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暴戾太子总在装可怜>第69章 穆大夫人的怨气

  穆老太爷没好气地瞥了穆歆一眼:“你父亲马上要赴任了,你是跟着去苏州还是留在京城?”

  “妹妹也留下吧!”穆祁麟立刻道,他根本没得选,国子监的郭祭酒已经放话了,再敢来回折腾,下次见面就要让他去扫大街!

  “歆儿尚且年幼,当然要与父母在一起。”穆二老爷瞪了穆祁麟一眼,“麟儿就在国子监好好学习,早日考取进士,为父带着你母亲和妹妹去苏州。”

  穆二老爷从穆尚书变回了穆刺史,大彻大悟,这世间只有结发妻子和嫡亲的儿女是他的归宿。

  什么娇艳美妾,什么扬州瘦马,穆正清从此心中只有社稷和百姓!

  穆祁麟急中生智,搬出了穆老太爷:“父亲,妹妹也要跟祖父学习。”

  穆二老爷偷瞄了一眼老父亲,当作没听到:“歆儿,你还未见过江南水乡的景致。与京城完全不同,气候也温润舒适。”

  穆歆有一丝心动,却听到穆老太爷轻咳了一声。

  “父亲,女儿想留在京城陪伴祖父。”穆歆非常识时务地表态。

  “可是你母亲也要去苏州。”穆二老爷好不容易说动的卫氏,顶着压力要争取,“有那么多兄弟姐妹陪着你祖父,不用担心。”

  穆老太爷本来就只是做做样子,他上月才说将穆歆带在身边教养,这才教了几天。

  孙女还算懂事,就是儿子越来越不像话,穆老太爷冷哼一声:“陛下是让你去苏州游山玩水的吗?江南道世家霸道强势,你想从他们手里掏钱,哪有时间照顾歆儿。”

  穆二老爷被训得不敢反驳,另找借口:“不是还有新麦种推行一事吗?”

  穆歆去坊州之前,就与穆老太爷商定过在升平县收回的土地上推行新麦种,只是后面计划有变。

  穆歆这才找到机会说到与了善方丈合作一事:“父亲,新麦种数量不多,如今一半在大佛寺,一半送去了南疆,江南道是粮仓,不着急。”

  说到正事,穆二老爷立刻换了神色,沉吟片刻缓缓道:“皇上不喜佛教。”

  穆老太爷对大佛寺掺和进来也有疑虑:“歆儿,前朝灭佛不是无故为之,皇上尊崇道家也不只为了长生。”

  “若是让佛教声势继续扩大,百害而无一利。”

  穆歆了解过寺院的原因,光看大佛寺富得流油的样子都知道,全是从百姓身上压榨而来,过了一道权贵地主的手,就成了香火钱。

  了善方丈还交代了不少地主挂靠田地免税、随家弟子挂名免徭役的增项,活脱脱就是法外狂徒。

  穆歆解释道:“祖父,父亲,这只是我与了善方丈的私下合作,不涉及朝廷。”

  “大佛寺那几亩地我向了善方丈买下了,待秋收后派自己人去种,明年收上来的新麦种是要卖的。”

  之前情势紧迫,穆歆只想着用新麦种降低均田制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两天才回过味来。

  比起朝廷白送、苦口婆心劝人种的新麦种,各大粮铺哄抢的麦种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吗?

  重点是,还能赚钱。

  穆歆现在已经有了卖艺得来的启动资金,就等着第一批冬小麦种下去,长出金灿灿的新麦种。

  穆祁麟稍微了解一些,虽不知穆歆怎么换了口风,但以他在大佛寺的观察,妹妹肯定不会被了善方丈利用。

  反过来,倒是大有可能。

  穆老太爷闻言放下心来:「你心里有数行,小打小闹的也不用让他人知晓,要用人时就去找徐管家」。

  “歆儿要做粮商?”穆二老爷是在场中对农耕最了解的。如今大周朝麦子和水稻的亩产都比前朝高出半石,新麦种也一直在试,就是效果不稳定。

  对着内行人,穆歆措辞也严谨些:“那一批麦种原是静舒道长得来的,说是老观主云游时发现一处麦子亩产极高,就托人送回京城试试。”

  “收割时发现麦穗果然又多又饱满,女儿就也想试试。”

  穆二老爷来了兴趣:“哦?那亩产可达多少?”

  祖孙四人顺着这个话题,直接聊到了傍晚,还是卫氏派人送来晚膳才止住话头。

  第二日,穆府上下就得知了穆四小姐不随父母去苏州,继续由穆老太爷带在身边教养。

  吴氏听到这个消息脸一沉,将茶盏重重放下。

  伺候多年的心腹李嬷嬷很有眼力见,立即让伺候的人都出去,掩上门后,只听哗啦一声,桌上整套白瓷茶杯都被挥落在地。

  “大夫人,当心瓷片伤着自己!”李嬷嬷赶紧将吴氏扶到了软榻上。

  “那个煞星凭什么!”

  吴氏毫无往日的雍容得体,刻薄地骂道:“不就是会下棋哄老爷子开心么,到真当孙子一样带身边了!”

  “不,是比对长子嫡孙都好!”

  “老爷子就是偏心,从来只拿二房当宝,不把我们大房当回事!”

  自假穆芸行刺后,大夫人吴氏把二房恨了个底朝天,既恨穆芸那个短命鬼死了还要被人利用身份当刺客;又恨穆二老爷有眼无珠,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认不出来。

  听闻穆二老爷被贬出京,吴氏畅快地痛饮了三壶酒,她早就当惯了穆府的掌家,原本还要防着卫氏痊愈后要夺权,现在总算舒坦了。

  “别人家的长媳都是名正言顺的当家主母,偏生我还要战战兢兢。”吴氏想起这件事就怨气难平,她当年拼尽全力才赢了家里其他姐妹,就是为了当穆氏的宗妇。

  若不是穆大老爷无心钻营,只愿留在翰林院,穆氏宗主之位怎么会落到老二头上?

  李嬷嬷习惯性地宽慰道:“大老爷是能青史留名之人,夫人的福气还在后面。”

  “什么青史?还不是写几本破书!”吴氏又恨起穆歆:“那个煞星也是,靠着老二在外吹嘘,出尽了风头,还得了个奇女子的名声。”

  “这些天宴会上的贵夫人,明里暗里地都向我打探穆四小姐,完全忘了及笄待嫁的是穆氏大小姐!”

  “我的妍儿从小就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哪一点不比穆歆那个女学考核都不敢去的草包强!”

  “夫人多虑了,四小姐如何能与大小姐比?”李嬷嬷也跟着嫌弃,“外面那些人捧高踩低,不过是顺着穆二老爷说几句场面话。”

  吴氏本就不是心胸开阔之人,原先卫氏缠绵病榻,穆歆怯懦软弱,她还能端着当家主母的架子关怀几句。

  如今眼看着卫氏痊愈,穆歆又在府内府外都越过穆妍,吴氏就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了。

  “大夫人,武安侯夫人派人来说后日来咱们府里。”大丫鬟凝冬给吴氏带来了好消息。

  “她倒是消息灵通。”吴氏心情瞬间好转,武安侯夫人是她的闺中密友,二人一直无话不谈,原本还可以做最亲密的妯娌。

  可惜,最后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卫氏成了她二弟媳,娘家还是位高权重的镇远侯府,实在是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