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一十一章 此路不通 ...

  芝麻官在整个朝廷中,地位……就谈不上什么地位。

  在座的这群人中间,其实也不是个个都是官,很多还只是吏。

  但就是这些人,才是真正位于一线的管理人员。

  姑且不提是不是人才,但至少有经验,还有自己的“地盘”。

  茅高远给他们的选择题,没人会选错。

  然后这些年纪最轻也有三十多的官吏们,被一个年纪都能给他们当儿子的小青年,重新做了一番职业培训。

  也不知道茅高远从哪里一下找了一套教材,给他们挨个做了一番教育,还要岗位考核。

  每天考一次,什么时候考试合格,什么时候进修下一门。

  若是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人直接当场在课堂里就被拖出去。

  至于拖到哪里,去干嘛,他们还在课堂里的人问也不敢问,想也不敢想,就怕得到一个脑袋留下的答案。

  在这种重压之下,他们拿出自己少年时期都没有过的认真劲,拼命努力读书。

  东风号掌柜偶尔过来看看,和茅高远吐槽:“不都是一些他们自己岗位的基本工作嘛,怎么搞得跟上刑场似的?”

  茅高远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你倒是说得轻松,忘记自己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

  “嘿嘿。我这不是偏科嘛。”读书做官方面不行,做生意赚钱他很行啊。

  好在这些官吏们的职位,显然还不到让他们能够尸位素餐的地步,业务能力除了需要重新捋一遍,更加规范化之外,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经过了七天密集培训之后,除了两个人被拖走之外,剩下的人倒是被好好送回了家。

  他们没有因此放松,反而按照这次的培训课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管束辖地百姓,和周围以及沿线的官吏们联合起来,在缺乏朝廷支持的情况下,稳住自身。

  倒不是他们真的愿意这么做,而是东风号的影子哪里都有。

  给人修路造房的东风号,东风号客栈,还有东风号开了镖局。

  在这样的明目张胆的监控下,他们只能乖乖听话。

  就这么过了两个月,他们发现竟然效果很好。

  田地中的粮食已经开始变得饱满,街市上的人流如织。

  不需要什么统计,他们就能肯定,今年的各种收成都比往年要来得好。

  当这一天东风号的商队经过县城的时候,当地县令和往常一样,上门来向这位真正的上级汇报这段时间的工作,最后说道:“近日已经完成了土水泥大道三十里,下个月就能连通上岱县。”

  东风号掌柜点点头:“不错,早日把路修通,走起来也便利。”

  县令说道:“有当地大户要求捐钱修路,我没有应。”

  “嗯。修路不能让他们参与。不然这路修完,功劳算谁的?老百姓念谁的好?”东风号掌柜把县令递上来的当地的各种详细数据看了一遍,觉得还算满意。

  县令不敢出声打扰,内心却被他的两个问题问得内心震动。

  原本在他看来,当地富商豪绅修桥铺路都是应有之意。

  县衙总共只有多少衙役,哪能管得了那么多事情?不仅是修桥铺路的事情,包括一些什么抓捕江洋大盗之类的事,也会有当地富商豪绅参与,多半是给出可观的赏银。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事情多半是能够解决的。

  但无论是修桥铺路,还是除恶扬善,得到的好处最大的是谁?得到的好名声,又归谁?

  绝大部分事情,出钱出力最多的明明是官府,但是最后做成了,百姓口中都是张大善人、李大员外。

  他原先觉得搞收费站的事情比起修路,回本太慢,现在倒是不觉得了:“您说得对。”

  “嗯。”东风号掌柜随口应了一声。同样的事情,他们早在南地就做过了一遍,现在到了北地,重新做只会更加简单。而且北地这一片地方地势平坦,修路容易成本低。加上北地这片地方历来富庶,人多,住得也密集,一旦路修通了,回本会非常快。

  回本的方式不能只算收买路钱的那点。各地交通往来方便,人员物资流通便利,经济自然能够更上一层楼。

  从蒲州到京城这一路的官吏,打从被带到了江州军营内,他们就已经绑到了一起,完全能够“精诚合作”。周围的县城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安全方面的考虑,自然而然就会被吸引,稍加诱导就会过来抱大腿。

  可惜他们的时间不够,能够发展的势力有限。在这个乱局下,能够形成的有效力量,更是微乎其微。

  说白了,打仗靠的是拳头。粮食虽然也很重要,但毕竟抢地盘不是拼谁能多吃一碗饭。

  只能说,尽可能先保住一方,免得真正兵事降临,受灾的百姓太多。

  而且修桥铺路这样的事情,得益最大的就是他们自己。

  商队原先从京县一路走到这里,得特别顺利,才能在天黑之前进城。

  今天呢,距离晚饭时间还早。

  县令等他把所有东西都看完,才小心问道:“大人,不知道最近战事如何?”

  “不如何。你盯着点秋收,完了之后防着人屯粮。”

  这两个月来,主要的战事还是发生在沃州。镇北军和禁军面上打得不可开交,但实际就是打个热闹。

  双方存在一种尽量不影响夏收和秋收的默契。

  而南军似乎被丹州给困住了,面上看着一直在帮助丹州抢险。

  丹州在这次水灾中,降水不是最多的,但是它位处下游,上游的洪水直接冲刷下来。

  本来可以通过丰富的水系直接排入楚江,但是楚江上游的雨水也极多,一度楚江的水面高于丹州各大河流的水面,还被倒灌了一波。

  丹州又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地方,各种建设约等于无。在一些传言中,丹州如今已经十室九空,许多村、乃至于县都已经没有人了。

  南军为了自己的水军,全员魔怔,接管了丹州。

  实际上,丹州的损失确实有,但绝对算不上惨重,甚至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在几乎全境变成一片泽国之后,一些高地就变得非常明显。

  而且丹州主要是上游沃水冲刷下来的泥沙堆积而成,土壤肥沃水系发达,紧贴着楚江,气候和对岸没有太大差别,非常适合南地的耕作模式。甚至于竺年发展的峪州水军基地,都没有丹州这么好的耕作条件。

  丹州人少,很多土地和河流没法很好的利用起来。正好竺侯送来了不少禁军俘虏,另外还有南地一些地方的人北迁。

  丹州虽然地方少,到底也是个州,能够容纳的人口还是不少的。

  丹州这段时间所做的,可不仅仅是疏浚河道。

  就顺带培养了一批工兵,还顺带完成了从禁军到工兵的转换。

  在竺瀚第二次见到竺侯的时候,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语出惊人:“顺带让镇北王帮忙训练了一批兵。”他指的是竺年安排给镇北王支援的三万新兵,从第一次对禁军渡河奇袭之后,就一直留在镇北军内,“小王爷说,操练步兵,镇北王比您……比较强。”

  竺瀚假装没听到自家儿子看不起亲爹的话,又问了一些镇北军那边的近况。等竺侯走了,他才一个人开始生闷气。

  没错,他确实是不擅长平原地形打仗,可他不是有神火营嘛!

  他神火营的战绩,完全可以封神好嘛!

  要不是炮弹告罄,他完全可以再继续推进。

  禁军原本有大概四十万人,施闲带在身边的大概有三十万,剩下十万分布在京畿各地。

  现在分散在京畿的那些军屯也好,军镇也罢,都被竺年消化掉了。

  表面上看,禁军损失了最重要的后方,实际上这段时间禁军完全掌控了包括沃州在内的数州。单纯从补给的角度来看,完全不亏,甚至还有赚。

  但是之后禁军直接走了十万人去看守皇陵,又被南军吃掉了五万人,加上和镇北军几番对阵损失了一些,现在禁军满打满算只有不到十五万人。

  反观镇北军,补给线十分健康,后援源源不断,已经到了十万人。虽然其中起码有一半是新兵,但是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兵。只要经历两三次作战,军事素养甚至高于普通的老兵。

  给施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镇北军越来越难打。

  竺瀚生完气,就召集了一干将领开会商议:“我们不能让施闲继续拖时间,得给他来一下狠的。”

  将领们没意见,问题是:“现在水路已经有两条能够使用,神火营的补给已经跟上,但是施闲现在干脆缩在沃州城里,咱们怎么打?攻城吗?”

  “试试神火炮能不能破开城墙?”

  “不是试过嘛,普通城墙还行,沃州那样的大城,神火炮的炮弹不够。”

  城墙可不是单纯的一堵墙壁,内部要走人走车马,结构更像是一间屋子。城门也极其扎实。

  虽然城门很大,但是他们的神火炮落点飘忽,远不到指哪儿打哪儿。想要靠着神火炮攻城,简直是痴心妄想。

  “施闲为什么要拖时间?他想要干嘛?总不会真和姜国勾搭上了?”

  “不是。他是在等宋淮什么时候憋不住,先给他让步。”竺瀚虽然近几年不怎么管朝政方面的事情,但多少也是正经南王,该懂的都懂。

  施闲和宋淮现在的僵持,明眼人都看得明白。

  施闲想要更进一步的权利,逼着宋淮给他,明摆着告诉宋淮——你宋淮没有我禁军,啥事儿都干不了。

  禁军历来是皇帝最心腹的军事力量,然而这一点在施闲这边行不通。

  宋淮也不愿意完全给施闲放下信任。很明显,他更相信阳海骑,也更愿意制约禁军。这进一步加剧了禁军的不满。

  而历代大月皇帝对禁军的放任,使得禁军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宋淮则逼着施闲交割出一部分权利,否则就将施闲定为反贼。

  现在就看谁先忍不住。

  只是他们双方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他们认为只要双方重新回到’君臣相得‘的局面,禁军就能够横扫天下。”竺瀚想了想,走到营帐中间工兵最新制作的沙盘,“现在镇北军在哪儿?有没有办法把他们和禁军往西再引一段路?咱们直接打一下京城。”

  “您是打算从沃水这边过去?”

  “其实我们可以从边上绕一段。现在镇北军有小王爷的一个工兵营在,有水军。”

  “自己人那不是更好商量吗?”

  “现在还不能暴露。”

  “咱们也不一定要走水路,直接从蒲州切过去就行了。这一路现在没什么军队。”都抽调到沃州去了。

  竺瀚琢磨了一下:“不,我们得走水路,动静得大,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咱们从水路往京城去了。”然后又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地提了一嘴,“糕儿手下的人,演技都还不错吧?”

  “啊?”打仗呢,和演技有什么关系?

  两天后,由竺瀚率领的南军水军,就和由竺年亲卫卧底的镇北军水军,联合演了一场。

  南军水军深夜过境沃州,直冲镇北军水军。

  镇北军水军一支不过刚组建不满一千人的队伍,“全军”上下就几条连正经船都算不上的舟桥,一触即溃。

  几条舟桥被撞毁,无力阻拦南军水军直接挥军北上。

  宋觉看着汇报战况满脸羞愧的年轻将领,亲手把人扶起来:“无需自责。全大月在水面上就没人能打得过南军。”

  “可是他们现在去了京城!”

  “京城又如何?”天色微曦,宋觉站在沃水边上,远远还能看到一点庞大船队的影子,“我们大月的皇帝已经葬入了皇陵,现在坐在宫墙内的,不过是个谋朝篡位的小人罢了。”

  让竺瀚去试试也好,至少能够破了现在这个僵局。

  就是他一直有一点不确定,为什么黑荥州的北境尉迟,和阳州的阳海骑,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动静?

  他们究竟在做什么?

  哪怕是病急乱投医,宋淮现在也应该让这两支军队来拱卫京城才对。

  至于边疆的安全,哪有京城重要?

  京城若是丢了,还要边疆干嘛?

  宋淮当然给两边都去信了。

  阳海骑不用说,是他倚重的最大军事力量。

  北境尉迟虽然之前对他有过大不敬,但明显他们不足以掌控天下,否则不会来了就走,都没有留下像样的后手来牵制住他。

  反正局势现在都这样了,他也不怕会再来一次上次的经历。

  最好的情况是北境尉迟、阳海骑、禁军,三军齐聚,相互牵制之下,什么小心思都不会有。

  镇北军就算对他有想法,毕竟他是正经皇长子,大月的江山怎么都应该是他来坐,多半只能认命,重新回去守着北部六州。

  到时候的南军……一群野人而已,直接就得留在北地。然后他御驾亲征,一举真正收复南地。

  什么南王府?直接夷三族!

  倒是母后,得让她回来,和父皇合葬。之后就可以把墓道封了。

  追根究底,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她乱出主意造成的。

  值夜的太监听到龙床上发出诡异的笑声,脸色青白,不敢出声打扰。

  先帝和皇后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不好过。

  现在换了个皇帝,他们的日子更不好过。

  他已经不敢算,究竟有几个主事太监和宫女人头落地。

  他虽然是从宋淮小时候开始伺候到大的老太监了,也只能处处谨小慎微。

  宋淮要处死朝臣,都只要一句“听话”;要处死他们这些奴婢,只需要凭心情即可。

  他心里面倒是想起此前尉迟兰和竺年在宫里的时候,那时候宋淮忍着脾气,那两位并不会为难他们,倒成了他们进宫以来,日子最好过的时候。

  竺年和尉迟兰并不知道他们还会被宫里面的老太监念叨,两人现在正在面临最严峻的挑战——阳海骑打过来了!

  和他们预料的不同,阳海骑并没有借道姜国,在确定新城的存在之后,他们直接就挥军南下,目标就是碾碎阻挡他们的新城。

  之前的平静只不过是他们在做战前准备,毕竟任何一支军队都不是说打仗就能打仗的。

  竺年在送葬完之后,本来是要往东州去,是临时接到消息,才转道去的新城。

  此时,尉迟兰已经和阳海骑进行了数次交锋。

  “唔,也没真的交锋。”尉迟兰的表情有些微妙,站在城墙上看着外面已经被工兵们建得跟迷宫似的一大片墙。

  竺年登上城楼,看着下面神色也变得微妙:“怎么变成这样了?”以前外面也有类似的,不过没没么夸张。

  当时还是怕工期不够造关隘,才在外面用取巧的办法造了一堆交错的墙体,试图让骑兵降低速度。

  现在外面这样的墙体非常多,哪怕他站在城楼上,也几乎一眼看不到头。

  这些交错的墙体长短、宽窄、高低都各不相同,不过最薄的也有三尺厚,瞧着就非常扎实。

  外围的似乎被拆了一些,地上有一些散落的砖块。

  “阳海骑有攻城的部队,但显然,他们这方面做得并不怎么样。”尉迟兰指着那些砖块,“他们的骑兵跑太快了,后续部队没跟上,那些是他们拆的时候,被攻城弩擦到碎掉的。唉,我用得没你好。”

  至于外面那么多的墙,其实是熊北北吩咐,给工匠们练手用的。

  林州人在住过了土水泥造的房子之后,对这一项新技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些林州新城的居民,在得知只要想学,就能够免费习得一门新手艺的时候,那热情别提有多高涨了。而他们所需要支付的代价,不过是做一些修路建房的工作。虽然这些工作非常辛苦,但一来需要消耗的时间不长,二来做工管一天三顿饭,还顿顿有肉。

  报酬支付完毕之后,他们若是还想做同样的工作,就会得到更多的财货方面的酬劳。

  竺年看着他微红的脸,伸手拉了拉他的袖子:“先生已经做得很好了。”

  新城说是一座城,其实只拥有一面城墙的它,更像是一个微缩版的长城。

  城墙的箭楼里布满了各种攻城弩。

  城墙外,就是一片水泥墙建起来的迷宫。

  阳海骑是一支极具进攻性的部队,但想要发挥出阳海骑的优势,显然必须把这片迷宫给拆了。

  土水泥的硬度和竺年上辈子真正的水泥相比还是差了一些,更加比不上钢筋混凝土,想要拆,肯定是能够拆得掉的。

  但是他们拆迷宫,得顶着城墙上攻城弩的狙击。

  那是一支箭就有一棵树大的攻城弩,最好的刀盾手都扛不住一箭。

  就算拆了,无论是砖块还是水泥块,都必须得运走才行,不然这些坚硬且有棱有角的块块磕磕绊绊的,同样会影响骑兵的发挥。

  经历过这些,他们才能到城墙下,开始攻城。

  不用说,攻城也不是阳海骑的强项。

  就这么一路过来,哪怕城墙被推了,还得面对一个建造得像放大版迷宫一样的城的巷战。

  就算他们到最后守不住,让阳海骑推平了,这一路得花费多少时间?

  在京城的宋淮要是等着阳海骑去救命,怕是坟头草都长出来了。

  这也是竺年和尉迟兰判断阳海骑不会从这儿过的原因。

  同样拥有一支强大骑兵的尉迟兰,非常了解阳海骑。

  确实,阳海骑很强。但这种强大是在野外平原地带,两军交战的时候。

  骑兵冲击步兵,能够发挥出的优势无可比拟。

  但是骑兵冲水泥墩子……

  同样身为骑兵的尉迟兰,说实话觉得有点恶心,脑壳疼。

  他都这样了,把营地扎在不远处的杨酌脑袋更疼:“这怎么弄出来的?”

  属下的人没一个敢吭声。

  探子说了这里建了一道墙,但是没说有那么多道墙!

  这些墙怪异扎实也就算了:“他们哪里弄来这么多砖石建墙?哪来那么多人建墙?”

  要知道去年秋天他们经过这里的时候,这地方还啥东西都没有呢。

  单纯建这么一道墙,就是一项极其巨大的工程,更别说是在冬天修建起来。

  经过几次试探之后,他们都明白这阵仗就算能推平,也需要花费海量的时间。

  可京城那边又等不得。

  有属下小声问:“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绕道海州?”

  杨酌看着舆图,脸色阴晴不定:“不,海州恐怕不成。我们走宿州栈道。”

  “可是栈道连年失修,得重新修。”花费的时间怕是不比攻城少。

  “那就修。”杨酌说完,又叫来亲卫,“派人去海州,不要亮身份,尽快把三郎和十郎叫回来。要是可以的话,把海州知府也一起带来。”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ω⊙:我是老实人。

  红三⊙ω⊙:我是小王爷教的。

  熊北北⊙ω⊙:我也是小王爷教的。

  糕儿(= ̄ω ̄=):我萌全是老实人。

  尉迟先生 ( ̄ェ ̄;):停!我没法正视老实人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