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建设领地>第102章

  明钰揉着酸麻的膝盖站了起来,这才破涕为笑,死皮赖脸的凑过去,笑嘻嘻的道:“父皇最好了,儿臣谢过父皇。”

  皇帝莫可奈何的瞪了他一眼,这没皮没脸的样子不知道是学了谁的。

  他捡起桌上的弩,问明钰:“这是什么东西?”他已经看过了,这玩意儿别看小,杀伤力是很强的。据查验的人回报说,这东西能一击致命,那护卫就是被这东西射出去的短箭所所杀。

  明钰当然不能隐瞒,“这叫弩,是匠造坊,额!就是当初离京之时,儿臣向父皇求来的匠人们制作的,可以用来防身。”

  见皇帝不明白,明钰索性直接解释了它的用法,“这个东西用着比较方便,不像弓箭那么难,弓箭要讲究准头,力气,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有一定的成效。而它,只要动动手指就成了,儿臣从未学过射箭,都能轻易使用。而且别看它小,威力却十分大,射程并不比弓箭差。”他顿了顿,双手比划着,兴高采烈的放出一个重磅消息,“其实这个如果按比例做大一些,攻城略地或者守卫城池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呢。只是目前还在实验中,没能正式投产。”

  “哦?”皇帝听了明钰的话似乎很感兴趣。听起来这个可行性很高,如果真是这样,边关的防守就能多一重保障。

  明钰此时打蛇随棍上,笑嘻嘻的道:“父皇,您看,边地的匠人们实在是太少了,就之前的那些匠人,根本就忙不过来,您看……”

  知子莫若父,明钰在想什么,皇帝如何能不知,这是又想从他这个老子手中讨人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帝挥挥衣袖,“行吧,你有空自己去要吧,能要多少人来,全凭自己本事,朕可不会帮你。”

  “谢谢父皇!”明钰大喜,只要父皇松口,这就难不倒他,这些人那可是多多益善,他建设自己的领地,还要全靠这些人呢。

  匠造坊的匠人并不是很多,随着他们在凉城中安定下来,也开始了发明创造。整个凉州想要快速发展,就离不开这些人研究出来的东西,每一样都是事关凉城的发展大计。

  经过上次匠造坊的细作事件,他现在也不敢放手在凉城中招募匠人。他已经决定了,以京中带过去的匠人为主要核心,研究的东西属于机密,万万不可泄露。而这些人终究是少数,人手不够是他现在最头痛的事情。

  这次进京,当然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再糊弄一些人手过去。也只有京中出来的匠人,他才能够全然信任。

  然而皇帝不知道的是,今日他的一句话,让工部尚书前来诉苦汇报。端王爷领了口谕,将大半的匠人都给带走了,京中土木建都严重缺人手,工程只怕都得延期了。

  这才令皇帝哭笑不得,这个老十四,还真是不留手啊!不过,金口玉言,话都已经说出口了,还能怎么办,从别的地方另外再调遣呗。

  皇帝点点头,反复看了看手中的弩,的确轻巧,“平日里你一直携带在身边的?”

  “做好了就一直带着了,可惜上次儿臣出事之际还没做好。不然,儿臣也不会遭罪了。”明钰如实说道。

  “带着也好。”皇帝想到边地复杂的情况,赞同道。未免再次发生那样的事,自己做好防护是对的。

  明钰笑嘻嘻的献殷勤,“如果父皇喜欢的话,儿臣就将此物献给父皇了罢,也算是儿臣的一片孝心了。”

  “还孝心,只要不忤逆气朕就不错了。”皇帝敲了敲他的脑袋瓜子。接着摇头道:“这东西你随身带好就是,朕在这皇宫之中拿来又有什么用?”

  皇帝让明钰收好,明钰也只能听从,今日之事也算是告一段落。夜已深,皇帝知道明钰刚回来,还没怎么休息,又嘱咐了几句,便将明钰放走了。

  从文丞相府告辞出来,天色已晚,他看了看皇宫的方向,也不知道明钰现在在做什么?分别才半日而已,自己就已经开始想念起来。他在宫中如何了,兄弟姐妹们待他如何,会不会有什么龌龊觊觎之事?

  这么久以来,他也逐渐了解调查到明钰曾经的过往,越了解越是心疼。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素来都是捧高踩低的环境中,明钰以前病重痴傻之际,是怎么过来的啊?

  听说他还未封王之时,在宫中人人厌弃,若不是有皇帝在,明钰只怕早就无法平安长大的吧?不然为何会有那场落水。一个什么都不懂,只是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皇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到水边,又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落水?

  如今事情的真相都早已被掩盖起来,旁人无从得知。不过好在上天总是眷顾有福之人,明钰因祸得福,落水之后,痴傻之症才渐渐好转,才会有今日这个万丈光芒的明钰。

  谢宜修能够想象到宫中的明争暗斗,因此也十分担心明钰的处境。虽然他也知道自己不该操心这些,可是他就是没来由为他担心。

  明钰却早已经没心没肺的睡下了,他睡的很安稳。奔波了一路,回来又打了一场架,整个人都疲累极了。

  今儿这事传出去,三个皇子,两个都捱了责罚,只有明钰一个人被轻拿轻放。所有人也该掂量掂量,明钰现在的地位了,别以为明钰被皇帝分封出去边地,就失了圣心了。看看皇帝的态度就知道了,明钰在皇帝心目中依旧占据了重要地位。

  次日早朝之后,文丞相一脸心事重重的留了下来,经过禀报后,皇帝在毓德宫接见了他。

  文丞相照列行礼,皇帝从满桌的奏章中抬起头来,摆摆手笑道:“早就说过,你我之间,私下里不必多礼。”

  文丞相依旧行礼完毕这才道:“陛下,君臣之礼不可废。”

  文丞相一本正经,倒让皇帝失笑了,“你这人一向将规矩放在第一位。得了,得了,随你便是。”

  此话一出,两人都愣了一瞬,皇帝随后反应过来,挥挥手让人赐坐。

  “谢陛下!”文丞相谢过之后,方才坐定。

  “卿此来所谓何事?”皇帝提起话头。

  文丞相当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昨日谢宜修前来府中提议的事情,文丞相左思右想,能利国利民,还能不伤国体,西岐走廊之事宜早不宜晚。

  虽然不知道端王有什么办法不让国库支出一文钱来发展建设西岐走廊,不管他是如何打算的,文丞相还是决定冒险一试。既然决定了帮忙,那就得先从皇帝这边探探口风了,他可不信这么大的事情端王爷会避过皇帝,想来会跟皇帝说清楚,就看皇帝意下如何了。

  文丞相将昨日谢宜修前来拜访一事完完全全说了一遍,最后才问道:“陛下,不知陛下是否知道此事,又是何想法?此事臣思来想去,也不明白端王会有怎样的办法解决问题。”

  皇帝听完却笑了,“这个老十四,还知道让人去搬同盟。”

  他站起来,走了两步,“今日文卿不来,朕也是要派人去请来的。此事明钰昨日已经跟朕说过了,只说要朕支持他,剩下的交由他去做就行了。”他思索片刻,继续说道:“朕虽然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不过西岐走廊一事朕也的确在考虑。如果真如明钰所说,边地几十年如一日的情况说不定还真能就此得到改善。”

  文丞相也点头,正是因此,他才应承下来此事,边地是心腹大患。皇帝耿耿于怀几十年,当初皇帝一意孤行,倾尽国力也不惜与绥西为敌,是因为绥西国愈发肆意嚣张,不迎头痛击,只当大燕软弱可欺,如果一再忍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皇帝做出这样的决定,朝野上下几乎乱成了一锅粥。支持的声音有,反对的声音更多,他们早习惯了安逸平和的日子,贸贸然与绥西国开战,只会打破现有的表面上的宁静。

  表面上的和平,却是用他们大燕国和亲的女人和无数的财帛换来的。这些人躲在肮脏的交易底下,依旧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日子。

  年轻的皇帝一腔热血,想要一举一劳永逸解决绥西国,那就只有打,让夷人知道大燕国之人并非泥捏的,也是有血性的。然而这一打,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两国边地年年战火,每年的人力物力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近些年来,财政艰难,甚至开始有入不敷支之感。

  如今,朝堂之上,开始议和的声音又开始凸显苗头,甚至私下里有风言风语说当年皇帝的决定就是一个错误。

  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已经垂显老态,当初他们说一起为国为民,为天下无扰,愿一起努力共创一个太平盛世。可惜,天不遂人愿,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有几分当年的初心?皇帝也是人,也会力不从心。

  现在他从谢宜修以及端王那里,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还残存的些微热血,他看到了,还有年轻人,接过他们手中的责任,为万世开太平。

  “是啊,老臣已经不敢奢求太多,只希望边地永宁,国享太平。如今看来,只有着落在端王身上了啊!”文丞相感慨说道。

  这句话让皇帝百感交集,这些年来他不是没有后悔过。可是,因为他的决定,大燕国庞大的车轮已经缓缓向前推进,他却无法再行阻挡,只能顺应着这股劲,牢牢掌握住方向,尽量让它平稳。

  “明钰,是很好的,毓华的孩子,都是很好的。”皇帝轻轻叹息,语气中有一抹欣慰,“如果毓华在天有灵,她也会很高兴的罢!”

  文丞相眼中神色晦暗难明,他点点头,心头浮起苦涩的意味。她是很好,好到能让一个人永生难忘的地步,曾经的青葱岁月,三人锦衣白马,指点江山,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惜,再也回不去了啊!

  皇帝转头,看向文丞相,见到他眼底的落寞,心中莫名难受起来。便转移话题,“此事,就按照明钰的想法来吧,不管他怎么折腾,只要不把自己给折腾进去,就随他去。”

  言下之意是再明白不过了,只要明钰想做那就放手去做便是,有他在背后支持,做护盾,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文丞相明白皇帝的意思,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在朝中,这件事就不会有阻碍了,那他也会尽力在朝中为他们争取便是。

  文丞相告辞离开,皇帝看着这个清隽的背影,伸出手,手指动了动,最后什么都没有抓住,只得黯然放下,幽幽叹息一声。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1-15 11:19:09~2021-01-16 11:38: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沫|*雅轩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