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暴戾太子总在装可怜>第283章 暗潮涌动,父子相残

  穆首辅和顾相如今尽释前嫌,成为坚定不移的太子党。

  两个翰林院学士看似中立,却对褚承泽的各项改革赞不绝口。

  盛老太傅只会打圆场和稀泥,说一百句话有九十九句都是废话。剩下的太尉吴泽,已经彻底享受上文渊阁的权力。

  罗绍只得孤军奋战,还不间断地通过宴翎向洪熙帝表忠心。最有效的成果,是让罗予微独自带着一双女儿,前去明德郡王的封地。

  三皇子褚承安,因肆意妄为,品行不端,由睿亲王被贬为明德郡王。

  洪熙帝之所以接受老药王的建议,推迟重返朝廷的日子,也有褚承安的一份功劳。

  那一日,不知是锦衣卫防守松懈了,还是褚承安钻到了空子,亦或是有人精心安排。总之,褚承安彻底扬名京城。

  风光霁月,温文儒雅,谦和宽厚,这些美好的词汇,都曾经用来赞美隐隐有贤王之称的褚承安。

  那是三皇子最风光的时候,门庭若市,往来无白丁。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自从众人亲眼见证褚承安冲到大朝会,泽涕泪横流地向宴翎摇尾乞怜的模样。

  褚承安撒泼打滚,威逼利诱,指天立誓,只为一滴涅槃水。

  尊严扫地,理智全无,连民间的赌鬼都不如。

  那一日后,满朝文武都无法再对褚承安抱有一丝尊重,唯有唾弃和不屑。

  洪熙帝没有亲临现场,只知道褚承安发疯的缘由。然而连他也没想到,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涅槃水,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真正毁掉一个人。

  那癫狂失控的模样,比真正的疯子还要可怕,已经在洪熙帝的噩梦中出现过数回。

  “罗爱卿此言有几分道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洪熙帝故意无视文渊阁票拟的结果,再次向众臣发问。

  洪熙帝的态度很明显,百官却在权衡之后,决定将装傻进行到底。

  比起得罪时日无多的洪熙帝,抓紧时间向太子殿下表忠心,才是重中之重。

  穆首辅当仁不让,率先开口:“启禀陛下,微臣有不同的见解。”

  “国子监的确是大周最顶尖的学府,汇聚最雄厚的师资和最丰富的藏书。但学子人数众多,郭祭酒又不在任何科目担任教学先生。”

  “若是这样都要避嫌,满朝文臣,无一能担当重任。”

  洪熙帝冷眼看着穆老太爷侃侃而谈,处处维护太子制定的新规则。终于愿意承认,自己在「伺疾」时做的安排,全部都开始反噬了。

  文渊阁从太子的绊脚石,变成皇权的对立面。

  而眼前这个外圆内方的糟老头,却在洪熙帝不知道的时候,与故作清高的顾相沆瀣一气。

  朝堂的平衡,已经彻底被打乱了。

  洪熙帝在穆首辅出列后,又等了半刻,竟无人出言来反驳,只得看了一眼罗绍。

  罗绍受到了洪熙帝的鼓励,底气十足:“穆首辅将话说得如此严重,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学生吧。”

  “罗大人这是在嫉妒本官桃李遍天下?”穆首辅坦然地反击。

  顾相也出言相助:“举贤不避亲,郭祭酒的学识人品有目共睹。”

  “思路开阔,爱才若渴,让他出题再合适不过。”

  “更何况国子监的大门始终对外敞开,天下学子都能报考,何来优势一说?”

  罗绍以一敌二,丝毫不退缩:“顾相也是半朝座师,门下学子无数,为何从不担任春闱主考官?”

  “本相学识浅薄,只是将学生领进门罢了,当不得师父。”顾相对答如流。

  “罗大人何必对人不对事。”翰林院学士解渊加入论战,“若对郭祭酒有意见,不如再提一个人选?”

  罗绍一脸正气,提名道:“本官以为,盛老太傅足以服众。”

  盛老太傅哪会上套,立即摆手拒绝:“使不得使不得,老夫精力不济,光是文渊阁的,已经忙不过来了。”

  “盛老太傅过谦了,只是出一道考题而已。”

  “赵大人这是将春闱当做孩童间的胡闹吗?主考官可以决定寒窗苦读十几甚至几十载的学子命运,难道能等闲视之?”

  “盛老太傅能为陛下启蒙,如何就无法担当春闱主考官?”

  洪熙帝冷着脸看朝臣们各抒己见,激烈地交锋,余光扫到神色自若的褚承泽,心里格外不适。

  都不用统计,洪熙帝就已经能确定,褚承泽的威望,已经超出当初的太子。

  除此之外,褚承泽与褚承启虽然是一母同胞,性情却完全不一样。同样的招数,褚承启会束手就擒,褚承泽只会直接动手逼宫。

  洪熙帝耗尽毕生意志力,才获得了重整河山的机会,必定要一击必杀。

  他已经在朝臣们面前,暴露了太多次无力和失控,绝不能在褚承泽如日中天的时候,再出现任何意外。

  曾经何时,洪熙帝以为自己就是全天下说一不二的人。

  后来当上皇帝以后,洪熙帝才逐渐发现。除非打算做一个短命的昏君,否则天子也无法真正随心所欲。

  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早在少年时代就刻在了洪熙帝的心上。

  洪熙帝为了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人,杀尽所有不听话的叔伯长辈,又用褚承启的惨痛例子,震慑住自己的亲儿子们。

  天子无法随心所欲,却能让所有人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这才是大周皇帝,应有的权势和手腕。

  然而洪熙帝从来没放在眼里的第七子褚承泽,却选择了与他完全不同的路数。

  褚承泽在争论告一段落时,出言指出最重要的一点:“父皇,儿臣有一言必须要提醒各位官员。”

  “春闱将近,礼部尚书暂未定下。”

  “除了国子监祭酒外,没有人能够担任主考官。”

  太子殿下立场鲜明地表态后,文渊阁除了罗绍之外,都出言附和。

  其他官员,有一大半都是文渊阁成员的弟子,在恩师表明支持后,自然也要不遗余力地跟进。

  争论持续了大半个时辰,除了不便发言的郭祭酒本人,以及唯罗绍马首是瞻的御史哇,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洪熙帝在这一刻,与罗绍有了相同的感受。

  忍辱负重,未来可期。

  “郭爱卿,这次就由你担任主考官,礼部两位侍郎负责支持。”洪熙帝最终还是挤出了一句话。

  郭祭酒出列领旨:“微臣谢主隆恩,必定全力以赴。”

  “考题,就从时政策论出。”洪熙帝环视一周,给出了最后的指示。

  老臣在这些天的表现,已经让洪熙帝彻底失望了,既然不中用就换新的一批上来。

  每一个奸诈狡猾的老臣,都是从意气风发的学子而来。

  比起受太子重用,皇帝的认可更弥足珍贵,足以打动那些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学子。

  洪熙帝绝不会轻易认输,将大周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