利弊后,陆陆续续有新镇的百姓去登记了。

  其实在衙役在向百姓交代的时候,木析就坐在一旁的阁楼窗边看着,听着。

  那衙役的小道消息很灵通,木析确实是在各地都花钱请了几个“探子”,说“探子”不太准确,其实就是有她的联系方式,可以直接给她告状的本地人。

  她在上一个镇上已经工作了一个多月,才陆陆续续把所有的工作落实,与此同时还得处理州衙事宜,还有医药署的事。

  幸好她手底下的同知都可能干了,她这个知州不在她们那是如鱼得水才是。

  据她所知,孟同知还跟许同知混好了,木析听闻此事后笑了一下,没多说什么。

  管一个县跟管一个州可大有不同。

  总的来说,她本来应该是比之前闲的,因为真正的事情都是知县跟属下的同知,判官,各机构的头目在管。

  她想闲的话,可以非常的闲。

  就算是有什么案件,首先也得经过县衙,百姓对县衙的判决不满,才会递交到她这里来。

  不过木析不是能闲下来的人,她深知自己能在文岭呆的时间有限,只嫌时间不够,不够她改造这个地方,根本不会觉得无事可做。

  有她这么个时不时就会去辖下的县衙看一看的知州,目前她手底下的知县是没几个敢给她闹幺蛾子的。

  木析在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顺带着还带着手里的药师查访过当地的土质,环境,看看适合耕种哪些农作物跟药物,然后做决定,看看要不要纳入文岭药材供应基地。

  所以一些知县跟官吏才老觉得她神出鬼没的,还传出百姓里不少都是她的探子的传言。

  现在整个文岭的药材供应种植都是她来管,既要种植药材出口,又不能因此降低本州的粮税。

  而且种植药材,很多经验都是要慢慢摸索的,要做市场分析,今年种什么会挣钱,不会积货,那些周期长的药材应该种植多少,种在哪里,那些周期短的药材应该种植多少,种在哪里,这些都是要木析去衡量的。

  这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为此木析都把药师的召集令贴到别的州,别的府那里去了,还不惜给别的同县同府出身的地方长官厚着脸皮写信借人。

  有的知府看着都笑了,没办法,只能帮忙给她召集药师。

  也不是没有地方长官心动,后来发现药材种植这行水真深啊,发现她们种植即使能挣到钱,也做不到挣大钱,而且还降低了自己辖内的粮税,后面没办法只能默默收拾烂摊子,当做此事从没发生过。

  文岭知州借人这个梗还传到了京城,京城的百姓都笑道,真的穷的活不下去了,就赶紧去当医药学徒,文岭那里对药师的待遇可好了。

  不过话是这么说,除非真的活不下去,否则还是没什么人愿意远走他乡去到那么远的地方的。

  木析对面的医官是药师出身,她苦着脸道:“大人,咱们的人真的不够了。”

  是不够了,本来原来一个文岭县,实际上派下去驻点,指导百姓种植药材,并且解决百姓种植药材问题的药师就已经不够用了,更别说现在的文岭州。

  这也是木析的药材供应基地迟迟没有把其他县纳入其中的原因。

  木析僵着脸,仔细想了一下到底还和哪些州县府的主官有交情,能让他们帮忙召集药师。

  但是愿意背井离乡的人真的太少了,药师也算是一个能糊口的生计,在有本事的前提下没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

  毕竟古人都讲究落叶生根。

  所以文岭的药材技术人员的学院应该要办起来了,不然天天厚着脸皮给其他官员写信,那也不是一回事。

  然后她道:“放心,药师会有的,以后会有的。”

  对面的医官将信将疑,不过想到知州大人一向是说到就努力做到,也就放下心来。

  木析就问一旁的马瑶:“你找人去打听一下,刚刚那个一直在问衙役的女人是什么人?”

  马瑶疑迟了一下,问:“抓起来?”

  木析摇摇头:“把她请过来吧,别说我的身份。”

  木析的年龄很有迷惑性,百姓对坐在高堂之上的官员了解又不多,实际上见到她的人很少,也没多少人知道她的年龄。

  马瑶听到木析说请这个字就懂了,于是装成仆人,把那女人请了过来。

  这女子将信将疑的来到包厢,见到里面坐了一个一看富贵人家娇养出来的小姐,沉默片刻后行礼道:“小姐请小人前来这是为何?”

  女子看起来年近四十,面容沧桑,身着粗布短装。

  这种粗布短装木析见过很多,也知道一般这样打扮的都是什么人,在宁朝,会这样不体面打扮的——一般都是奴隶出身。

  也就是奴籍女子。

  但这不是木析所关注的。

  她原先被这女子吸引,是发现这女子身量高大,胆子也大,敢质问官府,且思路清晰,觉得这可能是个可造之材,毕竟在普遍大字不识一个的古代能有这种胆识,和逻辑思维的人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在见到她的那一刻,她却完全被这女人的脸所吸引。

  或者准确的说,被她眼角的红色泪痣所吸引。

  她看了看她的泪痣,又看了看她沧桑麻木又衰老的脸,沉默片刻后问道:“你叫什么?”

  那女人不同于之前胆敢质问衙役时的大胆,而是低着头道:“小人是珉镇王氏的家奴,主家赐名阿乐,小姐叫小人阿乐就行。”

  木析:“你今日质问衙役,是代你主人家问的?”

  阿乐沉默了片刻后,道:“是的。”

  她悄悄抿紧了唇,不敢说话。

  以她的机敏,已经隐约猜到了眼前人的身份了。

  她前头刚刚代主家问了徭役的话,后头就被一个一看就出身显贵的人请走。

  最离谱的是,那出身显贵的人居然自称是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