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一十三章 蓄谋已久 ...

  听到竺年的猜测,尉迟兰觉得这事还有待商榷:“只是小道消息,不一定可靠。哪怕杨酌真的死了,应该也不至于如此。”

  山路狭窄,马匹的速度放慢。



  “我也知道不太可能,就是说说。”竺年看着依旧冒着烟气的山头,热得脑袋也跟着冒烟,忍不住抱怨了一句,“这鬼地方,比南泉的夏天还热。”

  守城士兵给他们指的路含糊不清,显然是碍着同僚在,并不能和他们多说话。幸好竺年也不需要指路,山中的路径竺年一马当先,绝对不会迷路。

  尉迟兰跟在竺年身后,看着他顺着后颈流下来的汗水没入衣领,咽了咽口水,感觉整个人都燥热起来,在马背上略微不自在地动了动:“是很热。”

  竺年只是单纯的热,不是尉迟兰那种复合型的热。

  狭窄的山路让队伍拉长成一条直线。

  排在后面的骑兵对眼下的酷热并没有抱怨,作为一名对军队上层方面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他请教尉迟先生:“为什么?主将死了,还怎么打?要不是主将死了,他们为什么会退得这么匆忙?”

  他觉得小王爷的猜测很有可能。

  尉迟兰把身份带入先生,稍稍冷静了一点:“既然是打仗,那么肯定是要死人的。谁死都有可能。主将死了的事不多,但也不是没有。打仗的目的没有达成,或者完全破灭,仗就不会停。谁死都一样。”

  竺年在前面听着,怕士兵们不理解,就说得更直白一点:“像现在我们交战,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推翻大月的统治,并且取而代之。皇帝死了,大月的统治没有结束,我们的战争就不会结束。”

  “啊。”士兵们明白了。

  这是发生在眼前的事,宋恒刚成为先帝不久,若非南地这边掌握了制冰的技术,这位先帝还差点成为咸帝。

  南壶城外,散落的村庄不少,只是能够翻过南壶山的路径并没有几条。

  不走南壶城,他们必须在狭窄的山路上多走大半天,才通过一个极小的村子,还买通了刚刚就任的哨卡,才能进入到阳州内部。

  翻过南壶山,下山的路也很难走。

  行程初步估算起码得多走一天。

  到了这个地步,竺年已经完全不报追上阳海骑的希望了,只盼着能够顺利打探到他们的动向。

  他在阳州安排的人时间太短,硫磺的生意刚刚起步,接下来他看重的冬天的粮食蔬果生意都还没开始,跟脚浅得都还谈不上扎根,基本起不了什么探听消息传递消息的作用。

  只是他们现在两眼一抹黑,想调查也得找个方向。

  否则阳州这么大,绝对不是他们短短几天时间就能够调查清楚的。

  阳州可不比其他地方鱼龙混杂。这里几乎就是杨家的一言堂,杨家数代经营,对阳州的统治力是全方位的。

  小地图暂时无法提供阳海骑的动向,竺年思忖了一下,和尉迟兰商量:“先生觉得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往北。”尉迟兰直接给了一个明确的答复,“我怀疑,姜国打进来了。”

  说话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一会儿。

  竺年也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扎营的地点,和众人一起勉强收拾了一个能够睡觉的地方。

  “唉……”他叹了口气,显然也猜测到了这个最坏的情况,“先去打水做饭吧。”

  几名骑兵分头行动,过一会儿就把洗干净的食材交给竺年:“小王爷,我们的米不够了。”

  南壶城进不去,前面的小山村里买不到足够的东西,他们出来得太仓促,也就在前面猎户家得到了一些补给。亏得他们还自己打到了一些猎物,才没断粮。

  竺年手上动作不停,在骑兵们忙碌的时候,他已经搭了个简单的土灶,还有两口锅子,分别煮起米饭和肉汤:“明天到下一个集镇,我们去买点东西。”他抬头看了一眼月亮,“明天是十五,应该有大集。”

  整个大月的赶集规律,大多数都是逢一逢五。初一、十五基本都会有大集。

  阳州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想要找一个集镇不难。

  尉迟兰看过竺年之前给南壶城的守卫递金叶子,有些好奇:“你手头还有钱?”

  他身边除了不离身的玉佩之外,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玉佩是竺年给自己的定情信物,显然也不能拿来换钱。

  他之前就想问,竺年瞧着连鞋子都差点忘记换的人,怎么还记得出门带钱?

  “也不算带钱,就是习惯随身带点金子。”竺年捋了捋袖子,露出手上的几串金珠子,又从腰带里拿出一些金叶子。

  黄金虽然不是什么正经流通货币,但是到哪儿都认。

  他身上的这点金子瞧着不多,但真要是兑成铜钱用来买东西,还是很值钱的。

  而且以他的身份,总得身上带点东西,不然出门在外发个小红包都发不出来,得多尴尬。

  竺年摘了手上一串金珠子,戴到尉迟兰手上:“转运珠。”

  金灿灿花生米大小珠串,衬着火光下白皙的皮肤,缠绕着尉迟兰略显突出的腕骨,像是把这个人绑住了一样。

  竺年有些恍惚地眨了一下眼,拉着他的手不放。

  尉迟兰笑着反握回去:“我运气挺好的,不用转。”

  竺年闻到锅里的香气,只能放开手,把肉汤里煮出来的肉沫撇掉,随口说道:“打仗还好运气?”

  “打不打仗的,和运气没什么关系。不是运气好就不打仗了,这些年打仗又没有停过。”尉迟兰低头看了看手上的珠串,摸了摸才拉下袖子藏起来,小声说道,“能够遇见你,已经是一辈子的好运气了。”

  竺年瞬间就红了脸:“哎!”小年轻就是会说话,就是敢说话。

  尉迟兰看着自觉和他们保持距离的士兵们,抬手略略扶了一下竺年的后背:“害羞了?那我以后再多说说?”

  “……只能私底下说。”他这张老脸还要呢。

  尉迟兰轻笑了一声:“遵命,我的殿下。”

  竺年的脸色愈发红了,差点加错了盐,还好最终算是正常发挥,晚饭依旧口味不错。

  也不知道是不是转运珠带来的好运气,第二天他们很顺利就找到了一个集市。

  哪怕今天是大集,人也不多,就是附近几个山村之前的相互交流。

  “客人有所不知,从咱们这儿到县城太远了,得走两三天路呢。要不就是过年,要不就是婚丧喜事,不然谁往城里跑?反正大集的时候会有行脚商人拿们东西,大概的东西都能买到,价钱还比城里便宜。”

  给他们带路的是个黑瘦又高的汉子,一脸热情精明,对集市非常熟悉,先是带着他们到一家行脚商人那里换了铜钱,又带着他们买米粮油盐,最后临时充当管家的士兵,给了他五十文做报酬。

  竺年他们买了一些可以更换的衣物,也没等集市结束,直接就骑着马走了。

  刚才给竺年换铜钱的商人找到汉子,手上拿着两粒金珠子:“这几位什么来头?总不能真是什么普通少爷吧?”

  汉子拿过一粒金珠子,拿在手里掂了掂:“他们说是,那就是。瞧那些马,随便哪一匹,是普通人家该有的吗?嘶——这金子的成色也太好了。”

  商人见他要把金珠子往嘴里咬,赶紧抢下来,宝贝一样地收好:“可别咬坏了!我拿回去直接穿一根红绳就能给娃戴手上,好歹也沾沾富贵人家的福气。”

  汉子看了看周围逐渐散去的村民,拉着商人往边上走了两步,小声问:“一会儿记得给兄弟一点分润。”

  商人立刻瞪了一眼汉子,随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哪能少得了兄弟你的。”

  他们在集市上没动,竺年的视野中,小地图上的红点已经在前面等着了。

  盗贼拙劣的技巧遇上专业队伍,都不需要竺年提醒,小队骑兵直接摆出攻击阵型。

  “赶路,直接杀了。”

  真·以一敌十的接触战,开始得快,结束得更快。

  竺年他们几乎没有打扫战场,带走了能用的马匹,一路向北。

  等还在集市上的商人久等不见回音,觉得不对劲赶过去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一片狼藉。

  他完全没想到十倍于人的数量,竟然会输得这么惨这么快。

  他脸色惨白不敢声张,和剩下的手下一起把尸体挖坑埋了,就急匆匆离开。

  竺年倒是觉得做了一笔赚钱的买卖,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还跟尉迟兰调侃:“土匪真的是体贴,知道咱们缺换乘的马,这就给咱们送来了。可惜时间不够,不然把集市上的那几个奸商一网打尽,顺便还可以抄了他们贼窝。这种一边打劫一边行商的土匪,都挺有钱的。”

  尉迟兰正拿着现成教具,在教几名骑兵怎么照看检查马匹:“确实有钱。比咱们黑荥的土匪有钱多了。马匪也没那么多好马。”一个百来人的队伍,里面竟然能有二十来匹马。单纯从比例上来看,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军队的结构。

  这些骑兵是他在林州新城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训练。

  竺年对马匹的理解也有所欠缺,也分了一耳朵听。

  “这几匹当战马还差了点,用来换乘赶路足够了。”尉迟兰让骑兵们分头去照顾这些马匹,有了这一次收获之后,倒是可以一人三骑,大致能保证日夜兼程的赶路。

  虽然他们肯定做不到这么高强度的行军,但也能够做一下练兵。

  竺年还不知道他的先生在盘算什么魔鬼训练计划,用今天新鲜的食材做了一顿好的,吃完顺便还做了一些简单方便快速食用的。

  天气炎热,他也不好多做,怕放坏,就只多做了两顿,想着等晚上稍微热一下就能吃,结果真正的骑兵行军开始,哪里还有时间和力气热饭?

  竺年一点没抱怨,还需要担任指路的职责,精力消耗得比其他人要多。

  骑兵们也咬牙坚持,认识到自己哪怕在普通士兵中脱颖而出,也还没有达到一名真正骑兵的素质要求。

  尉迟兰只是相对游刃有余。这种日夜兼程的赶路,消耗本来就非常大。他还要时刻注意队伍中的各种问题,精神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好在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他没有要求一下子就连着跑上几天几夜。

  他们跑的可不是官道,也没法在官道上跑,晚上的行军更多是体会一下,和真正的夜间行军还有差别。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速度也上升了很多。

  经过数天的“奔袭”,竺年的视野中终于出现了代表大批敌方军队的红点。

  密集程度远超预期,比杨酌率军攻打新城的人数还要多得多。

  而在这个距离下,阳州现在面临的情况,已经不需要他们刻意去打听就能轻易知道——姜国打了进来!

  虽然他们早有这方面的猜测,但是真正确定这个消息,还是有些惊讶。

  尉迟兰和竺年都只看过阳州大致的舆图,但现在阳海兵聚集的这个位置也太深了一点。

  他们在附近山林里找了个隐蔽的位置。

  尉迟兰拿着望远镜观察。

  竺年则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这一片地方大致的舆图:“这里只有一座小山,涉阳关已经破了,没法守。”

  阳州北部是蒙山山脉的尾巴,在阳州叫涉阳山,设有涉阳关。

  关外曾经是一群民风彪悍的部落。

  阳州这一片的地盘,一直在中原王朝和北方部落之间易手,单看某一段时间谁更强盛而已。

  也就是到了如今大月,出了杨家这家人,通过谁冒头就打压谁,又谁也不彻底歼灭的方式,既有效打压了某个单一部落的崛起,又让各个部落之间相互制衡,还保持了这些部落相对较低的武力值。

  如今的阳州外围,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能够威胁到大月的势力存在。

  但也正因为如此,当姜国这个庞然大物想要攻打过来的时候,这些保持着低武力值的部落并不能有效阻挡姜国的进攻。

  他们常年在姜国和大月的夹缝中生存,对两边都没有好感,也谈不上和哪边的关系更好。大部分都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

  姜国要攻打大月,他们非但不会阻止,还跟着姜国主动或者被动地当起了排头兵。

  姜国“挑选”的时机非常好,正是杨酌带着阳州精锐南下的时候。

  而阳海军对常年和平的涉阳关疏于防守,竟然被直接攻破。在此驻守的杨酌的嫡长子竟然也不幸战死。

  这才是杨酌不顾一切回援的原因。

  但是等到他一路冲杀过来,姜国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阳州腹地。

  阳海军明明作为守城占有优势的一方,却只能采用野外正面对阵的方式,被迫放弃自己的地利优势。

  尉迟兰看着外面正在激烈交战的双方,眉头皱得死紧:“姜国应该是刻意放缓了进攻节奏,把战场拖在这一片地方,以逸待劳等待阳海骑。冲在前面都是一些小部落的人,姜国的部队在后面压着。情势对阳海骑很不利。”

  他现在的感受有点复杂。

  阳海骑当然是他的敌人,还是强敌。敌人被削弱甚至被歼灭,是他的目标。

  但是作为一名驻守黑荥州的尉迟家族的一员,姜国是他们尉迟家对抗了数代的敌人。可以说他们北境尉迟整个家族,就是为了防止姜国入关才形成的。

  竺年看出他的矛盾,一边拿下背着的弓弩组装起来,一边说道:“我们和阳海骑,叫做兄弟阋墙;和姜国,叫做隔壁叔叔。”

  尉迟兰笑了一声:“论辈分,大月得叫姜国一声大哥。”

  “好叭,那就是伯伯。”竺年说着,一箭将一名摸过来的姜国士兵直接撞飞,并钉死在一旁的树上,“伯伯家的哥哥们,好哟~”

  旁边的人显然被这恐怖的威力吓到,迅速散开。

  然而小山坡就只是小山坡,能够提供的掩体有限。他们这一支想要摸到阳海骑后方搞小动作的队伍,人数也不多。

  箭雨从四面八方落下来,反应稍慢的直接被一箭带走。只一个照面,就留下数具尸体。

  他们完全没想到已经明显疲于应对的阳海军,竟然还能在这个小山坡上设下埋伏。

  阳州气候温暖湿润,现在又是草木疯涨的盛夏。山林里草木繁盛,人直接站在草丛里都未必能发现。姜国小队压根就摸不准林子里藏了多少人。

  他们本来就是来捡便宜的,没想把自己搭进去,见面一波被带走几个人之后,他们就已经心生退意。

  这种精准度,显然埋伏的是一支精兵。

  竺年他们又进行了一番攻击,尉迟兰一箭把一个领队钉死在树上之后,姜国小队再无战意,直接转身逃命。慌乱之中,又被带走十几人。

  事先得到提示埋伏起来的骑兵们,纷纷出来检查了一遍尸体,搜出一些类似信物和信件的东西,放在一起,跟着尉迟兰飞快离开。

  刚才交锋的动静已经吸引到了阳海军的注意,他们不能久留。

  而他们已经得到了必要的情报,没有必要再留下。

  这一次返程,他们直接就是一人三骑,尽可能快速地回去。

  尉迟兰和竺年都想到一个糟糕的可能性:“姜国能把握住这个时机,显然对阳州这边的情况,乃至林州新城的情况都知道得非常清楚。”

  “他们连阳州都那么清楚,怎么可能不知道其它地方的情况?”

  竺年的脸色很难看:“我做了一件错事。”

  阳海骑、镇北军、北境尉迟,三支镇守姜国关隘的强军,或多或少都因为他的关系,面临来自姜国的压力,甚至是灭顶之灾。

  阳海骑现在的状况,显然姜国是准备一举拿下阳州。

  阳州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是一块摆在面前的大肥肉。

  对于姜国来说,阳州只要能拿得下,就能守得住。

  阳州的地形太过易守难攻。若不是这次的机会,他们显然拿乌龟壳一样的涉阳关有什么办法。

  有一点是竺年判断错误——姜国并不是刻意放缓进攻节奏,而是哪怕精锐全都不在的涉阳关也异常难打,导致他们的进度拖后。那些小部落也没那么容易操控,虽然摄于姜国的威胁,但是小动作不断,毕竟没有人会甘于送死。而且小部落的军队实力实在太弱,又特别会出工不出力,想要对阳海军造成有效的打击,必须他们姜国的军队自己来。

  竺年和尉迟兰看到的是姜国的军队以逸待劳,实际上姜国军队并没有那么“逸”,攻打涉阳关,他们的损失也不小。

  竺年也不知道,他和尉迟兰“因缘际会”伏击的小队来头不小,逃回去的人带回去了错误信息,导致姜国部队进而做出错误判断,让疲于奔命的阳海骑得以稍事喘息。

  而缓过一口气的阳海军,在杨酌的率领之下,和姜国拼命,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之前竺年觉得杨三郎和杨十郎两个儿子不值钱,但是这次死的是杨酌的嫡长子,分量明显不同。

  眼前的杨酌明显已经和姜国不死不休。

  至于京城的宋淮,他现在没有时间也没能力过去救援,只能请他自求多福。

  尉迟兰听着竺年自责的话,反驳:“错的不是你,是大月的皇帝昏庸无能。”

  皇帝昏庸,和各方势力离心离德,这才是导致眼下局面的根本原因。

  至于姜国和大月的关系,本就是此消彼长,哪天真消停了才奇怪。

  竺年也就是一时情绪低落,很快就缓过来:“先生说得对。现在就看姜国的胃口有多大。”

  阳州,若是被姜国吃下来,大月会有损失,但相对来说还好。已经建成的新城会成为新的屏障,加上周边的地理环境,可以有效阻挡姜国的进攻。

  但如果姜国不满足于此,直接攻*黑荥州……黑荥州周围虽然也有一些山林,但是山林集中在南部。从黑荥州到京城,几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且有宽阔的官道相连。若是黑荥关破,姜国的军队几乎可以毫无阻碍地直接一路杀到京城脚下。

  反倒是汾州那边可能性不大。

  哪怕汾州现在面临的情况和阳州非常相似,但是汾州的城池和涉阳关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汾州城是一个庞大的瓮城,极为难打。姜国从汾州城上得到的教训,是从前朝还未建立就已经开始积累的。

  而且从汾州到京城的路并不好走。和黑荥州比起来“性价比”不高。

  急着返程的竺年和尉迟兰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会在林州新城被拦下。

  竺年看着小地图上的一片红点,望远镜内城墙上清晰可见的一个不怎么眼熟的身影:“茅丘……茅高远。”

  作者有话要说:  猫猫(*^▽^*):能偷袭,为什么要正面打?

  猫弟(*^▽^*):偷家,背刺!

  猫猫╰(*°▽°*)╯:都是跟糕儿学哒~

  糕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