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谁又知道那位是不是故意想让别人这么认为的呢。

  不过谁又知道那位是不是故意想让别人这么认为的呢。

  摇摇头收回思绪,李辛不再去想这些,他还是先解决自己的难题吧。

  待到第二日,又来慈幼局送拜贴的人只见到新来的小吏,他解释说李榜眼已不在此处任职,且他得中后还未回老家,家中又来信母亲最近身体有恙,在朝廷正式任命官职之前他便先回京郊老家中伺候老娘去了,暂不便见客。

  再一打听他老家在京郊山旮旯的小村里,来人便不得不作罢。

  人家都说到如此地步了,理由又如此充分,不管真假他们都不好再腆着脸去到李辛家里。

  再者说他毕竟现在也只是个榜眼,又只是普通百姓出身,即便得了陛下几句好话以后怎样也还未可知呢,何况这京中最不缺的便是进士了。

  如此过了几天,李辛风头便渐渐淡了下去。

  听说李辛干脆回老家躲风头去了,赵瑜不由乐了,这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还真是简单粗暴,不过也确实有效。

  至于对这批新进士的去向安排,自有柏清宇操心,赵瑜只在他来送折子时问了问前三甲。

  陈言君预备分到翰林院,他博览群书又社恐,去搞学术再合适不过,状元郎宋灵玉则被安排到政事堂到下面各部磨砺。

  其实说起来进士们更愿意去的是翰林院,既清贵又清闲在那待两年攒攒资质以后升迁也容易。

  政事堂虽位高权重,但是事务繁杂,新人进去自然只有打下手被使唤的份,因而前三甲很少被安排到那里。

  但这却是宋灵玉托了他父亲主动要求的,原因就是当年柏清宇也是在政事堂下面各部一路磨砺出来,宋灵玉这是准备向偶像靠拢呢。

  至于李辛的去处……

  “我准备把他安排到阳县当县令,清宇觉得如何?”赵瑜合上折子,问柏清宇意见。

  黄河沿线州县很多,每次泛滥的地区也不一定在哪,原主记忆中未来导致他下台的水灾就是在阳县发生的。

  这个地方以前还真没发过大水,因而水患发生后地方官慌了神,还妄想着把这事压下去,后来实在没辙了才报到上去,结果原主比他更没辙,才一步步让事态扩大。

  阳县么?

  柏清宇回忆下那个地方,前段他让工部派人去黄河沿线各地排查是否有水灾隐患,阳县上报的也是诸事正常,难道……

  “李尘是个可用之人,臣觉得可以。”柏清宇没意见,在工部和阿瑜之前他自然相信后者。

  至于阿瑜把李辛作为人选也没出乎柏清宇意料。

  李辛文章他也看了,上面对水患防治的各种方法阐述都很有见底,是个实干之人,虽是新考中进士,之前几年也经历诸多磨砺。

  就之前阿瑜对水患的重视程度,派一个可靠之人去地方也是必然的,目前来看没有比李辛更合适的人选。

  不仅如此他还要再派人去阳县暗中核实,如果确有问题工部却没上报,那工部尚书也该换人了。

  而且……

  若阳县的确有大问题,就说明阿瑜真能提前料到这一切。

  如果是别人得出这种近乎妖异的结论怕是会悚然不已,但柏清宇却不在意。

  妖异又如何?只要他的阿瑜无碍,其他诸端皆不足道。

  既然柏清宇也觉得可以,赵瑜就没什么犹豫了。

  唯一就是以李辛的能力做个地方官着实屈才了,那些踩高就低的肯定也会来说三道四,毕竟前三甲基本都是留在京中很少有外放的。

  一面心里念叨着对不住黑脸老兄,赵瑜大笔一挥把李辛给安排上了。

  等水患解决了再给你升职加薪以作补偿吧。

  办完这事赵瑜觉得心头松快不少,嘴角弯弯哼着歌在任命诏书上盖了章。

  该做的准备他都做了,要是还出事那只能说他命该如此了。

  见赵瑜心情大好,柏清宇接着又给他说了另个好消息:“今日收到沈赫传信说已攻下无极宫把霁无心给擒了,本来想把他押回京城,谁知他拼死还要再博一博,最后毒发身亡了。”

  “真的吗?”

  赵瑜惊喜的刚问出来脑中就响起积分到账的提示,果然是「斩草除根」那个任务完成了,不由喜出望外。

  终于不用担心那个疯批啥时候再来找他了,开心!

  要不是柏清宇还在这儿他都想唱一段「今天是个好日子」,真是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啊。

  而霁无心的选择也没让赵瑜意外,这人本质上就是个赌徒,哪怕只有一线机会他也要赌一把,如今落得这种结局说实话还是便宜他了。

  喜悦之余赵瑜也没忘记问:“霁无心这人为了活命不择手段的,表兄他没事吧?”

  提起这柏清宇表情复杂,道:“他并未受伤,你那另个表兄提前在路上等着他们,一路绕过机关把他们带到无极宫。”

  “沈赫说那霁无心行刺你未成后也料到会有这天,在宫里宫外布置下诸多高手等着,不过沈赫并未直接跟他们动手。”

  “而是把新治成的风火雷、火葫芦这些火器一并丢了进去,那些高手还没见着他们就被埋里面了。”

  赵瑜:“……”

  沈赫这打法太无耻了,不过他喜欢。

  这也证明了火器的效力确实强劲,连武功高手都难以招架,更遑论普通士兵了。

  又想起一个问题,赵瑜赶紧问:“那霁红月的娘怎样了?”

  “他信中并未提到,只说他们擒住霁无心后霁红月就不知去了何处……”

  柏清宇摇摇头:“不过以霁红玉的本事,应该会把他娘提前带出来吧。”

  赵瑜一想也是,霁红玉那神出鬼没的技术,总能有办法把他娘弄出来。

  不管怎么说,她也是云深大师仅剩的女儿,旧日恩怨便以后慢慢再算吧。

  就是不知霁红月去了何处,或许明年之前都见不到他了。

  有霁无心这样的爹,他以前定然过得不容易,想到霁红月那日问是否要跟他一起走,赵瑜恍了恍神。

  虽然嘴上总是欺负他,霁红月对他也确实真心实意。

  希望以后他能过上那日所言肆意江湖的日子吧。

  新晋进士的任命诏书很快公布出来,不出所料众人对李辛被外放一事大感意外,一时说什么的都有。

  刚从老家回来的李辛却一句抱怨也没有,领了任命书便回住处为上任做准备。

  而与之前门庭若市相比,诏书下来之后便再没有人往他这里登门了,跟他一批中进士的还有人明里暗里讥讽,中了一甲又如何,得了皇帝两句好话又怎样,这出路安排的还不如二甲的那些进士呢。

  论你是谁,出了京想再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

  有说风凉话的自然也有为他鸣不平的,但无论听了何种话李辛都不予理会,到时间便雇了马车自去阳县上任去了。

  坐在马车上的李辛并未如他人所想般意志消沉,而是反复看着手中的东西。

  离京前柏相把他召了过去将这封陛下密诏给他,诏书中所言之事也印证了李辛的猜测,陛下让他去阳县果然与水患有关。

  李辛特地去查了阳县历年县志,发现此地近百年来都没有大的水灾记录,但李辛并没放松反而拧起眉头。

  若是容易洪水泛滥的地方会更重视河道治理,而阳县这种地方反而更容易忽略这方面的事。

  若真的有大隐患,不出事还好,一出就是不好收拾的大事。

  将诏书揣到怀里,李辛靠着马车细细思索。

  陛下和柏相既将阳县交付给他,定然是已暗暗查出端倪。

  如此他就更要全力整治问题,定然不能让此地出现问题,如此才能上对得起皇恩,下无愧百姓。

  且说安排李辛去阳县任职后,赵瑜总算能清闲一段时间,这前前后后一个月他都忙得不可开交,非常勤勉了。

  当然他也没白忙活,从系统显示改造进度已经过了54%就可见成果了。

  开恩科琼林宴提升了赵瑜在学子中间的形象,而学院的开设则让他在百姓中风评好转,这些也都是经历了前期慢慢积累收到的效果。

  一直让赵瑜记挂的沈赫也终于回京了,比原来预计的要晚了十来天,只在回家洗漱换换衣服便进宫来了。

  他来的时候天色已晚,看着比先前黑了几度莫名显得有些憨厚的沈赫,赵瑜好笑又感动留他在宫中用膳。

  “我看表兄这次出去瘦了不少,着实辛苦了。”

  看他憨憨一笑衬得更加晃眼的白牙简直不要太喜感,赵瑜忍住笑亲自给他夹了菜。

  沈赫道:“倒也不甚辛苦,有霁红月带路,那些火器又着实厉害,一股脑丢进去就把无极宫毁了大半,里面那些个高手死的死伤的伤,我们再进去扫尾就是了。”

  他一脸意犹未尽,入军中多年还未曾打得如此痛快过,而这还只是对无极宫,若用上战场那效力就更不必说了。

  “唯一问题就是太少,还没听一会儿响就没了……”沈赫一说起这些连菜都顾不得吃了,但又有些发愁,“无极宫终归只是江湖势力,霁无心又实力大减,若真正用到打西戎的时候那所需数量起码要百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