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二百五十三章 普通小学 ...

  这怎么能叫称兄道弟呢?

  竺年觉得自己很冤枉:“不就是逗小孩儿玩嘛。”

  这一下宋萱没来得及吭声,倒是尉迟兰在一旁说了一句:“姜戈快二十了,不小了。”

  该注意的得注意!

  噫!竺年觉得这日子没发过了,大怒:“你们今天都不准吃冰!”

  年兽不发威,真把他当年糕!

  御书房里所有人看他快步走开,也没人去追。

  侍奉的内侍和文书在边上装聋作哑。他们太子殿下怎么这么好玩,还用这个威胁人。

  宋果果倒是想追来着,无奈腿短追不上。他刚到门口,他堂兄已经人影都看不到了,蔫儿蔫儿地回来问:“今天真的没有冰吃了吗?”

  新京一整年都热,倒不是说完全没有凉快的时候。但不管早晚怎么凉爽,中午肯定是很热的,除非来台风。

  但是台风对新京的影响也不大。新京的地理位置太好,从来没有被台风正面登陆过。附近的台风再怎么狂暴,也只会给新京带来凉爽的风和降水。

  当冰淇淋被宋萱带回新京之后,就迅速风靡起来。

  当地产糖,产水果,奶类会比较昂贵。

  新京的大街小巷吃冰淇淋的并不多,吃各种冰糖水的特别多。

  皇宫内,每天下午点心都会配备冰饮。

  绝大部分大人好一点,小孩儿可喜欢。

  宋萱看看孙子,再看看表情比他孙子更可怜的尉迟兰:“没了。不过你们可以去外面买。”

  宋果果耷拉下肩膀,回到自己座位上:“算啦。被堂兄知道了,他肯定要更生气的。”

  尉迟兰也是一样的表情,回到位置上埋头处理公务。

  没办法,他家糕儿找了个借口躲懒去了,他得把工作都做了。

  宋萱看他做事:“你别老惯着穗穗,也管管他。都三十的人了,还一身小孩儿脾气。”

  尉迟兰就抬起头笑笑:“赤子之心,多难得啊。”

  宋萱看他继续伏案工作,把两人能够分开的最后念头都给断绝了。

  这个人对竺年的感情已经完全割舍不下。

  她以前担心尉迟兰心思太沉,她家看上去傻乎乎的大孙子肯定拿人没辙,说不定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现在看来,竺年压根就不需要担心这些,反倒是该担心尉迟兰把竺年盯得太紧。

  宋果果半懂不懂:“哥哥就是被宠坏的小孩子。”他就不一样了,他成熟稳重,才不想着不让人吃冰来打击报复。

  尉迟兰不能对宋萱怎么样,还不能对宋果果怎么样吗?

  他对小孩儿招招手:“过来,看看这些。”

  他现在手头最重要的一份工作是海外十六州的水利铺设。初步包括两百三十座小型水坝,总长数百里的运河,以及包括堤坝、河道疏浚、桥梁、两岸水土保持等。除了这一些建设项目之外,还包括后期维护,人员配置,资金来源等等。

  别看尉迟兰是一个人坐在这里,做这些事情的团队前面的办公楼里占了一整层,还得在新京大学成立一个专项,分了若干小组,来配合相应的工作。

  另外也不乏一些临时招募的人员,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宋果果现在就是个旁听生,自诩已经完成了大学课程,也对政务有了不错的了解,但还很少能够直接接触到正正经经的重大文件资料,一听就跑了过去,然后就傻了。

  尉迟兰像是什么都不知道:“有哪里不懂的就记下来,一会儿中午遛弯的时候我跟你说。”

  宋果果看他态度温和,觉得他芳哥不是他糕哥那样小肚鸡肠的人,肯定不存在什么小心眼。

  所以,为什么这些字他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一个都看不懂了呢?

  郑锦瞧在眼里,脸上的表情更加严肃。

  长得比他高有什么用,还不是不长脑袋?

  他现在养分都长脑袋了,等等就能长个子了!

  竺年很快听说了这事,背地里笑得不行:“果果还把你当个好人。你当先生,哪个不是脱一层皮?”

  像他这种顽劣的学生,当年那功课是一篇接淹一篇,拖欠一点点晚上都要睡不着觉。

  尉迟兰泡在皇宫的室内泳池里,见他笑就游过去:“你这不是好好的,哪里脱一层皮了?”

  “都整个被你吃辣,还皮呢,没有皮!”室内泳池不大,竺年兴趣不大,跟着下去游了两圈就重新坐到岸上。

  尉迟兰游了好几年,身姿也没这么好,只敢在心里面嘀咕:还真是水龙王。

  竺年敏感地看过去:“你是不是说我什么了?”

  “没有。”尉迟兰慢悠悠地在水里划,“我在想,你那些功课到底放在王府还是东宫?”

  两边挨得近,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是收了起来,也不一定放哪里。

  “王府那儿吧。”竺年猜,“东宫库房可小,我们不是还借了老爹的私库放了点东西嘛。”

  主要是他们常年不在京城,家里有什么送礼之类的事情,放在竺瀚私库里跟着一起送了。反正那里有专人打理,也省了一份东宫的人工。

  另外就是他老爹的小金库着实单薄。

  他老爹成年在外面打仗,什么金石玉器都不如粮食铜钱,对这方面压根没有概念。因为出身带来的审美倒是在,但这种东西又不是想要就能马上就有的。

  粮食得从地里种出来,布料也得纺纱织布。

  能够收入皇宫的器物,自然也得工匠精雕细琢。

  前朝虽然留下来了一些,但有些太过具有前朝特色的东西,拿来赏赐并不合适。

  还好竺年这辈子是做珠宝生意起家的,拿了许多给他老爹充门面。

  尉迟兰想了想:“等这次回去,把东宫多改几个库房?”

  反正他们后宅没什么人,房子空着也是空着。

  “改呗。”竺年看尉迟兰还泡在水里不上来,就催他,“不热了就起来洗澡去。”

  尉迟兰对大热天还要洗热水澡充满抵触,看看竺年突然又积极起来:“走,洗澡。”

  竺年还到到奇怪:“变天了?”平时催他洗澡,非得哄老半天,比小孩子都难搞。

  尉迟兰上岸,把竺年拉起来往浴池走:“一起洗。”

  新京的皇宫就这点好,用水的地方都大。

  而且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的皇宫,内部分成好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他们这边的浴池也就比游泳池略小一点,很多事情都能施展得开,比京城那边好多了。

  京城冬天想要洗个宽裕一点的热水澡,以前还得去郊外有温泉的行宫。

  那边的温泉温度也不太高,还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尉迟兰和竺年去过一次,就不感兴趣了,反正他们自己有冬暖夏凉的小殿,不需要去凑那个热闹。

  等他们把手头的水利工程的事情忙到告一段落,就去梁州海峡北岸考察。

  北岸六州,地势同样开阔平坦,只在东缘有一道狭长的山脉,不是很高,遍布各种毒虫猛兽。

  当地官员最头疼的事情就是:“那些粟人怎么就不怕死,非得翻山过来。”

  这些山别看不高,看着也清秀,当地不是没想着利用起来,但实在是遭不住。除了毒蛇猛兽之外,还有各种奇特的地形,人进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偶尔有人翻山过来,几乎没整个儿的。他们还得派驻大量的人员在边上守着,防止对方携带什么奇怪的传染病过来。

  竺年和尉迟兰跟着当地官员参观山脚下的药田,听他说起对面的粟人:“他们那边日子过不下去了吗?”

  有个能够安生的地方,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往未知呢?

  “粟人新换了个国王,凶残得很,把百姓当奴隶卖给那些海盗。”官员是个有了点年纪的妇人。

  她不是跟随宋萱南迁的梁人,是当地人。

  他们这里祖祖辈辈和粟人只隔了一道山,虽说交通不便,但一些沿海地区还有交流,也有通婚。语言习俗都比较相似。

  他们这边成了梁人,只要踏实工作,就能住上结实的房子,不用担心小孩儿老人不明不白得死去,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

  但是一山之隔,那些粟人明明也从这里学了许多,偏偏没用在正途上,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更加艰难。

  尉迟兰看他有些感慨,就问道:“那你想让粟人,也过上和这边一样的生活吗?”

  妇人笑着摇了摇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这里还是比较穷的。”

  在内陆,梁征战平息未久。但在海外,十六州的大致版图已经固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停止扩张,把重心放在发展上。

  能够住上砖瓦房的人家还是不多。

  城里相对好一些,近两年因为排水管道的铺设初见成效,显得干净。但只要去往一些小型的集镇,就能看到明显的差别,更别说是普通的农村。

  她想得很通透。顾好自己就好了,还管什么邻居呢。

  这位邻居是好邻居还是恶邻都还不好说。保不准人家过来,是想抓了他们的人也当奴隶贩卖呢?

  近山的这一片是这边六州最落后的地区,但是近年来因为药材种植加工的展开,当地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本来以为的药材种植多了,药品产量高了,价格跌了不少,会导致收入减少,其实并没有。

  药便宜了,能看得起病的人也多,还有朝廷统一收购。

  当地人只需要栽种,不要烦心销路。栽种也有专门的人来指导,药材加工厂更是提供了不少体面的就业岗位。

  竺年他们跟着当地官员走了一圈,觉得还可以。

  整个北部沿岸适合建造码头的条件不好,比南部地区商业氛围弱了一点,但是各方面做得都很踏实。

  他们转了一圈,前后就花了两个月。

  等当地官员站在码头上,一大清早送走太子一行人,都吐出一口气。

  “总算是走了。”

  “两位殿下人都很好,没必要这么紧张吧?”

  “人是很好,可你没听说那位刚来不久,就让那群眼高于顶的大学生罚去修水坝了嘛!”

  “新京大学的?”

  “大学生修水坝也不稀奇吧?我们这儿修个水坝,带头的不也好几个大学生?”

  “可不是让他们画图纸指导工作,是扛水泥搬砖做苦力呢。”

  “我也听说了,说是触怒了太子殿下。”

  “所以说啊,这些高高在上的梁人,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喜怒无常得很。”

  “这话说的,你就不是梁人,我就不是梁人了?”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你去京城说一句‘我是梁人’,看人家认不认吧。”

  一群官员不欢而散,没想到的是,在大船离港之后不久,压根就没穿过海峡,一艘小船就放了下来,载着已经改换衣装的竺年等人拐向一个当地人的小渔港。

  说是渔港,其实就是一个海边小村。

  渔船就是一些小舢板。

  竺年他们的船混入其中一点都不显眼。

  当然他们这么些外人来,还是很显眼的。

  他们还没把船拽上岸,就有人跑了出来。

  当前的是一群小孩儿,看到他们一点都不陌生:“侯叔叔来啦!”

  他们说着标准的大梁官话,几个追出来的老人尴尬地点头笑了笑,用当地话骂了几声,应该是斥责小孩儿乱跑。

  竺侯用当地话招呼了几声老人,就对竺年介绍:“咱们学校有个小兄弟,出来之后当了渔民,也不知道怎么就到了这里,还当上了村长。”

  尉迟兰和竺年太高了,本地人长得大都瘦小。他们的皮肤可以涂黑,但身高没法缩水,换上了当地人的衣服也不像当地人。

  尉迟兰听着是越来越好奇:“回去的时候得去一趟南泉,见见你们读的那个学校。”

  好歹他也是个先生,这辈子也就正经教了竺年这么一个学生,但那个学校也太夸张了,这都是出了多少人啊。

  竺年的亲卫营不必说,几乎九成九来自于南泉的学校。

  竺年被册封太子之后,亲卫营就在京县外头找了个地方作为军营驻扎。

  当时还闹过一件不大不小的笑话。

  由于亲卫营几乎都是南泉人,在军营里都说南泉话,有一次有个小分队出去拉练,碰上一支准备造反或者说已经开始造反的反军,被直接给灭了。

  反军哪里想到来人这么凶残,嚷嚷了半天投降也没人听(听不懂);被审讯也听不懂,还被当做负隅顽抗,被打得可惨。

  亲卫营里确实有不少语言天赋不错的,别说是官话了,就是外国话也能高低来几句。但巧不巧的那天的队伍中就没一个语言人才。

  毕竟亲卫营战斗力才是第一要素。

  竺年的亲卫营可凶残。主要是正经打仗的时候,他们没捞到什么战功,憋着一股子气。

  撇开这些亲卫营,还有更多的投入到了军队中,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将领。

  当官的人数相对少一些,也只是相对。在北地的官场上少见,南地、海外、姜地,出自南泉某个学校的学生可一点不少。

  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才更多。

  这个学校还只是个小学。

  竺侯光着脚踩在沙滩上,一边跟着孩子们往村里走,一边说道:“现在可没那么多人了。早年咱们那会儿是占了便宜,但凡认识几个字,就能找到不错的活计。现在教育普及率高,识字率高,各行各业的要求都提高了不少。现在南泉在推的成人职业教育做得不错,等试点成功了,说不定可以推一推。”

  成人职业教育这个,其实是从最早的扫盲班开始的。

  负责基础教育的小学开办起,就几乎同步展开一些针对成年人的扫盲短期课程,旨在认识常用字,能够读写简单的信件,会写自己的名字。教的内容不多,但是收费低廉,学习时长也短,很多岁数不大的成年人都愿意学一学。

  有些不怎么差钱的,甚至愿意为了看懂话本,听懂唱戏,来报班上课。想要达到那样的水平,显然不是扫盲就行,得更深入学习,还有因此一不小心考上了官的。

  接下来就是账房的培训课程,讲怎么新式记账之类的内容。

  像南泉百业兴旺,往来的人流庞杂,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受欢迎的。

  但是目前大梁大部分地方,都没有那么大的能够支撑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存在。

  很多地方就是简单的农牧业,类似银城几乎只有酿酒这样单一行业。

  竺侯的意思也不是马上就全国推,还是一个一个地方来,因地制宜。

  说着,一行人已经到了村里。

  尉迟兰第一眼看到的村子边上的一大片野柠檬,整张脸都皱了起来,还往竺年身后躲了躲,接着才看到一排排房屋。

  竺年看他的样子就笑:“柠檬很好用的,当地人还能用来清洁碗盘和衣服上的污渍。做成蜜饯不也挺好吃的?”

  尉迟兰又看了一眼那片柠檬,再重新扭过头去看村里的房子:“这房子造得有点意思。”自从他第一次不察被柠檬酸到之后,这个坏狸奴就变着法儿让他吃柠檬。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看他控制不住的变脸。

  他倒是想忍着,偏偏当着竺年的面,是一点自控力都没有。

  在外人面前,他还是能撑一撑的。

  竺年拉着他的手,也跟着他看。

  在一片开阔平坦的土地上,房屋并没有呈现横平竖直,或者相对整齐的排列方式。格局反倒非常像南地某些海边的小山城,道路窄窄的弯弯的,两边的墙很高。

  围墙和房屋看得出都打了扎实的地基,全是一块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之上,用来垒墙的主要材料不是砖石,而是蚝壳。

  蚝壳边缘锋利,一丈多高的墙想要用普通的办法攀爬上去,能把人皮肉都削去一层。

  “都是生蚝的壳。”竺侯解释,“外面近海有蚝排专门养这些,每年搜集的蚝壳很多,除了直接这么垒砌,烧制后就是石灰。”

  已经在新京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尉迟兰,对生蚝并不陌生:“那么多生蚝,还需要养?卖得完吗?”

  生蚝这种东西,海边礁石上到处都是。沿海的人直接过来用棍子和刀撬。

  “做成蚝油和蚝干,味道很好的。”

  “养殖的收起来也方便,加工也方便。质量能够控制好,也能卖更远一些。”

  他们说着,就看到一个黑瘦的汉子脚步匆匆迎面而来,眼里面没有别人,直接冲到竺年面前:“小王爷!您怎么来了!”

  竺侯拍了他一下:“叫太子。”

  “哎,对!太子!嘿嘿!”汉子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牙,“来,赶紧进屋坐着聊。”

  窄窄的巷弄里头,是一栋栋格局敞亮的房屋。

  竺年一进去就赞叹了一声:“果然这地方不比山里头,造房子要舒坦多了。”

  “那是。”绕过影壁,村长带他们到了宽敞明亮的堂屋坐下,“要不是这地方以前不太平,都压根不用把房子修成这样。”

  村长老婆已经冲了热茶出来,还有一大盘水果干果糕点。

  哪怕竺侯这种不打仗的人,也懂不少军事,对自家年纪小的学生解释:“这种格局非常方便巷战。道路狭窄,宽一点的车马进不来,只能步兵单人进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地方的道路还暗合阵法,长得样子都差不多,陌生人进来,兜上两三圈就能迷路。

  竺年就顺着问道:“现在好多了?”

  “好多了,都打服了。”村长又呲出一口白牙,“咱们学校教的功夫好使。一般的海盗来了,还不一定谁打劫谁。”

  他们这地方搞海产养殖,除了生蚝,还养一些其它的海产品。规模比起南泉那一块是压根不能提,但在这一片已经是独一份的扎眼。

  是一艘船经过这一片,就能知道这里的富裕。

  他们港口不好,停不了大船,看上去就格外好欺负。

  尉迟兰就去看他家胖狸奴:所以你办的小学究竟教了什么?这村长不是普通的小学生吧?什么小学还得教兵法打仗的?

  竺年被看得不明所以,回过头问村长本地的各种情况。

  他们准备暗访。

  被官员带着参观,肯定是被带去当地条件最好的地方,能看出什么来呢?

  作者有话要说:  南泉小学的教学内容

  一:基本生活常识(吃饭、穿衣、打仗)

  二:基本文化课程(写字、算术、打仗)

  糕儿(=?ω?=) :都是一些基本内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