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娶个男人当媳妇>第42章 翻云寨

  纪柴呆愣愣地站在原地半天没动弹,刚才穆彦说什么?要与他睡一个屋子?他是不是忧思过重产生了幻觉?还是他现在已然在梦中?

  他不敢向穆彦证实刚才他说得到底是什么话,如果这是梦,但愿这一切长梦不复醒吧。

  但是当他迈进自己房间里,看着炕墙另一侧穆彦的身体时,他知道了,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了。

  纪柴又迷茫了,穆彦为何,为何要与他睡在一间屋子里?

  带着几分欣喜,几分激动,纪柴小心翼翼地上了炕,靠着另一边的墙躺下了。

  那一边的穆彦传来均匀的呼吸声,睡得异常香甜。

  这一边的纪柴却如坠入火炉之中,热,浑身燥热难耐,几乎所有的热气都集中在下半身的某一点上,肿胀、坚硬。

  纪柴忍无可忍地到院中打了一盆冷水,顺着脑瓜顶倒了下去。

  清凉的冷水稍稍抚平了心底的燥热,柔柔的微风吹着,竟起了丝丝冷气。

  纪柴又在院中坐了一会儿,等到下腹那物软绵绵的睡着了,才又回到了屋子里。

  月光洋洋洒洒地落在炕上那人的身上,穆彦的身上似镶了一层淡淡的银边,如画里那些菩萨身后的佛光,神圣、高洁、不可亵渎。

  穆彦仰面躺着,天热没有盖被子,一条腿的长裤不知怎的卷到了膝盖上。玉一般洁白的小腿大喇喇地暴露在纪柴眼前。

  纪柴瞧着眼前的景象,转身又奔向了院子里的那口井……

  几天后,夏鸣珂的病情彻底康复,穆彦与纪柴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悬在头上的那把剑终于可以拿去了。

  夏鸣珂原打算着病好之后就走,但邱岳似乎对他很有兴趣,总是缠着他讲着江湖故事,最后干脆缠着他教席武。

  按照夏鸣珂的性子,是不会随便收徒弟的。但穆彦与纪柴对邱岳非比寻常,这孩子又确实讨人喜欢,于情于理,夏鸣珂都没有不收邱岳为徒的理由。

  挑了个好日子,行了拜师仪式后,邱岳正式成为夏鸣珂的徒弟。

  邱岳当真是个聪慧又肯吃苦的孩子。

  习武不比习文,身体上承受的苦痛会更多,时不时就受个小伤什么的。

  穆彦看着都替他疼,邱岳却反而安慰他道:“我不疼真的,这比我之前挨得那些打轻多了。”

  邱岳书读得好,习武也很有资质,夏鸣珂时常夸赞他:“当初我学这些招式时,学了多次才学会,你却只看一次就会了。”

  赵诚打趣穆彦道:“再过几年,恐怕你这位天下第一的才子也比不上这位了。”穆彦只会舞文弄墨,对武功却是一窍不通。邱岳现在文武皆练,保不准以后会是个文武状元。

  夏鸣珂又在西泽村住了一段时间,将所学的本领都尽数地教给了邱岳。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接下来就要靠邱岳自己勤加练习。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夏鸣珂告别了众人,又踏上了自己的游侠之旅。

  夏鸣珂走后不久,秋风将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丰收的味道。

  纪柴和穆彦到自家地里看了一圈,黄澄澄的一片,稻穗颗颗饱满,再过个三四天,这稻子就可以割了。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哪!

  二人边聊边往回走,眼角眉梢都带着喜色。

  乡间的小路上零零散散的铺了一层落叶,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清脆、悦耳。

  远方跑来一人,跑得飞快,路上的落叶被带得飘到半空。

  穆彦笑着对纪柴道:“邱岳这孩子的轻功真是愈发好了。”

  转眼间邱岳已到近前,面色急色道:“纪叔叔、夫子,里正叫你们过去呢!”

  “发生了何事?”穆彦问。

  穆彦来西泽村这么久了,也没见里正召集过大家。今日突然把大家召集起来,想必是发生了重要的事。

  “我也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咱们到了就知道了。”

  纪柴与穆彦到了里正家的时候,院里黑压压站满了人。纪柴找了个不太挤的地方,让穆彦站好,自己护在他的身边。

  谁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彼此议论纷纷。

  又过了一会儿,里正觉得人来的差不多了,拿出一把凳子,放在最前面,站在上面大声道:“乡亲们,今日找你们来是有一件危及存亡安危的大事要说。”说着他拿出一张信封,信封上面不知被什么东西弄出了一个窟窿。

  他高举着那张信封道:“这封信,是翻云寨寄过来的。”

  此言一出,众人脸上都露出惊骇之色。穆彦却不知这翻云寨是怎么回事,纪柴低声细细讲给他听。

  原来,离着西泽村百里之外有个云雾山,云雾山上不知何时来了一伙儿强人,在山上扯起了大旗,将那山占了,建了一个寨子就是翻云寨。

  最开始翻云寨还是个不成气候的小山寨,官府也没当回事。后来人越聚越多,等官府想管时已经成了气候,成为为祸一方的祸害。

  官府每年都上山或招安,或出兵围剿,但收效甚微。

  云雾山并不在川宁县的管辖之内,而是所属邻县安平县所管辖。

  翻云寨虽无恶不作,但一直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安平县境内,从来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这次又为何给一个个小小的西泽村送信呢?

  信上说,让西泽村的村民把今年收获的粮食一粒不剩的都交出来,否则就要屠村。

  人群中一阵骚动,有些胆子小的都被吓哭了。

  大家吵吵嚷嚷了片刻,里正大声道:“肃静!肃静!”

  喧闹声终于渐渐安静下来,大家用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看着里正,期待他能拿出个主意来。

  “乡亲们,”里正道,“我把大家召集到这里来,就是想和你们商量个解决的办法。”

  “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要我说就把粮食都给了他们吧!好留住咱们的一条命。”人群中有人这样道。

  马上有人反对道:“这怎么行,我们一家老少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可就指着这点儿粮食活着了,要是把粮食全给了他们,就等于把我们的命也给了他们!”

  “粮食没了可以再想别的办法,命没了可就没办法了!”

  “你们家没有地,你说得倒容易!”

  西泽村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地,有很多人家并没有田地,靠着给像赵财主那样的人家种田、做工为生。

  所以这些没有田地的人,当然不在乎这稻子给谁。

  人群中马上分出两派,又是一番吵吵嚷嚷。

  里正看着吵吵嚷嚷的人群不禁头疼,他几次叫大家停下来,大家这才渐渐没了声音。

  里正恭恭敬敬地问向村里那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老道:“不知三位长老有何高见?”

  三个长老并排坐在里正身边,大长老一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一挥道,“依我看哪,不如就把粮食给了他们。”

  他这话一出,人群中马上又有人窃窃私语,但碍于大长老的地位,不敢太大声。

  二长老倒是不像大长老说得那样痛快,他沉默了半晌方道:“咱们不如趁着翻云寨的人还没来,收拾收拾跑了吧,等风头过了再回来。”

  人都跑了,把田地都留下了,那这与把稻子白白地送给翻云寨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们的希望都寄托在三长老的身上,三长老沉默的时间比二长老还要长:“咱们报官吧。”

  里正道:“现如今连官都报不了了。信上说他们已经把咱们村紧密监视起来了,只许进不许出。大军等秋收之日就会来。”

  三个长老的话已经说完了,但也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人们又开始吵吵嚷嚷起来。

  里正突然大声道:“穆夫子,你是怎么想的?”

  穆彦见问道自己,在人群中朗声道:“此次翻云寨的人来袭,虽说要大家交出粮食,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那些没有田地的乡亲们无关。实际上,这关乎着西泽村的人每一个人。”

  “大家可以想一下,为何翻云寨的人要大老远的跑到咱们西泽村来要粮食?他们此行的目的真的只是要粮食这么简单吗?”

  穆彦如此一说,人们都意识到这个刚才被忽视的问题。

  “若是咱们轻易地交出粮食,他们却仍不走呢?”

  这些是人们刚才所没想到的,他们天真的以为交出了粮食翻云寨的人就会走。可是他们忘了,那些人是土匪,土匪的话反复无常。

  “那你说该怎么办?”人群中有人问道。

  穆彦道:“西泽村就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家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我们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