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女帝>第245章 她不在乎

  陆从云抵达京城当日, 陆家人等在城门处,匆匆见了一面他就被送到诏狱去。

  半个月的押解,就算是钦差特别关照, 无双公子也与昔日是判若两人了。衣裳多日未换,头面也只草草清理过, 胡子拉渣, 蓬头垢面,整个人郁气缠身, 哪里还有曾经的光鲜亮丽。

  陆从云和陆家人不知道的是,在城门处有一辆不起眼的青壁马车里,楚王父女就坐在里面,萧皎指着露了一面就被塞进马车里的无双公子, 对萧烨说:“父王,这就是你极为欣赏的无双公子, 没了裹在外面的锦衣华服,和路边的贩菜老农也没有什么区别么。”

  萧烨头疼, 不甘示弱道:“你若是也颠沛流离半个月, 模样未必比他好。”

  “父王您这话好生可笑,”萧皎说:“儿是那种不知民间疾苦,只顾自己痛快的人吗?您这个假设根本就不可能。再说,在江宁, 太平军叛乱的时候,儿虽不敏,也跟着投了几个雷.火.弹的。”

  她, 长林县主,也是上过战场杀过敌,见过大世面的, 和一般的京城贵女一点儿也不一样。

  萧烨:“……”你还很骄傲是吧。

  萧皎放下车帘,说:“父王,儿现在进宫去再度请求皇后收回赐婚圣旨,您要是还阻扰,那……”

  萧烨瞪眼,你还敢不孝不成?

  “儿就告诉许和通,叫他守好府库,每月只给父王您三两银子用。”

  “你你你……你敢!”一个月三两银子能干嘛,萧烨快要被气死了,“你个不孝女,你敢……你……为父今日就请家法!”

  萧皎从袖笼里掏出一封信来,在萧烨面前晃了晃,“这可是母亲说的,您要是行事无章法,就叫许和通只给您每月三两银子。”

  萧皎任由萧烨把信抢了去,又说:“还有,父王,咱们家中哪里来的家法,您是不是昨日又跟人吃酒吃多啦。”

  信真的是吴桐写来的,萧烨气死了,把信撕得稀碎,萧皎撇撇嘴,不去管这个,反正许和通那边也有母亲的信,她掀开车帘吩咐外头的驾士去玉华门。

  今天说什么,磨也得磨得皇后同意收回赐婚圣旨,否则她就住宫里不出来了。

  楚王父女进宫来,一个愁眉苦脸,一个意气风发,王妡瞧见他们的模样就知道是什么来意了。

  “三日后辰时正,定福皇庄,都去瞧瞧吧。”王妡说道。

  楚王父女面面相觑,瞧什么呀?

  不清楚皇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父女二人一头雾水出了宫,不过萧皎倒是一会儿就开心了,笑嘻嘻的。

  “你笑什么?”萧烨不解问道。

  “我预感陆从云就要倒霉了。”萧皎说着,笑得更开心了。

  萧烨闭着眼睛不想看女儿,烦死了。

  楚王父女出宫回府,才迈进家门,许和通就迎了上来,说道:“王爷,县主,京兆府出了个告示,三日后定福皇庄开放,无论贵贱皆可入内,有儒生教人耕种。”

  萧烨一开始还没想明白其中关窍,是萧皎忽然哈哈大笑说了句“我就说陆从云要倒霉吧”,他这才想明白三日后定福皇庄是要干嘛。

  杀人诛心!

  这分明是杀人诛心!!!

  皇后也太恶……过、过分了吧。

  “皎娘,你也别得意忘形,你可是与陆从云有婚约在身,他倒霉了,你就能好过?”萧烨无奈又无力地说道。

  萧皎听了就很不乐意:“父王,您也别老把陆从云赖我这儿,我是我,他是他。难不成他死了,我还不能活了?”

  萧皎很生气,嘟囔了一句:“要是母亲,一定不会说这样的话,母亲都会站在我的立场上为我考虑。”

  萧烨也生气了:“我难道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考虑?流言蜚语是伤人利剑,你是我的女儿,我不想看你被世人所中伤。”

  “只要我不在乎,那些流言蜚语就伤害不到我。”萧皎低喊道:“我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了别人活着,别人又不能帮我过日子,我为什么要在乎不相干的人?!”

  “可是,皎娘,在楚王府里为父和你母亲都可以保护你,可事实是,你不能只活在楚王府里,你得走出去,与外头的人打交道。你总有一日要嫁人,就算不嫁陆从云,也会嫁到另一个人的家中,你不能不在乎世人的评价,这关乎到你在婆家的生活,为父和你母亲总有保护不到你的时候!”萧烨也喊了起来。

  “母亲就是因为太过在意贤名,生生给累死的!”萧皎闭着眼睛大喊。

  萧烨一怔。

  萧皎说得是她的亲生母亲。

  苏氏去时,萧皎年纪不大却异常的冷静,他以为这个孩子凉薄,实际上这个孩子都记得都知道。

  萧烨对苏氏有一份愧疚在,毕竟是自己的发妻,又是难产去世,肚子里的儿子也没有活下来。只是这个愧疚有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

  萧皎睁开眼,眼中全是泪,话既说到这个份上,哪怕不孝,她也要把话说完:“父王,我下个月就及笄了,十五年,您对我的过问与关心有多少,我都记着。母亲在世时,为了您、为了王府、为了外祖家、为了生下嫡长子有多努力,我也都记着。母亲很失望我是个女儿,她更希望有个儿子巩固她的地位,我知道。您觉得我是个女儿,该由后院教养,对我放任自流,我也知道。外祖家为了自家对我多方盘算,我都知道。就因为我是个女儿,所以我不配得到你们的一点儿真心实意的关心是么!”

  “生了萧皓的乔姬是您从青楼带回来的,她有多关心萧皓、为萧皓的未来十分算计,我都看在眼里。乔姬尚且深爱自己的孩子,而我……而我……”

  萧皎已是泪流满面。

  生母早逝,在这偌大的楚王府中,没有母亲保护也少被父亲过问,哪怕身份高贵如县主,依旧有刁仆为难。外祖家对她关照,可实际上是为了控制她攫取王府的利益。

  她曾经以为只要自己乖巧听话,如同母亲一般有个好名声,就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可,不是的。

  不是的!

  真心关心你的人,并不需要有个先决条件。

  “父王,”萧皎睁大了双眼,决绝道:“您既十五年都甚少关心我,如今我也不需要您的关心,和陆从云的婚我退定了,您非要阻扰,我就去宣德门前跪着求皇后,我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萧皎,不要陆从云那等渣男!”

  萧皎说完,闷头往自己住的小院跑去。

  萧烨呆滞地站在原地,各种激烈情绪在心中交杂,不多时流下泪来,他捂着脸,颓然蹲下,片刻后传出低低的哭声。

  萧皎回到自己的枕霞阁,机灵的侍女已经备好水伺候她净面,她梳洗一番后,想起之前许和通说的京兆府告示,叫了认字的侍女去告示墙瞧瞧,回来学给她听。

  枕霞阁如今很是清净,没了那个三句话就跳出来“规劝”的奶母冯嬷嬷把侍女使得团团转。

  在萧皎跟着吴桐南下之前,她就把冯嬷嬷打发回了苏家。

  冯嬷嬷是随着苏氏陪嫁过来的,后来给萧皎做了奶母,在苏氏去了萧皎还年幼的时候,是有了冯嬷嬷的维护才让萧皎的日子不至于更艰难。只是冯嬷嬷的儿子在苏家做个管庶务的小管事,她始终被苏家拿捏着,为了儿子,心向着的是苏家,不是她这个主子。

  萧皎感激冯嬷嬷曾经的回护,但不能留就是不能留。

  “县主,瞧见了。”不到半个时辰,去看告示的侍女回来,“是叫儒生们去皇庄种地呢,京城的百姓都可以去看。婢子去打听过了,皇庄现在正是中耕时候,很是累人哩。”

  萧皎笑了:“那三日后,你们都跟我去皇庄,咱们看笑话去。”

  “是。”枕霞阁的侍女们齐声笑应,随后叽叽喳喳说起,想着那些儒生会怎么闹笑话。

  中耕要做的是松土和除草除虫,翻动表土,使土疏松,没有杂草和虫子,让植物更好生长。

  一般来说,一季作物要中耕三、四次,如果作物的生长期长、封行迟、田间杂草多、土壤粘重,还要增加中耕的次数,以保持田里土壤疏松、没有杂草。

  种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大半儒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地,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罢了,他们根本不会做。

  大梁科举只要考取了秀才功名,就不用交税不用服劳役,哪怕最后死也考不上进士,也可以去县衙做个师爷、去大户人家做个西席、开个私塾等等,总归是不需要他们种地的。

  “光说不练假把式。诸位既然认为朝廷减赋罢捐不过是收买人心的手段,那就请诸位好好种地,感受感受天下农夫的辛劳。”

  诏狱的典狱们手里拿着鞭子,一群儒生身上粗布短打,排队被皇庄的役农挨个儿发农具,赶下田里。

  田边,禁军填诸田埂,拦百姓与五步开外。群臣列于田西,拱皇后卤簿于其中。

  阳光愈烈,晒得人难受,百姓们看儒生种田的热情却比阳光更烈,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被烈日晒着,被皇后、群臣注视着,被百姓们指点着,田里握着耙犁的儒生们大多都是出身不错家底丰盈的,长这么大别说种地,就是穿衣喝水都有人伺候着,哪里受过这种苦,简直羞愤欲死。

  萧皎被王妡召来身边坐着,看着田里的陆从云一锄头下去没把草除了,倒把长得好好的几颗麦给除了,把旁边守着的役农心疼得脸都皱成一团,萧皎撇了撇嘴,嘲笑都懒得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