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女帝>第198章 五份诏书

  启安城城门关闭全面戒严整三日, 城中各街巷不得行人,一旦发现以反贼论处。

  城外,将威胜军等三厢军打得丢盔弃甲的禁军就地驻扎, 等候皇后诏令回城。

  京城的消息一层层外传,先是京畿一带感到了紧张的氛围, 再是河北、河东、淮南等地。

  被暴雨阻路的晋宁军有斥候带来京城的消息, 晋宁军都尉犹豫了半日,叫人收拾好辎重, 掉头回去了。

  晋宁军倒是因祸得福,威胜、德胜、永静三军的郎官们日子可是不好过,他们现在是俘虏,俘虏能有什么好待遇呢。

  殿前司天武军都虞候蔡通闲着无事, 提溜着一条烤好的羊腿去临时圈出来关押俘虏的地方,叫了个士兵拿来个胡床, 放在被绑起来的威胜军都尉面前,他一屁|股坐下, 话也不说一句就开始吃烤羊腿。

  威胜军都尉于望被绑了一天一夜, 又渴又饿,身心俱疲,隔老远就闻到了烤羊腿的味儿,肚子疯狂打鼓。

  随着烤羊腿的香味儿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他还以为天武军终于良心发现给他们送吃的来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谁知……

  谁知蔡通这个人样虾蛆居然干出这种没人性的事来!

  “蔡通!”于望受不了的, 挣了一下,“是死是活你给个痛快话!”

  蔡通咬了一大口羊肉,吃得可香, 满嘴油光,咽下去了才说:“你是死是活,我说了不算,皇后殿下才说了算。”

  于望僵住,好半晌才挤出一句愤慨:“我他娘的怎么就这么倒霉!”

  “你倒霉?”蔡通哼笑一声:“你接到诏令文牒的时候怕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吧,就想快到到京城,你就是禁军统领了,不说指挥使,都虞候总能捞到一个。是不是啊?!”

  于望不想说话,因为蔡通说的全对。

  “于望啊于望,你说你好歹也是个将门之后,怎么就沦落到如今这地步了。”蔡通边吃羊腿边感慨,嗯,羊腿真香真好吃。

  “你少废话,先把羊腿给我吃。”于望快饿死了。

  “你还是先想想你自己能不能活吧。”蔡通又咬了一大口,说话都含混不清了。

  于望大惊:“怎么,皇后还要杀我了不成?我可是听诏令进京的。”

  “杀个你还不就如同碾死一只蚂蚁。”蔡通吃饱了,把剩下的羊腿塞于望手里,“你好好想清楚,好歹也是将门之后,别辱了门楣。”

  蔡通说完就走,留于望一个人好好想想。

  于望祖上也出了好几代的良将,家中藏的兵书都能赶上崇文院了,然而子孙后代不争气,这于望能力是有的,就是人比较倒霉,好事赶不上趟,坏事总能带累他。

  于望不傻,听出了蔡通的来意,可是……

  “你他娘的先把我手解开,你他娘的绑着我,要我怎么吃!!!”

  肚子太饿,根本就没办法思考。

  三日匆匆而过,启安城的大门再度打开,三处禁军整队,押送俘虏进城,过中心御街到宣德门前。

  中心御街两旁有不少百姓放下手中的事情看着,他们或许知道三日前发生了什么,也或许不知道。

  只要没有外敌打进来,京城就还是那个京城,百姓的日子还是一样的过,上面的皇帝是谁与他们的关系大又或者不大,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今年的课税徭役不要再加重了。

  宣德门前,禁军整齐列队,后面是押送的俘虏代表,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全都仰望着宣德门城楼,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

  所有人都在等,等宣德门城楼上出现的究竟是谁。

  辰时三刻,礼官版奏:“请中严。”

  群臣精神一振,目光灼灼盯着宣德门城楼,无论是皇党、后党还是清流,全部都在等一个结果。

  这三日,他们被关在自家府上,无论是谁一出门就被守着的皇城司亲事客气地“请”回去,就算是荣国公府的人也一样。

  有人想着,白日不能出行,那就漏液走偏门出去,然而躲躲藏藏走了不到百步就被满面笑容的皇城司亲事拦住去路,客气“请”回去,并“好心”提醒:“您是想进台狱还是想进诏狱,下官可以帮您向殿下禀明。”

  皇城司就是爪牙、走狗,一群人样猪狗!

  被“请”回去的人隔着自家门大骂皇城司。

  有暴脾气的亲事官就要去砸门,被同袍拦住,“他们也只敢隔着门骂两句,当面他们敢么?这种藏头缩尾的行径,谁看了不说一声可怜。”

  门的骂声戛然而止,显然是被戳中了痛脚,暴脾气亲事官还哈哈大笑,火上浇油。

  启安城风声鹤唳三日,今日艳阳高照,众人都等着一个结果。

  五刻,礼官版奏:“外办。”

  太乐鼓吹二署奏《太和》,革辂大驾从宫中出,躬身拜下的百官紧张地看着车驾,礼官将车帘升起,皇后身着武弁从车里走出,在她登上城楼时,宣德门里再没有出来第二个人。

  百官提到嗓子眼的心骤然落回肚里,皆有种尘埃落定的空茫感。

  皇后是真的完全控制了大内。

  难道接下来的朝堂,他们真的要听一个妇人的命令?

  妇人哪能担当社稷。

  “宣。”王妡吩咐礼官。

  礼部尚书阙元忠展开手中诏书,高声读道:“朕初膺灵命,抚育万方,一物失宜,忧责在己。欲使仁惠之政,达於天下;德义之方,孚於宇宙。岂谓莫大之衅,近发萧墙,反噬之恶,灭於天性。天子妾龙氏,胄出鼎族,誉闻华阃。遂听受邪谋,蔑弃君亲,密图悖逆,潜为枭獍。恶稔罪盈,用取屠戮。判斩立决。”*

  传声吏将诏书内容层层传远。

  这场在后来史书里被记载为“承圣政变”的宫变,暂时以一个女人的性命画下一个休止符。

  然而权力的博弈永远不可能休止。

  阙元忠宣读完对天子妾龙氏的判决诏书后,又展开另一封诏书,读道:“《书》云:‘知人则哲,惟帝难之。’《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太伯端委,周室以隆,东海就国,汉基方永。匪天祐之,孰能至此?令月吉辰,风调雨顺。太后俯观人事,仰鉴穹旻,自请养性别宫,福祈大宝。令有司具礼,务在周备,太后脱屣高蹈,何乐如之!”*

  这……这是把太后打发到了东都去了!

  太后兄长澹台盛眦目,太后外甥澹台才哲没其父压得住脾气,暴喝一声:“此乃伪诏!”

  他话没说完,就被皇城司堵了嘴拖走,殿中侍御史都没来得及反应。

  “澹台将军想说什么?”与澹台盛品级相同列班一处的霍照对他说话。

  澹台盛握着笏板的手一直在抖,可见是下了多大力气才忍了下来,对霍照扯出一个笑来:“霍干办,犬子尚且年轻不懂事,你高抬贵手,没必要喊打喊杀。”

  霍照笑眯眯地说:“令郎年及弱冠,蒙门荫选了六品官,怎么就还不懂事呢?”

  澹台盛的脸阴了一瞬,不想落下话柄给面前这个皇后走狗,他强撑起笑脸,说:“是本侯教子不严。”

  “看出来了。”霍照点头。

  澹台盛差点儿没被气死。

  宣德门城楼上,阙元忠宣读完太后移居东宫的诏书,又拿出一本来。

  百官盯着他手里的第三本,好些人暗暗蓄力,就等阙元忠出声就发难,朝堂不是一个妇人翻弄后宫的地方!

  “《诗》不云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自神宗失驭,政刑板荡,徵求无度,侵夺任己。下民困扰,各靡聊生。上天降监,爰命朕躬,廓定凶灾,乂宁区域。念此黎庶,凋弊日久,衣食未丰,所以每给优复,蠲减徭赋,不许差科,辄有劳役,义行简静,使务农桑。自今以後,非有别敕,不得辄差科徭役,及迎送供承。庶令安逸,明加简约,称朕意焉。”*

  听完宣诏,想要发难的人乍然漏气。

  第三张诏令竟是罢差科徭役诏。

  对这样一份诏令,没人能当众说出一个“不”字,哪怕皇后下这份诏令仅仅是拉大旗,最后实施起来有太多的操作余地,他们也不能在这时候说一个“不”字,那是站在了所有百姓的对立面,除非不要官声了。

  然而当官的,有几个不在意官声呢。

  王妡站在城楼上,底下百官的小动作一目了然。

  阙元忠已经拿出第四份诏书了,第四份是劝农诏,想发难的朝臣再次哑了火。农桑乃一国之本,没人能说劝农诏有问题,甚至这份诏书都不需要在经由宰执们和中书门下讨论,每年春耕时节朝廷都会下发此诏,虽然今年已经发过一次了。

  可吴慎不这么认为。

  到第五份诏书一出,免了括州三年赋税徭役,吴慎心下震动。

  皇后绝不是在用前朝翻弄后宫,她把太后移居东都是为转移百官注意,用后三份诏书收买民心。

  这些诏书全部是以皇后之名发出,众臣若要反对,最有利的武器就是“后宫不得干政”,外加移居太后是为不孝,中书门下死咬皇后诏令无效,不将文牒下发各州。

  若是如此,罢差科徭役和罢括州三年赋税徭役也就不可下发。

  皇后今日在宣德门前宣诏,京城百姓怕是已经尽数知晓,甚至已经传至城外,不出半日京畿一带都会知道皇后的仁政,朝臣若反对,那就是在激起民愤。

  可朝臣不反对这些诏令,一来太后被皇后移到东都,是萧梁皇朝的奇耻大辱;二来就是众臣承认了皇后的权力,是让皇后彻底掌权摄政了。

  无论是哪种,反对者都无法接受。

  禁军在皇后手里,民心在皇后手里,甚至官家也在皇后手里。

  皇后好计谋,摆在明面上,就看众臣接不接招。

  吴慎很难形容此刻的心情,不敢置信,后悔以及羞恼。

  诏书宣读完,俘虏自是先送去诏狱关着听候发落,皇后回宫,群臣散,礼部尚书阙元忠找到吴慎,把五份诏书拿给他,笑着道:“吴大相公,烦请中书门下尽快将诏令下发。”

  “阙敬纯,你竟堕落至此,与豺狼为伍,助纣为虐。”礼仪院知院瞿纯仁指着阙元忠痛心疾首斥责。

  阙元忠立刻收了假笑,警告:“瞿知院,何为豺狼,你给解释一下?”

  瞿纯仁一滞,想起传闻的皇城司养了一帮察子,专司刺探,无孔不入。

  “瞿知院,小心祸从口出。”阙元忠将诏书放到吴慎手里,拱手行了个礼,潇洒走人。

  他与瞿纯仁同榜进士,就因为瞿纯仁会钻营,礼仪院的实职被他抢了去,而他只是个没有差遣实职的礼部尚书。

  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