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二百零六章 纨绔偶像 ...

  竺年被恶心得够呛,瞬间没了玩乐的心思,伸手直接像抓小鸡一样,把人拎回到位置上:“上课!”

  然后竺年就成功管理了纨绔子弟。

  别看纨绔们个个都是鼻孔朝天,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德性,但是比他们还会玩儿的,那他们还是服气的。

  他们现在玩的这些,不都是竺年起的头吗?

  而且玩也得分高低,能玩得到竺年这份上的,是那种天天秦楼楚馆花天酒地能比的境界吗?

  在纨绔们眼中,竺年无疑是纨绔中的天花板。

  人家出身也高贵,他们也没一个能够比得上。瞧瞧同样是纨绔,人家坐在讲台上,他们只能坐在讲台下。

  一个纨绔,还能被他们叫一句先生呢。

  那是普通纨绔能够得到的成就吗?

  纨绔们看着竺年的眼神晶晶亮晶晶亮的。

  竺年也无所谓,教材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编写的。为了避免纨绔们将来真的当官为祸一方,他干脆把人往不需要出门的官员的方向培养。

  朝廷里官员的数量整体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养闲人的余地。大不了,他还可以设计几个专门的衙门,省得他们坏事。

  对这些人的要求,竺年就两个:“能看得懂公文,能照着格式把事情讲明白。”

  纨绔们觉得这两个要求就很简单。也不知道哪个“灵机一动”,觉得:“先生这么做,那是为了我们着想。你们想,要是咱们当了官,那不就没人管了?到时候不是咱们想如何就如何?”

  纨绔们纷纷觉得有道理,甚至还觉得外派更不错,省得在京城不是被这个管就是要看那个的脸色,一时间竟然上进起来。

  虽然上进的着实有限,至少竺年布置的作业会按时交。

  也不知道是不是竺年有了教学成果,秋天的时候,又送来一批学生。

  这批学生明显不是纨绔,但也不算是出身特别好的,更像是那些平时会等在吏部门口候缺的。

  这些学生态度很好,但有一部分知识也不一定扎实,对当官缺乏整体的认识。

  竺年还是照着教材教,偶尔会加一两个实际案例给他们当作业。

  他每一旬就去上两天课,也不和学生们多接触,倒是有不少学生拿着作业本、小红花、糕点、绣球什么的,有事没事去竺年家门口。

  嬉王府、南王府、梨园,甚至皇宫,竺年也不定住哪儿,这些学生多半扑空。

  他也不收礼物,也不给学生看作业,学生们毫无办法,却半点都不气馁。

  虽说学生们多半没那么有空,不可能风雨无阻天天来家门口晃荡,但次数多了,总是会撞到鬼……撞到尉迟兰的。

  尉迟兰见到一次两次,还以为是好学的学生来请教的,虽然心里面感觉有点不对味,但也说不出什么来。次数多了,看到的东西也多了,就品出味道来了——这是要挖他墙角,当着他的面组团来绑他家的胖狸奴!

  尤其那几个捧着花的!还想丢帕子的!

  那帕子上绣的什么?

  凤求凰?!

  鸳鸯戏水?!

  尉迟兰脸都黑了,一回家就吩咐以后不许“闲杂人等”在外面转悠!

  然后竺年就被参了。

  这次不是在御书房,而是在大朝会上。

  竺年差点把笏板摔地上,南泉口音都冒出来了:“咩?”

  那文官盯着他,又是文绉绉的一通,格外义正辞严。

  竺年把这么一大段不带脏字的话,放在脑子里翻译了一下,甚至怀疑是不是昨天晚上蛮蛮喝酒喝多了,把他亲出了宿醉,不然怎么会听到这么离谱的事情:“您的意思是……我,长这样的,去勾引那几个……长那样的?”

  他下意识看了看和兵部那些人坐一起的尉迟兰。他的审美没错啊,什么时候降低要求……不是,应该叫饥不择食也不至于看上那几个纨绔吧?

  由于他的表情太不可思议,以至于众人跟着他的视线去看了尉迟兰。

  尉迟兰的身高在朝臣中间属于鹤立鸡群,长相……那也是鹤立鸡群。

  大概是尉迟兰的长相过分具有说服力,众人又下意识去看那位言官。

  当言官的嘛,那当别人以为会有词穷的情况,他们这是属于专业技能,绝对不存在的,立刻又是骂人不带脏话的一大通。

  竺年听得脑阔疼,一边卡顿一边翻译,慢了好几步才反应过来这货是说他狐狸精勾引姜国未来的小花朵,处心积虑败坏姜国民风,那颗心啊墨墨黑墨墨黑的。

  这话连姜卓都听不下去,斥责了一句:“嬉年必不会如此,休要胡言!”他瞧了瞧竺年,或许是竺年的表情过于震惊,竟然忍不住轻笑了一声。

  “噗。”

  噗你个头啊噗!

  竺年顿时就不行了,恨不得立刻扑上去把他野爹从龙椅上拽下来,再夺了他的鸟位!

  尉迟兰这时候站出来,走到那位言官身边:“不知我们家郎君,勾引了哪些人?刘大人在此红口白牙的,总得有个证据。”

  刘姓言官一点都不怵,啪啪啪连报了好几个名字:“几位才俊去书院是准备学做官的,前途不可限量,还请嬉王自重。”

  “才俊”的名字一出,一部分朝臣心里面就有数了。另一些不清楚的,也被同僚好心科普了一番。

  书院这个地方,说是去做官,但他们这帮子是看不上的。

  八品九品的也能叫官?

  还得考?

  他们家的子弟那上来起码也得是个五品。确实现在也得考试,但那不过就走个过场,全场就一个人考,考高考低了都是这一个人。当然也不会真的成绩会特别难看,反正就一个人考嘛,早点把考题告诉人家,让人家多点时间准备。

  当然,八品九品也是官,但那就是个家里几个不争气的东西讨一份官职,说出去好歹这么大岁数了也算是有一份正经差使。

  这群人有什么前途,还不可限量的?

  虽然都知道这事情多少是胡搅蛮缠,但竺年的笑话,他们当然是乐意看的。只除了几个吃瓜吃到自家头上的,神色颇有些尴尬外,其他人一个个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有些还从袖袋里摸出小点心来吃。

  竺年被说的脑子都糊涂了,完全不知道这种颠倒黑白的话怎么会是从人的嘴巴里说出来的。

  尉迟兰倒是一点都不糊涂,居高临下地看着言官:“不知道刘大人是怎么确定是我们家王爷不自重的?嬉年一旬就去书院两天时间,和任何学生都没有私下交流,请问他怎么不自重?你是亲眼见了他如何不自重?倒是我亲眼见了不少次,你口中的那几个才俊是怎么不自重的。他们堵我家门口不是一次两次,街坊邻居相信也不是没见过。我下令赶了好几回都赶不走,您倒是让他们自重一下如何?

  至于说嬉年误人子弟,您去过书院吗?对比过嬉年教学前后,这些‘才俊’的成绩吗?看过他们的功课吗?

  再说到他们的前途如何,想来他们自己的家长都不担心,倒是用不着您来多说。反正年末考核不通过,他们也不用待在书院,更谈不上什么前途了。”

  那言官被怼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但最让他震惊的却是尉迟兰说的最后一句话:“年末考核?”

  不是,书院这么一个收拢纨绔子弟的地方,还有年末考核不通过就筛掉这么严格的规矩吗?

  许多朝臣面面相觑,都不太清楚。

  姜卓倒是很清楚:“书院名额有限。这是刚开始就定下的规矩。”

  吏部也清楚,毕竟考核上来,是都要归他们吏部管的。

  吏部的官员就在姜卓的示意下,把书院的规矩简单讲了讲。

  反正就是每年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再加上平时成绩,每年给一个综合评定。

  根据评定成绩,筛掉成绩最差的一成和不合格的。

  学制最长三年,三年还没通过吏部的筛选,也必须从书院毕业。

  这规矩很好理解,哪怕是族学,总不能一直待下去。学到了一定年纪或者是一定程度,该打发出去就打发出去,只是有出息的自然是跟着家中长辈或者世交的前辈更进一步深入学习,没出息的放出去傻玩也好,看管家业也好,甚至是干脆分家出去也都是一条路。

  搁朝廷办的书院,那当然也是一样的。

  书院给每家都分了若干个名额,看起来等于是给这些家族一些不上不下的小辈安排了正经出路,但也不是打包票的,真就烂泥扶不上墙,那肯定也不行。不管是通过自身学习,还是各种……盘外招,起码得面上过得去。

  要是从书院毕业了,还没有被安排官职,也不是说就没机会参与吏部的招考,是一样可以去的。但是对这些纨绔来说,书院这么好的学习氛围专业的先生指导,都不能让他们考中一官半职,那回家之后自考基本没戏。

  总不能学姚家那个少爷,被竺年在梨园小筑关了两年,也算是因祸得福,考上了一号码头的官职。先前听说是到皇子跟前当差去了,总之也算是出息了。

  不少人想到姚意,看一眼姚尚书,又看一眼竺年,把事情琢磨了一番,觉得竺年既然连姚意这么个混不吝的都能搞定,那书院现在的那些个说不定也能行。

  他们自己家现在是没有这方面的“才俊”,但保不齐将来有呢?

  想到这里,许多人开始纷纷递梯子。

  言官也不能死咬着竺年不放,剩下的想批竺年豪奢的话也只能咽了回去:“哼!”

  竺年瞪眼。哼个鬼啊!

  接下来朝会说了什么,竺年左耳进右耳出,全没记住。

  朝会结束之后,都不用姜卓说,就拉着尉迟兰理所当然去刚盖好的小殿蹭饭。

  小殿外面的花草虫鱼还差点意思,但是小殿里面已经收拾齐整,考虑到姜卓平日里多半在御书房工作,距离御书房更近。只不过现在气候事宜,倒是发挥不出小殿调节温度的好处。

  姜卓看他们自说自话进来,也没说什么;再看看宫人端上来的三人份的饭食,挑了挑眉:“怎么?王府还差你们一顿饭?”

  竺年一边洗手,一边看他:“这不是陪您吃饭嘛。”

  和儿子儿媳一起吃饭,当然好过自己一个人吃饭。哪怕是假儿子。姜卓心里面还是觉得不错的,中饭还一不留神吃多了一点,吃过就背着手遛弯,听竺年说这边种一棵什么树,那边摆个什么花。

  “回头夏冬两季,朕就在这儿办公,往来人多,别整太多花里胡哨的。”

  “知道,就随便摆两盆小点的,能看得出四季变化的。”

  两人聊了些有的没的,竺年就开始说正题了,也没绕弯子:“给我点名额,我认真教书。”

  姜卓没说反对,直接问:“几个?”

  竺年咂摸了一番尉迟兰在银城时候气出的燎泡,又有点想打退堂鼓,手抬起来又放下,手指头动了动,像是突然数不明白自己有几根手指头似的。

  姜卓和尉迟兰就一起看他在那儿掰手指头。

  尉迟兰刚开口:“要不就算了吧,和人怄什么气……”

  话还没说完,姜卓就说道:“多了也不好,就给你十个名额,随便你自己怎么弄。”

  随便?竺年眼前一亮:“那我自己带着学生办书院,抱月居那儿还有房子空着,正好,也省得我两头跑。”

  抱月居就是梨园那边的新楼,姜卓给题的名,还像模像样搞了块匾,挂在正厅里。

  姜卓又骂了他几句,倒也没反对,回去御书房,让当值的大学士写了条子,干脆免了他在书院的值。

  竺年转天就把《抱月书院》的牌子挂了起来,还是让姜卓写的,在梨园大门口另外弄了个小亭子,摆了指向牌和小地图,又贴了招生的告示。

  同样的告示还贴在了糖巷等地。

  这一回他没派人解说,毕竟这是要招官员的预备役,连告示都看不懂,那就算了。

  他这一出,立刻引来言官群体的极大反应,像是完全看不见姜卓的题字一样,接二连三地上奏折弹劾竺年。

  姜卓这一回倒是没招竺年进宫和言官对线,而是亲自解释:“书院本就谁都可以办得。你们要是有谁想办,那也是可以的,不用另外审批。”

  话是姜卓对着言官们说的,但很快就传了出去。

  许多世家门阀有能力开办书院,培养子弟,但他们本身就有族学,本家、分家、旁支、亲戚、朋友,自家人的子弟都来不及培养。

  对外招收学生?他们可不想把自家的本事和人脉关系拱手送上。

  竺年一个黄毛小子,本事确实有几分,可是办学?呵呵。

  他招来学生,到时候能不能进吏部考试都不一定呢。皇帝御笔亲书的匾额又怎么样?皇帝还能关心这么点小事情?

  到时候学生毕业了,要是没门路进吏部……哦,这位嬉王还是南王府的世子呢,可以安排去南王府啊,就是到时候别南王府不认就行。

  怀揣着看笑话的心思,一众官员就看着竺年的书院招学生的事情,在京城的文人圈子里掀起轩然大波。

  主要还是曾经大月的那些世家子弟,他们自认学问不差,有些原本就是官员,甚至还颇有政绩。

  有些人确实心怀亡国之恨,打死也不做姜国的官。

  但大部分人只是没有门路当官。

  更现实一点,做人总是要吃饭的嘛。写话本、卖字卖画能活命,但哪有当官好啊。

  一时间,邀请尉迟兰出去游玩的帖子犹如雪花般飘来。

  竺年看了几封,觉得奇怪:“怎么没人请我出去玩儿呢?”

  尉迟兰当着他的面,把一沓帖子丢小茶炉里烧了:“你要早睡早起,这些夜宴什么的,还是别去了。想出去玩,咱们去京郊跑马游湖?”

  竺年瞧了瞧当家主母的脸色,不敢吱声,也不想去游湖:“不去,总感觉今年凉得快。前阵子中午穿短袖还热,现在穿秋衣早晚都有些冷了。”

  尉迟兰摸了摸竺年的手,没觉得凉,但还是往怀里揣:“早晚还是多添件衣服。等再过两天,这边壁炉和火炕可以烧一烧,去去湿气。”

  抱月居很大,主要的采暖方式当然不可能再搞全屋地暖,还是以壁炉为主。一些屋里安排了火炕,但是不多。他们冬天不会在这里长期居住。

  “宫里头又送了一批秋衣来,你看看喜欢哪些,放这边屋里。挑两身不喜欢的,放父皇屋里。”

  长随在旁边听着,就当自己没听见。心里面也嘀咕,陛下怎么就爱穿他们家王爷的衣服?现在出宫只要是来他们家玩儿,也不多准备一套衣服。

  自从个头不长了之后,竺年就对新衣服失去了兴趣:“你看着办吧。我也穿不了那许多衣服。”

  大户人家的规矩嘛,每一季都得准备新衣服的。

  嬉王府就有裁缝和绣娘,除了给竺年和尉迟兰做衣服之外,还有负责下人们的衣物。从事不同工作的下人,衣服的式样、料子都不一样。

  除了嬉王府自己准备的之外,南王府每一季都会送来两人的新衣服。

  自从竺年认了太后当奶奶之后,宫里头也是一年四季这么送。

  等尉迟兰开了“伊人”这家周边店之后,又会有事没事给竺年添一些奇奇怪怪的行头。

  虽然现在衣物染色特别容易褪色,过了一遍水之后,大部分衣服都会不那么光鲜,但竺年又不是一天换三套衣服,哪穿得了这许多?

  偏偏他的大部分衣服都是跟着身份走的。他自己不穿,也不好给别人穿,还真就只有姜卓穿了没事。

  类似姜崇这样的身份倒是也能穿,但是姜崇要比竺年矮一截,穿着不合适。另外几个皇子,年纪太小了,身形相差太大,也没法穿。再说人家也不差这些衣服。

  尉迟兰就不一样了。他就特别喜欢打扮自家狸奴,除了衣服之外,还有搭配的冠带之类更是讲究。

  过了几天,竺年就按时在抱月居开展入学考试。

  虽然很热闹,但真正能赶上考试且符合条件的,只有一百人。

  一百人也不少了。

  考场就摆在抱月居临河的小广场上,特意去别处借来了桌椅板凳。

  有些好事者特意租了船,在沃水上看着。有许多背弓负弩的御林军看着,他们也不敢喧哗。

  被这么多人盯着,考生们的表现也是各有不同。

  有的镇定自若下笔如疾风,有的抓耳挠腮满脸通红。

  竺年陪着姜卓在露台上往下看:“父皇觉得怎么样?”

  姜卓一脸凝重:“朕觉得可以再来一份冰淇淋。”

  竺年:“……”他觉得搞不好以后真打起来的时候,他可以直接用冰淇淋撂倒姜卓,造成敌方短时间内群龙无首的局面,从而给自己赢得时间窗口。

  打住!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姜卓看他一脸无语,就笑:“这些个还不知道能留下几个呢,现在什么看法都太早了。”

  竺年觉得也是这么一回事。

  目前做的这些事情,都算是姜卓占领消化大月的一部分举动。

  并吞土地是一回事,真正成为一个国家是另外一回事。

  武力的征服是非常快的,但思想文化的融合需要精打细算,不能操之过急。开放一部分的名额,给原本的大月官宦,给他们一个口子,但适当压制他们的上升途径,是一种比较柔和的方法。

  这个时机也选得非常好。处于原本的姜国门阀们已经吃饱,能够暂时满足的时候。他们这会儿飘着呢,也知道该给姜卓更多的空间,才能让姜卓带领他们去分食更多的蛋糕。

  这次考试的内容分了几个科目,考试会持续一整天。

  竺年和姜卓都不可能就这么监考一整天,很快就去了太后住着的梨园精舍。

  这一年,太后的精神是愈发不好了。

  在梨园精舍住着,她还稍微好一些,眼看着再过两个月不到就要入冬,姜卓都不太敢开口让她搬回到宫里头住。

  倒是太后自己说道:“我啊,想了很久,想着我还是回上都去。我得去夕照原陪着你父皇。”

  这时候竺年已经回了抱月居,屋里头就只有太后和姜卓母子。

  夕照原是姜国原本的皇陵所在。太后说这话,是在安排自己的后事。

  太后见姜卓不吭声,还笑了笑:“你国事繁忙,到时候就不用送我了。我喜欢糕儿,让糕儿送我去,到时候就让他陪着我。糕儿那么讨人喜欢,你父皇也喜欢他的。”

  作者有话要说:  一家亲

  太后⊙ω⊙:奶奶给你准备新衣服。

  糕儿⊙ω⊙:我也给奶奶准备新坐骑。

  太后 o(* ̄▽ ̄*)ブ:喏,寿衣。

  糕儿 o(* ̄▽ ̄*)ブ:喏,仙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