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女帝>第218章 调军广边

  括州。又是括州。

  粮仓之地接连动乱, 最直接的坏处就是今年各地粮价飙升,百姓吃粮日渐困难,各路平准署抓了不少趁机囤货居奇的商贩, 可粮价始终是下不来。

  朝廷几番派人前去平乱,杀了几个人, 流放了几个人, 都只是压住了表面乱象,最根本的问题丝毫没有被解决。

  也并非是朝廷不重视括州, 只是在朝中一部分人眼里,有许多事比括州民生重要得多,只要民乱被压住就行。

  “乱民已经攻占了缙元的州府衙门,知州狄鹤龄被数十乱民围着砍死, 尸身都寻不完整。通判、监使、长史、司马等人皆丧生于乱民之手。仓曹直接打开了州府粮仓,让乱民抢粮……”

  紫微殿的朝会上, 中书门下堂后官的声音发紧,好几次都磕巴着快说不下去了。

  仅仅只是奏疏上简短了几行文字, 也能窥得缙元府衙惨烈景象的一角。

  从神宗朝开始, 大梁三不五时就会闹出民乱,在朝廷看来不过癣疥之疾罢了,都以招安乱民首领给予其散官为主,没有了首领, 乱民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会溃散。

  或许没有人想过,或许想过却觉得天方夜谭, 乱民竟能将知州府衙屠得血流成河。

  萧珉高高端坐于御座,神色冷峻。

  就是萧珩胡言乱语的缘故,朝堂这段时间越来越乱, 朝臣们互相攻讦互相诬陷,他对朝堂的掌控力也越来越弱。

  他冷眼旁观着,那些时刻把“忠心可鉴日月”挂在嘴边的大臣,争权夺利全都只为他们自己。

  也是,谁又真正会为他这个皇帝着想呢。就连母后不也是一心想要提拔澹台家的子侄,只不过王妡更强势,王家压制得澹台家动弹不得。

  想到这里,萧珉忍不住朝王妡投去一眼。

  “括州民乱,你在其中做了多少?”萧珉沉声问道。

  王妡偏过头,轻声说了句:“庄贾何人,反噬城父。”

  萧珉脸色倏然一变,猛地看向下头,列班于众臣最前方的萧珹。

  括州为何会……

  “括州为何会大乱?缙元知州府衙为何血流成河?德阳王,你有什么要说的?”

  萧珉一怔,他心里想的话,被王妡说了出来。

  萧珹出列,道:“臣无话可说。”

  御史台勾管史安节出列道:“括州民乱不断,德阳王奉旨平乱,如果再生事端,德阳王竟是打算推脱责任吗?下官可还记得,一同前往括州平乱的前侍御史知杂事叶夔,可是因贪腐下狱,贬谪出京的。”

  萧珹转头看向史安节,说:“本王在括州,括州风平浪静,本王一离开,括州就再生动乱,本王还想问问,是否有人故意在括州生事!”他说罢,就转头看向御座,直视王妡。

  史安节一身正气地道:“括州豪族圈地伤民,括州府衙官商勾结、沆瀣一气,德阳王在括州仅仅处理了不痛不痒的几人,这就是您说的风平浪静?”

  “朝廷下令罢差课徭役,裁撤苛捐杂税,括州更是免赋三年,与先受天灾后受人祸的百姓休养生息,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括州依旧在收取十税四的重税!这些税并没有到朝廷监仓,那么都去了哪里?!德阳王也不知吗?!”

  “括州官欺上瞒下,本王亦是本蒙在鼓里。括州再生事端,百姓日子艰难,府衙血流成河,本王亦甚是震惊与心痛。括州官府已腐朽到官逼民反的地步,御史台负有监察天下百官之职,却放任括州之事发生,史勾管却在朝上大肆诬蔑本王,是做贼心虚吗?”萧珹亦是一身正气,“还是……你在为什么人遮掩?”

  然后,萧珹又看向御座上的王妡。

  萧珉见此情形,心中狐疑更甚。

  王妡淡淡道:“我竟不知,德阳王口才竟如此了得。”

  萧珹道:“臣担不得皇后娘娘如此夸奖,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皇后娘娘一直都关心括州民生,想必早就知道括州民生之艰,从您免括州赋税三年便可见一斑。可是奇怪,您怎会不知括州官员欺上瞒下?”

  “德阳王,你为钦差往括州平乱,身在括州数月,竟也不知括州官员欺上瞒下吗?请问你在括州都做了些什么?”史安节步步紧逼。

  吴慎见情势不对,赶紧出列,禀道:“圣上,臣以为,当务之急该是平乱,追究责任是平乱之后的事情。”

  “吴卿说得对。”萧珉还没来得及出声,王妡先一步说话。

  王妡站起身,朗声道:“如此,便叫广边军往括州平乱。”

  满殿哗然。

  广边军戍守幽州北拒猃戎,皇后要调广边军入关,是何居心?!

  “万万不可!臣以为……”

  “就这么定了,拟诏。”王妡断然说道。

  “皇后!”吴慎大喊一声,跪了下去,“民乱怎可调边军入关平乱,这岂非让天下人以为朝廷残暴,岂非让猃戎有机可趁!”

  吴慎跪下,与他一派的以及清流一派的都噗通噗通一个个跪下,眨眼之前殿上就跪了大半朝臣。

  王妡步下御阶,走到吴慎面前,垂眸道:“不调广边军,吴卿以为谁可以平乱。朝中尽是酒囊饭袋,一听‘猃戎’二字就两股战战,一看猃戎打来就先想着怎么求和。括州民怨沸腾,朝廷几番派下钦差,依旧是民不聊生,倒是你们这些蠹虫一个个被喂得脑满肠肥。”

  王妡负手在殿中慢慢踱步:“括州豪族圈地伤民,强抢良田,逼迫良民为逃户,蓄得逃户成千上万,仅仅几个不痛不痒的人流放,所圈良田亦未还于民。我亲下诏书,免括州三年赋税徭役,让接连受了天灾人祸的括州百姓休养生息,你们阳奉阴违,视诏书为无物,在括州横征暴敛。”

  “诸位口口声声‘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百姓困苦,你们倒是一个个过得滋润极了。一旦国中有事,你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会不会害了自己。”

  “臣等冤枉。”殿中众臣齐声喊冤。

  “下诏,调广边军五万,入关平乱。”王妡掷地有声。

  “放肆!”萧珉在御座上大吼一声,拍着扶手站起来,甩开过来扶他的内侍,一步一步走下御阶,走到王妡面前站定。

  仔细看他,就能发现他的步伐一轻一重。

  “广边军岂是你能随意调动的。皇、后!”萧珉森然道。

  王妡懒得与萧珉废话,直接叫人:“圣上龙体违和,思绪混乱,送他回甘露殿休息。”

  “放肆!”萧珉又是一声吼。

  “还是圣上要我亲自送?”王妡看了两旁内侍一眼,内侍立刻上前“扶”住了萧珉,王妡率先转身,“那就走吧,我送圣上回甘露殿。”

  萧珉火冒三丈,挣扎着要甩开“搀扶”的内侍,然而那两个内侍力气极大,萧珉根本就甩不开,他怒极,要不是要维持帝王风度,早就对王妡破口大骂了。

  皇党见皇后如此对待皇帝,皆愤慨难当。

  吴慎朝众皇党示意稍安勿躁,他唤道:“皇后娘娘请留步。”

  王妡脚步不停,说了句:“吴卿还是先好好想想,何为忠君爱国罢。”

  这句话对一个三朝元老、宰执首相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尤其这句话还并非出自皇帝之口。

  由皇后说出此言,皇党们皆深感受辱。

  待帝后离开了紫微殿,有情绪激动者,不顾后党、御史台、禁军还在,对吴慎囔囔:“吴大相公,皇后实在欺人太甚。”

  此人话音刚落,就有小内侍进来,宣布:“皇后殿下有令,反对调广边军平乱者,便自己亲自执甲前往括州平民乱,五人为一伙,五伙为一队,由朝廷发与兵、甲,粮草自筹,三日后,南熏门外行军礼,开拔。”

  殿中的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反对调广边军的人,就列队做小兵去平乱?

  这个主意实在是太毒了!

  妖后就是妖后,最毒妇人心!

  小内侍不理那些大臣们的吵囔,对萧珹说:“德阳王,圣上召见。”

  萧珹有些诧异,不确定地问道:“是圣上召见本王?亲口下令的?”

  “自然是圣上亲口下令,小的岂敢假传圣令。”小内侍说:“德阳王快些罢,别让圣上等着急了。”

  萧珹虽还有狐疑,然鱼游沸鼎,容不得他迟疑,遂快步出了紫微殿,往甘露殿而去。

  -

  括州,缙元。

  时值冬月,四下深雪,缙元知州府衙正堂里燃起了一堆熊熊大火,一群六七人围着火堆取暖。

  发生在几日前的府衙的惨事,已经被连续两日的大雪所掩盖,鲜红变成了银白。

  “娘的,今年可是够冷的。”一个身量中等面色黝黑的汉子啐了一口唾沫,问对面的人,“京城那边怎么还没有送信过来?接下来兄弟们该怎么办?”

  对面的人摇摇头:“没有。”

  有人疑惑道:“京城怎么好端端叫我们杀了府衙这些人?杀了,又不说下一步该怎么办?”

  “反正是一群狗官,杀了就杀了。”黝黑汉子说:“要不咱们把那些富户也杀了,他们勾结狗官,祸害了我们多少年。”

  对面的人厉声道:“不可轻举妄动。”

  黝黑汉子还要说话,被旁边的人拍了一下,他撇撇嘴,还是收声了。

  对面之人暗暗叹气,虽然觉得屠杀府衙上下太过草率,但他与京城那位二爷有约定,接到传讯,哪怕心中有疑惑,还是做了。

  只是,这下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