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第37章 被养歪了的侄子(二)

  “爹, 娘,怎么样了?见到大宝了吗?”大宝是周浩晨的小名。周安明知故问道。说到孙子,周安他爹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大儿子为了保护家人死了, 就留下这么点骨血。他这个当爹的, 却连孙子也留不住。“他娘,要不, 我回京城找族里问问, 看看族里给不给帮忙?”周安他爹用衣角擦着眼泪商量道。周安心里叹了口气。其实上一世,周家算是被这个方总督给坑了。说起来,周家并不是没有来历的。周家他太爷爷,是京城景安侯府的旁支,家里颇有些田产。又是老来子, 从小就很受长辈宠爱。这位太爷爷虽然文不成武不就的,但是因为上面还有两个门立户的哥哥, 日子过得也很逍遥自在。有一天, 他去郊游, 正好看到有个恶少正在追着一个姑娘跑。只见姑娘满脸惊惶, 鞋掉了一只都顾不得了,挥着胳膊边跑边喊“来人呐救命啊。”

  这个恶少和被追赶的姑娘他还都认识。姑娘是他们同族, 按辈份, 算是他的族侄女。恶少则是刘贵妃的娘家侄子刘文治。那会,还是孝宗当朝,也就是在位的是先帝他爹,当今他爷爷。这位老爷子呢,晚年独宠刘贵妃,宠得六宫粉黛那叫一个无颜色。刘贵妃娘家,本是汉中的一个农户之家, 因为刘贵妃极得圣宠,也就抖起来了,全家进了京不说,还到处欺男霸女。有御史看不惯,肯定是要参一参这位刘贵妃了。一个御史,弹劾皇上放在心尖尖上的人,能有个啥好?刘家买通了被抢的民女,说是自愿的,还反咬了御史一口,说他污蔑。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刘家做的手脚,可人家孝宗愿意信呐,上来就要治御史的罪,来人,扒了他的官袍,押出去,发配边疆!

  满朝文武当时都傻了。啥?

  哪朝哪代御史可没有因言获罪这一说哦。都没人组织,大家都一致团结起来,齐齐为这位御史求情。没办法,兔死狐百悲啊,万一哪天就轮到自己呢。在满朝文武力保下,这名御史离开了京城,成了甘肃的一个偏远县的县丞。用官场上的话说,就是到西北吃沙子去了。就是吃沙子,好歹也是做官,虽然官职小了点,总比发配强吧。孝宗这么给力,刘贵妃的娘家侄子在强抢民女的道路上自然就越走越远。要是别家的姑娘,周安的太爷爷可以不管,可这是自家的族侄女。姑娘遇上这种事,搞不好一辈子就毁了。既然碰上了,要是装看不见,首先,良心这关就过不去。以后回家也没法面对祖宗。再说,一般出门在外,遇到事儿了,大家都会报家门,也是给人一种震慑。多半这位族侄女肯定有提过,她是景安侯府的旁支,对方对手前想想景安侯府。多半应该是刘贵妃这位侄子不买帐罢了。刘家这都把周家的面子和尊严踩在地上摩擦践踏了,周家人还只知道落荒而逃,,传出去以后周家在京城还怎么立足?

  周安他太爷爷就想来个左勾拳右勾拳,把这狗东西打跑了就算了,然后赶紧回家,找族长汇报情况,以后周家怎么应对,看族长马首是瞻就是了。结果,也不知道刘贵妃娘家的这根独苗苗是不是在女人身上花的精力太多了,特别不禁打,左勾拳刚出去,右勾拳还没到的时候,人家就直接趴下了。周安他太爷爷一看,我去,对方搞不好这是要碰瓷啊。实在是没想到,刘贵妃的娘家,也玩这套。赶紧跑吧。当下就带着身这的小厮,还有族侄女逃离了现场。路上问起来,果然,族侄女说她出来的时候身边是跟着一个丫环两个婆子还有四个家丁的,只是都被刘家的下人绊住了。这些人都自爆家门,说了他们姑娘是景安侯府的旁支,奈何刘少爷根本不买帐。想想吧,人家刘少爷可是凭一已之力,把一位当朝御史弄到西北吃沙子的人,哪里会把景安侯府的旁支姑娘放在眼里。半路上,几个又找到被刘家绊住的下人,赶紧回城吧。和刘贵妃娘家人起了正面冲突,总得和族长说一声。结果,几个下人报告了一个坏消息------刘家的少爷当时就被打得倒地不起了,好像是……………当场去世了。周安他太爷爷一听,当时也吓傻了。这可怎么着?

  这位族侄女就说了,族叔你先别回城了,在外面庄子上呆一宿吧,那个刘文治可是刘贵妃娘家的独苗苗,当年吴御史的事你你还记得吧?这回刘贵妃肯定不会善罢干休的。我先去找咱们族长,看他怎么说。周家的族长也就是景安侯了。景安侯听事情经过,对周安他太爷爷行事还是很满意的。一个凭后宫女子上位的家族,敢欺负他们景安侯府的旁支姑娘,这位刘少爷又何尝把他这个侯爷放在眼里了?

  今天也就是对方死了,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让件事善了的。要人家欺到头上他还装缩头乌龟,以后他这个景安侯岂不成了京城权贵里的笑柄?

  刘家人当天就赶到皇宫找贵妃做主,只是,宫门已经下钥了。第二天一早儿,刘贵妃见了娘家嫂子才知道,就在昨天,他们老刘家的独苗苗,他哥的独子居然被人打死了!

  至于原因,什么原因不原因的,她只知道一点,打死了她侄子,不管是谁,都得偿命!

  皇上上完早朝,刘贵妃已经在殿外等候多时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住在皇宫嘛,肯定是告御状方便了。刘贵妃这么梨花带泪地一哭,皇上当下就怒了,这还了得!光天化日的,竟然有人行凶!当下就把帝都府尹提溜过来了。刘家在帝都虽然风评很差,毕竟是一条人命没了,皇上都下令了,那就查吧。帝都府尹这么一忙活,很快就查出来了,凶手是周安他太爷爷。刘贵妃下了决心,要让杀害他娘家独苗苗的凶手以命偿命。很快,帝都府下了海捕公文,全城搜捕周安他太爷爷这下景安侯不乐意了。他除了是当朝侯爷外,还有个身份是当朝驸马。娶的是皇上的长女长泰公主。他找人做了份路引,暗中派人去交给周安他太爷爷,赶紧跑吧,跑得越远越好,几年之内,就别回来了。这是不太巧,这名心腹刚出了侯府,就被刘家的人给盯上了。刘家独苗苗没了,全家都要疯了,派了不少人盯梢景安侯府。心腹走到半路上,才隐隐感觉大事不妙,只好又回了城。但是刘家也猜到了周安他太爷爷大致的去向郊外的某个庄子里。当下就派人搜捕。还是景安侯府嫁出去的一位姑奶奶的儿子,正好从外地办事回来,听说了这事。这位姻缘际会的,知道周家这一支在这有个庄子。他手中正好有份假的路引,连带身上还有一百多两银票,就找机会给了周安他太爷爷。让他赶紧走。再不走,一会刘家就带官差来了。景安侯那份路引,是江南的,这份路引,是西北的。差得是十万八千里。不过,没路引,哪里也不好去啊,有总比没有强。就这么着,周安他太爷爷就离了京城,到了西北安家。周安他太爷爷不见了,刘家肯定是找景安侯府要人。景安侯爷说,周安的太爷爷前几阵子去他家请安,结果,看到侯府的老夫人房中有个丫环貌美,就调戏了一番。景安侯对此非常生气。因此,他开了祠堂,把这人除了族了,现在周家族谱上根本没这一号人。一个社会性死亡的人,啥名声不名声的,景安侯根本不在乎。刘贵妃当然不信了,心说这不是糊弄傻子吗?就跟当初吴御史那事我们刘家糊弄皇上似的。刘贵妃当下就问了,既然开除族谱,怎么没听见风声啊?

  景安侯就说了,他已经开了族会了,他们全族人都知道。这被开除的又没功名,也不是主支,怎么着,还得昭告天下啊?

  景安侯睁着眼儿说瞎话,刘贵妃也不能反驳啥。既然他说全族人都知道,周家全族人就没敢不知道的。这年月,宗族比律法更有威力。敢和侯爷兼族长唱反调,除非是想叛出家族了。周家人毕竟是开国侯府,也传承了多少代了,族人就是眼皮子再浅,也明白,一个靠女人以色侍人崛起的家族,长不了。刘家现在就是熬日子罢了,哪天陛下没了,刘家也就完了。与其给刘家当狗腿子,哪如去奉承他们族长,再说,他们族长夫人还是公主呐,同样身份贵重。皇上一看景安侯这态度,也有点不高兴,不过看在亲闺女面上,他生生闷气也就罢了。就这么着,周安他太爷爷就离了京城,到了西北安家。几年后,孝宗驾崩,仁宗继位。不过他的海捕公文也没撤。到时候万一被人认出来,也是个麻烦。也就没想着回去。等到周安他太爷爷过世后,周安他爹就想过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回归家族。虽然过去好多年了,当年的好多族老应该也都过世了,他爷爷的名声也不太好,侯府对外给的理由说是调戏侯府老夫人房中的丫环而被除族的。但是当时他爷爷为什么来到西北,最起码当家侯爷应该是知道实情的。做为一个京城传承了几百年的世族的掌舵人,族里出了这样的大事,每位侯爷肯定要给继任交待清楚的。可话又说回来,当年的人也确实都不在了,物是人非。他们这一支,离发家族也有几十年了。总要慢慢筹划。每天这样那样的事,然后就是儿子娶媳妇,反正家里各种事就没断过,这个事就被拖了下来。周家要是回京城找到家族,家族最起码会有六七成的可能会帮忙。这毕竟不是杀人放火的事需要法外容情,周家想要回孙子,合理合法。只要家族肯帮忙,应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张这个口甚至都算不上欠葛将军什么人情的。说起来,还是葛将军做得不对,强抢了周家子嗣咧。因为遇到这个方总督,周安父母就把希望放在了这个方总督身上。毕竟,这年头,都讲究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周家不过是想要回自己的亲孙子罢了。想来,不过就是总督一句话罢了。他们哪里想到,人家方总督,就不按常理出牌呢。不但没帮忙,还压着他们,以说和的名义,把孙子交给了刘氏抚养,双方还找了保人,立了文书。说难听点,这是把周家的孙子给卖了,变成了他方总督给葛副将的人情。木已成舟,这时候,周家心里也明白,就算找到家族,家族为了不在族谱上的一支族人,得罪一个三品将军,以及一个正一品总督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周安想着,有机会,他一定要给这个方总督点颜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