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一十八章 合作 ...

  南壶城来人,也就是杨家来人,这是竺年本就预计到的事情。

  只是他没想到,对方会来这么快,身份还是杨酌的嫡亲兄弟,杨凉。

  杨凉的年纪比杨酌要小十来岁,应该是四十来岁,瞧着却很年轻。可能是常居南壶城,连皮肤都白皙水灵,五官俊秀斯文,不像是个武将,反倒像是邻家和善的小叔叔。

  嘶——

  小叔叔可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啊。

  竺年打量着来人,暗暗抽了一口冷气,面上一团和气:“将军请坐,不知将军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杨凉同样在打量竺年。

  杨家子息繁盛,十多岁的少年郎多不胜数,哪怕杨凉都未必能个个认全。其中有出息的,也有不成器的,可没有一个像竺年这样的。

  这种不同,不是说容貌,也不是说学识气度……不,也许都有一点。最终对比下来,发现他们下一辈的杨家子弟,竟然个个都不如竺年。

  当然杨凉也没妄自菲薄,反倒是觉得竺年这幅样子理所应当。

  他们杨家虽然也是封疆大吏,但毕竟只有阳海两州之地,其中一个海州还没什么用处。南地则不同,是实实在在的半壁江山。

  南王世子,当然不应该和他们杨家子弟类比,而是应该和宋淮比肩。

  “多谢。杨某前来叨扰,是为了姜国之事。”杨凉开门见山,面对竺年亲自倒的茶,并没有疑虑,直接浅饮之后说出来意,“想必殿下也已经知道姜国来犯,图谋不小。姜人贼子,对我大月觊觎之心不死。如今外敌当前,我等同为大月人,不妨摒弃前嫌,先攘外,再安内。”

  他这话说得很直白。

  姜国属于外部矛盾,杨家和竺家属于内部矛盾,先排除外部矛盾,之后再来解决内部矛盾。

  也就是先打姜国,再打南王府。

  竺年也跟着喝了一口茶,指着杨凉身边木碟上的一些彩色糖果说道:“军中简陋,一些南地粗食,将军尝尝。”

  溶了果汁没有色素的果糖,颜色并不怎么鲜亮,滋味也不怎么浓郁,却没有一般糖果的甜腻,反倒显得清爽。加了薄荷和柠檬的糖果,在炎热中给人带来丝丝清凉。

  杨凉学着竺年的样子,直接拿了一块吃。糖果外面裹着一层糯米纸,没有什么味道,入口即化,随即就是清爽的水果香气,再喝上一口茶,感觉像是在大口吃水果。

  “此物甚好!”

  竺年笑道:“将军喜欢,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带一些走。”

  杨凉见他不接合作的话题,说道:“姜国势大,仅凭南王府一己之力,恐怕无法对付。”

  “我想将军搞错了一件事。”竺年放下茶杯,嚼了几下水果糖,发出咔哧咔哧的声响,“我南地北伐,是被大月朝廷逼迫所致。宋家背信弃义在先,我竺家数代在京为质,先祖早逝。和我南王府有仇的,首先是宋家。”

  “再说,什么大月不大月的?大月是我先祖同高祖皇帝一起,才有的江山。宋家荒诞,我竺家怎么就不能分家呢?”

  兄弟俩早先一起盖下了一栋房子,说好的你一间我一间。后来老大哥不做人,想要谋夺小兄弟家的房子。

  杨凉的话说起来是没有错,但是搞错了对象。相当于老大哥家的管家,找到小兄弟,说咱们是一家人,咱们先把那个闯进来占房子的给赶跑,然后咱们俩再论个高下。

  这就很不合适。

  竺年的意思就是,房子是两家一起盖的,我就是把房子拆了,那又怎么样?反正那本来就是我的。

  杨凉皮肤白皙,被竺年说得满脸通红。

  竺年又说道:“我此番前来,是因为姜国先开罪于我,若是因此能够给将军减轻一点压力,倒也不用太过放在心上。不出意外的话,我等略作休整,不用三五天就会离开,将军不用担心。”

  这是担心他们走不走的问题吗?!

  杨凉一着急,脸就更红了,赶紧说道:“是我说话不合适,还请殿下见谅。如今阳州受姜贼袭扰,生灵涂炭,还望殿下援手。”

  是嘛!这样才对嘛!

  求人要有求人的样子,刚开始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是贼是几个意思?

  他都没说宋、竺两家一起打下的江山,宋家能,竺家也能的话来呢。

  竺年把糖块咔咔又嚼了一粒,想再伸手的时候,被边上记录的文书收走:“嗯?”

  文书把糖果往一个瓷罐里一倒,还给他一个空碟子,对杨凉拱了拱手:“殿下还小,贪食,还请将军见谅。”

  竺年生气地扁了扁嘴,发出两声不满的咪咪叫,直接问杨凉:“直说吧,让我帮你打姜国,能够开出多少价码?”

  杨凉刚刚还在惊讶竺年一个主将竟然会被克扣零食,听到这个问题之后,脑子还有点转不过弯来,支吾两声,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不好说,自己原先听到南军主将是竺年这么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儿,想着自己随便忽悠两句,就能够让他热血上头,直接替他们冲锋陷阵。若是谋划合宜,等到他们把姜国赶出阳州,重新控制住涉阳关之后,还能顺便把南军围困在阳州一举歼灭。

  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以至于他完全没想起来出发前商量好的几个预案。

  倒是一直跟在他身边做记录的文书,小声叫了一下,递给他一个条子。

  杨凉看了看,稳住心神说道:“殿下大义,若是愿意入阳州帮助退敌,那阳州自然也不会吝啬。”

  他向文书示意,文书点点头,写下具体各种包括粮草、马匹在内的一应作为报酬的清单。

  竺年这边的文书接过看了,再递给竺年。

  竺年带领大军团作战还是第一遭,但是对这方面的事情只需要扫一眼就清楚,随口问了几个细节。

  杨凉有此还答不上来,是他身边的文书和另一个作陪的文官做的答。

  竺年这边的文书面对这样的小王爷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还摸出没收来的糖果吃了两粒,任由对面的同行被问得冷汗涔涔,什么模糊空间都没有留下。

  倒是杨凉略微松了一口气,既然竺年愿意谈这么细,说明他是愿意出兵救援阳州的。

  如果可以选,他当然不希望来救援的会是南军。

  但是现在有南军都是意外之喜,剩下的海州的地方军只存在于纸面上,几个在编且在海州的军队,只够当地抵御野兽;既没法抽调,调过来也没用。

  林州的兵本来就不多,现在来倒是来了,就在南军一起。

  朝廷方面自顾不暇,还指着他们去救。

  初步合作意向确定下来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听到亲卫说吃饭,竺年才发现自己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要不是有外人在,差点直接趴桌上,拉着文书叨叨:“我打完仗饭也没吃澡也没洗,吃两粒糖你还不让?”

  文书抽回自己的手:“现在可以吃了。糖吃多了不好。晚饭也不要多吃,容易积食。”

  军中吃饭没什么讲究,竺年吃的和普通士兵的一样。也就是因为今天多了客人,伙头兵另做了一份炖肉。肉还是山里面现打的。

  杨凉谢过,匆匆吃了一回,就告罪回去。

  他在谈判方面着实不擅长,在短短一下午的交锋中,完全被竺年主导,虽然说不清楚,但肯定已经吃了许多亏。

  要不是如今在南壶城的只有他身份最高,最能显示出合作的诚意来,他才不跑这一趟。

  上午他借着南军和茅军交战的时候,在背后出外快有多爽,下午谈判的时候就有多憋屈。

  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滋味不好受,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别的场合。

  双方没有刻意约定时间,但是不到一个时辰,南军看到去而复返的杨凉一点都没感到奇怪:“杨将军这边请,小王爷和大人们已经等着了。”

  军营内点着篝火和火把,一片通明。

  火光吸引来许多飞虫,绕着火扑腾,时不时被燎到翅膀,就发出轻微的扑棱声掉落下来。

  下午杨凉过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大战之后军营中的一些混乱,这会儿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守卫和巡逻的士兵还在走动,其他地方一片静谧。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能够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更别说还有收拢来的起码有数千人的役夫,还有更难搞的茅军俘虏。

  军营的排布本身就是一种战阵。

  杨凉略微打量,就给了个满分。

  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个军营,是不是出自那位小王爷的手笔,但既然能够这么排布出来,那就是整个南军的实力。

  一行人进入到中帐,先按照惯例交出武器,随后依次进入。

  中账内点着琉璃灯,竺年已经换了一身轻便衣服,头发还没干,就这么披散着,看到他们进来,站起来做了个姿态,就示意他们坐下。

  有了下午的谈判作为基础,又有更多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加入,谈判速度有了显著的提升。

  子时刚过,双方就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然后竺年就说了一句:“啊,差点忘了一件事。”

  杨凉方面显得很紧张,就怕竺年在这时候反悔,一行人刚刚放松了一点的身体立刻紧绷:“什么事?”

  竺年吩咐了一下亲卫,等亲卫出去了之后才说道:“不用紧张。和咱们的合作没有什么关系,就是之前有点意外收获,杨将军应该会感兴趣。”

  杨凉没有被吊多长时间胃口。

  中帐很快就被掀开,杨三郎和杨十郎被带了进来。

  杨酌多年征战,如今岁数大了,各种气血两亏的症状开始浮现,基本常年住在南壶城。

  杨家许多年轻的子弟,也就跟着待在南壶城。

  杨三郎和杨十郎就是其中之二,还是比较受宠的两个。

  杨凉认不全晚辈,这两位哪怕明显瘦了一圈还浑身狼狈,也是一眼就认了出来,站起来走到他们跟前:“你们这是怎么了?”不是说去海州吗,怎么到了这里?

  海州虽然荒僻,但是除了山林险峻和猛兽之外,也没别的危险。两人还带了五十名好手随行,怎么会在南军军营?

  杨家两位子弟这一个来月,简直是受尽了出生以来的委屈和苦楚,可是当着竺年的面,他们完全不敢告状,含糊道:“出了点意外,落到了茅军手上,上午打仗又同役夫一起带到了南军这里。”

  其实他们俩是先被抓到了林州新城,然后林州新城易手,他们俩自然就变成了茅军的筹码,跟着一路到了南壶城。

  此时虽然狼狈,但毕竟到了他们熟悉的地界,兄弟俩还算是安心,正打算怎么逃跑或者递出消息,南军和茅军就打了起来。

  他们作为重要的人质,当然不至于和役夫一样被推上前做人盾,但是他们的身份也没那么重要,并没有多么严密的守护。在乱军之中,简直随时都有可能会被砍死。

  尤其是当后面茅军陷入不利局面,压根就没人来管他们。

  按理来说这时候是他们最方便逃跑的时候,可在一片混乱中,手脚齐全的都未必能跑的出去,更别说他们两个手脚被缚的。

  后来是茅高远带了人来,把他们一起带出去,直接往迁山的方向跑,过程竟然堪称顺利。只是迁山是在太险峻,他们就被丢在役夫堆里。

  役夫们虽然劫后余生,许多人手脚都在抖,但是人都很好,看到他们被绑着,亲亲热热地给他们松绑,还说各种好话来安慰。

  本来这时候他们想走是能走得了的,但是无奈役夫们看他们年纪小,各种不放心,连解手都得有许多人跟着一起,根本找不到机会。

  再后来就是等战事结束,他们重新被带回了南军。

  杨凉看着两位侄子,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两人没有事,自然是好的。但是眼前这种情况,他还真不好说能不能够接得下对面开的价钱。

  竺年说道:“你们一会儿就随你们叔叔回去吧。”

  杨家众人都没料到竺年会这么说,小心翼翼地确认了一下,竺年还真没打算要价。

  等最后的细节敲定,双方签订了一个临时盟约,竺年还很规矩地把他们一行人送到大营外。

  他越是如此,杨家众人就越是心头惴惴。

  一行人回到南壶城之后,必须得先安排下去双方合作的事宜。

  杨家兄弟也趁着这点时间换洗,顺便吃了一点宵夜。等杨凉忙完大事之后,天都已经蒙蒙亮,两兄弟等在书房,坐在矮榻上头碰头就这么睡着了,身上盖着的薄被都滑到了地上。

  杨凉把薄被捡起来,两个没睡踏实的兄弟立刻醒了过来。

  “小叔,我们……”

  杨十郎还想说些什么,杨三郎打断他,直奔重点:“海州被南军占了。”

  杨凉一惊,却没有太多意外:“具体说说你们这一趟的事情。”

  杨十郎十分简明扼要地挑着重点说了:“涉阳山那边和海州相连的大道,我估摸着应该已经过不去了。”

  阳海渊太险,只要把涉阳山那边的大道一封,海州基本就是一片独立的地方。

  海州在杨家手里几十年,杨凉虽然觉得海州被别人抢了有点可惜,却想不出海州那么个地方能派什么用场。

  让南王府眼馋的海州一眼就能看到的上好木料,杨家不是瞎,当然也明白。但是海州的木料再好,想要运到阳州利用起来,交通也忒不方便。而拥有海运优势的南王府,则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不管怎么样,你们两个平安无事就好。现在南军是我们的盟友,我们还得靠他们和姜国的军队对阵。”杨凉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你们两个在外面,很多事情还不知道。现在回来了,先去祠堂给你们大哥上柱香。”

  两人半夜回的家,并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是简单收拾了一下,还没注意到家中的变化,听他这么一说,两个人都呆住了。

  “大哥?上香?”

  “大哥怎么了?”

  杨凉就把姜国攻入涉阳关的事情说了一下,没说已经落葬的杨大郎的坟是个衣冠冢,尸体都没抢回来。

  杨凉还能略微休息个把时辰,整个南壶城今夜彻夜不眠的人却不知凡几。

  忙碌的官吏军队,惊动了百姓。

  天刚蒙蒙亮,百姓们都被临时通知要暂时闭门不出。几个想上屋顶,或者仗着地势开窗探头的,都被严厉地临时关押起来。

  在南壶城生活了一辈子,从未见过这等阵仗的百姓们这才知道害怕。

  一切安排就绪之后,南壶城门大开。

  城墙上只有少数南壶城的守卫,很快就被进来的南军取代。

  这是双方的合作条件之一,在南军和阳海骑联手攻打姜军的时候,南壶城的城防必须由南军接管。

  这种条件杨凉当然不同意,但无奈除此之外他也没法给出更合适的安全保证,加上时间紧迫,他只能屈从。

  南军的行军安静且有秩序。数万人在并不宽阔的山路上走了半天,就通过了南壶城。

  杨凉全程陪同,干脆把原先南壶城的守卫部队一起带走。

  几日行军之后,竺年发现现在的战线比起他上次来的时候,又往南移了一段,已经靠近阳州城外,显然战事对阳海军不利。

  他现在可以理解杨凉之所以这么着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马上就要到来的秋收。

  阳州四面环山,是一个巨大的盆地。阳州城在阳州不受重视,确实阳州腹地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一旦阳州发生危险,那么这一季的粮食就相当于绝收。

  哪怕阳州号称水草丰美,恐怕也免不了饥荒。

  他们到来的时候,眼前暂时并没有交战。

  杨酌显然已经知道了消息,收拾齐整了在两军营地中间的开阔地摆了席,请南军落座。

  夏季浓密的草甸,已经被踩秃。开阔的平地不知道原先是做什么用场,如今连一根野草也看不到。

  地上铺着两层竹席,每人身前都摆了桌案。

  双方的距离隔得不远,只有三尺来宽。

  侍从鱼贯而入,摆上茶饮小食,又鱼贯退下,一点声音都不发出。

  杨酌先举杯说道:“请。”

  竺年跟着举杯。

  杯中是茶,不是酒。

  杨酌说道:“战场瞬息万变,还是喝茶清醒一些,请诸位见谅。”

  “无妨。”竺年干脆把茶食推开到一旁,“我等来此也不是为了杨将军一顿酒水,眼前情况还请不吝告知,早做筹谋。”

  此前杨酌对竺年有过一些想象,最早还是在东萍府,这位一箭直接干掉了他的一辆攻城车,造成了攻打东萍府一役中唯一的战损。

  他当时想,这位南王府的小王爷臂力惊人,应该是和南王竺瀚一样是一个高大魁梧的壮汉。

  身为军人,他下意识就喜欢这样的体型,还可惜自家的儿郎没有这么壮硕的。

  可没想到今日一见,小王爷身量倒是高,但十几岁的少年郎比不得成年人,身板瞧着竟然还有点瘦弱,脸又格外漂亮,说起话来未语先笑,倒像是随时会扑过来撒娇的娃娃,怎么都无法想象是怎么有那么大力气的。

  双方说是合作,其实相互猜忌。

  合兵一处打,是不可能的。

  竺年主动挑了靠近涉阳山余脉的方向:“我南军在山林里作战还算有点心得,这一片就交给我们。”他指着杨酌拿出来的详细阳州舆图,“我们会从东南反向,把姜国军队往西北兜回去。”

  杨酌也不问他们具体怎么部署,现在只要有人能够让姜国军队分兵,只要能够给他这边缓过一个月,最好是一个半月,等粮食入库,他就再也没有任何顾忌。

  他现在做的,无异于瓷器店里打老鼠,投鼠忌器。

  商议完毕,竺年带上阳海骑交割的粮食辎重,带上杨凉一起,直接往东北方向进行。

  杨凉随行,一方面是起到一些的监督作用,防止南军干一些合作条款之外的事情;另一方面是保障沿途无阻,免得发生信息不畅,自家先把合作伙伴给打了的事情。

  征得竺年的同意后,他干脆就和竺年共乘同一辆马车,看着竺年除了安排军队中的事务之外,就笔不离手,有些好奇:“军中事务这么多?”

  军中其实需要处理的文书工作并没有多少,大部分还由专门的文书和参军来做。身为主将,绝大部分只需要知道一下,动一动嘴安排就行。

  竺年微微皱着眉头:“这不是军中的事务,是我的功课。这些天太忙了,又欠下了好多功课,唉!”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ω- ):我怎么还没毕业?

  先生⊙ω⊙:你还没成年,毕什么业?

  糕儿⊙^⊙:那我要放暑假啊!

  先生⊙ω⊙:好的,暑假作业安排上。

  糕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