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五十四章 猪灾 ...

  竺年说话的声音并没有很小声,往北的官道人流稀少,跟得近的几个人听得分明,一时间也不知道他是认真的还是开玩笑。

  但听着这轻飘飘的口吻,总觉得人家还真的做得出来。

  二皇子和三皇子今年都是十四岁,个头不矮,身形也明显接受了比较严格的训练。

  同大皇子姜扶一样,姜卓一心想要攻打大月,对儿子们的武功是格外看重的。文治方面就差了许多。

  他们和竺年打过几次照面,都是在太后那里,但没说上过话。只不过皇子许多教育都在一处,他们倒是听过六皇子提起过不少次竺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姜戈年纪小,说起来无非是好玩、人好之类的话。

  现在他们一听这人能轻描淡写说宰人的,无论是真是假吧,就不像是个好人。

  前头尉迟兰笑骂:“别乱说。”后头的两位皇子还以为这位世子夫人要管管世子,结果就听他继续说道,“杀这几个有什么用,都是身上连个实缺都没有的小崽子,上马都不利索呢。”

  两位皇子听在耳朵里,就觉得这两人不愧是一家。

  两人年纪不大不小,在军营里也待过一阵,跟着行军、操练过,样子倒是比那些年长一些的公子少爷们强一些。

  这些公子哥们以前也打猎,本以为这次也是一样,无非就是地方远一点。

  一天的距离,也不太远。

  京城之外地方乱着,家里也不让走远,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个个都削尖了脑袋抢名额。本以为只是一次和诗会茶会差不多的社交,没想到怎么就变成了行军。

  骑马赶路虽然枯燥,但是能看看周边的风景,哪怕只是被收割完后的庄稼地,也充满了新鲜有趣。

  这种有趣只停留在最初的半个时辰。

  保持一定的速度,保持住队列,就这么骑马,需要相当的注意力。

  有人明显不耐烦,刚拉着一张脸想说什么,被身边的兄弟或者扈从立刻小声提醒:“两位皇子殿下还在呢。”

  撇开两位皇子,随行的十八人来自九个家庭,全都是姜国权贵。有几家还和两位皇子有点亲戚关系,真正的皇亲贵胄,但表面身份总越不过两位皇子。

  哪怕不说身份地位,就是说年纪,他们最小的也有十六岁,最年长的已经二十出头,总不能还比不过两个十四岁的。

  在这种攒着一股劲下,上午两个时辰倒是很快就过去了。

  中午到了一处集镇,下马吃饭,稍作休息,等店家准备的干粮完毕,就继续赶路。

  晚上还算顺利就到了坪阳县城。

  坪阳是个特别小的地方,他们前脚进城,后脚县令就找到了驿站。

  县令还是原来大月的官员。这地方没什么油水,国家换成了姜,也压根没有人来抢他的位置,去年没造什么兵灾,没想到今年遭了猪灾。

  人到中年的县令精瘦得就和坪阳的油水一样,原本满脸喜悦,在见到了一群公子哥之后,离开时又满脸愁苦。

  三皇子说道:“这县令是不觉得我们能杀几头野猪?”

  “是啊。他还担心万一我们之中有谁出了事情,他还得担责任。”竺年说完,伸了个懒腰,“一会儿吃完饭,泡个脚再睡。明天进林子,可别真让人家的担心成了真。”

  几个自视甚高的公子哥当然不服气,只是一天类似行军的赶路,已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精神,否则怕是连夜都要进山把猪窝给掏了。

  驿站没有那么多客房,他们也没多做讲究,照旧是五人一间。

  竺年安排了几个人轮流守夜,听着周围房间内山响的呼噜声,轻轻笑了笑:“还是一群小崽子呢。”

  尉迟兰站在房门口,把他拉进屋里:“总不可能就我们两个人出来。”

  “也没想到带这么多拖油瓶,都不知道明天能不能顺利找到猪窝。”

  尉迟兰就笑:“他们打猎应该还行。”

  第二天一早,县令就带着几个衙役,给竺年他们带路到了靠山的几个村子附近,指给他们看田间被野猪祸祸的庄稼地,更有一些村户家中的粮仓,直接被野猪祸祸了。

  “三尺高的院墙,它们一蹦就过来了。土坯的房子,一拱就进来了。”遭灾的村户连比带划地说着当时的情况,“天黑也看不清楚究竟有多少,黑黢黢的一长串,总有十几头。”

  一群人就看着这栋四面开洞的房子,只有石头垒的地基还稍微好一点,连屋顶都塌了半边。

  竺年瞧了瞧,就从钱袋里拿了两粒金裸子让扈从给他:“冬天这房子不能住了,拿着带着家人去别处租住几个月,等开了春再修房子。”

  村户连连摆手,不敢收。

  还是县令拿着硬塞给他:“殿下给的,你就拿着。”

  竺年干脆把钱袋直接给县令:“朝廷那边批复怕是还要些时间,您拿着安顿灾民。做好账,寄来。要是不够,缺什么粮食医药,也一并说。要是多了,就花钱修一修一些困难户的房子,买点过冬的米粮被褥。”

  县令千恩万谢,等他们进了林子,立刻就着手安排帮助受灾户。

  二皇子进了林子之后,就问竺年:“朝廷什么时候会给这里拨赈灾的钱粮?”

  竺年看了他一眼,直接就说道:“不会拨。”

  二皇子,连同没发话的三皇子都是一惊:“怎么会?”又问,“若是不拨,那这个冬天那一家就住那四面透风的房子?可怎么住人?”

  在昨天的他们看来,别说房子四面透风,就是新盖好的带火炕的梨园小筑那样的房子,也是不能住人的。

  今天看了几处破屋之后,他们若是再看到梨园小筑,就会觉得已经是豪宅了。

  “若是本地就有亲族亲善,倒是可以借着人家柴房住上一冬。人在屋檐下,多少看点脸色。这家人的余粮被野猪都祸祸了,来年还要修房子。土坯房倒是不要多少钱,但得请村里人相帮。相帮就得管饭。他们拿不出饭钱,哪怕有人援手,也得落几句话。少不得被人拿捏着人情,等孙子都有了,还得被人说‘你爷爷那会儿遭难,还是我家给帮的忙,不然就没你啦。你可得多孝顺我’。”

  “怎么会?住在同一村的,就算不是亲族,也是邻里。遇到他人困难,自然应该帮一把……”

  “怎么不会?”竺年呼出一口热气,在空中变成一道白烟,“家中亲族遭了难,同族趁机分润,乃至于谋财害命的事情还能少了?你们回去不妨问问自家的长辈,多多少少的事情罢了。”

  公子哥的有些被家人保护得好,平日里只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学习,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阴私事,不由得又惊又怒。

  他们也不蠢,看看身边的扈从和兄弟,从他们的脸色上不难判断,竺年说的是真的。

  队伍之中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默。

  好在前面很快就传来动静,众人赶紧骑马上前。

  许多公子哥此时已经没有多余的心思,只想着赶紧把事情办完,早点回去。

  野猪这种东西在林子里很少有天敌,行动十分嚣张,到处可见被它的蹭掉树皮的树木,滚过的睡过的坑。

  分辨这些痕迹的新旧,需要些技术和经验。

  好在这群野猪是找到了冬日觅食的新食堂,认准了这些沿着林子里的村子,只每天白天在林子里休息,天黑了就随机挑选一个幸运的村子。

  扈从们很快就找到了野猪群。

  这群人新兵蛋子都算不上,打猎倒都不是新手。不用竺年多吩咐,并没有惊动一点野猪群。

  “好啦,别这么严肃。打猎嘛,开心点。三天后在驿站集合就行。”竺年说完,就带着自己的一队五人往山林更深处而去,显然没有动这一群野猪的主意。

  一窝皮糙肉厚的野猪,大大小小总共二十来只,让坪阳县毫无办法,却在一群强弓劲弩之下,连一只小猪崽都没能逃掉。

  有了猎物之后,自然要把猎物运出去。一些扈从就留下来处理。

  各家的箭上都有标记,倒是不愁分不清是谁的猎物。

  竺年则往更深出去:“这么多猪,没道理没有老虎。”

  野外,老虎和豹子都会捕猎野猪。只不过豹子不怎么对野猪下手,瞄准的多半还是小猪,不然一个不巧容易被反杀。

  让野猪下山,那是这座山上的老虎和豹子消极怠工。

  一群人看着竺年显然是要和他们分道扬镳,收拾完野猪群之后,马上就愣住了。

  还是二皇子站出来说了一句:“陌生的林子还是不宜太过深入。我们就分做三队,相互之间不要离得太远,遇到危险就射响箭,其余两队听到之后策应。晚上不要在林子里过夜,还是回驿站。”

  三皇子补了一句:“先着人将这些野猪送去给此地县令,让他们把这些肉食分发下去。”

  一群人自然听令。

  其他公子哥也不是没想到,只是既然皇子在,自然得让皇子拿主意。

  一连三天,他们又另外端了一窝野猪。这一窝比较少,只有八只,却个个膘肥体壮。其中一头猪王,足有三百多斤,在林子里跑起来简直像头牛。

  好在公子哥连同扈从们,都是氪金大佬,一身装备比野猪的土盔甲要犀利得多,有惊无险地把猪王拿下。

  猪王送到县城,沿途百姓无不欢呼。

  县令也是满面红光:“我道是人看错,没想到还真有这样的大家伙!下官代表本地百姓,多谢两位殿下、几位公子、诸位壮士的恩情!”

  一些跟着装了野猪的板车一路走到县城的百姓,有几个直接就给跪下了。

  其实本地百姓说话的口音,公子哥们也听不太懂,但不妨他们理解其中感恩的情绪。

  他们又想起这三天来,沿途看到的被野猪祸害的庄稼地和房屋,愈发感觉到当地百姓们的不容易和淳朴。

  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了一番,照旧由二皇子出面和县令商量:“这些野猪和一应猎物,都交于你来宰杀、分发。我这里还有一些钱财,你看着使用,莫使百姓挨饿受冻。”

  县令再三推辞,最后千恩万谢地接过:“下官一定不负殿下重托。”

  钟鸣鼎食家的公子,县城内最好的房子在他们眼中都破旧得很。

  他们都怀疑手头的这点钱财够不够使。其实只是修补一些土坯房,竺年先前给的钱已经足够了。

  几个人聚在驿站等竺年他们回来的时候,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把自己打理干净之后,就聚在一起说起这几天的见闻。

  “修房子,需要多少钱?”

  “世子说土坯房子不用费什么钱,只需要整治些酒菜。当地置办酒菜,花费很多吗?”

  他们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金钱观念,只是日常消费的东西不一样。

  住在家中,日用开销都是由公中出钱。他们每个月有例钱,少则十几贯,多则几十贯。另有逢年过节长辈们给的各种红包。

  他们感到手头拮据,基本就是遇上一些喜欢的马匹、兵器之类,需要一下子拿出不菲的钱财来。

  但这显然和这次见到的一件破衣就准备过冬的穷苦百姓,完全不一样。

  有一个机灵点的扈从,就叫来了本地的驿丞,询问一些物价。

  驿丞一一回答了。

  公子哥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一年到头,都攒不了几十文钱吗?”

  他们打赏一次,都不止几十文。

  别的不说,他们这一次来游猎,家中准备的东西,消耗的箭等等,那都是几十贯,还不包括马匹。

  “原先只说大月富庶,此地距离京城不过一日路程,竟然是这幅样子。”

  “现在是我姜国的百姓,我等必然不会比大月更差。”

  几个公子哥热血沸腾了一会儿,突然说道:“世子和尉迟小将军呢?说好的今天在驿站集合,怎么他们还不见人影?”

  有人见两人不在,说话就随意起来:“别不是遇到老虎了吧?”

  让他们不要进深山,两个人自己倒是往深山里跑,不就是觉得他们不行,自己很行嘛。

  两位皇子出门前被姜卓嘱咐过,知道竺年他们的本事:“既然世子让我们等着,我们就再等等吧,许是路上耽搁了。”

  打个猎,有什么能耽搁的?

  公子哥们面上一派和气,只腹诽,又说了一些针砭时弊的话题。

  等天色快暗了,二皇子叫了一名扈从吩咐:“去看看,有没有世子的消息?”

  扈从领命而去,还没走出驿站,就急匆匆往回去通报:“回殿下,世子殿下抱着老虎回来了!”

  老虎!

  公子哥们到底都是年轻人,立刻忘了刚才对竺年的轻视和不满,纷纷跳起来就往外跑。

  “真有老虎?”

  “等等,什么叫抱着老虎?”

  小县城的驿站很小,他们几乎一出房门就看到了什么叫抱着老虎。

  竺年怀里,可不是抱着一只喵喵叫的小老虎嘛!

  他们都还没见过这么小的老虎,顿时一个个都围了过去。

  “怎么这么小?”

  “还没个狸奴大。”

  “世子是要养着吗?”

  “这么小能吃肉吗?”

  “掏了老虎窝?大老虎呢?”

  竺年把马交给迎上来的驿丞,才说道:“小家伙的妈妈受伤死掉啦,幸亏小家伙没被拖走。我说怎么山下有那么多野猪呢。”

  小老虎的新奇过了之后,众人就去想竺年他们究竟有什么收获,不好直接问,就说:“世子走后,我们又猎了一头猪王,三百多斤!”

  竺年果然很捧场:“那可真不小了!”

  正说着,尉迟兰和一名扈从牵着一只奶羊进来。

  “我瞧着本地屠户的手艺不怎么行,皮子留着你自己剥?好不容易搬出来,可别给剥坏了。”

  钻了三天林子,尉迟兰身上也没了斯文气,透着还没消退的煞气,哪怕笑着说话都让人心底发寒。

  竺年把小老虎递给他:“行叭。你给它喂奶,我尽量动作快一点。”

  下午刚分完野猪的广场上,架起了几堆篝火。

  几辆板车上堆得高高的野猪,推在最前面两辆,却是一头熊,还有一车狼。

  瘦小的县令一个人站在中间,守着两辆车,屁股底下塞着一个小马扎,也看得出腿软。

  冬日的动物毛皮厚实,加上贴的秋膘,别说是熊了,就是一头狼瞧着都比县令要大一点儿。

  跟着竺年出来看热闹的几个公子哥更是“哎哟喂”地叫出声:“冬天里怎么还能找到熊?掏了熊窝?”

  “是啊,运气好。”其实是找晚上过夜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找到了熊窝。

  然后就是恶房客杀了房东霸占房产的全员恶人的故事。

  这是一头公熊,个头很大,展开了放在牛拉的板车上,四肢还在往下垂。

  县令见竺年一来,立马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让衙役散开站一点,给他们让出空地。

  竺年也不客气,招呼公子哥们:“来两个搭把手。”

  他一个人拽着后颈皮,另两人抬着腿,一下就把熊从车上抬下来,放到空地上。

  另外的狼,不用竺年多说,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依样卸下来。

  “哟!还有两只狐狸!”

  两只狐狸皮毛油亮,瞧着滚圆,顶好的皮子。

  “世子,这狐狸皮您饶给我,回去我给您换……”他说着就闭了嘴,实在不知道竺年能差什么,“您说要什么吧。”

  竺年瞧瞧自己还有一头熊皮和两头白狼皮,对狐狸皮倒不是很稀罕:“你要来做什么?”

  那公子哥就红着脸小声道:“给我娘和我媳妇做两条围脖。”

  “噫。你成亲啦?”瞧着也不比两位皇子大多少啊。

  “还没。过年就成亲。”

  竺年就笑:“那就拿去叭,就当是我占了个便宜,抵作贺仪。”又问,“会剥皮吗?”

  公子哥听他说贺仪,脸上更红,接着又点头又摇头:“只剥过兔子皮,卖相不太好。劳您帮把手,别这么好的皮子被我剥坏了。”

  竺年也不介意,还招呼了周围的人过来,教他们怎么剥皮:“先这样,再这样,最后这样。好了。”

  公子哥们集体迷茫:“……好了?”

  他们寻思着也没眨眼睛啊,怎么突然就一张完整的皮子给剥下来了?

  竺年很好脾气:“没看明白啊,我再示范一下。”

  尉迟兰喂好了小老虎,溜达过来的时候就看竺年在欺负小孩儿。

  竺年手上的那份巧劲,除了本身武功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加强;还带了些竺家的巧手天赋。两厢配合之下,那可不是寻常人看上一两遍就能学会的。

  竺年听到他笑,抬起眼来:“嘿,总算来了个力气大的搭把手。”说着,他就把手上扒下来的狐狸,皮和肉随手一抛。

  豁出脸去讨了狐狸皮的公子哥赶紧接着,又“嚯”一声把狐狸肉给扔了,留下皮子翻来覆去地看:“可得找个好手艺人硝。”

  二皇子就说道:“不如全都一起带回宫里硝了,看你们要做什么,一并做好了给你们。”

  皇宫汇集了全天下最好的手艺人,有他这句话,旁人自然求之不得。

  竺年和尉迟兰两个人已经开始摆弄起那头格外巨大的熊,许多人远远探头看着,也没人怕冷,也没人提宵禁。

  熊,自然比狐狸要大得多。

  竺年和尉迟兰身上披了一件罩袍。

  一直跟着竺年的长随,提了一盏琉璃灯照着,映出竺年手上的一把小刀。

  这头熊死得干净利落,一箭扎进眼睛里,直接毙命。

  尉迟兰先把箭拔了下来,稍微带出一点血,并不多,想是这头熊已经死了一些时日,血都凝结了。

  箭比寻常的,看着似乎要更沉更长一些。

  他们也看不清楚,只一错眼就被尉迟兰收进了一个箭壶里。

  “还好,差一点就要扎个对穿,剥下来的皮子就要多一个窟窿。”竺年朝长随比划了一下需要照亮的位置,一把小刀就像是变成了手指头的一部分。

  公子哥们下意识把脖子伸长了一些。

  刚才剥狐狸皮的时候看不清楚的东西,这回总算能稍微看清楚一点点。

  脑袋上的皮子最花时间,但也还好,剩下的身体和四肢的皮毛,在竺年手上就像是给熊脱了一件衣服。

  他也不休息,又去剥狼皮。

  这回他们用尉迟兰帮忙,尉迟兰就把熊牙一个个撬下来,撬完又去撬狼牙,还捡了两匹狼丢给扈从:“你们自己打的,自己剥。”

  两人看竺年剥皮,正心头痒痒,应了一声之后,也赶紧上手。

  竺年和尉迟兰的猎物,都是一箭穿透眼睛毙命,皮子极其完整。他们两人的就不行,甚至都不是一箭毙命,不过皮子也还算完整。

  他们也不像富贵人有那么多讲究,多两个窟窿而已,是不能做坎肩了,还是不能做帽子了?

  想是这么想,但他们的眼神,周围许多懂行的眼神都朝着那抱着狐狸皮的公子哥看去。

  狐狸才多大一只?射中狐狸的眼睛,让一张狐狸皮完整到这种程度,那是全京城也拿不出几张来的。要不然一个皇亲贵胄家的少爷,能稀罕两张狐狸皮?

  呸,就他脸皮厚!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先生的小课堂

  糕儿先生( ̄ω ̄):呐,剥皮嘛,就这样这样这样。

  学生⊙△⊙:?

  糕儿先生( ̄ω ̄):呐,揉面嘛,就这样这样这样。

  学生⊙△⊙:?

  糕儿先生 (=?ω?=):我讲得很清楚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