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古代药膳手札>第45章 拒绝 ◇

  ◎绝无可能◎

  谷庄是之前开药市的地方, 车马太颠,她和谢行安坐船过去的。

  两人隔案而坐,没人说话时船舱内就显得很凝重。晏桑枝搭个话头, “我这几日忙着,还不知道安置所如何了?”

  “稳住了, 大家身子也好上不少, 再过几日应该就会请你去做药膳,”谢行安说起这个, 面色很沉静。

  他很难高兴,江淮就这百十个人,都得要死上一大半才能让剩下的人活下来。那松镇如今可以算的上人间炼狱,过去的大夫已经折了一半在那里,百姓更是死伤无数。

  谢行安不想让晏桑枝知道这件事情, 她说不准真的会去。

  “那就好, 官府会给他们找屋子和活计吧?”

  “会找的,已经在着手安排了。”

  谢行安有特意去问过,所以很了解这方面。

  晏桑枝松口气, 最近一直在想大雪的事情,所以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样今年冬日太冷,有大雪的话日子也好过一些。”

  “大雪?”谢行安重复了这两个词,又想起梦里的场景, 不动声色地继续说:“今年江淮会有大雪吗?”

  “我听旁人说的, 说今年这段日子反常,应当会有大雪。虽不知真假,谢郎君也要早做打算才是。万一真有雪灾, 不知官府对此会有什么举措?”

  即使她说的再平静, 可话里话外还是透露出点急促, 她对这个事情很在意。

  正因为谢行安知道她的过往,才明白这件事在她心里从来没有过去。

  他思虑过后道:“江淮的雪灾并不多见,但是极寒是有的,官府会出面发袄子,发汤药,富贵人家为名声也会发御寒之物。更要紧的是,江淮是有煤的,不止外运,这里还有座很大的煤山。所以哪怕是极寒天,死的人也不算太多。”

  说完又补了一句,“至于有没有雪灾之事的话,我们之间说说就成,还是莫要外传。江淮的知州最讨厌别人因为莫须有的事情传谣,闹得人心惶惶。要是真有谣言,不管真假,他都是要抓起来拷问的。若真不放心,提醒几句罢了,人各有命。”

  这话明显在敲打晏桑枝,把她想要请人散布雪灾的消息打得七零八落。明白哪管重来一世,都是一山还比一山高。

  不过心也稳了点,至少知道江淮对此并不会无防范,她能做的,只有提醒,外加这些日子熬汤药来御寒。

  之后两个人各有心事,没怎么再说话就到谷庄了。谷庄用黄泥糊起来的外墙十分显眼,靠河岸的是一条碎石子铺成的小道。

  谢七在前头带路,他知道那个人的家住在哪里,打头第一间茅草屋的就是,敲门没人,透过破纸糊的窗户往里看,人也不在。

  正巧旁边还有邻居,谢七就问:“大娘,这谷老二人在吗?”

  “今早上山砍柴去了,说天冷,没点柴烧怕冷死。”

  那大娘边说边吐口唾沫在手上搓草绳,还时不时打量一眼他们,心里嘀咕。

  “大娘我还想问一句,这谷老二不是说起不来床了,怎么还能上山砍柴?”

  晏桑枝着实不解。

  “他刚回来有大夫来看过,确实是躺着不能动弹,后面给屋子里烧了火盆,躺一夜就成了。这就是给冻得,旁的哪有什么毛病。你们要真不放心,顺着这山道去找,走到一半指定能瞧到他。”

  那大娘也挺热心地给他们指了条道。

  晏桑枝和谢行安对视一眼,决定一起去找找,毕竟来都来了,要是真是因为方子出错,人有什么问题却没看出来那才是害命。

  谷庄的山路不难走,他们世代靠山吃饭,自然要把道给搭上去,弄得十分平整。

  天太冷,山里砍柴的人没几个,他们当中也只有谢七见过谷老二,刚打个照面他就指着一旁砍树的男子小声说:“那就是谷老二。”

  晏桑枝循声望过去,谷老二胡子拉碴的,浑身上下油腻腻,但能从隐约的面相来看,应当是没什么毛病的。

  “谢七,你去把脉,这应当是大好了。”

  谢行安指派谢七去把脉,过了会儿他回来点点头,“确实好了,那日起不来真的是冻着了。”

  谷老二看见医馆的人这般关心他,当即要请他们去喝茶,谢行安拒绝了,“让这个郎君去喝一杯吧。我们找株药材。”

  跟谢七交代了句,山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晏桑枝疑惑,“找什么药材?”

  “搪塞的话罢了,难得出来,跟我一道上去看看吧,谷庄山里的景致是出了名的。”

  谢行安说话时声放得很轻,率先在前头带路,他曾经来过这里采买过药材,知道前面有块地方,能一览谷庄的大小屋子、田地河流。

  等爬上那块大平地时,抬头看天,天好像并不遥远,往下一瞟,错落有致的房屋,谷黄色的稻田,穿行其间的河流。

  晏桑枝感慨,“景色确实不错。”

  “坐会儿吧,冷不冷?”

  “还成。”

  谢行安拍拍空地上的石头,等两个人都坐下来后。

  他望着底下的景致,直接开诚布公,甚至没有打磕绊,“其实这次约你出来,还是想好好的聊一聊。”

  晏桑枝扶在石头上的手一顿,抬头看天,假装若无其事地问,“聊什么?”

  “我们两个都不傻,你知道我要说什么,毕竟我之前也旁敲侧击问过两次。只是我对于结果还挺不甘心的。”

  谢行安笑了声,指了指自己,“你说不喜欢富贵人家,可是谢家只是有点小富而已,不算是什么大户人家。我家中祖父母开明,父母也健在,并不会立规矩。大哥已经娶妻,长嫂为人不错,并有一双子女,除我之外,还有个三弟。甚至旁亲你也见过,照月和三叔还有表祖母,他们是何样,我家里亲人就是何样。”

  “你,”晏桑枝打算装傻充楞,“你对我说这些做什么?”

  谢行安短促地笑了声,眉眼的笑意还没有消散,挨近她说道:“你真的要装傻不成,我自然是想要与你结亲。”

  “你们家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你说要与我结亲,是想私相授受?”

  晏桑枝很冷静地问,甚至话里带刺。

  “为何一定要遵循世俗的教条,什么是私相授受,是像我这样约你出来私谈?

  若全要父母来操办婚姻大事,娶一个自己婚前完全不认识,婚后却要同床共枕的女子。这样就真的很好?

  我与她并无感情,也并不喜欢,难道要我无法担起作为丈夫的责任,冷落她这样才算好?”

  谢行安从来与旁人都不一样,别人可以接受一个陌生的女子做自己的妻子,可他不成。如果一点感情都没有,却要由性至心,他只觉得恶心。难不成娶个别人家视如珍宝的女儿回来糟践不成。

  “那你喜欢我什么呢?你看我与旁人相比,既不耀眼也不出挑,更别提我还没有家世,父母双亡,还有双弟妹。这样的家境就连坊巷人家都要考虑几分。结亲不是结的两个人的事情,是两户人家,门不当户不对,如果能美满。”

  晏桑枝手撑在石头上,把整段话给说完,心里其实很难受。就她这样的家境,旁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是嫌弃的,有的还嫌她抛头露面。

  所以她紧接着又声色低哑地问道:“还有,喜欢能有多久呢?我曾见过不少的人,她们生得美,也很得男子的欢喜。不说别的,只说遇到天灾人祸,那些男子就会抛弃她们,践踏她们。你现下说的很好听,可要我如何相信一个我只认识三个月的人呢?如何甘愿托付后半生。”

  男子爱你时,话说的比什么都好听,可她切切实实地见过,前世那些逃难队伍中女子的下场。也曾亲眼见过,那些男子如何称呼他们的妻子、女儿甚至是母亲。

  叫不羡羊,何为不羡羊,意在说女子的皮嫩,烹煮时比羊更好,是真的吃人。

  从那以后,她便不能再吃羊,也不敢再轻易相信任何一个男子的话,人心最是难测的。

  谢行安他从来都知道,晏桑枝与其他女子并不一样,但她的心也比一般女子更硬一点。

  “确实,世上让人动心的女子很多,她们甚至美得都不一样。可是那又如何,人和人是不能相比的。因为我心悦于你,所以我偏心,我不能公正地比较,我也不想拿旁人跟你比。就算她们家世再好,容貌再出挑,可是我最多最多是欣赏,但我对你的感情,是心疼。”

  一个人动心很容易,可维持长久的欢喜却不容易,尤其只是贪图美色的话。但是对一个女子生了怜爱,会心疼她,那在谢行安身上只能表明彻底地栽了。

  他每每看见晏桑枝,他就会想起她曾经走过那么艰辛的路,受过那么多的苦,有多不容易,却没有叫任何的苦难击垮她。

  坚毅、顽强、不服输、善良却又不愚善。

  喜欢上这样的人还不容易吗。

  “还有你说,你与我只认识三个月,可是若你连机会都不肯给。那你怎么能了解我。”

  晏桑枝听到他的话心下漏掉一拍,若说完全不心动那是假的,可不过一瞬,理智就回笼了。

  她直视谢行安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即便我知道你是真心的,我知道你的家人都很好。可是你要明白,我说过要招入赘的并不是搪塞与你的。”

  “可我也说过,弟妹的问题都是能解决的。我家中有屋子能给他们住,要是怕别人欺负他们,还可以住到一间院子里来。不想与旁的亲戚打交道那就不打,为何非得要找入赘的。”

  谢行安虽为谢家的二子,但他日后要挑起的是谢家医馆,传出去只会有碍名声,他不能也无法这么做。

  他的说辞说服不了晏桑枝,所以两个人只能僵持着。

  最后晏桑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站起身来,话语很冰冷,“那就这样吧,我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谢郎君,你要知道,你不可能入赘,我也不可能会嫁,所以既然别无可能的事情,我们就别再说了。给彼此留点体面吧,日后再见就当今日的话没有说过。”

  “绝无可能?”

  谢行安其实早就知道结果了,他只是还想问一遍,最后一遍。

  “绝无可能。”

  晏桑枝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只是边走,有东西滴下来落到鞋面上,晕染开来。

  她知道,这辈子可能也不会再遇到这么好的人。

  始终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和一方手帕。

  只是很可惜,有的人啊,一点缘分都没有。

  他们最后都没能同乘一条船离开。

  谢行安坐在山顶上吹了很久的冷风才走下去,他好像有点空落落的。

  其实也没有那么喜欢吧,自己都不肯再往前走一步。

  他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全院的灯火全都熄了,也没有上床,就坐在外头的石桌上吹冷风,浑身提不起劲。

  满脑子都是晏桑枝说的绝无可能,谢行安凝视着石桌,很轻地笑了声。

  他不甘心。他真的不甘心。

  只要一想到她宁愿找个入赘的,都不愿意嫁给他,他就喘不过气来。

  明明是她先入到他梦里的。

  为何他真的动心了,却又这般决绝。

  谢行安想了一整夜都没有想明白,他应该有骄傲的,既然她不愿意嫁,那就坦然放下,世上又不是只有她一个女子这般特别。

  不过才认识仅仅三个月,怎么就能那么放不下。

  想到晌午时想出头了。

  他洗把脸换身衣裳直奔祖父的书房,谢老爷子这时在看松镇送来的信件,看见他时,挑了挑眉,“这书房万年也不见你来一趟,有什么大事要说啊?”

  “祖父,我要去松镇。”

  谢老爷子放下信件,他皱眉,“你再说一遍?”

  “我说我要去松镇。”

  谢行安加重了语气又重复一遍。

  “你真的是不要命了,”谢老爷子站起来,背着手绕着书桌走了一圈,把那信纸扔到他跟前。语气严肃,“你自己看看,自己看看!松镇现下死了多少大夫,那里不是江淮的安置所,那里的流民不是江淮的流民。你去了,你是在送命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

  “你知道你还要去,你晓得现下大家避之不及吗?你到底是哪根筋抽了,你要去松镇啊!你是想气死你祖父我和你爹娘啊,谢行安。”

  谢家老爷子气不打一出来,更要紧的是他知道自己这个孙子的脾性,先斩后奏的事情绝对干得出来,就算把他拘在家里,他也有不少法子可以跑。

  “祖父,你不是曾说为医要为民,不能贪生怕死。那我现在就是为民,松镇的瘟疫一日不除,江淮也无法安稳,难道真要叫一地的百姓死绝才成吗?要叫松镇没有人活下来,日后满地全是墓碑不成。祖父,你说为医最缺的是良心,你夸我有良心,那现在就该让良心安稳下来。”

  谢行安说的义正言辞,他很清楚松镇的情况,却好像根本不怕死。

  “你,我说不过你,我让你爹娘跟你说。”

  谢老爷子知道再听下去,他就要动摇了。为医这么多年,他对松镇的事情如何不心痛,可是他真的不愿意让自己的孙子去送死。

  迈着沉重的脚步声出门,再进门时,只有谢母一人。

  她长得温婉,内心却不这般,不然也撑不起谢家来。

  “我听你祖父说,你要去松镇?”

  谢母并没有歇斯底里,反而搬了把椅凳坐在谢行安的旁边,像小时候他犯错时那样很平静地与他对话。

  “娘,我想去。”

  “为何?你跟娘说心里话。”

  谢母问完,伸出手摸摸谢行安的头发又语重心长地说:“你打小就与几个哥姐都不同,别人爱玩,你不喜欢,你大哥好学,你也不喜欢。

  我和你爹就在想,这孩子怎么就小小年纪活得跟老大爷似的。我们也愁,那时你祖父让你学医,我私底下是不想同意的。

  你不过才六岁,可你去了一日,回来时很高兴,难得跟我说,娘,今日我学了很好玩的东西。你说以后要一直学,在上头也有天赋。甚至后来,医馆越过你大哥直接让你当少东家。”

  当母亲的如何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她知道行医的都把治病救人摆在前头。可在她的心里,孩子才是最重的。

  她说到后面,眼睛有点泛红,“你也挑起了这根梁,接过了这根担。我和你爹又欣慰又难过,那是个苦差事。所以你今年去了成镇,后面回来又去了安置所。现下你说要去松镇,你从来不会做什么把握的事情,为娘决计不会拦着你。”

  毕竟他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孩童了,他也不需要爹娘再去制衡他的决定。

  “娘,”谢行安难得说不出话来。去松镇并非一时兴起,初时便想去。只不过他想着,若是说开后,晏桑枝真的能答应,他便另做打算。

  可是她既然说两个人之间绝无可能。

  那不用担心耽误人家,松镇非去不可。

  “娘,我见过成县的百姓,安置所的流民,如今我虽没有看到松镇的百姓,可我知晓那里的百姓就算爬着,也想要爬出那个地方,想要人救他们。

  我在安置所医好过大量相同的病症,比起那些还没有医过就去的松镇的大夫要了解得更多一些。更何况,官兵会跟着我一道去,娘,我真不是白白去送死的。”

  但是他后面话锋一转,又说:“不过世上也没有万全之事,所以若是我真的回不来,医馆交给行言也不错。

  他虽说面嫩,但跟着祖父在外头奔波许久也长了不少心智,况且我这些年跟药行和其他镇上的药商打交道,所言所行全都记在本子上,又有祖父和爹的从旁教导,不会没落下去的。”

  他握住谢母的手,说出了自己一直在想的事情,“阿娘,你别看谢家现下这般好,可从王大夫被收买后开错药方,谢家一直都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走得步步都对,只要被抓住一个错处,大肆宣扬以外,上头也不见得会保我们。因为他们可以扶植另一个医馆,更听话更能为他们卖命的。

  但是我要是去松镇,那我代表的是谢家医馆,我是为民,可在知州眼里,我们谢家医馆是为他日后的前程卖命,一地全死光,他也逃脱不了干系。所以阿娘,我一定得去,我要谢家至少再安稳几十年,能稳住松镇最好,不能稳住,死在那里也好。不管如何,知州这一脉都要承我们谢家的情。”

  有野心他从来都不掩饰,他既被选为当医馆的少东家,就得为医馆考虑,至于自己生死由命。但如果这次都能活着回来,他不想再如此谋算,他想为自己考虑一回。

  “阿娘,”谢行安像小时候那样挨在她的肩头,很轻地说:“若是我这次能活着回来,你答应我一件事好不好?但这件事整个谢家都不会同意,他们还会觉得耻辱。”

  “那你会高兴吗?”

  谢母哽咽地问他。

  “要是阿娘能答应,我会很欢喜。”

  “阿娘应你,不管你说的是什么事,阿娘都应你,也会帮你在族中摆平。只要你能回来。”

  谢母潸然泪下,她的孩子啊,从六岁就开始学医,日夜辛苦。十六岁坐镇医馆,跟药行的老滑头打交道,辗转在各种药商间,如今二十二了,却还要为谢家的名声,谢家的前途拼命。

  连求她,都要这般拐弯抹角。

  “你只要回来,什么我都应你,”她抹了一把眼泪,强颜欢笑,“我记得你最喜欢吃我做的面了,今晚我把大家都叫过来聚一聚,吃顿面再走。”

  “好。”

  谢母从书房离开后,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一路走一路哭,可她不能拖孩子后腿。

  至于谢行安,他从有去松镇的打算起,就开始准备起各项东西,只要他说一声就能装船。若去的话,知州会给他派官兵,发药材、衣衫和粮食等,他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至于其他的,等他活着回来再说吧。

  交代完一切后,走到谢家的饭堂,里面坐了两桌人,甚至还请了他的好友陈穆,连在书院的大哥也赶了回来。

  屋里面气氛凝重,谢行安进门就笑,“怎么这般,弄得跟鸿门宴似的。我又不是去了就不回来了。”

  大家没人笑,都很沉默,谢行安也收起笑,站在那里,“总有人要去,松镇再乱下去,旁边的千门守不住。千门守不住,江淮乱起来过是时日的问题。安置所我们去了五十多个大夫,死了八个在里头,死了大半才平息。所以不必再说什么,船都已经备下了,今晚子时就走。”

  “成了,知道你不听劝,来,我们也别劝这小子,吃菜吃菜。”

  谢老爷子起了个头,让大家吃饭,但是哪有什么胃口,全围到谢行安身边劝他再考虑清楚,他却全然不为所动。

  到最后里面吵吵嚷嚷的,他把陈穆叫了出去,走在谢家的花坛小道上。

  “今年江淮的气候反常你知道吗?”

  陈穆是他打小就认识的好友,身高体长,皮肤有点黑,随了他父亲,在司农寺当官的都这样。

  他这个人直性子,眉毛紧皱,“你都要去松镇了,还说这个做什么?”

  “你就说是不是反常。”

  “是反常,要不能有瘟疫吗?”

  陈穆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问起这个,一屁股坐在那里生闷气,而后又道:“你真的不能不去?”

  “别劝我了,”谢行安施施然坐下,他语重心长地跟陈穆摊开说:“那你们司农寺粮食存好了没?确保能不会因为雨雪渗水,今年的种子、农家田地里晚收的稻谷有没有催他们收完,气象反常的事情上报给管事的没有。”

  一连串的问题搞得陈穆发晕,“什么玩意?”

  “说你脑子不好使你还真不好使,回去把我的话跟你爹交代一番。今年天象反常,有瘟疫出现你如何确保不会有雪灾、极寒,到时候哪里有了灾情,要运粮,你们司农寺如何交的出来?不要觉得今年收成好万事大吉,一场雪弄塌粮仓,那你们是吃不了兜着走。”

  陈穆被他说的背后一身冷汗,说实话因为江淮的收成好。粮食问题从来没有担忧过,甚至他们的谷仓也年久失修很久了,虫蛀都懒得管它,要是真塌了,后果不敢想。

  谢行安无意恐吓他,把该说的话说完,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要上点心,把这件事给牢牢记住,保住粮食比什么都好。到时候真遇着事了,你是有功之臣,升官也未尝不可能。”

  言尽于此,旁的他也不想再多说。

  留陈穆一人在那里想,他回到厅堂。转眼到了子时可以上船的时候,该说的该骂的该哭的全都已经说遍了。

  谢行安跪下来朝祖父母、爹娘磕了三个响头,而后头也不回地上了船。

  船只渐渐远去,他的至亲好友身影也越来越远,直到完全看不清楚。

  他把手搭在栏杆上,吹着河面的夜风。今晚是有明月的,他低头看河里倒映出来月的模样。

  绝无可能。

  谢行安又想起这四个字,他背靠栏杆,抬头看那一轮弯月,目光沉沉。

  要是能活着从松镇回来,不可能他都要变成可能。

  那时就不是捞月了,他要摘月。

  作者有话说:

  快在一起了感谢在2022-07-01 12:14:46~2022-07-02 12:51: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流沙、木呢、劇惘矣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