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把九十二章 上火 ...

  姜卓第一次从尉迟兰的身上看出真切的情绪,突然觉得自己要不还是把娃儿们在银城多留一阵?

  尉迟兰看姜卓没什么反应,也不介意。

  反正顶多再过一个月,银城的热乎气马上就要没了,到时候整个一片全都银装素裹,变成一座真正的银城。

  但想想,难不成真的还得教那群崽子一个月?

  “嘶——”

  姜卓看他动了几下嘴,燎泡就裂开,隐隐能看见血丝,就说道:“还是少说话。”

  “多谢父皇关心。”尉迟兰想到竺年家还有几个弟弟妹妹,在这一刻突然感觉出独生子的好处来,琢磨着将来要是糕儿想养娃了,顶多就抱养一个,不能更多。

  现在只能想想,真要抱养,起码得等局势稳定下来,还得从亲戚中选一个。

  不过自家胖狸奴好像不怎么介意血缘,说不定什么时候从外面自己叼一个崽子回来。

  他一路骑马跟在姜卓的马车后头,进到城里。

  姜卓原先住的院子,现在太后住着,不用另外再收拾,还有宫人在,简单布置一下就行。

  姜卓有些疲惫,到了之后就简单吩咐了两句歇下了。

  他一觉睡到傍晚,洗漱完等了一会儿,才看到竺年带着太后和一群人,排着队唱着歌跳着舞回来。

  人群进到这边坊门口的时候,已经分流出去了大部队,剩下的都是在这一片住的,没多少人。

  看到姜卓黑着脸站在路中间,只有太后高高兴兴,把身边宫人提着的篮子往他手里一塞:“来,娘采的今年的第一串葡萄!”

  姜卓想到原先他母亲来了京城之后,整个人就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现在竟然都能跳舞了,就气不起来,接过篮子:“多谢母后。”又板着脸看着后面的一群崽子,收获了一串“父皇”,才哼了一声,“不累吗?赶紧回去洗漱,吃饭!”

  “哦!”竺年带头叫了一声。

  一群小崽子们一哄而散。

  太后看得直乐,拍拍姜卓的肩膀:“大郎也不要太端着,偶尔放下一些,你轻松,孩子们也轻松。你是皇帝,也是他们的爹。”

  “朕瞧他们都轻松过头了。”姜卓话是这么说,语气却不重,扶着太后回屋。

  过了一会儿,竺年亲自过来叫吃饭。

  姜卓吃完,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让竺年带着去转了运河,又去看银城。

  竺年昨天在葡萄园玩太开心了,早上不太有精神。

  运河沿岸修了平整的水泥路,往来都是在工地劳作的人和车。

  姜卓注意到挖出来的很多都是石头,但工程进度比他预想中的竟然还快一些。

  等到了银城,船坞已经造了起来。里面有两大两小四个泊位,地方很大,周围建造了高高的围墙,墙角有箭楼,内部有营房。

  只是现在两个小泊位正在建造渔船,两个大泊位还没有动静。

  姜卓看着已经几乎可以说是完工的船坞,惊讶地略微张开了嘴巴。

  张茂实仰头看着比宫中最巍峨的宫殿还高的屋顶,更是差点往后跌倒,得亏竺年扶了一把:“多谢王爷。”

  竺年摆摆手,指了指结构复杂的穹顶:“父皇多拨一些铁和铁匠来。”

  姜卓看着:“都是铁做的?”

  “是。铁匠一根根打的,上了漆,以后每年还得维护。”他画了图纸,发到工部。

  这回工部看到他的活不敢怠慢,赶紧去做了。竺年还不放心,写信让姜崇过去盯着。

  事实证明,工部催一催还是能干活的。

  他突然想起来:“明年夏天父皇准备在京里,还是去迁州那儿避暑?您要是不去迁州,我给您在宫里整一个和奶奶那儿一样的小殿?”

  迁州就在迁山,甚至从行政区划上,整个一条迁山,都归迁州管。但实际上,迁州就是一个皇家私人园林。

  迁州大部分地形险峻,也没什么好利用的。从玢朝开始,皇家就在迁山围了猎场,后面又开了皇庄种植茶树,之后又建了行宫供夏天避暑。

  只是对姜卓来讲,迁州那边的设施比较鸡肋,距离敌对势力太近,但又不可能从迁州那儿发兵攻打过去。反倒是距离京城太远,不利于他控制全局。

  “小殿耗费太大了。”姜卓想了想,还是否决了竺年的提议。

  虽然他“继承”了大月富足的国库,但给太后修建一个小殿是一回事,花在自己身上是另外一回事。

  那个小殿的花销,足够造两座大殿了。

  再说皇宫建筑远比姜国原来旧都那儿的华美,不需要再添置宫殿。

  竺年就指着葡萄园的方向说道:“儿臣卖葡萄给父皇修小殿啊。”

  姜卓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尽说胡话,几串葡萄值几个钱?”

  “嘿!您就等着吧。”竺年也不在意自己被揉乱的头发。他头发新剪过,只是勉强能束个小冠,现在乱了,就干脆把小冠取下来。

  姜卓知道他说话向来算话,很好奇,偏竺年不肯再说:“瞧你多大年纪了,还披头散发的。”说着就从怀里拿了一条手巾,给他把头发绑好。

  竺年稀罕地抬手摸了摸,又对着水面把头扭来扭去照了照:“父皇还有这手艺!”

  姜卓哼了哼:“你小叔叔小时候都是朕给扎的头发。”

  他说的简单,竺年一下听出这两兄弟年幼时受过欺负。

  他拍了拍姜卓的手背:“父皇,都过去了。小叔叔也长大了。”

  “嗤!臭小子!”

  姜卓也没说为什么大泊位空着,把包含船坞在内的整个船厂上下仔细转了一圈。

  这时候回去时间已经来不及,当天晚上就去小城落脚。

  小城里居住的人口明显比上次要多了一些。有人打渔,有人养了些家禽。曾经荒芜的碎石滩上,被人开垦出了小块小块的菜地,长得竟然还不错。

  城里有一个很小的小院,是专门空着,给竺年用的。

  只有三间屋,平日里有人来打扫,显得干净又简陋。

  见竺年过来,很快有人送来了油盐酱醋,柴火米面和菜,当然更少不了鱼虾。

  他们这次出行就三个人,到了做饭,张茂实自然去给他打下手。

  姜卓在厨房转了半天,被竺年嫌弃碍手碍脚,推了出去。

  “外面玩去!”

  姜卓就只能去外面……玩耍。

  小城里充斥着鱼的味道。好在湖边风大,只要站在上风口,味道就不明显。

  但上风口沙尘多。

  负责小城的只有一位轮值的小吏,他连赵县令都一个月只能见到一次,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有跟着皇帝的一天,腰背躬得像是要把整个人打对折,看姜卓抬手捂住口鼻,才赶紧把自己的帕子拿出来:“陛下要是不嫌弃,就用臣的。”

  姜卓的帕子给竺年扎头发了,见小吏的帕子干干净净,就拿了过来,问:“这儿沙尘一直都这么大?”

  小吏躬身说道:“是。不过来年应该要好很多,开春的时候种了很多树苗,大部分都成活了。将来再自己插一些,等树再长大一些,能挡掉不少。”

  既然不回去银城,这会儿时间到不算晚。

  姜卓就问了一下具体位置,得知不远,就让小吏带着自己去看看。

  小吏不敢一个人带姜卓出门,硬是叫上了一小队御林军护驾。

  小城的位置较高,附近整体地势还算平坦,其实出城就能看到一条绿色环线。

  走近之后,姜卓看到这里已经有了一片草地,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灌木,高高低低的树木也显得很是杂乱:“这是种的?”

  要不是他之前来过,看着还以为是原来就有的。

  “是。王爷让搜集了一些本地就有的种子和苗木,说是不用特意去管。”小吏蹲下身,用手拨开草丛,再挖开一点表面混杂着砂石的土,露出下面已经变成黄色的竹竿:“这是从湖里引来的水。这样表面的土是干的,下面是湿的。就是东西长起来之后,各种动物也变多了,经常啃坏竹子。”

  他又带着姜卓和御林军往草木比较稀少的一处走,指着远处露出来的一段石墙:“这是开运河挖出来的石头垒起来的。”

  姜卓觉得挺有意思,还在小吏的指导下,摘了一把五颜六色的浆果,很是高兴:“带回去给糕儿吃。”

  这个季节正是这一代浆果成熟的时候。

  味道不一定好,但看着就喜人,加了糖熬成果酱,更是谁都没法拒绝的美味。

  过了两天,竺年把姜家老老小小一起送走,自然带上了好几瓶新鲜果酱。

  竺年熬了两天果酱,不到天黑就早早在床上躺平,又摸摸自己没消下去的肚皮肉,看看尉迟兰嘴边已经快好的燎泡:“大叔叔这皇帝当得真没意思,果酱抹个馒头片也吃得这么高兴。”

  尉迟兰弯腰把床上乱七八糟的小桌子、小本子全都清走,怕睡觉的时候再被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磕到:“你亲手熬的果酱,做的馒头,给我吃,我也很高兴啊。”想想就觉得不开心,正好在被子下摸到一条胖狸奴的腿,就顺手扒拉了一下,“凭什么你做的,要分给他们这么多。”

  “嘻嘻嘻。”竺年顺着他的动作缩了缩腿,干脆把薄被卷起来,露出床上好多散乱的小木块,“别人都在心疼装果酱的琉璃瓶,你心疼的方向和别人不一样。”

  尉迟兰皱着眉头把一堆小木块拿起来:“鲁班锁?做这个干嘛?”

  对这种玩具,他倒是不陌生,观察了一下形状,试了几回就拼了起来。

  “给人玩,免得人太无聊搞事情。先前我禁了赌,总得再弄些有意思的。”这边天凉起来要不了几天。

  这些天已经有人开始在做过冬的准备了。

  匠人们每天都在从事重体力劳动,虽然有轮休,但也没体力顾得上家里的事情。

  妇人们如今也大多有事情做,空闲时间不多。

  就连孩子们都得每天上课。还因为这里家务不多事情不多,加上军营的演武场造好了,每个小孩儿都加入了体育课,教几套基本的军拳,有资质的还要学骑马、驾车、射箭。

  另外,匠人们得学拉伸,妇人们得学按摩。

  目前实践下来,起码拉伸和按摩可以说是人人都学会了。

  尉迟兰把胖狸奴连人带被挪了个位置,确定他没再藏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才放下帐幔上床:“你待他们倒是好。他们能听你的?”

  竺年“唔”了一声,看着小地图上半红半黄,像咸蛋黄的御林军:“要是我单独带他们去打猎……打个强盗?应该会听我的。要是带他们造反的话,大概还是不行。”

  尉迟兰听着觉得十分惊讶,知道他应该不是信口开河,突然又笑:“这算是龙王的感化?”

  竺年一掀被子,劈头盖脸把尉迟兰罩住,扑上去摁死,又给扯出一张脸:“你再提一句龙王,我跟你翻脸!”

  尉迟兰乖乖被制服,憋了一下气,突然破功,刚大声笑了没两下,就扯破了嘴角的燎泡,疼得“嘶”一声。

  竺年赶紧掀了窗幔,点了蜡烛,就看到他嘴角一道血迹,翻了药箱出来,给他点上药粉:“我说怎么好像忘记了什么?让你上药也不听。”

  燎泡在嘴角,嘴巴张大一点就要裂开,吃饭说话喝水都得注意。

  尉迟兰还嫌麻烦,经常不涂药。他倒是不怕痛,就是觉得麻烦。

  至于他疼得怎么怎么样,那是只有在竺年面前才会这样,纯粹骗胖狸奴呢。

  “我就是火气大,降火就行了。”

  “明天给你做苦瓜吃?”竺年吹熄了蜡烛,重新拉上了帐幔,“刚好有新采的蜂蜜,打汁喝?哎!你拽我干嘛?”

  “不吃苦瓜。吃年糕。”

  城里面该走的人都走干净了,尉迟兰痛痛快快地吃了几顿年糕,连瞅着几个学生都顺眼了许多,燎泡几天就消了下去。

  当然,也有可能和各种苦瓜菜谱有关系。

  除了苦瓜之外,军屯还送来了一波当季的野菜。

  秋季的野菜个头大,没有春季那么鲜嫩,一般晾晒了做菜干,或者是腌渍了做菹菜,留待冬天再吃。

  军屯这次送来的野菜不太一样,个头大叶片相对肥厚。

  “都是咱们自家种的,不是外面长的,照顾精细着呢。”红三带着自家“二哥”,直接去小院的食堂演示了一番,“简单热水焯一下,捞起来。精细一点就过一遍凉水,不然就直接控干水,切碎一点凉拌吃。搭配上瓜丝,或者是其它清脆爽口一点的,淋上香油……哦,对了辣椒油也很好。”

  “辣椒长得可真快,还多。”

  菜色简单,大厨一看就会,尝了一下味道:“唔,不错。辣椒有多的吗?下次单独给这边送一车来。”焯过水的野菜去了涩味,确实略带一点苦,但新鲜的不会老。当一道凉拌菜还是很爽口的。

  “您要肯定有啊。”红三爽快地留下几车的食材,拿着大厨开的条子,去小张公公那儿支了银钱,之后又去工地和县衙等地拿了钱。

  回去的路上,红三看着牛车上装着铜钱的沉甸甸的箱子,感慨:“跟着咱们小王爷,种点野菜都能发家致富。”

  “那也得跟着小王爷才行。换了别人,这里的军屯能捞到个……还得自己往里面贴钱。”红二想到他在银城看到的军人和工匠,甚至还有孩童、妇人,“换了别的地方,搞这么大的工程,一天得死上不少人。”

  红三笑嘻嘻:“将来这些人全是咱们南王府的,全是咱们小王爷的。反正咱们小王爷不会吃亏,你不是刚从宁州回来嘛,没经过沃州?”

  “嘿!”一提起沃州,红二就来劲了,从平板车上一骨碌坐起来,“沃州那儿把咱们小王爷当龙王。你是没见,府城里香火最盛的龙王庙里,供奉的神像都换成了小王爷和王妃……我是说先生。我走的时候,桃花坞附近也在盖个新的龙王庙。等下次经过,一定要进去看看。”

  身后架的驴车上,有人听见了,说道:“咱们自家的小王爷,竟然被沃州人抢了先建庙!不行,咱们回去也建一个!”

  “那咱们也建龙王庙吗?”

  银城每天消耗的东西多。附近又只有他们一个军屯能够供应日常物资。所以他们每一次送货,都是一个大车队。

  这些都是自己人,四周一片旷野,没什么人可以躲藏的地方,他们交谈起来就没什么顾忌。

  “我供着小王爷的像呢。”

  “你那小像,自己拜拜就行了,咱们得搞个大的。”

  “那还是求财吗?”

  “龙王也不是不行啊。我听原先军屯这边的人说,早前这边旱得很,勉强能种点庄稼,收成很差的。咱们小王爷来了之后,先前沃州都成什么样了,这边还好好的,收成还好了不少。”

  他说的是实话,只是这边本来就土地贫瘠。在沃州那种条件好的,亩产能三四百斤的衬托下,他们种点荞麦之类的粗粮,亩产从五六十斤,提高到七八十斤,实在微不足道。

  蒋军官又是一个什么事情都不太懂的,看到大家勤奋操练,认真种地,就觉得全是他的功劳,一天天就很开心。

  有人琢磨了一下,觉得不行:“这边水少,银湖冬天那么厚的冰,这不是把龙困在水底嘛。不吉利,不能是龙王。龙王庙起码得到南泉立……要不然咱们去东萍府或者海州立两个?”

  “有道理。龙王那肯定是大海里的威风。”

  “那咱们立个什么?”

  “总不能立个葡萄王,野菜王?”

  “瞎说什么!要不下次去问问小王爷,看他想当个什么王?”

  “找死啊你!这种事情找小王爷,也不怕被小王爷骂死!”

  “就是。小王爷最不信这个!他让人信祖宗和自己。”

  “可是我祖宗在哪儿都不知道,名字性命都是小王爷给的。信自己,早就不知道在哪个土堆下面埋着了。”

  “谁不是呢?我倒是还好,爹娘兄弟姐妹都在。可要是没小王爷,我爹娘勤勤恳恳从天不亮干到天擦黑,连我们几个都养不活,冬天全家都凑不出一身暖和衣裳。哪像现在,家里能有几亩地,兄弟姐妹都能说上好亲。家里房子都盖好啦。”

  “总之,这件事情咱们偷偷的搞,不能告诉小王爷。”

  “……所以,给盖个什么庙?”

  “要不先把庙建起来再说,名头可以晚点再想。小王爷成亲了,得把先生也一起供上。”

  “这肯定,咱们又不差这点钱。”

  “说起来,卫家那边怎么样了?上次先生吩咐的事情,能说说不?不是让你去姜国,怎么从宁州回来了?”

  红二咂摸了一下:“我就是个递话的,具体事情又不是我办,我咋知道?”

  红三就笑他:“功夫没学好吧~你学学我……”

  “学你给小王爷剪头发?”

  “至少比你连给小王爷做饭都没机会强!”

  两人这么一闹,剩下的人就知道卫家那边的事情要不就是红二真的不知道,要不就是知道了也不能说。

  红二当然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但确实不太好说。

  当时他接到的命令是,“把卫家祖坟扬了”——尉迟先生的原话。

  当然里面还有各种具体的小目标,尉迟先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他要去带话的人有两拨,主要是负责护送一队和尚出黑荥关,另外有专门的人去联系另外一股势力。等到双方碰头,商定完具体事情之后,他的任务就结束了。回程的时候顺带把姜国那边的一些信息带回来,去一趟宁州看看竺侯“感化”战俘的成果之类的。

  至于卫家在姜国那边的势力现在怎么样了,他还真不知道。

  等回了军屯,红三才小声问了一句:“蓝组的人?”

  “不是。”

  “嘶——”红三倒抽一口冷气,“那卫家……加上是先生……”

  姜国的皇帝对竺年盯得太紧,也就是在银城这边因为荒芜才略微放松一点。

  竺年行动受限。他们这些人的联系和其他方面的协调,全都靠尉迟兰来维持。

  不得不说,哪怕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竺年还受了尉迟兰非常多的影响,但是行事风格上,尉迟兰动手可比竺年狠多了。

  竺年做事,永远带着一种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余地。

  竺年这会儿在银城堪称岁月静好,唯一惦记的就是要让尉迟兰多吃几顿苦瓜,不然年糕要透支。

  他没想到的是,姜卓刚回京城,就接到了卫国公……卫侯的求助。

  “安昌来袭,求陛下增援!”

  作者有话要说:  降火良药

  糕儿o(* ̄▽ ̄*)ブ:苦瓜。

  先生(+ω+) :年糕。

  糕儿( ̄ω ̄):野菜。

  先生╰(*°▽°*)╯:胖狸奴。

  糕儿(╯‵*′)╯︵┻━┻:要被吃伤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