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妻乃殿上之皇>第29章 皇上觉得呢?[一更]

  001.

  林绪看了看手中才到手的小算盘, 还算满意的他把算盘收入袖中, “既然送臣了, 那就是臣的了。”

  林绪虽然更喜欢古籍书画,但不得不说,这小东西也挺合他心。

  “你还给朕!”晋祁说着就要上前去抢。

  林绪退后一步,轻松避开晋祁,不愿归还。再说东西都送出去了,哪里还有要回去的道理?

  “朕命令你,现在立刻还给朕。”晋祁抢了几次都没有抢到, 搬出了皇帝的架子。

  “臣一定不负皇上所望, 好好利用它。”林绪幽幽地看着面前欠调教的人。

  林绪发现晋祁这段时间越发大胆起来,先前是奚落他, 如今又是调侃, 到当真是好了伤口忘了疼。

  晋祁闻言一噎,琢磨着叫人过来抢的可能性。不过他很快就放弃, 因为以林绪的身手就算他把暗卫叫来,估计也没有办法。

  知道东西全部回来,晋祁幽怨地瞪了一眼林绪,向着一旁的御书房走去。

  此刻夕阳早已不见踪影, 天色暗了下来,空中已经点起灯笼。

  少了夕阳的艳丽,在这淡淡的夜色下,一切都变得温馨起来。

  “你刚刚说有办法,什么办法?”晋祁一边向前走, 一边问道。

  此刻已到晚饭时分,晋祁让人顺道一起准备了林绪的。

  林绪并未拒绝,他要与晋祁说的事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得需花些时间。

  “皇上可知道边关与宫中传信的方式?”林绪问道。

  “自然知道,各省之间都有专门的驿站,若需传信,则需要由专人快马加鞭传送,又或者由专门的信鸽送达。”

  “那各省之间的驿站安排呢?”林绪又问。

  这一次晋祁倒是有些答不上来,他身为皇上对这些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但要让他说个详细,他还真说不上来。

  晋祁答不上来林绪也不觉得奇怪,见晋祁答不上来后,他细细的与晋祁说起来。

  大榆存在已久,如今尚有许多东西与制度都是先皇甚至太祖皇在世时留下的,例如早之前的科举制度。

  最早时大榆是三年一考,各方审核也并不严格,只需要在科举时从各省拿到名额即可,是以晋祁登基前的那一段时间里,真正靠文采考上来的反而没有几个,甚至是一度有进入殿试的全都是朝中大臣子嗣的情况。

  而现在依旧在用的传信方式也是已经沿用多年的存在,虽说依旧正常运转,但是却已经明显有些不足。

  “目前各省基本都只有几个固定据点,若需传信还需先到据点,然后再由据点的人逐步向京城传递。传信的方式目前一共有三种,一种是传信之人徒步传送,一种是驱马传送,还有一种则是利用信鸽……”

  驿站方面整套体系基本都已经完善,这么多年下来也确实一直正常运转,但若说不足,也确实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

  例如速度便是其中之一,从边关到京城,若从地图上来看,最短的距离自然是直线距离。

  可是路途遥远山脉连绵,真正要送信单纯走过的路途来看,绝对要比纸上得来的多得多,甚至得翻数倍。

  其中还不乏两省之间据点并不在一条线上,需要要绕路的情况。

  从边关晋江城那边到京城就需要经过四、五个大省,而这四、五个大省基本都不在一条线上,隔得远的甚至需要绕半个省的路。

  “前线军报,一直都是最为重要的信件,是以采用的传送方式一直都是最快的两种,若是换做普通的方式,从边关到这边最

  少也需两月有余。”林绪道。

  晋祁闻言眉头蹙起,晋祁一直觉得从边关到这边半月时间就已经够久,很多时候都已经耽误,林绪却告诉他居然还有更慢的。

  两人很快便到了御书房,进了书房,晋祁挥退其他人,只余他和林绪两人在书房内。

  “你的意思是?”晋祁认真起来。

  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他一直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若想缩短送信时间,需要做的能做的就只有两件事,一是缩短路途,二是加快速度。”林绪从一旁的墙壁上拿下挂在墙上的地图。

  林绪凭借着印象,把几个省市之间的驿站据点都标注出来,在图上标注出来后,情况便一目了然。

  “缩短路途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添加驿站据点,让各地之间都有驿站,这样就节省能让路的时间。特别是边关到京城这一条路,若能省去绕路的时间,速度必然要快上不少……”

  “添加据点是其一,除此之外加快速度也是必须要的。目前主要的送信方式分为人力、马车以及飞鸽传信,人力方面扩展空间不大,但是飞鸽传信以及马车方面却还有很大空间……”

  林绪对着地图畅谈许久,把他能想到的关于驿站的意见都一一罗列出来。

  所有的情况说完停下时,天色早已经暗了下来,月亮都已快到头顶。

  晋祁听完林绪所说又盯着面前的地图看了许久,这才再次开口,“想法是不错,不过如果照你说的做,必然要大兴土木。”

  晋祁嘴上说是大兴土木,林绪却明白他的意思,若按照他说的增加在各省的据点并且培养专门送信的人员,必定要花许多的钱。

  晋祁倒不是那种舍不得钱的人,国库亏空这事还是他蓄意为之才有,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加快消息传送就如此,未免有些铺张浪费。

  人员的费用暂且不提,若按照林绪所说每一个县都增添一个据点,大榆几十个大省数百近千个县城,这要全部添加下去置办房屋据点需要的花费都是个天价。

  不过晋祁倒并不是不动心,相反,他还颇为动心。

  因为如果按照林绪所说,在每个县城都增加一个这样的据点,以后若是各地之间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知道。

  像之前武器运输的事情、矿脉作假的事,他必然也可以更快知道更早识破。

  晋祁捏了捏鼻梁,看着林绪在地图上标记出的那些记号,陷入了沉思当中。

  对于晋祁来说,最大地问题在于耗时耗力以及钱,最大的诱惑则是消息的灵通。

  许久之后,晋祁抬起头来时,已是后半夜。

  “花费方面你有数吗?”晋祁苦笑着,可怜巴巴地望着林绪。

  林绪刚刚一直就在那里噼里啪啦的算个不停,一看就是肯定已经有数。

  虽说知道林绪现在算的不是他,而是需要的花费,可是晋祁却依旧忍不住哭丧着脸,因为这花费肯定也需要他出。

  他明明都已经只有白粥青菜了……

  林绪果然已经有数,他收起算盘,报了一个数字。

  听到林绪报出的数字,晋祁却有些惊讶,他复又问了一遍才确定自己并没有听出错。

  “你确定只需要这些?”晋祁有些不可置信,因为林绪报出的数字与他猜测的差得太多。

  在晋祁看来这么多的据点,光是置办那些房屋最少都需要数十万两银子,说不定还不够。

  “若一次建立这么多据点必定有困难,我们并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可以先以边关到京城这一段路为起点,且驿站

  据点也并非无利可图……”林绪思绪转得飞快。

  驿站的建立有力的并不只有朝廷,也完全可以对民众开放。

  百姓之间需要传送家书又或者物品的不在少数,只需要合理利用,完全可以获利。

  就这件事情两人又讨论起来,直到天色渐亮,晋祁才惊觉已是凌晨时分。

  接下去的几天,除了早朝,两人大多数时候都在御书房商量这件事情。

  从最开始的据点的建立到最后的获利,以及各个地方的不同情况,直到商量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事情有了结果,早朝时便借由林绪之口提出。

  在有这打算时晋祁就知道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但让林绪和晋祁两人都未曾想到的是,这事情一经传出立刻就遭到不少反对。

  朝中有不少官员都并不赞同,理由无数,多是费钱费力不讨好,林绪却是极快便转过弯来,这些官员之所以不赞同并不是因为费时费力不讨好这种理由,而是因为不想被监视。

  俗话说的好,天高皇帝远,皇帝看不见的地方才好做事。

  若这驿站据点全部建立出来,消息一旦流通,那各地各县之间大大小小的事情晋祁都可以得知,无疑就是在百官的脑袋上悬上一把利剑。

  遭到反对,御书房当中,从林绪口中弄明白缘由的晋祁眼神森冷。

  “这事情你大胆去办,若他们敢做些什么你尽可以告诉朕,剩下的交给朕就好。”晋祁看着面前的林绪。

  众人皆反对,接下去必定会想方设法阻拦,晋祁不会让他们得逞。

  “臣知道了。”林绪抱拳。

  对于晋祁的支持,林绪不能说毫无感触,事实上他也明白他能做到如今的程度,晋祁的信任与支持占了很大部分原因。

  若晋祁不信他不支持,许多事情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

  晋祁见林绪心情似乎不错,坐在凳子上挪了挪,靠近林绪些。

  “皇上还有事?”林绪问。

  “你看啊,这驿站的事也不急于一时,边关最近也一片太平,国库这边最近又收上来不少银子,朕这内务府……”晋祁眨巴眨巴眼睛,可怜又无辜。

  “皇上觉得呢?”林绪反问。

  002.

  驿站之事晋祁决心已定,接下去的几天,即使是朝仲白官反对他亦不松口。

  原本晋祁还以为会有一场硬仗要打,却不想坚持了有十来天的时间后,百官的态度却逐渐有了改变。

  原本都并不赞同的百官逐渐的转变了态度,不少人反倒是开始支持。

  驿站这事要说也并不全是坏事,虽说会把自己也暴露,但也无疑是得到消息的最好途径,若能负责这件事未来必定能捞到不少好处,也能掌握主权。

  得知晋祁准备把这件事情交给林绪去做,朝中大臣纷纷自荐,希望能够取而代之。

  因为这件事情朝中闹得沸沸扬扬,朝中热闹,宫外也是一片沸腾。

  时值盛夏,每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时间到来,考子们屏息以待,看热闹的则是已经开始他们纷纷猜测今年又是谁能高中。

  这热闹的气氛就如同过年时一般,随着时间的靠近越来越浓郁,京城街道上甚至都常能听到人议论,穿着书生服饰的考子更是满街尽是。

  平日里都是步行的林绪,在这段时间里也换上了马车,避开守在丞相府那些闻名而来的考子们的注目。

  作为大榆史上最年轻的丞相,林绪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不少考子都把他当作神一般祭拜,就想着某天能同他一样高

  是以每到这段时间,丞相府外就会有许多人流连忘返,只为了能远远看上他一面。

  林绪从马车上下来后进入府中,正准备去书房那边,管家就走来,“大人,许尚书还有那位大人已在客厅等候多时。”

  听闻许澜找来,林绪转道向着客厅走去。

  科举已经临近,许澜应该很忙才是,怎么会有空来这里?

  进了门见到许澜,林绪还没开口,许澜已经笑着说道:“丞相大人这丞相府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

  听出许澜话中的调侃,林绪眼中也带了几分笑意。

  每年此时丞相府外都是如此光景,许澜明明知道,却故意笑他。

  也是这时林绪才注意到一旁晋祁竟也在。只是晋祁换了一身下人的衣服,身边也没带下人,应该是跟着许澜偷偷溜出来。

  “许大人有事吗?”林绪在一旁坐下,每当这个时节许澜就会格外的忙碌。

  “此次来我是想请丞相大人帮个忙。”许澜笑着从怀中拿出一样早已经准备好的东西,递到林绪面前。

  那是一张折好的纸,林绪拿过拆开看了一眼后,略有些惊讶地看向许澜。

  那张纸是一份考题,这次科举会试的最终考题,不过在题目一栏那里却是空白。

  科举一共分为四个步骤,童试、乡试、会试,再到最后的殿试,如今进行的便是会试。

  “许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林绪把纸叠好,又递了回去。

  会试的最终题目由负责人许澜来出,这已经是这些年来的规矩,如今许澜如今为何却把这递到他的面前来?

  “既然是想请丞相大人命题。”许澜笑道。

  “命题?”林绪心思通透,瞬间反应过来,“是你那边出了事情吗?”

  这次科举主要的负责人是许澜,但是辅助的却有好几个官员,必然是那些人又做了什么所以许澜才来找他。

  许澜摇了摇头,并未准备详说,“这件事情就麻烦丞相大人了。”

  林绪并未拒绝,许澜必定有自己的考虑,且这件事情既然他没有想说,那就代表他并不需要帮忙。

  林绪点点头,想了片刻后让管家拿了笔墨过来,他在上面提笔写下命题,折好后又递交给许澜。

  晋祁咳嗽一声,静静看着两个说个不停的人,只是两人却都没理他。

  许澜看了一眼,把考题笑着收入怀中,“这件事情还麻烦丞相大人不要外传。”

  “这是自然。”林绪自然不会对外说。

  “除此之外,我还想麻烦丞相大人届时能来露个脸。”许澜道。

  “我去?”林绪有些不明白许澜到底要做什么。

  “臣只是想借借丞相大人的风,也好让考子们振奋起来。”许澜笑着看着面前的前状元。

  “那就麻烦丞相大人了。”许澜又开口。

  “我知道了。”林绪应下。

  科举之事他也已经几年未接触,如今再碰到也有些怀念。

  他初入朝时才十四,是那时候考出的状元,不过他还是考子时考的却并不是文状元,而是武状元。

  他从小便跟随着他如今的师傅习武,从童试开始就一直都是在武考之列。

  乡试结束后,当届考子之中他已是小有名。后来会试,他轻松便淘汰其他几个对手以最优的成绩进入殿试,一时间便已是名声大赫。

  只是殿试时,却出了一场意外。

  原本布置好的考场在晋祁即将到来之时却突然起火,起火原因不明,考官怀疑

  是有人蓄意纵火,预谋刺杀皇上。

  当时因为晋祁已经快到,所以监考官慌了神立刻,又重新搭建安排比试舞台。

  因为重新换了考场,武考和文考所有考生都被混到一起,考试时林绪弄混了考场进了文考的考场,那时候的他并未怀疑,只当是笔试。

  从考场中出来后,林绪发现不对时,另一边的武考已经进行到快结束。

  林绪本以为错失了时机,这考试便没有了分数,却不想几日后他却收到了通知。

  此事传开后,他更是名声大振,刚进入朝中那段时间都有不少官员对他颇为关注。

  林绪正准备说点什么,一旁一直被忽视的晋祁便忍不住了,“你难道没有看见朕吗?”

  从刚刚开始,林绪就像是没看见他似的,就算是他假装咳嗽,林绪也完全无视他。

  林绪听到声音,这才看向晋祁,“臣还以为皇上不想被认出来。”

  晋祁穿着一身下人服饰,身旁也没带下人,一看就知道不想被人发现。

  晋祁闻言哑口无言,他确实是不想被人发现,可不代表他想被林绪忽视。

  晋祁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最后他只是气鼓鼓的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端了一旁的茶水一个劲的猛灌,像是想要把林绪喝穷。

  要说起来,晋祁依旧觉得当年的林绪要可爱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