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公子传令>第178章 

  在建康流连那几个月,李舟阳整日喝酒听曲, 时而又与纨绔斗气争强。在朱雀楼吃大闸蟹时因为不会时下最兴的剥壳取肉之法, 被京都的贵胄子弟笑话, 他一怒之下挽剑剖蟹,以内力碎壳而肉不烂,一手奇技艳惊四座,被一连追捧了好些日子。

  那几日,李舟阳放纵享受心里麻痹的快感, 如同吸食五石散一般,觉得过去数年隐忍不发的日子,早该被一脚踢到江东。他本就该是一国贵子、公卿名流,所有人都应该捧他, 追随他, 称赞他, 为此,他甚至可以放下手中的剑。

  朱雀楼曲水豪赌, 李舟阳差点输掉了他的剑, 隔日酒醒时,他匆忙四寻不得,倾盆大雨当中, 久立失神。天缺一角,雨如水柱,淋得他睁不开眼,直到耳旁有车马停顿, 小厮冲上前来往他手中塞了一柄竹伞,并赠还佩剑,这才回过一缕魂。

  “不知是哪家……”他抹去脸上的雨水,话没说完,人已看清车马上的桓府标志。

  “我家主子说了,人生在世虽时不称意,但人往前活,应往前看,做人行事皆由衷心,百年之后问心无愧即可。”小厮虚拦了他一把,向他拱手致意,随后跳上车辕,扬鞭而去,“公子,回吧,此生如向天涯,路还长着呢!”

  李舟阳望着远行的车,那名义上的表姐终是没和他一见,不过,已经不重要了。后来他与沈夫子一行人不告而别,只身下云梦,只为寻他此生的道。

  ————

  “舟阳。”迟虚映侧过身子,抬手比划上下两个高度,谦和地笑了,“当年我救你归谷时,你还只有这么大点儿,如今已这么高了。时光如梭,你可还记得我当年教导你第一手剑招时,所说的话?”

  “师父你说,第一招剑,本无招,乃心之招,引领此后千招万式。”李舟阳努力想了想,答道。

  迟虚映摇头:“不对。在那句之前,我曾问你,你此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实际上,这句话他早已抛于九霄云外,和实在的剑招相比,就像闲谈时无关紧要的东西,哪里还记得清楚。李舟阳双手握拳,再松开,有的道理浅显明白,可回首剖析,心境却大不相同了,自他出建康起,至云中村被屠戮,心念只会越发坚定,再无磐石转移。

  “师父!”李舟阳当即作揖半跪,深吸一口气后沉声道,“桓温已死,大仇虽不得报,却是趁势而起的好时机,况眼下剑谷将危,更该谋求,还望师尊出手,游说师门,为后世子孙谋祉!”

  “剑谷祖训,不得涉足世外。”迟虚映淡淡道。

  “所以邓羌的兵卒杀到云中村,你们也可以两耳一闭,坐视不理?”李舟阳抖着手,指着青山外飞鸟盘旋之处,声音不停颤抖,“可梁师公他们一样入世了不是吗?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迟虚映收敛和善,当即板着一张老脸,可他本不是个面相凶狠的人,脸上肌肉绷紧,倒是显得有些滑稽:“可我是谷主,乱起时谷主可以与山门同死,但太平年头,却不得不多思多虑多保全!不然你以为为何天都教从不僭越阿墨江?为何云梦帝师不反控中原?为何晏家下场惨淡?因为一个宗门,且数百年荣耀的宗门,想的不是争霸,而是传承!如何千秋传承,万世永济!”

  李舟阳起身,憾然后退,过往他只觉得剑谷处事过于忍让,但眼下才知,何为胆怯软懦:“难怪这些年剑谷再也锻不出清流名剑,人若失去侠气,又何来的剑气?”

  “你所谓的剑气,难道就不是杀伐之气?”迟虚映反唇相讥,“你走这些年,苻坚多次派人招安,剑谷始终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才得来宁静,若贸然出手,成则罢,若一败涂地,别说庇佑剑关周遭百姓,就是自己也朝不保夕,难道你要大家重蹈当年刀谷的覆辙?”

  迟虚映迫近一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李舟阳却丝毫不惧,左手一扬,伞中长剑“竹叶青”破空而来,鸣响三声,横于身前:“布衣之怒,不过血流五步!”

  唐雎说秦王嬴政,知其不肯打消进攻安陵国的计划,于是拔剑而起,高谈士族之怒,寓意他虽为布衣,但十步之内杀秦王同归于尽还是可以的(注)。

  迟虚映乍见李舟阳动作,心头一惊,蘧然色变,忙问:“你想做什么?”

  “师父,你也是巴人,你看看如今巴蜀成什么样子了?晋国来争,秦国来争,行军过后,寸草不生!再想想当年先祖李特坐镇成汉,百姓安乐,夜户不闭,无贼无盗,天府之盛,多美好的地方啊!”李舟阳双颊痉挛,一字一句间争得有理有据,仿佛他真的亲眼见过那般盛世。

  随后,他将长剑一提,双手捧持于身前,剑柄贴着额顶,向前躬身一礼:“既然要成为兵家之地,为何不可自立门户,如师父所言,江湖之于朝廷是以卵击石,那朝廷之于朝廷呢?”

  迟虚映见状不敢受礼,面有迟疑避走一步,缓声道:“自立门户?不,你们本就打算复国,你今日来,除了游说剑谷鼎力相助,定还有别的目的,不如一并说来。”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二者也不绕弯子,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坦诚以待,将一切从头道来。

  “知徒莫若师。师父果然清明,这些年来,我一直活在长离公的影响之下,继承他的尊位,延续他的遗志,始终被时势推着向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究竟要怎么活。我不是没想过反抗,可我站在了那个位置,重担加身,再也下不来台。”

  李舟阳放下剑,叹了一口气,他可以肆意一掷千金,可以喜怒无常责骂部属,但他不可以任性地撂挑子,如果那样,整个蜀南旧部群龙无首,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是当年李长离为何不得清静,出走的原因——

  有情有义的人是不可能轻易放下责任的。

  “本来我也认了,只想找桓温报这国仇家恨便罢,至于晋国存灭与否,不过随天意,”李舟阳继续道,“桓温早年多次出镇荆州,又曾领护南蛮校尉,整个江陵并川江上游多是桓家的势力,光靠竹海旧部,击溃不易,所以,我开始暗中摸查荆夔势力,直到发现四劫坞那位新舵主与南方作乱流民颇有联系,随即找上他,与之合作。”

  “我虽不知这赵恒义为何要暗中与朝廷作对,但当年苏峻、祖约领流民围攻建康时,桓温之父桓彝曾死节守城,两面是有旧仇的,流民军一旦冒头,以桓温那时的身份,必然会抽调荆夔兵力。正面交战实在吃亏,赵恒义纵然亦是借刀杀人,也不是完全能统御南方。所以,他与我交换印鉴,只等有朝一日,两路夹击。”

  确实是妙招!

  迟虚映抬头打量自己唯一的徒儿,忽然觉得日头照进薄雾,眼中有些恍惚。此子如今多了贵气,意气,甚至精明深沉,连环智计,却永远失去了曾经轻歌曼语,竹孕灵秀的执剑翩翩。

  作为师父,迟虚映心有不忍,他深知,靠执念活着的人,就怕执念崩塌:“可是桓温却先病死姑孰。”

  “我……”李舟阳听他一叹,好容易被压制的情绪又窜了出来,一时哭笑不得,“我已经退了一步了,晋国疆域宽阔,统御绝非朝夕,只要手刃仇人便好,可是……可是,天不遂人愿!”

  迟虚映摇头:“当今天下,哪有那么多仇恨,十之有五,皆是立场不同。桓温身为晋国肱股之臣,平蜀北伐,不过是分内之事。非要强说仇,倒是北虏要合理些。”

  “师父,你还真是心胸豁达,看得开,事事易地而处!”李舟阳有些不忿,道理虽通,但从迟虚映嘴里说出来,实在有些刺耳,“不过,桓温虽死了,但桓氏还在。他死前将兵权托付五弟桓冲,只要桓家军中依旧势大,谢安既已出山,不用我出手,他们也会内斗。不过可恨!”

  说到这儿,李舟阳用那只不握剑的空手,狠狠拍打亭中阑干,语气颇有些复杂:“那桓冲好一个深明大义的忠君爱国之士,竟然宁可牺牲党众家族的利益,也要让出要职给谢安,自己改镇守京口,以平龃龉。我那时在建康听到消息,被这乱起一子,杀得好一阵颓唐!”

  都说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可有一天敌人和敌人却成了朋友!

  “直到表姐一语将我点醒,”李舟阳迅速调整情绪,很快从盲目的愤恨中平息下来,眼中露出精锐的光,整个人气质浑然一变,那种意志不灭的贵族气息似与天成,“虽然于她只是劝我安好的宽解,却成了我向前看的动力!我不该如此灰心丧气,人生路长,谁又可轻言胜负,桓冲忠义,难道就完全没有破解之法?当然有!桓冲得权,深明大义一让再让,可是桓家人却不这么想,桓温世子桓熙和四弟桓秘早有不满,他们被废弃流放于长沙郡,正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对象!”

  迟虚映对晋国朝堂之事虽有耳闻,却也只知大事,细枝末节自然不如李舟阳来得那么清楚,听他解析繁复的关系后,稍微理了理,终于点出了重中之重:“所以你返回蜀地,甚而北上,就是为了暗中替他们和苻坚暗中搭桥?”

  李舟阳笑了一声,并未正面回答。

  如果没有遇上云中村被屠戮,秦军刀伐蜀人,或许他真就如迟虚映所言,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道和理想,这也是他为何要暂与沈天骄几人分道扬镳的理由——

  他不想再被别人的意志影响,就算要报仇,也是高傲的因为自己想要报仇!

  “为师明白了。为师且问你,你眼下可还要北上长安?”迟虚映打量他一眼,穿着芒鞋来回踱步,失神时一脚踩进石亭低洼的水凼,积蓄的雨水飞溅四下,他心中一咯噔,隐隐察觉自家徒弟在下一盘大棋,不由压着嗓子问道。

  李舟阳嘴角噙着笑,那一瞬明明整个人十分阴沉抑郁,可开口时却又如此光明正大:“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迟虚映厉声打断:“你这是要与虎谋皮!”

  想到刚才李舟阳因为剑门关四面烽烟,山中杀戮愤懑而来,他若还想送苻坚一个大便宜才是有鬼,最大的可能是他要从中斡旋,企图一人之力搅动秦晋相争,甚而……甚而借刀灭晋,再趁乱乱秦,是好一个一箭双雕之计!

  李舟阳心意已决,根本不听:“在我看见云中村陈尸遍地那一刻,梁师公飞书却无人应时,我就改主意了,我甚至有点认同沈夫子的道了,晋国靠不住,秦国也靠不住,若想斧钺不加身,需自己手握刀剑。”

  楼西嘉的事情出了之后,说李舟阳完全没动摇不可能,尤其是沈天骄布局杀妹,几乎已触了他的逆鳞,他越发觉得此人心胸狭隘,过分偏执,不可倚靠,因而不告而别也有此意,要灭其威风。

  不过眼下,却是又走回了原点,还是得复国争得一席之地。不过,心境却是完全不同了,这一次,是他李舟阳要,而不是成汉旧部要!

  说着,李舟阳转过头来,右手死死握剑,目光坚定,一字一句道:“师父,从前我未曾登门劝说,乃是抱着一丝侥幸,打心底不愿剑谷隐逸之地,多生兵戈仇苦,可如今却不同了。仰人鼻息,譬如股掌之上的婴儿,只需绝其哺乳,便可立杀(注1)。我若为砧板鱼肉,天涯海角皆有尽头,又能退到哪里去?”

  “你说的对,”迟虚映迟疑了一下,不再反驳他的话,而是倚着石亭阑干攀折下一条足有三尺的树枝,“剑谷以剑道闻名,你是我的关门弟子,想游说我,需先胜过我。”

  李舟阳并不真的狂妄到认为自己可以轻而易举胜过迟虚映,但他看了一眼枝条后,没再怀疑,毕竟缺少利器,很大程度会削弱剑招,他当即以为自己的师父松口了,只是拉不下面子。

  两人在方寸狭隘的山道上交手,起起落落足有四五十回,李舟阳的剑和他人一样,年少气盛,刚猛有余而细腻不足,招式上过于钻研细节,疏漏了大局,再加上人又意气轻狂,在该使劲的地方总是用错力。

  而迟虚映则不同,这半截树枝换作寻常人早被斩断个稀巴烂,可放到他手上,五十招后依旧保持原样,连上头的一片绿叶也没掉落。

  八十招后,李舟阳败下阵来。

  他退到山壁根儿上,按住心口。两人点到为止,但他却觉得气海翻涌,似受了极大的冲击。

  “那时候你要走,为师并不愿意。你资质卓绝,习剑比别人晚上三五载,却精进迅猛,仿佛天生为剑而生,如果你好好留下,终有一日,你在剑术上的造诣能胜过五代七老……只是,现在的你被心境困宥,只怕很难再有突破。”迟虚映扔掉手头上的树枝,两手抄在袖子里,背身玉立,望着青山之外,语气充满遗憾。

  李舟阳没有接话,却死死捉住了剑柄。无论如何,自己选择的路,都要走下去!

  迟虚映却从无声中读懂了他心头的想法,摇头一笑:“舟阳,可记得当年经楼授剑典上,你选了何剑?”

  剑谷三脉九宗,或多或少规矩不同,唯有授剑典乃是开山先辈所创,剑谷人人奉行。

  授剑,顾名思义,佩剑授予,过去乃是出师的标志,只是传承至今,却略有演变。每位剑谷弟子先修内功,再学基本剑技,通过考核后,分入不同派别。本着因材施教,九宗极为注重个人天赋与心性,天赋乃是个人使剑习惯和数量,心性则与剑道相关。

  “你的大师兄选了柄木剑,从此闭关后山,痴迷剑道;你的二师兄选了无锋重剑,拜别师门浪迹天涯,未再回头;而你……”迟虚映道。

  “而我。”李舟阳未语先笑,“我选了一柄最好看的剑,镶金缀玉,又有铮铮剑骨,是君子佩剑,可指天下,但终究不是剑客该有的剑。”

  迟虚映叹息:“你走吧。”

  李舟阳皱眉,无声按住长剑“竹叶青”,追问:“那师父,您当年又选了什么剑?”

  “我?”迟虚映舒展手臂,随即哈哈大笑,“我什么剑也没选。手中无剑,心中已有剑。”说完,他两指向云天外轻轻一点。

  寒光刹那暴起,李舟阳嘴角一抽,像一头蛰伏的豹子,给出了迅猛一击:“师父,得罪了,还请您委屈一下。”迟虚映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小弟子藏着一手,毫无防备且背对而立的他,当下被偷袭的两招给制住穴道。

  “既然剑谷不出红尘,不如将八风令给我!”李舟阳半跪在地趁机搜身,果然从中衣里搜出一块铁铸令牌,上书“凉风”二字,正是当年左飞春比剑输掉的那块。

  “逆徒!”迟虚映脾气再好,也被他这一手阴招给激怒,屏息聚气,大力瞬间冲破穴枢的桎梏,抬起一脚将他手中的八风令踢飞。

  就在这时,草木摇动,山头上翻出一条黑影,追着八风令而走,口中念叨:“殿下莫慌,属下替您拿上。”迟虚映听这口气,心中发冷,自然而然将那人当作了李舟阳的死士,顿时怒气更急,劈头盖脸一顿乱剑,想先制服主子,再拿那手下。

  李舟阳仓惶吃招,促声辩解:“不是我!”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对话比较多,主要借他俩交代一下目前东晋的局势,还有之前的一点伏笔。

  重要道具八风令get!

  注:科普向,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故事出自《唐雎不如使命》,感兴趣的小可爱可以看看~唐雎还是一个很有胆色的人。

  注1:化用自仰人鼻息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袁绍传》,原文为: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花开不记年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