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明朝当县令>第7章 初政实施

  冯二拿着今天卖剩的甜糕回到家里。

  他的妻子早已准备好饭菜,见他回来,便问道:“夫君怎么回来这么早,今天生意如何?”

  冯二看着妻子饱经风霜的面庞,心下酸涩,故作轻松的说:“还算不错,怎么不在床上躺着,都说了我以后自己在外面吃了你不用管我,早早把病养好才是。等明年,咱两再生个大胖小子!”

  妻子笑骂了他一句,接着想到什么又沉默下来,哀愁道:“明年年景还不知道怎么样,如果像如今,生下来孩子怕是也过不上几天好日子。”

  屋里气氛一下子沉闷起来,冯二家里本来是世代做甜糕的,他家舍得用料,又是祖传的老受益,在蒙阳县生意一直不错,前些年娶了个漂亮媳妇,日子本来越过越好。

  谁知几年前自从来了那个孙县令,县里的苛捐杂税增长了两倍,有些人家饭都吃不饱,也就没人去买他的糖糕了。

  他的妻子马氏去年的这个时候怀了孕,为了维持家计,马氏只能挺着肚子去当女织工,结果一天在去的路上摔了一跤,孩子没了。

  之后马氏的身体也很不好,因为没钱抓药,就这么一直养着。

  正当冯二马氏心中犯愁之时,隔壁的李强来敲他家门。

  李强本来是县里一间小食肆的伙计,他跟冯二同病相怜,也是因为店里生意不好老板把他辞退,现在家里已经快要揭不开锅了。

  冯二给他开了门:“李大哥来了啊,里面坐,家里正好用饭,进来一起来吃吧。”

  他心里其实已经知道李强要来说什么了,而且也已经有了答案。

  李强强忍着自己把注意力从屋里饭菜的香味上移开,摇头道:“今天就不了,我这次来找冯老弟,主要是为了请你明天跟我们一起去击鼓鸣冤,新任的温知县来了,明天我们齐去,务必让减免一些税负!”

  冯二踟蹰,面有难色:“李大哥,不瞒你说,我已经决定把家搬到彭县了。”

  “什么!”马氏和李强一起惊呼出声:“相公怎么没跟我说过。”

  冯二面有愧色:“我这几个月,其实基本没开张,糖糕卖不出去,坏掉的都让我吃了。我左思右想,反正自己有手艺,我们去彭县一样饿不死,蒙阳是待不下去了。”

  李强在一旁劝道:“冯老弟此言差矣,蒙阳再不好,也是我们自己的根,背井离乡讨生活哪那么好过,况且弟妹的病还没痊愈,你怎么忍心让她跟你一路奔波啊!新县令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最不济也就是跟上任那个狗官一个德性,我们就去闹,他要是敢抓人,我们也上山落草!反正这帮狗官没一个把我们老百姓当人看的!”

  听他这么说,冯二回头看了眼骨瘦嶙峋的妻子,咬咬牙:“好!李大哥,这次我都听你的,只要能让我媳妇过上好日子,什么我都愿意做!”

  两人又约了明日聚集的时间地点,说完李强又去下一家动员去了。

  次日清晨,此时温瑜已经上任三天了,这三天他简直可以说是忙得团团转,不止要处理前任孙县令留下的烂摊子,还要打听整理那些他派人收集来的情报。

  还好梅鸿之和周纨两位副手替他分担了不少。

  原本温瑜以为,周纨作为孙县令的手下,之前蒙阳县的第二把交椅,也跟孙县令一样狼狈为奸。

  没想到周纨不止能力出众,还深受蒙阳百姓爱戴,也多亏的是这样一位人掌管治安典狱,蒙阳虽然苛捐杂税多,吏治也腐败,但冤家错案还不算太多。

  温瑜觉得好奇,就找时间试探了一句。

  周纨只苦笑一声:“下官实在愧对大人和百姓一声称赞,下官仅仅是做好本职工作,我这个典史虽然护不住蒙阳百姓,但是我在,他们还有一条活路,要是有一天我走了,蒙阳怕是要民不聊生了。”

  听到这里温瑜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不管周纨之前做了什么,但他真的是个全心全意为百姓考虑的好官。

  从此以后,温瑜去掉有色眼镜,跟对梅鸿之一样,放手重用他。

  明朝时县衙每日清晨即开始办公,日暮时方才散衙。每日卯时,吏典及各种杂役要在承发房画押签到,称点卯;到下午酉时,散衙归家。

  县官每日升堂分早堂、中堂、晚堂。虽然县官对时间的安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但是小吏杂役要到“自朝至暮,纷纷扰扰,终朝伺候。”

  可以说古代县衙的工作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温瑜跟一众下属刚开始着手处理公文,外面就传来百姓的击鼓鸣冤声。

  衙役上前禀告说,有近一千百姓在外面翘起了鼓,要求县内免除一部分杂税。

  温瑜看了他们递交的状纸和案宗,确实有太多毫无理由的税,便让衙役去跟百姓说,他们的要求自己都应允了。

  不止如此,他还要多免除几种十余年前就定下的税,其中不止包括包括农税和商税,具体情况过几天官府会发公文通知。

  李强和冯二在外面听到这个消息时都傻了,他们本来已经做好了跟官府讨价还价的准备,现在人家说你提的条件我都答应,我还要给你更多的好处,这……这也太扯淡了。

  大家面面相觑,冯二问道:“李大哥,这会不会是官府的缓兵之计。”

  “是啊,先把我们骗走,过两天把带头的抓来!”

  “对!我们不走!我们现在就要结果!”

  温瑜听外面老百姓们的起哄声,顿时有些哭笑不得,暗道现如今蒙阳县官府的公信力如此之低,也难怪能发生民杀官这种事。

  周纨在一旁小心翼翼的观察温瑜的脸色,见温瑜没有表现出不快,连忙主动请缨去游说百姓,温瑜准了。

  事实证明周纨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见他出来再三保证,伸冤的众人才慢慢散去。

  第二天,官府果然出了公文,表示所有税收皆以朝廷为主,其余苛捐杂税统统免除。

  百姓三十税一,之前如果有赋税没有上缴的,可以延缓上缴,但要去官府做详细说明,以便大家合理解决。

  而对于做生意的人,都要收税,规定从收获的利润二十税一,但其他的税务一律免除。

  但凡有人假借官府的名义乱收税,欢迎到县衙击鼓鸣冤,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此些规定一出,百姓奔走相告,全城欢喜鼓舞,大家交口称赞说新来的温县令是个好官。

  温瑜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上任以来第一件事办的还算顺利。总算是能出门转转,领略一下蒙阳县的风土人情了。

  这次出门温瑜只带了周纨一个,冷酷的把梅鸿之丢在衙门中处理政务。

  一边走周纨一边为他介绍,蒙阳县本来就不大,县城面积大概只有3平方公里多一点,城里常住人口不超过五千人,放到现代一个经济稍微好点的乡镇都比这强。

  虽然占地不大,但是蒙阳县却十分漂亮。整个城市格局呈棋盘状,依山傍水,城内4条大街,8条小街,72条小巷。城墙高耸,连城门上的漆都看着崭新。

  周纨解释道:“城墙是孙大人去年刚修好的,蒙阳附近民族众多,土司又很容易叛乱,孙大人怕他们打到这来,特意加固了城墙”

  ……如果这位孙知县生在现代,那他就该听说过一句话“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温瑜心中为他点蜡。

  正当俩人讨论正事的时候,前方一阵喧闹,温瑜定睛一看,原来是两帮少年打起来了,确切的说,是一帮人围着一个打。

  只见为首的身穿一件绯色剑袖,头戴金冠,看起来着实富贵逼人。

  此时他一边打一边骂:“你个混账,算是什么东西,凭你也配跟小爷抢人?也不扫泡尿照照镜子!”

  被打的少年看起来比周围人都要小,穿着也稍显普通。虽然被一群人围着打,却没有太落下风,够不到主谋就打得到谁打谁。

  周纨本来跟温瑜有说有笑看次情形直接黑脸:“冲儿!你不是在学堂吗!在这里做什么!“

  众人看到周纨,准确的说是看到周纨身后的温瑜,都有些不自在,这里有不少人当时接风宴的时候还上前跟温瑜拜过礼,当时装得人模狗样,现在不小心被人撞见原形了。

  温瑜对他们笑了笑,心里没太当回事,男孩子有几个小时候没打过架的。转头看向那位孤身一人的少年,问周纨道:“这位是?”

  他看出周纨和这少年关系不一般,周纨连忙对他介绍:“回大人,这是犬子。周存冲,孽子!快来给大人行礼!”

  周存冲不情不愿的对温瑜行了一礼,周纨看他这幅样子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后面一帮人,看温瑜周纨没管他们,就偷偷溜走了。

  温瑜跟周纨父子往回走,一路上就听周纨教训儿子。周存冲没还嘴,但面上明显不服气。

  温瑜打断俩人的对话,问周纨事情的缘由,周纨面露愧色,答道:“此事,还是因我贪心而起...”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明朝的赋税

  其实在明朝名义上只有中央才有权利对地方规定税收。明朝的税收是历代最轻的,农业税基本三十税一或者四十税一 而且明朝初期,商业不!收!税!中后期之后开始收税了,但是也收的很少。

  这就导致了明朝国家异常贫穷,到后来国库里只有七千两银子……国家打仗赈灾兴修水利根本就不够。

  但是百姓也过的很苦很苦,明朝也是农民起义最频繁的朝代之一。

  那么钱都让谁拿走了?皇室大宗,地方豪强,士绅商人,贪官污吏……等等,这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