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零三章 我娘喜欢你娘 ...

  丹州本身就是沃水冲出来的三角洲,河网密布,不发大水都有一大半在水里。

  今年大雨倾盆,竺年和尉迟兰在东州的感受不深,但东州以西,尤其是沃州、蒲州一代,断断续续下了半个月的雨。丹州也不例外。

  如果只是丹州本地的降水,丹州靠着楚江,靠着这么多的河流,顶多就是和东州这里差不多,河流水位上涨一点,但是影响不大。

  可丹州是沃水的下游,承接了上游汇集过来的大量的排水。

  而且洪水可不仅仅只是把天上的降雨换个地方,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河道淤积,乃至于改道,都会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丹州本就生活困苦的百姓们,不少已经在官府的组织下,临时去了江州避难。

  奇怪的是,江州和萍州虽然今天的降水也比往年要多,但整体还算风调雨顺,尤其是萍州,降水和温度都恰到好处。

  民间奇怪的童谣一首接一首得唱起来,等竺年带着队伍到江州的时候,已经更新了一个歌单。

  竺瀚两边嘴角各一个燎泡,看着宛如踏春一般的儿子不顺眼:“什么时候了,还唱歌呢?”

  竺年轻松躲过竺瀚完全没用力的巴掌,没挨着打嘴上却叫得特别惨:“哎哎哎!娘,你相公打你宝贝儿子!”

  竺瀚本来的假生气被他这一叫变成了真气,伸手勾住他脖子就拍了两下:“别叫了,你娘不在。咦?”他把竺年推开一点,看了看两人一般高的肩膀,又比划了一下头顶,“长高了!比你老子高了!”

  “嘿嘿~”竺年一听他老爹开始自称老子,就知道没什么大事,微微蹲下身,把竺瀚背了就跑,“儿子长大了,还能背着你跑呢!”

  一众熟悉南王父子的军士看着都笑而不语,其他不知道的人惊讶之后纷纷露出羡慕和憧憬的眼神,感慨:“王爷父子俩的感情真好。”

  “小王爷真孝顺。”

  其实两人闹腾了也没多久,竺年连把他爹背到中帐都没有,半路就放下了。

  “好了,都多大的人了,还闹。”竺瀚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赶这么久的路不累吗?”

  “不累,也没多久。”竺年和爹亲近过了,开始找娘,“娘呢?”

  “你娘回去梁州了,放阿钧一个人在家不放心。阿钧也不愿意去南泉和你高祖奶奶一起住。”

  竺年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奶奶回来了?”

  “唉……”竺瀚叹了口气,提起他那个公主娘,也是颇多无奈,“还好我娘喜欢你娘。”

  竺年的亲奶奶叫宋萱,论起来是宋恒的亲姑姑,先帝先后嫡出的公主,身份尊贵。宋萱的皇后母亲系出名门,是当时宰相嫡女,和如今罗娥这种落魄家族出身的皇后不是同一个级别。

  竺年的高祖奶奶宋婉,说起来也是公主,但母家只是个小官,生母的品级也很低,也就是作为皇帝的老来女还得了几分宠爱。公主的封号还是因为要和南王府联姻才赐下的。

  宋萱和宋婉有着王不见王的默契,平时一个住在梁州,一个住在南泉,偶尔见面,面子上过得去。

  宋萱在南地,谁的账也不买,谁的面子都用不着给。连她亲儿子竺瀚筹划北伐,都被她扇了耳光,最后因为无法改变大局,干脆避居海外。

  也就是罗英这个她自己看中的儿媳妇,她还能给点好脸色。但她不喜欢竺年这个跟着宋婉长大的孙子,也不喜欢几乎是竺年翻版的孙女竺婉,尤其竺婉的名字还是宋婉取的。小孙女也是越长大,脾气越像宋婉。

  竺婉虽然年纪小,但是人聪明,身边还有靠谱的一干人等帮衬着,代管一个南王府问题不大。

  可是宋萱回来就不一样了。

  “那我娘肯定讨人喜欢。”竺年想到自己的公主奶奶就脑子空白,脚步都停了好一会儿,才重新跟着他爹进到营房里,“所以奶奶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她是自己回来的,还是别人跟她说了什么回来的?”

  他公主奶奶虽然很厉害,但是脑子里总有一种一厢情愿的天真,老想着南北一家亲,是一家人,不应该兵戎相向。

  尤其是她生下竺瀚之后,好好生活在南地,并没有像几任南王妃那样携幼子在京为质。

  可问题是只有她一个人这么想。也因为她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竺年和竺婉这对兄妹,绝对不能交给她来抚养。

  竺瀚倒了两杯茶,一杯给竺年:“不知道,等你娘传信过来。”

  他小时候主要是宋婉教养的,母亲宋萱就对此十分不满,连带的也不喜欢他。倒是罗英这个她亲自定下的儿媳,几乎是她一手教养长大。

  在他们家,罗英更像是宋萱的女儿,而竺瀚这个亲儿子反倒像是女婿,还是不受待见的上门女婿。

  “娘这时候回去……”他们北伐的人手本来就不够,再缺了一员大将,“谁啊?手伸这么长?”

  宋萱在海外,能够联系到她的渠道就那么几个,经手的也就那么点人。

  能够这么迅速,而且真能把人就这么叫回来的,必定得是宋萱信任的人。

  竺年心头很快浮起几个名字,没吭声,喝了口水,又给他爹和自己各倒了一杯:“今年的新茶还没来吗?老爹你怎么还喝陈茶?”

  竺瀚心头惴惴,见竺年转移了话题,连肩膀都放松地往下沉了一点:“军营里能有什么讲究?新茶运过来也要时间,不过应该快到了。”

  “等到了,有茉莉花茶给我多留一点,我要送给觉皇叔。”他家真是太不可爱了,还是觉皇叔家其乐融融,就是汾州太冷了点。

  “行。我让人留心着。”竺瀚下意识完,才发觉不对,“你什么时候有个觉皇叔?镇北王宋觉?”

  他手指往北一指,“那货是你招来的?”

  “啊。”竺年揉了揉脸,端出一副正经小王爷的样子,“我说我叫宋浮,我爹是西王。觉皇叔和我长得那么像,一点都没怀疑。觉皇叔人超好的!”

  竺瀚对宋觉不了解,但对这支突然冒出来军队做过了解。

  都是内行,他一眼就能看出人家这支军队是身经百战的强军,绝不是凑人数的花架子。

  竺瀚听他儿子叨叨宋觉各种好,一时间不知道该担心儿子深入敌营的安危,还是:“觉皇叔觉皇叔的,叫这么亲近。你亲爹都没见你这么夸!”

  “切~”竺年扭头,“我亲爹没觉皇叔好。”

  军营里的一众将士,刚看到儿子背着爹跑,一会儿又看到爹追着儿子打。

  几名将领适时赶到,把不知道为什么闹得不可开交的父子俩劝住。

  一个说:“小王爷都这么大了,哪能再打呢?”

  另一个说:“你爹好歹也是个王爷,你就让着点你爹。”

  两人也没真打,很快就借梯子下坡。

  竺瀚咂摸了一下这劝人的两句话,觉得不对味:“合着都觉得是我的错?”

  竺年还没吭声,参军就上来拉人:“哎呀,小王爷一路过来这么辛苦,休息都没休息,你这个当爹的也太不懂事了。”

  竺瀚看着被他这一众老兄弟簇拥的儿子,觉得他还没造成他连襟的反,他儿子已经成功造了他的反。

  他倒是没不开心,反而还觉得自己后继有人,颇为沾沾自喜:“不闹了,进去说正事。”

  亲兵看着他们进去,送上热水,就退出去守在门口。

  几个人围着中间工兵制作的简易沙盘,相互交流信息。

  他们双方虽然一直有联系,但相隔距离遥远,尤其是竺年一直行踪不定,很多信息沟通没有那么及时准确。

  竺瀚先说了丹州那边的情况:“现在丹州那边百姓虽然撤出来了一部分,但有几个地方不方便,暂时被困着。洪水过后,水路变化极大,探路进度不理想。我还担心,洪灾之后会不会出瘟疫。”

  不用说,探路这方面,竺年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这个水路探查,撤离百姓是其一,另外还有探测出能够让大型战舰行驶的航道,直接关系到未来战争的方式和走向。

  虽说北伐主要靠的是陆军,但是南地的强项在水军,而北地刚好有一条连接楚江,且直通京畿的大河沃水。南地是绝对不可能放弃这条水路的。

  尤其他们的旗舰还装了火神炮。

  现在禁军和镇北军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沃州蒲州一代对峙,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调转矛头,先对准他们南军。

  竺年听完,就问了一句:“舟桥带了吗?”

  其他人反问:“舟桥是什么?”

  竺年一听就知道舟桥没戏,也没继续说舟桥的事情,问了几句现在能够调用的人力物力:“那我先过去丹州看看。”

  竺瀚提溜住往外走的儿子:“等等,你还没说你那儿怎么回事呢?再说也不急这么一会儿,你能在马车上休息,跟着你的那些人可不能。今天晚上在这里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去丹州。”

  竺年想想也对,就重新回来对着沙盘来回比划了一下:“大概就这样。”大概就是在敌人的下半野区溜达了一圈,顺便偷了下路两座塔。

  敌方的野区,我的家~

  竺瀚和一众将领沉默良久,不太明白为什么竺年在局势这么紧张的时候,短短几个月里竟然跑了半个北地,竟然还把北地的东边一大块几乎都拿下了,甚至都没打仗。

  竺年同样迷惑:“多少还是打了一点,不过我们的目的是抢地盘,不是打仗啊。”

  打仗只是手段之一,推塔才是目的。

  这一屋子比他经验更加丰富的将领,难道还会搞不清楚这?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 (= ̄ω ̄=) :觉皇叔真好~

  糕爹(╬ ̄皿 ̄):还能比你爹好?

  糕儿( ̄へ ̄):当然!

  糕爹(艹皿艹 ):好哪儿?

  糕儿( ̄へ ̄):他布置的功课比你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