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穿越刘邦碰上重生吕雉>第164章 第164章番外太子养成记上

  大汉朝正式建立,作为刘邦嫡子的刘盈也被正式册封为太子,那一年的刘盈才六岁。

  虽说刘盈不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但第一次随刘邦和吕雉站在最高的王座之上时,看到下面黑压压的一群人,刘盈心里直打鼓。

  刘邦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外征战,很少顾及孩子,却敏锐的察觉到刘盈的紧张,借着宽大的衣袖拍拍刘盈的后背道:“抬头挺胸,不用害怕。他们不敢看你。”

  这话听得刘盈一愣,显然完全没有想到刘邦竟然用别人不敢看你来安慰他,叫他不必恐惧。

  “你看他们是不是全都低着头,根本不敢抬头看你?你会紧张害怕不就是因为下面的人多吗?可他们既不敢走上来,也不敢看你,为何怕他们?”刘邦小声的说着下面的情况。

  虽然刘盈心里一直在打鼓,但听完刘邦的话,仔细观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下面的人都比他年长,有些甚至比刘邦还要年老。但并没有人敢抬头直视他们。

  “你要记住,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大汉的太子,虽然你年纪尚小,却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怕他们,而是要让别人怕你。”刘邦可得抓紧时间教导刘盈,看看一脸懵懂无知的刘盈,刘邦真是担心要是一个不小心他早死了,这老弱妇孺如可如何是好?

  看来看去还是应该将重担交到刘盈的肩上。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应该保护母亲、姐姐、一家子老老小小。

  首要得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下面一群臣子,刘盈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从刘邦登基成为皇帝这一刻开始,他就是大汉的太子。

  身为一个太子第一件事就得不怕臣子。别以为不怕是件容易的事,作为孩子看到这么多的人,又是在全然陌生的环境里,很难让孩子不害怕。

  “你要是不懂得怎么让别人怕你,那你就得先让他们看不出你怕他们。比如板着一张脸,不管你听得懂或是听不懂,就这么点点头.别人摸不清你的底,也就不知道你究竟知道多少事。”刘邦再接再厉,可不得好好的跟刘盈说说。

  刘盈一听倒不觉得难,但也同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要是我真不懂的呢?虽然能让别人琢磨不透,可如果我一直都不懂,将来又怎么面对别人的质问?我还在学知识的时候,要是现在就装模作样,将来如何成为国之栋梁,帮父亲治理天下?”

  别看人家刘盈年纪小,懂的道理可不少,刘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问出来。

  “你可以问你母亲,也可以问萧先生、张军师、曹先生、赵先生。”刘邦一溜的说出一堆人来,却没有他在其中。

  旁边静听着他们父子说话的吕雉轻动了眉头,扫过刘邦一眼,刘邦只当做看不见。

  “只是不要在外人面前展露你的不懂,像我们这些自家人,这些都是真心实意想让你学本事,让你变好的人,不懂的一定要问。”刘邦更得让刘盈知道什么是自己人,什么是外人。

  “虽说你还小,从明天开始你得跟在我的身边听我和诸位重臣商议国事。”无论刘盈现在才多大,如果不想将来被一群朝臣玩弄于鼓掌之间,毫无还手之力,就应该从现在开始知道皇帝和重臣之间是什么样的畸形关系。

  作为皇帝,如果没有办法驭人,那么也就意味着有一天极有可能一群臣子密谋一块把皇帝架空。

  刘盈一开始挺害怕的,这会儿听到刘邦提及接下来他得学习再学习,更真切的意识到从前在沛县的时候,虽然他的日子同样充实,往后这份充实更会和以前截然不同。

  第二日刘盈虽然不是被一大早叫起来的,按着从前刘盈在沛县读书的时辰,再要知道国家大事,刘盈还是学习读书为重,先生定了好几个,都是教刘盈读书识字的。

  等到该读的书读完了,接下来刘盈就被人带到了太极殿,正好这个时候刘邦正和一群新朝建立的大臣们在一块儿讨论。

  “你过来坐下。”刘邦看到刘盈走过来,立刻招招手,让他利落的过来。

  本来正在禀告事情的人,乍然看到刘盈微微一顿,一听刘邦还让他过来坐下,更是一脸莫名。

  “太子毕竟是太子,纵然年幼也得从现在开始接触朝廷政事,将来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刘邦也不用别人询问,立刻说明他的打算。

  “继续说。”刘邦解释了一回,也不再揪着此事不放,示意方才说话的人继续刚才话题。

  “陛下大汉建朝,理当为陛下歌功颂德。”这人明显是来拍马屁的,一通话说下来总结得出的结论也不过就这一句话而已。

  刘邦笑了笑道:“歌功颂德就免了吧。大汉初建,百废待兴。有这歌功颂德我的时间和精力,倒不如帮我多想想怎么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想拍刘邦马屁的人,万万没想到,刘邦一个平民出身竟然不吃他们这一套,面上一僵,不难看出他的尴尬。

  “你得记住,当皇帝的人千万别被人家说两句好话就唬迷得晕头转向。当了皇帝想要坐稳这个天下,凭这几句好话是绝对不可能的。你得为百姓着想,凡事得想想这件事做成了对百姓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上行下效,若是你是一个旁人,说几句好话,你就能给人升官发财的人。很快这整个天下的人都会学得这般不劳而获,就只会说几句好听的话。”刘邦倒是不跟人计较,只是抓住机会朝一旁的刘盈教导一番。

  刘盈才刚坐下来,连口气都没喘,人没想到,就听到刘邦煞有其事的一番话。

  细细一品刘盈也觉得对,“我也喜欢听别人夸奖我。可是他们夸赞的时候都是夸大其词的,母亲和我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千万不要觉得说话不中听的人是坏人,人的好坏不是由几句话定论的。”

  有些事情刘盈不是第一次接触,只是第一次在人前有机会展现出来。

  “懂得以己度人,不错。”刘邦赞赏刘盈的,更是因为刘盈在听完这一番话后,第一时间是想到了自身遭遇过的情况。

  的确不错,虽然这些年他没有在刘盈的身边教导刘盈,但吕雉教的孩子很不错。

  刘盈被亲爹一夸,颇有些不好意思的抓抓头。倒是那一位被刘邦趁机用来教导刘盈的人,这会儿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能让他钻进去,以化解他此时的尴尬。

  “下一件事。”教完了儿子刘邦可不管那一位拍马屁的人此时究竟是何心情,只是催促一旁的人继续商量其他的事。

  大汉刚刚建立,要忙的事情多着,一件一件的跟刘邦禀告,有些刘邦都不懂的自然会让臣子们仔细的解释清楚。

  刘邦听明白了,还会回头问问刘盈是不是也弄明白了。

  有些刘盈能听懂,有些却不一定懂。毕竟他尚且年幼,读过的书不多,懂得也不多。

  竟然刘盈不懂,刘邦的意思:都已经开口解释了,总不能让太子一知半解,肯定是要给太子解释清楚的。

  所以一干朝臣再禀告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要禀告,还得掰碎了给刘邦和刘盈父子解释清楚这些事情为何如此建议。

  到了最后,刘盈一天吸收的知识不少,一干臣子,尤其是那些并不是跟着刘邦打下天下的人却是满腹的怨气,闹不明白刘邦为何让年幼的刘盈参加这样的场合。

  “陛下,太子毕竟年幼,自该跟着学识渊博的先生多多学习。”第一天没人敢就刘邦做的事发表意见,可这第二日第三日,每日刘盈都出现。立刻就有人发表意见了。

  十万个为什么问下来,没有几个能不崩溃。刘邦倒是清楚这些人的心情,可是事情由刘邦做主,可不是这些人。

  “所以我这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不如那些学识渊博的先生,我应该把你们全换了?”刘邦早就料到这些人不是什么好东西,必然是不肯由着刘邦手把手的教导刘盈。

  这几个回合交手下来,他们意识到刘邦虽然出身不高,却不好糊弄。

  眼下的天下已经是大汉的天下,想要颠覆这个天下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也不能老是由着刘家的人压制他们。

  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这样的人可不能由着刘邦把人教得太过精明。

  隐晦的提及应该让太子回去让先生手把手的教导,而不是让他们这些朝臣代劳。万万没想到,刘邦也是个嘴上不饶人的主儿。

  “连一个6岁的孩子问的问题你们都答不上来,朕不禁怀疑究竟你们能做什么?”刘邦一直挺和气的,也没跟人发火,但是送上门来找抽的人,刘邦要是轻易的放过他们,岂不是叫他们以为他是好欺负的?

  一旦这些人认定刘邦好欺负,接下来要欺负的也就成了吕雉他们母子三人。

    刘邦的底线必须是保护家人,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用任何理由来欺负他妻儿。

  不善的目光一扫过去,刘邦等着对面的人好好的给他解释解释。

  “陛下。”刘邦这样反问一句,他们还真是找不到理由辩驳。

  “你们不就是觉得太子跟着朕和你们一道听课,总是提出问题,让你们心中十分烦忧吗?可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总有不懂的地方,不懂就要问,你们当臣子的连这点疑问都不愿意为朕解惑,也不愿意为太子解答,让我不禁怀疑你们在面对百姓究竟能做什么?”刘邦可不打算的放过这说话的人。

  “从明天开始,你不必再来,好好的在家学学怎么为人解惑的这份气度。”刘邦这直接了当的根本没人胆敢提出异议,毕竟作为一个臣子,竟然连这点为太子解惑气度都没有,的确为人所不能容。

  现在刘邦只不过是让朝廷的这些重臣为刘盈解答一些疑惑罢了,这些人都敢心不甘情不愿,说三道四,将来要是让他们出生入死,那不是更不可能?

  既如此,那要这些人作甚?

  “陛下,陛下,臣知道错了。”绝对没有人想到刘邦竟然如此雷厉风行,一声令下,直接就把人的官职给撤了。这也是刘邦给在场的人一个警告,不要以为他们当官的酒就真成老油条了,敢在刘邦的面前耍花样,刘邦就能把他们的皮骨给拆了。

  刘邦一声吩咐,那人还要哀求刘邦网开一面;刘邦挥手,守在外头的侍卫立刻进来将人架了出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尚且年幼,正是应该好学上进的时候。而你既为大汉的太子,朝中的所有大臣既是你的臣子,你向他们求教,这些人如果推三阻四,也就不需要再用他们。”刘邦处置了人,更是不避讳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告诉刘盈,朝中的这些臣子若是连为刘盈解答的这点气度都没有,更不需要让他们当刘盈的臣子。

  一开始刘盈被人当面指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人教;刘盈的确觉得羞愧。

  刘邦这样一说,刘盈立刻挺直了背,“是。”

  是啊,他本来就还小,正是学习的时候,的确不应该不懂装懂,更不能放过刘邦为他争取的向人学习的机会。

  “再过几年你在朝堂上沉浸许久,若是不懂这些事,那我就要怀疑你的能力了。”刘邦可不会一味的说好话,年纪小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可是如果过了十年八年,人都已经成年了还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问,这样的人也就离废不远了。

  “被废的太子没有好下场你可知道?”刘邦是觉得吓死人还不够,幽幽地又丢出这话,忽然又想起来,还没皇帝正式立过太子,毕竟秦始皇称帝也没有名正言顺的立太子。

  “想想公子扶苏。”刘邦觉得应该举例说明,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前秦的扶苏公子。

  刘盈立刻正色以对,恭恭敬敬的应道:“是。”

  其实一群臣子听到刘邦的话,同样也是心惊不已。

  刘邦是有两个儿子不错,可是刘肥早就不知所踪。说是外出游历,虽然有墨家的人作为见证,三不五时也会传递消息回来,但这个儿子的母亲之前死得有内幕。站在很多人的立场,其实并不愿意让刘肥有可能继承刘邦的江山。

  况且刘盈的母亲是吕雉,这一位更是了不得。

  刘邦就算想废了刘盈这个太子,难道吕雉会眼睁睁的看着?难不成刘邦和吕雉这一对夫妻起了间隙?

  不少人的心思开始浮动。可对刘盈来说,接下来他若是不想成为一个被废的太子,必须要好好学习。

  无论是在宫里面对诸多和善的先生,还是这满朝的文武大臣;刘盈存着学习这份心,三不五时的被刘邦敲打敲打;吕雉也会带他出宫,看看这天下百姓过的都是什么样的日子。夫妻两人并不希望把刘盈养成一个不谙世事,不知人间疾苦的太子。

  “另外还有一桩事,得闲了跟着赵先生好好的练功,不求你能像赵先生一样本事了得,只求你能够自保。”刘邦觉得只是教刘盈懂得世间知识还远远不够,人得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谈其他,要是身体不好,必然是早夭的命。

  刘邦瞅了瞅刘盈的小身板,怎么有种弱不禁风的感觉,果断决定从这会就应该抓起让他练功。

  刘盈现在就已经是上午跟着先生读书,下午那会儿跟着刘邦听朝中的大臣议事。时间排得其实已经挺满的。

  “陛下,是不是放一放比较妥当?毕竟如今太子要学的东西够多了。”跟在刘邦身边的人想了想,还是出声说了一句,总觉得给刘盈这么大的压力不太好。

  “你自己说想不想学?我只能告诉你,无论任何阴谋诡计,如果身体跟不上,活得不够长,就算别人把天下送给你,你也握不住。”刘邦想啊,历史上有几个人是因为长寿而得利的?身体不够健康怎么可能长寿,并卧在床榻能做什么?身体的疼痛就已经够折磨人,别说跟外面的人勾心斗角。

  刘盈的确是个有主意的人,刘邦的一些安排,道理都和刘盈讲清楚了。

  “处在你我的这个位置,谁都不能后退。你既然身为我的儿子,如今更是被立为太子,从今往后除非你不想死,否则你只能一步一步的成为一个能够执掌天下,面对朝臣的人,以保证将来你不会死无葬身之地。咱们也不说别的人,就说说秦王子婴吧。这一位就算想把这个天下拱手让给人,却总有人不相信他这一颗真心。”刘邦真是不怕吓死人,总是给刘盈举例这些存在的人物,还是离得他们那么近的人。

  虽然刘盈还小,可是刘盈愿意死?

  到现在为止,至少刘盈并不觉得这个世上的事那么难以做成,自然也不会萌生死念。

  “父亲,要是我努力了半辈子,到最后还是没能落得一个好下场,那该怎么办?”刘盈的确不太想考虑的太多,但看起来刘邦却不容他不多想。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够让他收获他想要的。

  刘邦笑了笑答道:“只要你努力了,拼尽全力,至少到最后纵然是失败了,你也绝对不会后悔是不是?”

  “事情还没做,不要就认定你做不成。我现在让你做的事都是为了将来你能够成功,所以才会给你这么大的压力。但凡你不是蠢得无药可救,也不是听不进别人半句劝的人,我帮你打好基础,将来这个天下你一定能守得住。”刘邦又不是现在就无所作为了。

  大汉朝的根基由现在开始扎,怎么样把根基扎得牢牢的,正是刘邦要考虑的问题。至于眼前的刘盈,好好的学,好好的看,好好的听,只要人不长歪,将来败不了这个天下。

  “我只是告诉你,如果现在你不肯好好学习,那么将来会有什么结局。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却也是绝对可能发生的事。我们这些人打下这个天下不容易,将来如果你想守护好这个天下的也不容易。最重要的是明知道这条路不好走,我们走出了第一步就不能回头。”刘邦的确不想跟刘盈生疏,虽然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刘盈将来能够更好的接管这个天下,并不希望因此而和刘盈决裂,连父子都做不好。

  两辈子他就这么两个孩子,额,三个。刘邦为自个儿竟然把刘肥给忘了,狠狠的唾弃了一句,他还是真是成了一个渣男。

  刘邦看着刘盈道:“这几年是你打基础的时候,凡事不容易,我也知道你辛苦了,但谁一开始都一样辛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相信你一定能熬过去,要是什么时候实在熬不过去,难受了,只管跟我说,我带你出去放松放松。”

  凡事总得留一线,不能把话说的太满;也不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一味的压榨孩子。

  张弛有度,才能更让孩子积极的有兴趣的去学习。

  “父亲放心,我会的。”刘邦跟刘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并不是一味的独断专行决定刘盈的人生。

  虽然幼年和刘邦聚少离多,但这些日子跟刘邦在一块,刘邦很少摆父亲的架子,而是一样一样的跟刘盈讲道理。刘盈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教训的时候教训。刘盈对刘邦是心悦诚服的。

  刘邦伸手拍拍刘盈的肩膀,“其实你母亲的武功本来就不差,之前她就想教你武功,是我拦着的。我想着你太小,要是这么小就教你武功,我怕你将来长不高。”

  这话听得刘盈眨了眨眼睛,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我们家呢,还是你母亲做主。你得记住了,惹我生气可以,绝对不能惹你娘生气。”刘邦觉得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也得把些话说清楚,比如在对待吕雉的事情上。

  刘盈万万没有想到,刘邦叮嘱的既然是这样的事。他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惹了刘邦生气可以,但绝对不能惹吕雉生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