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花重锦官城>第273章 

  平地一声惊雷。众朝臣惊愕的看着赵崇裕。

  李贵妃的儿子不是死在冷宫了么,怎么会是当朝皇帝!

  坐在大殿上许久不曾出声的肃王夫妇这时站了起来。肃王先是向众朝臣微微颔首,然后拢着袖子站在台阶下,说道:“皇上并非我和王妃之子,乃当年先帝托孤于我二人。先帝后期,身体每况愈下,刘曹把持朝政,刘后执掌后宫,宫中人人自危,先帝处境艰难。李老将军被诬谋反,先帝无力回天。刘贵妃又逼迫先帝,先帝无奈之下,只得将幼子托付于我夫妇二人。”

  回想起当年那段岁月,皇权旁落,连皇帝也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肃王忍不住红了眼眶。

  赵氏皇族子嗣凋零,先帝之子接二连三夭折,李贵妃有孕时先帝欣喜非常。然而后来却被韩太医诊出此胎为双胎。皇族之中最忌讳双生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择一保全。

  李贵妃生产时,李家军已在前线全军覆没。当时李家长媳也即将临盆,得闻噩耗,一尸两命。李家老太君刚迎回丈夫和儿子的尸骨,又要料理长媳和长孙的后事,早已无暇他顾。李贵妃在宫中艰难支撑,终究难逃刘氏算计。

  原本先帝隐瞒了李贵妃双胎之脉象,但刘氏在后宫眼线众多,此事仍被刘氏察觉。不过刘氏心里清楚,双胎不被皇室所容,所以他们当初并未有所行动。因为胎儿落地,自有皇室宗亲处理此事。两个孩子,只能保下一个。所以他们致力于对付李贵妃,只有李贵妃死了,留下一个孱弱幼子,还不是任由他们厝边揉圆。

  如今回想起来,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如果当时刘氏便插手,只怕两个孩子,一个都保不下。

  “……先帝也察觉到刘氏的异常,在李贵妃临盆前密召本王入宫,定下瞒天过海之计,在李贵妃诞下胎儿时,将那个本该被溺死的孩子交给本王带出了宫。之后本王便携王妃到密山修养,对外谎称王妃安胎。待满十月后,方才带着那个孩子回了京城。本王不在朝中任职,和朝臣来往不密。王妃产子也只摆了几桌而已,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府上人又都是信得过的,所以从未有人知道这个孩子那时已经两岁了,根本不是王妃所出……”

  肃王请出先帝圣旨,群臣忙跪迎遗诏。

  “……刘氏,乱臣贼子,祸国窃国,罪大恶极。朕大限将至,又受制于奸佞,愧对列祖列宗。无奈之下,托孤肃王,代为抚养。今留此遗诏,传位于皇四子崇裕……”

  赵崇裕听着圣旨里的内容,唇畔露出一丝嘲讽笑意。如若不是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如若不是刘曹势力倾颓,所谓先帝的圣旨也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谁会在意呢。甚至如果当年肃王就拿出这道遗诏,恐怕早就被刘氏除之而后快。

  可却也正是因为这份毫无意义的遗诏,才让他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

  他是先帝和李贵妃之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刘氏老妇迫于形势召进宫的摆件。

  陆舟忽然拉住了李云璟的手,他用指腹轻轻摩挲着师兄略有些粗粝的掌心,原来当年先帝选择保全的是赵崇裕,师兄才是那个被放弃的孩子。当时的后宫有多危险先帝不会不知道,一个失去母亲和母族庇佑的皇子,就像水中浮萍,经不起半点风浪。如果不是李祖母,师兄只怕早已不在这个世上了。即便陆舟心里清楚,这一切都不是两个孩子可以左右的,但他就是忍不住心疼师兄。

  李云璟感受到掌心传来的温度,回握住陆舟的手,余光落在陆舟线条分明的侧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他有师弟,真好。

  李老夫人也是回京之前方才知道先帝心中早有打算。也或者当时的先帝并不相信李家能保下阿璟。毕竟当时李家已为庶民,而刘家势力如日中天。待刘家腾出功夫来,必定要将矛头对准李家,到那时恐怕就是李家的灾难了。所以先帝将阿璟交给李家,也等于是放弃了阿璟。

  她想,她此生做的最明智之举便是举家搬迁到溪山村,让阿璟有了好先生,好师弟。在许久之后的某一天,四郎赴京赶考,阴差阳错的让阿璟和皇帝相逢。如若他们还在太原,终日和李家那些族亲争权夺利,阿璟也会变得自私狭隘,潦倒一生。

  她亦庆幸,庆幸赵崇裕是个仁慈的皇帝,他继承了慧娘的德善。他会为阿璟谋划,他也会给阿璟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

  赵崇裕缓步向前,接了肃王手中的遗诏,而后转身面向群臣,道:“朕乃李贵妃之子,刘氏迫害贵妃,使得贵妃不得已而自缢于宫中。身为人子,若不为生母讨回公道,是为不孝!”

  李云璟默默垂下头,他知道,当时母亲一定以为兄长被皇室宗族处死,自己便是她唯一的血脉。但李家落下通敌叛国之罪,刘氏又给她安上私通北辽公主的罪名。先帝保全不了她,但一定会想办法保下他们唯一的孩子。因为即便李氏全族获罪,但皇子依旧是皇家血脉。刘氏再嚣张跋扈,也不敢公然戕害皇嗣。所以母亲自缢于宫中,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多活些时日,等待转机。

  后面的事便如祖母所说,先帝让祖母将他带出了宫。

  算起来,李家这桩案子的真相其实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所有人都知道李家是被冤枉的,但却没有人替李家正名,因为挡在他们前面的是权倾朝野的刘氏。只有扯碎了挡在身前的屏障,真相才能浮于世人眼前。

  君主的孱弱,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是酿成一切悲剧的根源。

  赵崇裕不会做这样的君主。

  李云璟抬起头,正迎上赵崇裕看向他的目光。他们是这世上血脉最亲的双生兄弟。

  但生于皇家,却要背负一死一生的宿命。如今他是皇帝,而他只是“冒用”别人身份的庶民。

  他不悔,他只怕兄长为难。但他同样不想死,因为他还有师弟,他和师弟还有很远很远的未来,他还要和师弟一起去探索七七的世界。

  群臣中早有人反应过来,合着荀先生的三弟子李云璟竟和当今皇帝是双生兄弟!皇室不容双生子,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稍有不慎便可致朝纲崩坏。只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敢当这个出头鸟。他们想再观望观望,肃王刚正不阿,必定不容此事发生的。

  但赵崇裕却似乎不想给他们缓和的时间,他对群臣说:“李氏满门忠烈,李家父子战死沙场,嫡长子后继无人。既然当年父皇将皇子交给了李家,便是默许李家抚养这个孩子。那么今日朕便下旨,将胞弟云璟正式过继给李氏嫡长子李少则!”

  话音刚落,柳御史便要冲出去,直接被离他最近的范侍郎给摁住了。

  柳御史扭头怒瞪他:“拉我作甚,此事有违祖制,切不可行!”

  范侍郎道:“规矩是人定的。你看肃王和伏太师他们都没动,显然这件事皇帝私底下已经和诸位重臣打过招呼了。柳大人到现在还没看清局势么,今日之事,不管是边关战事还是两府叛乱,都是为李家之事做铺垫,甚至翻李家旧案都不是皇上最终的目的。”

  “那皇上想干什么!”

  范侍郎叹道:“皇上想给李云璟一个身份,让他成为真正的太原李氏公子“李云璟”,李家旧案只是让我们记得,我们有今日这太平年月靠的都是谁。念及李家功勋,大家自然不会特别针对李云璟。毕竟死去的人不会回来,但活着的人仍要继续活下去。”

  “糊涂!”柳御史眉头倒竖:“国家大事岂能感情用事!若李云璟心生怨怼,谁能确保他不会做出伤害皇帝的事!兄弟俩生的一模一样,我们很难分辨,若再有荀太师从旁辅助,再使一招瞒天过海,祸乱朝纲,你我又该如何!”

  范侍郎看傻子一样看了眼柳御史:“只有无能的君主才会被人掌控,听柳大人的意思,倒像是荀太师挟天子令群臣了。柳大人,世事险恶这话没错,但正因为这险恶世道,才让真情变得难能可贵。”

  柳御史还要争辩,却见程御史已跨步上前,以头抢地,哭求皇帝处死李云璟,作势还要去触柱,被一旁的大臣给拉下了。

  范侍郎就指指点点道:“程御史还是一样的死板顽固,视规矩大过天。听说她家大娘子死了夫婿,带着孩子守寡,她那妯娌惦记着多分家财,竟污蔑程大娘子私通外男。这些捕风捉影的消息本就无凭无据,谎言一戳就破。可程御史听信了不说,竟还与程大娘子断绝关系,道是没有这等败坏门风辱没家门的女儿。大娘子不堪受辱,自尽身亡了。”

  大家都在御史台,谁家有个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众人,当时这事儿还为大家津津乐道,许多人都说程御史大义灭亲,可私底下谁人不说程御史心狠手辣,连亲闺女生死都不顾。可怜那小外孙,没了亲生爹娘,在那吃人一般的大宅院里头还不知如何生存。

  柳御史仿佛被兜头浇下一盆冷水,他明白了。虽然皇家规矩不容违背,但若还是婴孩时由宗族处死,倒不会有人说什么。可眼下这兄弟已然长成,若由皇帝下令处死胞弟,虽说是为国事考虑,可胞弟是否会威胁到皇权这本身就是不可捉摸虚无缥缈之事,为了这或许并不会发生的事情处死一个优秀的青年,谁人不说可惜呢。后世之人评论起来,也会说皇帝贪恋皇权,惧怕皇位落于胞弟之手,这才将其处死以绝后患。



  但规矩就是规矩呀!柳御史心中仍然纠结。

  纠结的其实不止柳御史一个,便是梁太尉也难免多想,但杨竟那老东西远在战场,和北辽作战这间隙还要长篇大论的写信给他,不就是让他保下李云璟么。

  伏太师一干大臣也没动。因为他们早就知道皇帝不会处死李云璟。祖制和情义,这也是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而此刻他们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帝王可以无情,却不能无义。

  但余下朝臣仍然认为皇室规矩不可破,未来谁也不敢保证李云璟是否会成为威胁国家安定的隐患。

  李云璟看着跪了一地的朝臣,深吸口气。他走上前跪地叩拜,铿锵有力的说道:“太原李氏子李云璟在此立誓。终此一生,不走仕途,不入京师,不留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