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这病治不了,也得治>第89章 

  西北。

  高烧的少年安静沉睡在床榻间。

  林将军站在床边打量了一会儿,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的回头抽了一巴掌陈阔。

  陈阔硬挺挺站着,挨了重重一下,侧脸即刻泛起红来。

  “什么表情?”林将军骂道:“你还觉得自己没错是吗?!”

  陈阔真的觉得自己没错,但是他不敢继续惹正怒气头上的上司生气,小声道:“他也没有说过自己叫什么,也不说从将军府来的,还说自己世代行医……”

  林将军再次举起手,陈阔紧紧闭上了嘴。

  林将军转头看了沈欢一眼,觉得有点太瘦弱了,担忧道:“是不是你走漏了什么风声,来冒充的?”

  陈阔想了想,“不大可能,消息我们昨天才得知的,没人跟他讲过这些。”

  林将军听见他说话就烦躁,“你!你说你!”他伸手用力点了点他,“叫我怎么跟去世的将军交代!”

  陈阔皱眉看着他,也有些烦了,“等我战死,亲自去交代!”

  话音刚落,就挨了林将军重重一下,“还敢顶嘴!”

  将军毕竟是战场上磨炼出来的,一双手铁掌一般,沾上皮肉恨不得一巴掌刮的骨头分离。

  陈阔“嘶”一口凉气,搓了搓自己的脖子。

  “个管不住自己裤腰带的熊玩意儿!”林将军继续骂。

  这回陈阔不再吭声,伸出舌尖舔了舔自己的牙。

  林将军看他表情就知道他不服,于是又伸腿踹了他两脚。

  陈阔老实受着,趁他转过身去不注意,拍了拍衣裳上头的土。

  林将军蹲下身,摸了摸沈欢额头,又拉出手来看了看他未愈合的伤口。

  那伤口十分恐怖,乃是整块肉都被咬掉下去,虽然已经有些结疤,但是光滑紧绷的胳膊线条顺畅行至手腕处,平白缺了一块,看着有些吓人。

  林将军盯着他紧紧闭着的双眼和高高眉头耸起的眉头,心中郁结叹了口气,“这孩子也是个命苦的人。”

  陈阔在后头听着,这回得了教训,不敢反驳。

  林将军擦了擦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恢复了冷静。

  军中大夫赶过来飞快的诊了脉,又扒开眼睑和双唇看过眼白、舌苔颜色,愣在了原地。

  “中毒了?”大夫站在原地,疑惑的问。

  林将军瞪了一眼陈阔,“给他吃了什么?”

  陈阔飞快的摇头,示意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

  大夫视线停在他缺了一块的手腕上,拉起来到鼻尖处闻了闻,皱着眉仔细想想,再拉至鼻下。

  林将军焦急看着他,终于,这老大夫说:“错不了,就是这处了。”

  陈阔更加烦躁,“到底是什么?!”

  “好好说话!”林将军又伸手,一巴掌呼在他背上,厉声呵斥他,“听就听,不听就滚出去!”

  那背上昨日才挨了十军棍,皮肉之下都给打的青红一片,刚刚消肿,一拍就跟扒皮一样疼。

  陈阔龇牙咧嘴的深吸了两口气,躲得他远了点。

  他三番五次挨打却没有还手,想必也是知道自己犯了错。

  林将军看着他咬着牙受着的模样略微缓和了些,转过头问那大夫:“你仔细说说。”

  大夫沉重的说:“这乃是咬伤,一般人对自己下不了这么重的牙口。”

  这回连陈阔的视线都转到了床上那人身上,觉得他看起来实在不是能对自己‘下重手的’这种人。

  大夫继续道:“因为中毒面积小,又处理的决绝,所以血液中毒素不大多,可即便不多,毕竟年纪小身体虚,一点点着凉就能引起发烧来,加上体内炎症中和毒素,怕是要生一场大病。”

  他说完,林将军与陈阔也跟着沉默下来。

  前者是担忧的,怕救不回来,后者则是觉得自己没看错,他真是身娇体弱,同时,他又有点后悔,觉得自己不该给他洗冷水。

  大夫紧接着就说:“千万不可用冷水洗汗,否则只会更加严重,降温的话,可用温湿毛巾擦身体。”

  陈阔:“……”

  他不敢说已经给他洗了冷水澡,目视前方一动不敢动。

  “会不会烧坏了?”林将军问。

  大夫摇了摇头,林将军以为他会说不会,刚要松一口气,他却长叹一声:“军中药材稀缺,许多只能取药效相近的添补,不好说啊。”

  林将军不好强人所难,只郑重嘱咐他尽力即可。

  大夫也看出来此人可能有些来头,于是赶忙去煎药。

  林将军则指挥陈阔在水盆里洗换毛巾,给他轻轻擦身体。

  两刻钟,药来了。

  林将军半抱起沈欢来,陈阔自觉端着着药碗和汤勺守在旁边。

  林将军托着沈欢的头,小心喂他。

  沈欢迷迷糊糊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嘴边似乎是有汤勺抵着,他下意识张开嘴,一股温热汤水便被灌了进去。

  非常苦,让他不由想起他曾经在宋春景指挥下煎过的药。

  “沈欢?”

  片刻后,林将军惊喜的看着他半睁开的眼睛。

  然而沈欢双眼直直盯着前头一转不转,嘴轻轻一张,似乎要说什么。

  “什么?”

  林将军侧过头,凑到他唇边细听。

  许久,沈欢喉间一动,咽下一口唾液,神志全无的带着哭腔细细喊了一声:“爹,你来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是一片灿烂艳阳天。

  宋春景骑着马到城关处,打量了一眼要出城的队伍,挑了一队人少的,排在了后面。

  城门仍旧戒严,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回戒严是因为登基大典在即,地方官员频繁入京,为了保证驻京时的安全,要严格把控进出城的人员,以免有人借此行刺官员,引起骚乱。

  乌达站在城楼上,身旁带着穿男装的一位姑娘,正四处指指点点,给她解说京中的风土人情。

  侍卫服其实略厚重,不大显腰身,但是那姑娘可能是腰太细了,脸有格外小而精致,因此一眼就能看透是女穿男装。

  “你从这里,从城内看,”乌达给他指着城中一处最高的角楼,“看到没,那就是宫中钟楼。”

  他收回手,转为小心扶着她,“小心点,这里很高,若是掉下去……”

  乌达停下说了一半的话,情不自禁“嗯?”了一声。

  他犹豫且又怀疑的擦了擦眼睛,再次看向城下。

  宋春景牵着马,排在要出城的队伍中,跟着人流缓缓前行。

  乌达身旁的姑娘跟着他看过去,“这是……”

  “你等我一下。”乌达飞快的说,然后连跑带跳窜下了城楼。

  宋春景肃穆望了一眼前面的队伍,冷不去肩膀一重,“宋太医!”

  乌达突然出现,高声打了个招呼。

  宋春景一点防备都没有,吓一跳,下意识就扫了一眼四周,没有发现东宫的其他人在。

  他不明显的呼出一口气,镇定自作朝乌达点了点头。

  乌达早已经习惯了他不爱搭理人,当下四处环顾一圈,吃惊的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皇……”他顿住,然后压低了声音,才问完后半句,“皇上人呢?”

  “乌达统领要找人,可回东宫去找。”宋春景道。

  乌达刚刚晋升为禁军统领,听他称呼,心情十分的明媚。

  “不是,我不找他,我就是随口问问。”他摆了摆手。

  宋春景:“您随口问皇上的行踪做什么呢?”

  即便作为东宫旧部,又得李琛看重,但是这话暗指他别有用心。

  乌达被他说的一个头两个大,猛烈摇了摇头,“没有没有,我在休假,看到你了,于是,就……”

  他感觉自己怎么说都说不清,宋春景朝他微微笑了笑,夸奖道:“乌达统领真是衷心耿耿,连歇假了都不忘惦记着皇上。”

  乌达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于是挠了挠脑门,“嘿嘿”憨直一笑。

  宋春景目视前方,不打算理他。

  乌达跟着前行两步,随意问道:“您要出城做什么啊?”

  宋春景:“……”

  这短暂的停顿使乌达疑惑起来,眼睛一转不转的看着他。

  “出去转转。”宋春景嘴里道,心里盼着早点到自己。

  好好出去转什么?

  还孤身一人?

  乌达倒吸一口气,心想别是跟皇上闹脾气了吧?

  他又要再问,突然瞥见宋春景的目光,冷寒交错,似乎觉得他在多管闲事。

  乌达一眨眼,宋春景又恢复了温和面容,和和气气的问道:“乌达统领在这里做什么呢?”

  乌达情不自禁仰头一眼城楼高处。

  宋春景也跟着看去:身形娇小、纤瘦的女子,身着略微宽大的侍卫服,正小心站在城楼边上往下望着这里。

  宋春景收回视线,眼一眨,眼中就变得黝深起来,“真危险。”

  他轻声道。

  乌达没听清,“什么?”

  “太靠边了,”宋春景低声道,“若是有人高声尖叫吓她一跳,或是过往巡视士兵不小心碰到她,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那可真是……”

  他十分惋惜的叹了口气,仿佛人已经摔下来了。

  乌达叫他的语气吓了一跳,再次抬眼去望,城墙料峭,女子身后侍卫交错不停,他头晕目眩的觉得确实太高了!

  他刚要喊,又想起宋春景话中‘高声尖叫吓到她’,也不敢叫,于是对着宋春景匆匆告别,“宋太医,我先……”

  “去吧。”宋春景打断他,朝他好脾气的一点头。

  终于轮到自己的,宋春景上前接收检查,药箱与包裹都尽数打开检验。

  出城比起进城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侍卫粗粗查过,例行公事一挥手,“放。”

  宋春景朝着侍卫客气道谢,牵着马出了城。

  他骑在马上回望一眼城内,又看了一眼已经跑到了顶楼的乌达。

  他垂下视线,低头一哂,翻身上了马狠狠一夹马肚。

  大马乃是洛阳上供而来,由闫真挑选出来送去的宋府。

  万中挑一,矫健非常,立刻撒蹄狂奔而去。

  与此同时,乌达望向城外方向,宋春景的背影正在不断缩小。

  他心中突然咚咚作响,脑中也浮现出抓不住的不好念头。

  他身边的女子突然问道:“你这么重视皇上的一个太医吗?”

  乌达看向她。

  是啊,为什么这么重视一个太医呢?

  当然是因为皇上重视!所以大家才都跟着重视啊!

  乌达猛地错开眼去看,宋春景已经远在天边,只剩下一个模糊的灰色小点。

  那灰点模糊不清,马上就要散开消失不见了!

  乌达立刻转身,一把揽住城防值守的腰往下推,遥遥一指天边那马背上的身影,“快!去找人!追上宋太医!”

  他脚下不停,迈开大步向下狂奔。

  到了楼下,值守总长偷空急问:“可要用强硬手段带回吗?”

  “追上就行!”乌达一拍他身下骑着的马,“留下记号!”

  那马一声惨烈嘶鸣,屁股着火般冲了出去!

  乌达一刻不停,取过黑马,想着宋春景刚刚说过的‘找皇上去东宫’,直奔东宫。

  扑了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