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成年代虐文男主后>第32章 

  至于要找谁, 林砚池心中也有了主意。

  村里有些人家里负担重,又穷,平时看病赵保国都会特别提醒林砚池, 让他能便宜的尽量便宜。

  每天给这些人几个工分, 让她们来药库帮忙,她们肯定会同意。

  除了几个贫困的,林砚池还找上了黄秋萍。

  回村之后, 林砚池与黄秋萍的交集并不多, 不过偶尔也能从赵保国那里听到几句她的消息。

  离婚后, 她身处舆论中心, 日子并没没有想象中那么舒坦。

  既然都到了这一步,那林砚池干脆就好人做到底, 送佛送到西, 再帮她一把。

  ……

  黄秋萍自从回到娘家后, 就没怎么出过门。

  刚回来那几天, 她还在暗暗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刘家那个泥潭,面对以泪洗面的父母她还能反过头来安慰她们。

  只是在村里待久了之后,总免不了有些风言风语。

  在农村, 女人嫁人之后被欺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大部分都是能忍则忍, 像她这样举报公婆, 和自己男人离婚的女人还真是少之又少。

  最开始开始那会儿大家对她都报以同情,日子久了,又没其他新鲜事, 有些好事的人就把她的事翻出来嚼舌根。

  刘大江夫妻俩被枪毙那是她们活该, 但这黄秋萍把事做得这么绝也不见得是个省油的灯。

  要不怎么说会叫的狗不咬人, 咬人的狗不会叫, 别看这丫头平时文文静静的,心里的主意可多着呢。

  家里的父母听到这些话头发都要急白了,他们一家都老实本分,听到那些中伤人的话,也不敢站出来骂人,整天就在家守着黄秋萍哭。

  年迈的父母为自己这般操心,黄秋萍心里很不是滋味。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错,到头来却要被人这样议论。

  即便如此,她也一点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比起在刘家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如今只是承受一点风言风语,她根本不觉得有什么。

  那些话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大不了她不听就是了。

  就在黄秋萍打算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时候,林砚池找上了她。

  听到林砚池要找她去药房帮忙时,黄秋萍心里惊讶极了,不过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欣喜,反倒是拒绝了林砚池。

  她一个离过婚的女人,若是和林砚池走得太近,会给林砚池的名声带来影响。

  她知道林砚池是好人,并不会因为他对自己的照顾就对他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可即便他们身正不怕影子斜,也难保有些人会眼红故意说闲话。

  林砚池知道她的顾虑,道:“你不用想这么多,药房那边除了你,还有三四个人。”

  他还没傻到只请她一个。

  听他这么说,黄秋萍倒是心动了。

  家里多一个她,就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本来她们一家就没有什么劳动力,若她光在家里吃闲饭,一家人都要饿肚子。

  5个工分不多,但怎么也比在家干坐着强。

  她吸了吸鼻子,道:“我答应你。”

  嫁到刘家的时候,黄秋萍老是觉得自己命不好,现在,她倒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毕竟不是谁都能遇到像林砚池这样的好心人。

  可惜,她没什么能报答林砚池的,不然一定会好好感谢他。

  林砚池请的这几个人都很老实本分,干活的时候一点不偷懒。

  她们心中都念着林砚池的好,林砚池找她们帮忙,就是没有工分,她们也愿意。

  李桂芝还把自己的儿子赵刚也带上了,赵刚这年纪的孩子也算半个劳动力,这次就是纯粹来帮忙的。

  在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帮助下,山上的草药很快就挖得差不多了。

  深山里应该还有更多药材,只是那里面不安全,也就没人上去。

  林砚池把那些寻常的草药留下来自用,至于那些珍贵一点,村里人又用得少的,他处理晒干后,就用平时装药用的袋子装了起来。

  他寻思着找个机会再进一趟城,问问陈牧安收不收这些东西。

  进城这事他先给赵保国通了个气,不过他换了个说法,不说自己是去卖药材,就说自己打算去城里看看能不能给村里谋个其他的活计。

  他们这个地方粮食只种一茬,到了冬天,村里人基本就是闲着,所以人均收入完全上不去。

  赵保国觉得林砚池一天为村里人操的心都快赶上他这个大队长了,若不是林砚池不是他们村的人,赵保国都想培养他当下一任队长了。

  知青点的人知道林砚池要进城,大家就给家里写了封信,让他帮忙寄一下。

  邮递员十天半个月才下乡一次,等他来,那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寄回家里。

  天气越来越冷,马上就要入冬了,本地县城的知青在农闲的时候可以随时请假回家,像他们这些外地的,一来一回麻烦得很,也就没人回去。

  眼看着天冷了下来,穿的用的还什么都没准备,可不得写信给家里要点钱吗。

  徐东写了信后,顺嘴问了下林砚池:“你给家里写信不?”

  他知道林砚池的情况,但他觉得林砚池的母亲应该没那么狠心,好歹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总不可能明知他在受苦,还没一点表示。

  在此之前,林砚池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原主在这个世界是有亲人的,关系或许没那么近,但血缘关系也是摆脱不掉的。

  林砚池没想好怎么处理这段关系,男主原本在家中就略显多余,后来又被陷害坐了牢,继父觉得他丢脸,怕他影响到另外两个儿子的前程婚事,所以对他很不待见。

  母亲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自然也不会对他太亲近。

  到了大结局,原主和他们的关系都算不上热络,只是逢年过节会联系一下。

  原主人善良老实,家里好事从来想不到他,有需要他的地方倒是毫不留情的利用。

  每次上门,继父总是话里话外说家里什么地方需要钱,除了正在上学的小弟,连已经结婚的继兄都要占他便宜。

  男主不争不抢惯了,明明在这家里一点好处都没得到,还对他们掏心掏肺,在自己手上也很拮据的情况下,还要接济他们。

  真是从头到尾都老老实实坐稳“冤大头”这三个字。

  林砚池就想不通,怎么这天下所有的极品都让男主给遇上了?真是人善被人欺吗?

  他并不觉得善良是坏事,但有些时候,过度善良就是愚蠢了。

  在这点上,原主和他真是很不一样,原主那才叫做好事不留名,将“默默奉献”这几个字贯彻到底。

  林砚池可不这样,好事他要做,名利他也要收,不然废那些劲干啥。

  想到原书那些内容,林砚池心里莫名起了一阵火。

  他决定给原主的母亲写一封信,写信之前,他问徐东:“你在给你父母的信里没提到我吧?”

  徐东摇头:“你不是说不要在信里提你的事吗?”

  原主这个人做什么事都爱替别人着想,下乡后自己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却从来不会和家里人抱怨。

  徐东父母嘴巴很厉害,若是徐东在信里说他过得不好,他的父母说不定为了给他出头,就到处去说继父那家人的闲话。

  原主不想招惹是非,所以从来不让徐东在信里提他。

  书里对男主的原生家庭描写挺多,林砚池很清楚他们家的情况。

  当初下乡,老三年纪很小暂且不提,继父家的老大年纪和他相仿,下乡的名额下来时,母亲和继父都不带商量的就定了他名字。

  本来他们应该还有点愧疚的,可男主的家书都是报喜不报忧,说乡下的日子没有想象中那么苦,他一切都好,让家里不要担心,久而久之,家里就自欺欺人,真觉得他过得好了。

  默默思考一会,林砚池就动了笔。

  直接诉苦不符原主人设,林砚池决定走回忆风,家里没出事前,原主一家三口还是过得挺温馨的,母亲对他不像其他母子般亲近,但他们之间还是有不少美好的记忆。

  林砚池挑了几件他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写了出来,试图勾起原主母亲对他的母爱,他没说自己在这里过得不好,只说自己很想家,顺便问了一嘴继兄工作的事。

  既然都提到那位继兄了,林砚池又将描述重点放在他身上,什么好羡慕哥哥能陪在他们身边,不像他都不能在跟前尽孝,羡慕哥哥毕业就有单位接收,不像他……回城的事情遥遥无期,不知哥哥在这段时间有没有谈婚论嫁,不能见证哥哥的幸福时刻,他很抱歉,请母亲原谅他的不孝,他现在这个条件,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结婚了……天冷了,他冬天的棉被还没着落,还得去干活多挣点工分,只让他们保重身体,剩下的话就不多说了。

  林砚池写信的时候,故意写得断断续续的,直接说出来有什么意思,就要让他们自己反复猜测,然后良心难安,彻夜难眠,时刻都要记住他为什么在乡下受苦。

  当然,若是原主的母亲对这封信毫无触动,那也正好给了林砚池和他们断绝关系的机会。

  他在这里都苦成这样了,家里的人还这么无动于衷,那属实没必要继续联系。

  他要做的都做完了,就看林母那边怎么回复了。

  第二天,他就背着药材和大家的信进城了。

  当然,赵亭松也是一起的。

  毕竟赵亭松才是那个对陈家有恩的人,他想请陈牧安帮忙,可不得用一用赵亭松这个人情嘛。

  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林砚池将晒干的药材分为了两份,分别装在了他和赵亭松的包里。

  见林砚池这么谨慎,赵亭松有点紧张,进城的时候他贴着林砚池,小声道:“咱俩这算不算是投机倒把?”

  他还从来没私下卖过东西。

  投机倒把是指那些二道贩子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他们俩这点东西,还不知道别人收不收呢,算什么投机倒把。

  不过,这时候很多事情都没有个准确的说法,人家想弄你,你就是只卖了一毛钱,也能给你安个投机倒把的罪名。

  所以林砚池才这么谨慎。

  像赵亭松这样做贼心虚可是要不得的。

  为了让他放松些,林砚池调笑道:“怎么,小满哥你怕了?”

  别看林砚池平时在长辈面前装得乖,老是“小满哥小满哥”的叫他,私下里 ,他可从来不这样叫,都是直呼大名的。

  听到林砚池这么叫,赵亭松知道他是在故意揶揄自己呢。

  他道:“不怕,跟你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这人就是这样,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就能戳人心窝,偏偏他自己还一点都不知道。

  要不是场合不对,林砚池真想亲亲他。

  两人边走边说,没一会儿就到了国营药房。

  店里除了陈二丫和刘春香,陈牧安也在。

  看到他们二人,陈牧安有些惊讶,随即又惊喜道:“两位小兄弟,你们怎么来了?”

  林砚池道:“我们进城办点事,顺道过来看看您。”

  无事不登三宝殿,陈牧安多精的人,一眼就看出他们有事找自己。

  他也没戳破,只道:“两位小兄弟难得来一趟,中午一起吃个饭吧。”

  林砚池道:“吃饭就不用了,其实我们这次过来是找您有事。”

  陈牧安笑了笑:“吃饭和谈事不冲突,有什么话咱们坐下来慢慢说。”

  盛情难却,他都这么说了,林砚池也不好再推辞。

  陈牧安把两人带到了一个国营饭店,他大约是这里的常客,饭店里的服务员和他很熟,一进门服务员就把他们带进了一个包间。

  “这里安静些,有什么话你们可以在这说。”

  林砚池看他这么痛快,便打开自己的包从里面拿出晒干的珍贵药材,问他:“这些东西,您这收吗?”

  陈牧安接过来瞧了瞧,他是这方面的行家,自然看得出来这些药材药性如何。

  这品相,一看就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认真处理的。

  他点了点头:“这些我们药房都是收的。”

  不仅收药材,那些普通的药草他们也收。

  “不过都是公对公,像我们私下这样买卖的,还真没有。”

  一不小心就要被人抓小辫子,不是一般人,还真不会冒这个险。

  一会儿收一会儿不收的,赵亭松是个很直接的人,拧着眉道:“你就说你到底收不收吧?”

  陈牧安道:“若是别人找我,那我肯定不收,但你救了我女儿的命,是我们家的恩人,你开口,就算再难的事我也得答应。”

  像他们这样的人,能走到这一步,都把自己的名誉看得很重要,最怕的就是欠人情。

  赵亭松不找他帮忙他心里还总是惦念,现在找上门了,他反倒松了口气。

  听他这话,赵亭松道:“救人那是应该的,我并不是挟恩图报,你要是觉得这事让你为难,你大可以拒绝。”

  说完这话他又看了林砚池一眼,有点怕他怪自己自作主张。

  赵亭松会说这样的话,林砚池真是一点不意外,他就是这么个直肠子,心里一点歪心思都没有。

  若不是他需要搭上陈牧安这条线,恐怕赵亭松是这辈子都不会来讨这个人情的。

  林砚池道:“小满哥说得对,若是您觉得为难,就当我今天这话没说过。”

  陈牧安观他二人都是心思纯净的痛快人,也没再兜圈子。

  “你有多少,我都要了。”

  “我们这次带的不多,也就四五斤左右。”

  林砚池估摸着也卖不了多少钱,不过他这次来卖药材只是顺带,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找陈牧安?

  要想挣钱,光是靠挖这些野生药草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来之前,他跟赵保国说要给村里人找个其他活计,也不是假话。

  他考察过林岗村的土壤,发现林岗村的环境还挺适合种一些药材果蔬的。

  但是水果的周期长,种下去要想见到成果,至少三年以上,并不适合挣快钱。

  倒是种植药材很快就能收获。

  记得以前他奶奶也讲过这事,她们那个年代,一旦到了这个季节,地里就没活,也没办法种植粮食,村里的干部就会组织大家一起种一些简单的药材,到了来年,收完药材,又能接着种粮食,两样都不耽误。

  现在,林砚池也想效仿她们这样的做法。

  想要说服赵保国并不难,难的就是药材种植后,他们该怎么销售。

  村里没有这样的买卖渠道,若是种了卖不出去,那亏的都是大家的血汗钱。

  不过有陈牧安在,销售就不是问题了。

  据林砚池了解,他们药房几乎是掌管了整个县城到农村的药资,对药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每年卫生部都会安排人到各个地方采购。

  如果林岗村能把这笔大单接下来,收入绝对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而作为这件事的负责人,他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好处。

  林砚池并不觉得自己贪心,任何事情有好处就有坏处,种植药材是他提出来的,能赚钱固然好,若是亏了,必然也是他来承担后果。

  机遇总是伴随着危机,就看谁的胆子大了。

  看到林砚池,陈牧安仿佛就像是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他当初也是凭着一腔热血走上了那样一条路。

  陈牧安答应了林砚池的请求,他向林砚池承诺,来年林岗村若是种了药材,他一定会去收购。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