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得罪所有皇子之后>第82章

  “谢柘死了。”

  谢淳说这话的时候语调十分平淡,宣和自然而然地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

  他其实一下子没想起来谢柘是哪个,总归姓谢,那总是皇室中人,他便哦了一声,又想皇室那么多人,也不是每个人走的时候都配叫谢淳提一嘴,可见这人可能还比较重要的,宣和想了想又问他:“我也要去么?”

  谢淳眼中是少有的无奈,提醒他:“镇南王。”

  镇南王谢柘。

  镇南王死了!

  宣和很快反应过来,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还算有些交情的谢汲:“那谢汲……”

  谢淳反过来问他:“你希望如何?”

  他没忘当初宣和帮谢汲牵线的事。

  宣和垂眸,他同谢汲有几分情谊在,但他不是公私不分的人,爹爹说,他想做什么都可以,但如今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彻底掌控滇西,这不止是谢淳想做的事,每一位君王都想,爹爹也是一样的。

  宣和摇摇头:“该如何便如何。”

  他会努力保下谢汲的命,多余的,不是他该插手的。

  谢汲来请辞的时候宣和也在,谢淳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他带上镇南王府的人直接回去。这就是什么都不管的意思,不管他在路上会遇到什么,不管他回到滇西要面临什么。

  京城这边什么都不插手,谢汲若是有能耐自然能接下镇南王府之位,镇南王仍旧是大雍独一位的掌着实权领着封地的郡王。

  二则,谢淳派人护送他回去,保他一路平安,甚至到了滇西还能帮他摆平些事儿,只是双方都心知肚明,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人一旦派出去可就没那么容易回来了。

  他们势必要留在滇西,插手镇南王府的事务。

  而这些京城派遣之人,自然不会听他谢汲的。到时候,他说是镇南王,却不在有绝对的掌控权。

  宣和本以为谢淳会直接放他回去,毕竟谢汲是先帝时就定下的镇南王世子,他们都知道,如今镇南王府是个什么情况,老王爷死了,若是世子再出什么意外,朝廷就有理由出手了。

  到时候不论是不是谢汲那庶兄动的手,罪名都会安在他身上,镇南王府无人,朝廷自然只能派人接管滇西。

  多好的机会,面子里子都有了,就是没想到谢淳还会给出第二个选择。

  从结果上看,这二者区别不大,但后者毕竟要温和些。

  谢汲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说:“陛下仁慈,容微臣考虑。”

  谢淳允了。

  宣和思索片刻,跟谢汲一起出去了。

  “你没有第三条路。”

  当然,如果他足够强大,如果他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是有其他可能的,就像《君临》中的主角谢淳。

  宣和默默想,可这世上能当主角的毕竟只有谢淳。

  谢汲闻言只能苦笑,他有自知之明,也没有这样大的野心,他只是不甘心。

  若是就这么回去,不知道大哥会做什么,他未必有命在,但若是直接退一步叫朝廷插手,几代镇南王的努力仿佛成了笑话。

  将来说不得他还要送自己的孩子进京做质子,说到底是他无能。

  宣和说:“当个闲散王爷,不好么?”

  对于常人而言,当然好,但谢汲本可以拥有更多,他摇摇头,不欲多言。

  “你姓谢。”

  谢汲愣了愣,他确实姓谢,众所周知,第一代镇南王是被赐的国姓,他们家原本姓李。他有点摸不清宣和的意思,谨慎地点点头。

  其实他们都知道谢汲会怎么选,不论选择哪条路结局都不会变,对于谢淳而言,达成目的只是时间的区别,但对谢汲来说,这可能就是有没有命在的区别。

  隔日,谢汲再次进宫请辞,这一次他选择了依靠朝廷。

  听闻皇上派人护送镇南王世子出京,还派了秦王送行,一路围观的百姓不少。出了城门谢汲回过头,看了一眼巍峨的城墙,对宣和露出个笑:“多谢。”

  虽说是送人,但以谢汲的身份还不至于叫他送到十里亭,到这里道一声一路顺风也就可以停下了。

  宣和骑着马立于城门之下目送远行的队伍,但愿谢汲能活得久一些。

  宣和送了人便回宫,谢淳不知召了谁议事,迟迟没有传膳,最后竟是留人了一起用膳。这下宣和倒有些好奇了,差了人去问,原来是户部尚书。

  今年到处发大水,粮食收成不好,有些地方甚至是颗粒无收,朝廷减免赋税,开仓赈灾,进账少了,支出却多了,户部又要哭穷了。

  正宣和所料,户部尚书确实是哭穷来了,但除此之外他也是来告老的。二品大员告老,这不是小事,一般来说总要做做面子功夫,反复上书,皇帝几次挽留,表现一下君臣相得,戏做足了才会放人走。

  张大人是来探底的,若是谢淳允了,就可以开始走流程做戏了。

  “张老属意何人接任?”

  人选自然是有,但都说不上多合适,至少都比不上秦王,只是秦王身份敏感,即便陛下宠信,也未必会允,张大人思索片刻提了三个人,分别说了他们的优势,谢淳不置可否。

  不过照他这个态度看,应该是允了他告老了。

  张大人说不上来什么感受,他固然是上了年纪有些力不从心,但真要干下去也不是不行,皇上若是真心挽留,他还是能再干几年的。

  虽说是他主动请辞,谢淳真松了口,他心中反倒是有些失落。

  来哭穷还被赐了午膳,这得多穷?

  宣和难得替张大人担忧,这才只是开始啊。

  入秋之后雨便停了,日日都是万里晴空,只是泡了几个月的雨,地里头没有多少收成,农忙也同农闲没什么区别。

  庙里的香火好了许多,百姓都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但宣和知道天灾还没结束。

  今年这降水是往年的两倍还要多,谁又能想到接下来就是两年大旱呢,像是提前预支了降雨量,接下来两年基本都不会下雨了。

  说起来谢淳比老二还惨,老二登基之后好歹安稳了大半年,冬天才有雪灾,谢淳是从雪灾接过手的。

  三年的天灾令大雍元气大伤,赤地千里哀鸿遍野,流民四起,先是拦路劫道而后占山为王,最后揭竿而起……

  宣和支着脑袋,手指轻点桌面,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隔日大朝会,白修远上了一道折子,说要凭借地利修筑堤坝拦水成湖,涝时蓄水旱时放水。另,许多地方灾情严重,颗粒无收,百姓闲赋在家,此时征发徭役正好。

  都知道白大人是秦王的人,这折子看着是白大人写的,实际上是秦王的意思,而秦王……

  秦王正在发呆,洪水泛滥过后土地肥力好,到了春季,北边有融化的雪水,南边有河湖,若是能好好规划,今年的收成还是能保住的,至于明年,挖深水井,修暗渠……总归是有法子过去的。

  宣和回神,见他们都有意无意地看着自己,莫名其妙:“看本王作甚,这是户部的事。”

  这自然不止是户部的事,但显然最为难的就是户部,今年年情不好,支出很多,偏偏税收收不上来,如今竟还要征派徭役,又是一大笔开支。

  张大人抖着胡子:“回禀圣上,如今国库空虚,实在是拿不出银子了啊。”

  张大人言辞恳切,众人也都知道如今的情况,一时间都无言相顾,宣和却还要火上浇油:“户部还欠着本王三百万两银子。”

  张大人苦笑,正要说话,宣和就大手一挥,十分豪迈:“这三百万两便拿来征发徭役修筑堤坝吧。”

  张大人愣住,满朝文武都愣住了,这是怎样的阔气。

  这确实是好事,唯一的坏处就费银子,如今银子都有人出了,似乎就没有理由反对了。

  谢淳趁着他们都还没反应过来拍板定下了这事,王公公拖着细长的调子适时宣布:“退朝——”

  这一声退朝喊醒了众人,张大人忽然意识到有些不对,欠秦王的银子,原本就是欠着的,归还的日子遥遥无期,不管宣和免不免这债务,户部都是拿不出现银的。

  原本还能拖着,这样一来反倒是要想方设法筹措银子了。

  再想想方才皇上的反应,果然是向着秦王的。

  宣和看着户部那一帮子人就烦,他那银子原就不准备要回来,如今面子挣足了,修水库的目的达到了,还出了口气,十分舒爽。

  他不知道过了年张大人就要告老还乡了,谢淳将这消息暂时按住了,宣和插手户部的事情多,如今他不进户部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位置,他堂堂一个超品的亲王,哪能屈居人下。

  但若是户部尚书一职空出来了,这事可就不一样了。

  谢淳不希望宣和直接插手朝政,身在朝中,总要多些约束,别的不说,每日官署点卯很繁琐,没有必要。

  阿和要的不过是话语权,放一个听他话的人在这位置上便好,当然,也不能只听他的,这个人要懂得察言观色,懂得权衡,可以作为他们二人之间的缓冲……

  白修远倒是不错,只是他如今的官职太低,不合适。

  拦湖蓄水的事定下了,执行起来却还要许久,首先就要实地勘察,工部,户部,吏部,京城,地方上,涉及到的人不少,人多事就杂,何况本就是大事。

  于户部而言,自然是能拖就拖。

  偏偏秦王一直催,催到皇上定了几位钦差专督此事,头一个就是秦王。

  宣和又忙了起来,户部工部两头跑。

  到了年尾,吏部给诸位官员的评定下来了,外派的官员回京来的也不少,谢淳翻了几日,召见不少人,仍旧没有合适的人选。

  能叫宣和喜欢的,相貌上定然要过得去,不可过于古板迂腐,接任户部尚书,官职又不能过低,至少也要是正四品往上,这样一来能选的人实在寥寥无几。

  年末,这事就捂不住了,二品大员告老,皇帝是要有赏赐的,谢淳赶着封笔前发了诏书赐了玉如意并若干金银,又差了人一路互送。

  户部尚书是真正掌实权的官,要告老必然是提前说过的,宣和却没有听到一点消息,略一思索他便明白这是谢淳的意思了。

  宣和轻哼一声:“皇上想了这许久,定下人没有?”

  谢淳没有属意的人,干脆叫他自己说。

  宣和就说白修远。

  “白修远不行。”

  谢淳登基之后将白修远又调回了翰林院,在御书房行走,他自然知道白修远是向着宣和的,这是默认他在自己身边放眼线。

  明年,白修远的位置能动一动,四品顶天了,户部尚书还轮不到他。

  宣和也明白,白修远官职还有些低,连升六级,过于扎眼了。

  他在朝中能用的人还是少,除了白修远他一时半会也找不出个合适的人来,想了半天果然如谢淳所料:“陛下看我如何?”

  他调笑着,带着些试探。

  谢淳说:“木秀于林。”

  这是拒绝了,难得有他开口谢淳却不给的东西,宣和更想要了。

  他们原本坐在榻上,隔着小几交谈,宣和忽然将小几一推,凑近了,在谢淳身边坐下,侧过身来,攀着他的肩,另一只手在他身上游走。

  “皇上可知道契兄弟?”

  宣和牛头不对马嘴地问了一句,谢淳抓住他作怪的手,低声应了。

  “那皇上可知,在民间,做弟弟的年幼时,契兄要养着弟弟,弟弟年长了还要为他谋营生,为他张罗婚事。”

  说到这里宣和顿了顿,又忽的靠近,几乎贴在谢淳身上,他们鼻尖相触呼吸交融,宣和的视线由上而下,最后停留在谢淳的唇上。

  眼睑微阖,长长的羽睫毛缓缓地阻隔了视线,谢淳看不清他的眼神,只听见他声音:“怎的,皇上还比不上一介草民么?”

  嗓音幽幽的有些暧昧,像是猫儿的舌头,带着倒刺,舔得人心痒。

  谢淳搂住了他的腰,呼吸声仿佛重了些:“当真想去?”

  宣和放低了腰身又微微仰起头,似乎离得更近了:“想啊。”

  言语间,唇瓣几乎相触,但也只是几乎,他们之间始终留着那一点点微不可查的缝隙,谢淳闻言,托着他的后颈,将这一点点距离变成了负。

  吻得久了有些收不住,只是光天化日的,在榻上厮混,宣和有些放不开,轻轻推了推谢淳,谢淳便会意地松开他。

  转场到了床上,这里的光线要暗上许多,幽幽的,似乎更适合做些只属于两个人的事。

  真到了关键时候,宣和又不配合了,倒也不是很坚决,只是结合方才的对话,他的目的便很明显了。

  是在等他回话。

  谢淳动作顿了顿,在他耳垂上咬了一口,听到了宣和猝不及防间泄出的轻喘才松了口:“开年下旨。”

  宣和心道,在床上果然是要好说话些。

  谢淳叫他高兴了,他也乐意叫谢淳高兴,光洁的手臂伸出,主动拉开了抽屉。

  今日谢淳还有些事要做,但眼下,他顾不上了,眼前的人足以叫他放下一切。

  层层帷幔落下,真到了得偿所愿的时候,谢淳反倒有些无从下手。

  宣和轻轻笑了笑,见他喉结滚动,又一口咬上他的喉结,唇齿厮磨,听着他越发急促的呼吸,心中也有几分得意。

  谢淳不再犹疑,取了略带芳香的脂膏试探着进入只有他一人访过的秘谷幽林。

  宣和皱着眉,有些不适,随时准备反悔,谢淳关注着他的神色,不断抚慰。

  在他最放松的时候,谢淳便趁虚而入,缓缓动作。

  宣和紧紧抿着唇,鼻腔发出无意义的音节,偏又变了调,似带着哭腔,断断续续又缠缠绵绵。

  实木的大床微不可见地晃动着,明黄色的帷帐无风也动。

  暖阳当空到金乌西沉,再到夜色弥漫星子遍布,精致的晚膳无人问津。

  谢淳捞起不知何时掉落的锦被,盖在宣和身上,幸而他们如今搬进了东边的套间,这里铺着地龙,加之方才持久的运动,宣和不知出了多少汗。

  谢淳搂着趴在自己身上喘气的人,细细端详,涔涔的汗水黏住了发丝,眼尾泛着红,眼神也不复往日的清明,脆弱又凌乱。

  宣和喘匀了气,支着胳膊起身,锦被从肩头滑落,露出一身的斑驳,谢淳扶了他一把,克制地移开视线。

  他左边肩上有个很明显的牙印,宣和又低下头在右边也留了一个。

  谢淳脸色都不带变的,只是放在他背上的手顿了顿,移到腰间,为他揉按起来。

  “阿和。”

  谢淳手上功夫不错,不轻不重地揉按,很好地缓解了疲惫,宣和也不动了,就这样趴在他身上,听见他叫自己,便懒懒地应。

  谢淳说:“将盐矿藏好了,不要叫人知晓。”

  宣和有些意外,谢淳消息够灵通的。

  足以抄家没族的大罪叫皇上发现了,他也没有一点负担,仍旧是懒懒地应。

  哪来的什么盐矿,他只有盐场,这么长的海岸线,找个能晒烟的地方还不容易么。

  谢淳以为他有盐矿多半是因为那盐纯度高,不像是海水里煮出来的。

  倦意袭来,宣和没有说话的**,没一会儿,便沉沉睡去。

  这一回不像初次,宣和得了趣,谢淳便解了禁,那束之高阁的春/宫图册也不是全然没有用处,隔三差五地翻一翻也能有些新的体验。

  宣和吃了荤,脾气反倒好了不少,兴致来了,也愿意顾一顾谢淳的衣食起居,倒真有几分新婚燕尔小两口过日子的意味。

  不知不觉便到了年三十,皇上在宫中赐宴,太后在宁寿宫摆宴,女眷都去了宁寿宫,宣和反倒不方便过去,早早同太后请了安,晚宴时就多喝了两盏酒。

  大家觉得皇上心情似乎不是很好,一人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自饮自酌,确实有些清寂。谢淳确实有些不快,但能叫他不快的除了宣和也没旁人。

  散了席,宣和同他一起回养心殿,一进了门,宣和猛地将门合上,谢淳被他抵在门板上亲,亲了一会儿他自己没力气了。

  谢淳搂住他,原本要说的话倒是说不出口了,轻轻叹了口气,抱着他进了内室。

  宣和手底下的铺子,送上来的年货之中有几担盐。

  盐铁矿都是朝廷才能开采的东西,谢淳不介意宣和做这个,只是叫人知道了总归不好,因而早提过叫他将这事藏好。

  宣和也应下了,但今日他却收到密折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宣和觉得今天谢淳有点凶,但也不是不行,偶尔这样来一次他还应付得来,他又喝了酒,比平时放得开,还主动喊七哥。

  谢淳原先多少带着些惩罚意味,这一声七哥喊得他心软,只是动作却愈发凶狠。

  结束的时候宣和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谢淳抱着他沐浴,又喂他吃了粥,明日早上肯定是起不来了。

  果然,宣和在床上躺了整日。

  但元月初一谢淳是不能放假的,他要祭天地。

  傍晚才得闲暇,拿出一道密折叫宣和看:“你答应过我,要藏好。”

  宣和懵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语重心长地说:“男人在床上的话能信吗?”

  谢淳:“……”

  谢淳无言以对,沉默半晌,他说:“明日要祭宗庙。”

  暂且饶了你。

  祭宗庙是大事,宣和也要去,谢淳这话便是要闲下来再算账的意思了。

  宣和才不惧他。

  算账算到最后,无非就是多吃几道滋补的药膳。

  他明白谢淳的意思,太后也说过不要同朝臣站到对立面,他自有分寸。

  本来也不存在什么盐矿,这盐场用的是新的炼盐的法子,只等他到户部走马上任,这法子就是户部挣钱的营生了。

  有什么妨碍呢?

  一切典礼结束,真正放了假,谢淳果真同他算起账来,宣和两日没下得去床,第一日还有些硬气,到第二日便有些受不住认了错。

  谢淳不理会他,仍旧埋头苦干。

  结束时才问他:“这回作数么?”

  宣和哭着咬他。

  第三天终于下了床,宣和去宁寿宫请安时,太后问他:“这两日去忙什么了?”

  他的铺子年节也是不关门的,太后便以为有些事,故而关心两句,宣和低头摸了摸鼻子,掩住神色,含混地说:“探了探底。”

  太后见了他脖颈上未消的红痕,心中有数,便没有再提,宣和面皮薄。

  见他这般游刃有余倒也放了心,相处之道本就是在在拉锯中不断摸索。

  宣和回味着自己的话,倒是又笑了笑。

  探什么底?

  自然是探谢淳的底。

  或者说,相互试探,他是试探谢淳会为他做出多少退让,谢淳是身体力行地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