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公子传令>第202章 

  钱胤洲苦笑:“为什么不要?”

  姬洛没说话。

  “为什么不要?”钱胤洲重复了一遍,低头小声说, “我……我都听到了, 刚才那个胖子就是六叔?”

  姬洛只是深深看了他两眼, 依旧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拢了拢肩上的大氅,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姬洛!”

  “回去,好好待着,等日子太平了, 你就是新一任的‘不动尊’。”姬洛淡淡道。

  钱胤洲急了,从柱子后头奔出来,跑得飞快,三步并作两步, 只是人没拉住, 倒是把姬洛的大氅“刷”地一把拉到了腰间。

  姬洛盯了他一眼, 他讪讪收手,慌张解释:“我……我做不好的, 怎么可能担下大任!我真的不介意成为你的傀儡!”

  “嗯……你以为我担心这个?”姬洛笑了一声, 上下打量这个挺直身板的少年,最后伸手在他胸襟上掸了掸,轻声道:“离你及冠还有五年对吗?让我好好想想, 怎么才能既成全你,又不让你成为任何人的傀儡。”

  成全?

  钱胤洲呆呆立在原地,他忽地想起钱府还没出事前,自己曾和姬洛谈及想周游西域诸国的话, 本以为是平生痴妄,不会被任何人放在心上,没想到却受到如此重视。

  如果此刻接下重担,势必和最初的梦想相悖,可若不挑担子,钱府就会改落他姓之手,纵然父兄之死自己未见得多伤心,但毕竟流有钱氏的血脉,在这个讲究氏族传承的年代,没人敢忘祖。

  钱胤洲后知后觉品出最后一句话,可姬洛已经走了,他只能对着空空的廊芜大喊:“任何人?任何人!姬洛……我不是说笑,我是说真的……我真的愿意成为你的傀儡。”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细如蚊讷,只能自己听见。

  自己几斤几两,钱胤洲那是门清,就算不被姬洛控制,也迟早被秦国朝廷甚至权贵控制,与其被迫,不如自己先让一步。

  管事从他身边经过,递去一把伞:“四公子请回吧。”

  待招来小厮送走了钱胤洲,管事一路朝书房去追姬洛,先替他接了大氅,又安排掌灯,甚至最后唤小丫头递了一个紫金暖手炉,十分殷勤。

  毕竟,钱府的事办得有目共睹,姬洛荣宠盛极,他们这些人也跟着沾光带喜。

  姬洛把东西一一接了,跨步入内时,从腰间抽出那卷帛书,轻放在管事的手上,冷冷道:“烦请送入宫中,亲自托与天王。”

  管事抬头,盯着姬洛忘了行动,短短几字,他却觉得心中拔凉。

  国不能有贰臣,小家如小国,自是同理。

  管事不敢多言,梗着脖子应了一声,安静地走了。

  姬洛就着灯烛摊开宣纸,将钱六爷走前那句话挥笔写就,最后静坐半日,反复思忖。这个胖子,平日说话市侩得紧,酒肆荤段子都是张口就来,但凡在街口听过人喊戗菜刀吆喝拉生意的,总能想起那股调调,可今日说话,却没头没脑文绉绉。

  这就好比一个流氓混混开始吟诗作对,事有反常,反常必妖。

  奇怪在哪里?

  姬洛用手指在桌案上有节律地打拍子,开始回忆——

  “这句话是蒯通说的,蒯通曾游说韩信自立为王,韩信未纳谏,可最后刘邦称帝,还是将其无情诛杀。秋后清算时,蒯通被问罪,对刘邦说了这句话,并称自己既奉韩信为主,则鞍前马后替主上尽忠谋划……尽忠……”

  姬洛揭下镇石下头的宣纸,动作过激,袖口甚至不甚被浓墨沾花,但他全然不察,而是拿着那张纸,在书房里来回走了两趟,最后对着淅沥春雨,不禁长叹:“难道说,钱百业拱手相让,是为了替我谋划?可此间协力,大家平起平坐,既非君臣,又无上下,何至如此?”

  “不,”他很快又自言自语推翻了自己的话,“商人利字当头,该是利益驱使,可我身上究竟有什么可令其牟利,能无视钱府偌大身家?”

  这一趟拜访后,钱百业不想再沾染是非,麻溜地滚回了绍兴。

  苻坚收到消息,并没有多做批示。看胖子滚得快,知道是个贪生怕死只图钱财的,见人只提了商路借道这一个要求,心里头还是比较满意,顺手给加了一道皇家的承诺,便也任由去。

  至于钱府的大权,暂时旁落到姬洛手头。当初苻坚赏了几口箱子,如今便一个字儿都不少,全暗中奉还国库。除此之外,往年被钱百器漏减的金玉,也都被各种借口悉数补上,甚至长安附近贫民少食,长安公府也借着化灾去难的幌子,大发善心,捐钱捐物,替朝廷“分忧解难”。

  苻坚拿了钱心头畅快,暗中开始秣马厉兵。姬洛在外风光无限,巴结更甚,在内却更加忧心忡忡。

  事发的第二日,他在屋内枯坐天亮,早饭也没吃,把江湖上排得上号的大夫都细数了一遍,最后提笔写了两封信。

  一封是给在滇南有一面之缘的江蓠长老丹倩怡,希望她能念在医德慈悲上,来长安医治李舟阳的手上。不过姬洛如今名声有损,南北局势又十分紧张,他也没敢抱太大希望,只能做两手准备,写了封信给四劫坞的北罗总管,托他打听毒大夫庄柯的行踪。

  纸帛折装信封,用绵纸封口,交由酒巷的人送出。

  姬洛去到铺子的时候,依旧叫了一壶“木槿花酒”,只是出来迎的却不是掌柜的。寻人一问,才知道左飞春和十七姑来过这里,本是要在这里修养两日,可掌柜觉察不妥,拦了下来,天蒙蒙亮时想法子将人送走,赶在了最早的追捕檄文之前。

  如今未归,姬洛猜到,多半是因为十七姑的伤——

  李舟阳的出招多讲究精妙快狠,纵使是箭矢,也是用了半数以上的力气,不好受。

  “公子放心,东家交代了,您的事都是十万火急,一准给办妥帖了!”那跑腿的接了东西,一口应下,看眼前的公子还有些愁眉不展,于是开口说与宽心。

  姬洛摆手,恍惚中往铺子外头走去,走了两步,手中空落落,这才想起酒忘拿了,又调头去取。

  刚提上麻绳,忽然想起一事,赶紧叫住还没走远的小厮,多加提点:“我思来想去,纵使快马,也少说得月余,若这两处的人当真有愿意跟你们上长安的,叫他们直接来找我,若我不在,则请他们自去东门李府便是,你们就不要露面了!记住,尤其是李府附近!”

  “公子既然交代,这事儿我们有分寸。太原王深谋远虑,这里大部分的人祖上两代便在长安城里做活,没有糊涂的。”小厮应下。

  从那夜的情况来看,他和李舟阳这下算是真的交恶了。

  姬洛回宅门的路上,抄道去了李舟阳府邸,正好借口提酒赔礼,可是门都没进去,却被下人给赶了出来。

  往来街上都是人,数十双眼睛盯着,这消息也就越传越离谱——

  说什么“钱家铺子大换人,长安朱鹭落地红,朝廷借机欲打压,双子抢攻好跋扈!”连歌谣都唱上了,酒肆茶庄都在说,那夜李中郎将披甲围门,就是为了跟曾经的好友抢攻,结果人姬洛更厉害,两人打了一架,留下两根手指头,愣是等同废人武功。

  按理说姬洛一介布衣如此嚣张跋扈,当街伤武将,是该治罪,可苻坚非但没罚,反而暗中嘉奖。有人瞧见那大宅子里抬出许多箱子,小厮忙前忙后腿都跑断了,只因为赏赐太多,院中已安置不下,送到别处看管去了。

  流言蜚语一出,少有几个有交情的都或多或少传书,便是风马默回了长安一趟,竟然也给姬洛来了一封,明嘲暗讽告诫他不要太无法无天,再三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注1)”

  姬洛提笔,回了他四个字“臣权君授”,语气十分狂妄。

  不过这话传到宫中,苻坚听过后则饮酒大笑,对庾明真讲道:“好一个臣权君授,明真兄你看看这个姬洛,连拍马屁都这么有意思,他这不是说,全是孤给他惯出了嚣张性子,骂他等于骂孤?”

  庾明真蹙眉,还没来得及接话,苻坚已经自说自话接下去:“他有这本事,我还就要给他撑腰!”

  这话不知被哪个内侍多嘴说了出去,整个京城私底下都在议论,姬洛的地位突然变得尴尬。

  这日,他还是老样子,雷打不动去看望李舟阳,在被迫吃了闭门羹后,打府前遇到了几月未见的刘卫辰,邀他上东市的酒肆喝一杯。相遇并非偶然,说上赶着巴结不妥,但绝也脱不了刻意为之。

  随行的还有刘卫辰的新阏氏,苻氏。

  她的出现让姬洛觉得十分微妙,刘卫辰之前的阏氏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女儿,如今铁弗部被代王打得仓惶南逃,显然已撕破脸皮,重新站队,只是当初远嫁的红颜如何,却有几人再问?

  人到了酒肆,喝上两坛后,刘卫辰开始追忆起当初在山中初遇时的情景,因为救人的事情,他本来对姬洛印象就不错,如今长安风云正盛,因而说来说去,嘴边都是溢美之词。

  姬洛只是笑着打哈哈,一一谦恭地驳了。

  酒兴正浓,刘卫辰朝苻氏使了个眼色,把底下侍奉的人都打发了出去,回头对姬洛劝说,头一句就跟李舟阳有关:“当初你跟中郎将同行,也算朋友一场,今日我听闻他手伤极重,外头都传跟你有关,是真是假?”

  姬洛端着酒盏,没应,但眼中惆怅却落到了清酒里。

  刘卫辰当姬洛默认了,又说:“在我们铁弗部,好男儿论功勋,都是靠两板斧头一柄弯刀。李舟阳是个武将,如此下来,前途堪忧,就算天王抚恤,最多能靠治学混个文官,不过未曾听说他擅长儒学,多半只能挂个闲职……”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这是改了拉拢的目标,铁弗部如今被打得跟丧家之犬一样,在京都也得依仗人过日子。

  人人都有不如意。

  姬洛轻轻笑了一声,将杯中烈酒一口饮尽。

  断指之难对于李舟阳来说,将是人生最大的转折,要么凤凰涅槃,要么从此沦落,无论他背负了什么,但骨子里始终还是剑客。姬洛觉得心中亏欠,因而难以放下,最后和刘卫辰含糊一番,起身告辞。

  等他回了府邸,管事却风风火火奔来相告,说有贵客正在厅下,非要见人不可。

  这是姬洛第一次私下里见王猛,比起几次宫中远观,反倒更加不真实。

  只见垂花堂下,一白袍宽带的男子正临窗摆棋,乍眼一看,不见脱俗,举目凝视,才觉气度雄远。虽正直壮年,但毕竟年已五十有一,这风雅之姿不若少年不流于皮囊,反见于秀骨。

  姬洛屏息,往小桌前悄声走了两步。

  王猛未有察觉,依旧落子有序,专注有神,那一双眼睛泾渭分明,明如玉魄,颔下长须,颇有仙人风骨。

  “丞相大人。”姬洛行礼。

  王猛头也不抬,只是轻轻挥袖:“来,手谈一局。”

  姬洛在他对面入座,伸手拂去摆谱一半的棋子,邀姬洛猜子单双,选出白子先行(注1)。半盏茶后,二人行棋中盘,姬洛因为起手布局多有杀伐,一鼓作气,倒是有些冲动,被王猛杀出一道缺口。

  王猛一面落子,一面开口:“一孔有阙,坏颓不振,有似瓠子泛滥之败。(注2)”

  姬洛眼瞧着盘中劣势,却也不慌,继续对弈。过了十子后,因最初的伏子,渐渐起了另一番光景。

  虽是如此,他却并没有急着反杀,反而平和不少,黑白两子继续互为胶着,收官时愣是起出一平局。

  “既有过失,逡巡儒行,保角依旁,却自补续,虽败不亡,缪公之智。班孟坚的这篇《弈旨》,写得极好,”这时,姬洛才开口,接下方才王景略的话,“世间无人愿意将一盘好棋下至丢盔弃甲,在下非是丞相大人的心腹大患,实乃解燃眉之急的灵丹妙药。”

  “此话怎说?”

  姬洛拂袖,轻轻向前一托,笑道:“再来一局。”

  两人此一夜再未发一语,一直下棋至人定后,王猛才告辞离去。

  数日后,丞相于早朝谏议,诸位大臣以为他要将慕容冲旧事重提,因为缩头缩脑,不敢掺和。却没想到,丞相步出于玉陛之下,慷慨陈词,直言要苻坚杀姬洛。

  苻坚犹豫,他便死谏,要杀慕容冲。

  朝堂震惊,却既不敢帮腔,也不敢驳斥。

  苻坚脸色青白,任选谁死都不愿意,可王猛这次丝毫不让,非要让他两者择其一。姬洛刚刚办妥了钱府的事,充盈国库,这功勋长安皆知,此刻卸磨杀驴,保教功臣凉心,可若是杀慕容冲,他又不舍。

  僵持之下,苻坚折中,采纳了王猛最早的建议。

  “着,慕容冲,任平阳太守之职,即刻离宫赴任。”

  作者有话要说:  姬洛做到了他说的,终于把人救出皇城(当然,历史上并不是姬洛的功劳哈,是王猛一直谏议,最后苻坚无奈,才放任慕容冲任平阳太守)

  注1:古代围棋是白子先行,而且没有贴目,所以是以子多为胜,和现代围棋规则不太一样。

  注2:引用三国·李康《运命论》

  还有一个班固的《弈旨》,文中已经说了

  姬洛会想出法子,既能让钱胤洲衣食无忧完成梦想,又能让钱氏不旁落他人,不被控制——大概两三卷之后,快结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