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嘿呀!你竟敢把朕当替身>第108章 :求和

  随官在一旁提醒:“王上,那忽赫亥侯爷……听说他和魁梧一道离去,当如何?”

  “忽赫亥?”汗王反应了一下,才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

  因为军报里没有提起忽赫亥,所以汗王就没有想起忽赫亥现在是在霆城,眼下随官提起,他才渐渐回忆起来,自己当初确实是把忽赫亥打发到了那边去。

  不过,到底是他的骨肉,要是冠上一个谋逆的名号,肯定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所以汗王一挥手,下了定论:“魁梧小人不但投诚垣军,还挟持侯爷,实在可恶至极!”

  ……

  汗军夺回一城,让汗王的信心倍增,他不停地写信催促,让摩若赶紧继续南下,把雷城,雨城和风城全都夺回,把那些该死的垣军赶尽杀绝,以振大汗雄风。

  可惜,这“雄风”却没能撑住半个月,魁梧将军帅兵攻破霆城的消息就传来了。

  汗王做梦也没能想到,自己那些御令,会成为压倒魁梧将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得知自己已经成为重金悬赏的对象的魁梧将军心凉一片,原本就被忽赫亥说得动摇的心,彻底的反了!

  他念在汗王当初点了他的将,对汗王一片赤胆忠心,对汗王的子嗣,也就是忽赫亥也敬重有加,当初垣军攻破了霆城,他和他的手下皆被俘虏关押,他被关在暗无天日的地方半月有余,却半点不曾想过要投诚垣军,以换得自己的享受安生,他甚至从垣军攻破了霆城,将他们全部俘虏之后,就做好了慷慨就义的准备,做好了无论垣军如何折磨,他都不会投诚的准备,可结果到头来换得的是什么呢?

  汗王点将而来的摩若带大军兵临城下,高声质疑他的忠诚,将他们驱逐出霆城之后,汗王又下令悬赏他的项上人头。

  他的一片赤忱,换来的却是一张悬赏单!

  这叫魁梧将军如何不怨,如何不恨!

  于是魁梧将军带着所剩的军马,再一次来到霆城,和驻守在这里的摩若的汗军拼死一战!

  虽然他们这一次的人手远远不及当初,但他们已经被逼到末路,唯有决一死战,才能搏一条生路。

  汗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好不容易夺回的霆城,竟然会被自己给人给再一次破了!

  而那些垣军却依旧稳坐雷城,按兵不动。

  垣军没有在汗军内讧的时候坐收渔翁之利,这更是让汗王坚信了魁梧和垣军一定是达成了某种协议,不然为何垣军明知道他们两败俱伤,却并没有出兵再攻霆城?

  是因为这一次占领霆城的是魁梧将军吗?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糟心的事情,最糟心的是,在过了霆城关之后,到汗王城的路就不再只有一条,军队即便是不走官道,也照样可以前往汗王城。

  将摩若的军队从霆城驱逐出去的魁梧将军的军队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直接沿着官道而行,一路打到了威城之下。

  而那沉寂了十多天,都没有任何作为的垣军,也在这个时候出发,从另一条道前进,来到了闫城之下。

  魁梧将军那边是一路压着摩若打过去的,他们消耗着摩若的军队力量的同时,也给垣军分散了不少的战力。

  所以垣军几乎是一路畅通的抵达了闫城。

  汗闫城的守军是一个趋炎附势的真怂包,他能坐到这个位置上,靠的都是关系——他是汗王的一个宠妃的表哥。

  靠关系上来的守军将领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风沙和血的洗礼,看到垣军打到了城门底下,立刻就自乱阵脚,慌慌张张地赶回家,和妻儿妾室一起从城的后门逃跑。

  于是等闫城的汗军在城外的擂鼓叫阵声中稀稀拉拉的集结起来之后,却发现,自家将领却始终不见踪影,赶紧派人去寻,震惊发现,将领家中早已人去楼空,值钱物什都被打包带走,只剩下满地狼藉,带不走的家畜们在豪华的府邸里上演着鸡飞狗跳的闹剧,看得人心拔凉拔凉。

  两军交战,除了靠武力取胜之外,还有攻心之术。

  现如今闫城汗军将领自己携妻儿老小逃遁,只剩下副将和十几万大军傻眼,这叫汗军们还有什么斗志?

  好在那副将有几分气魄,即便没有主将在,他也没有胆怯,而是果断地拿下了领军权,带领将士们冲杀出去。

  不过,主将临阵脱逃的行为还是严重动摇了军心,即便副将临时肩负重任,用慷慨激昂的话语挑起了大家的血性,但成效依旧不大。

  主将都逃了,他们又凭什么在这里搏命啊!

  他们也想活着,他们也想逃啊!

  再加上,那垣军的将军可真是个可怕的煞神!

  长刀横扫过境,竟无一人能敌!

  如此实力悬殊,让他们完全看不到胜算!

  偏偏在此时,垣军中又有声音传来,说的是汗语,高声告诉他们,缴械投降者不杀,垣军不杀俘虏。

  这在实力悬殊的战场上,无疑是一条生路!

  于是,有人试探着丢下了手中的武器。

  垣军果然没有把长刀斩向丢了兵器的人。

  见此,便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放下武器,兵刃交击的声音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最后归于寂静。

  闫城守军投降,垣军进入闫城,依旧和之前一样,所过境处,秋毫无犯,只是大肆宣扬一句——闫城已被占据。

  当汗王收到垣军悄然从另一条路攻破了闫城的消息时,已经是五天之后了。

  五天!五天里,还要多大的变数在等着他们?

  先有垣军攻城,再有魁梧将军反叛,两股势力皆是来势汹汹,让远在汗王城的汗王心中大骇!

  这一刻,他终于打从心底的开始后悔,为什么他们要去攻打垣国,为什么要去触那垣国的眉头!

  谁能想到那些瘦弱的垣军疯起来,竟是完全不管不顾,直接杀到了他们的地盘上,还策反了他们的将领!

  汗王开始慌了,实在想不出对策,只能召集大臣们前来商议。

  大臣们的建议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主战,一种是主和。

  主攻派的意见也不一致,有些人认为此时大汗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乌古鲁那边,所在汗国的精锐远不及,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附近的国家,一起抵抗垣国;有些人则认为和其他的国家结盟,无异于引狼入室,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应该想一个更稳妥的办法,比如诏安魁梧将军的军队,说服魁梧将军,先一致对外,将垣军赶出国土,再谈其他;有些人觉得和谁结盟都不妥当,不如直接开始征兵,从现在开始训兵练兵,应该能赶得上……

  主和派们的建议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写一封求和书,要么派使者将求和书传给那批攻入汗的垣军,要么让使者将求和书送到垣国皇城。

  历年来,每一次两军交战,眼看着汗军节节败退,实在打不过了,就会写上这么一封求和书,写得次数多了,就连求和书的格式套路都总结了出来,比如开篇应当如何,首段应当如何,篇中应当如何,文末应当如何唿应,最后再写一个落款,盖一个红章,一篇洋洋洒洒的求和书就出来了。

  有些时候被安排写求和书的文官犯懒,还会翻出以前的范本,照葫芦画瓢的写完,最后换一个落款,换一个日期,就能上交给使臣了。

  汗王斟酌了一下主攻派们的建议,都觉得不妥善,眼下他们已经是被两方包围,要是再引入一股势力,万一是引狼入室呢?那他们可就白忙活一场了,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一封求和书。

  反正就是一封不痛不痒地求和书而已,明显简单多了!

  于是乎,在衡明世和封启从闫城出发,又接连攻破了两座城之后,就收到了一个自称是汗国使者送来的求和书。

  两方交战不斩来使,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要是坏了这份规矩,以后传出去,定会沦为他人的笑柄!

  衡明世命人将那来使送到其中一个军帐里,几个人在一旁盯着他。

  那来使被盯得很不自在,说话都有些卡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结巴。

  衡明世飞快地看完了那求和书,听着那来使来来去去反反复复地提起“两国自古交好”这几个字,一时没忍住,笑出了声。

  “论起不要脸,还是你们技高一筹。”衡明世冷笑着,将那封求和书撕成两半:“如此没有诚意的求和书,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长见识了,见识到穆达拉汗王原来如此的厚颜无耻,见识到汗王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真是令人唏嘘。”

  衡明世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客气,让听得懂垣语的汗国来使瞬间黑了脸色:“尔等区区一个副将!竟敢撕了求和书!如此目无尊卑,不知礼数,这就是垣军的吗?那我也算是长见识了!”

  衡明世:“哦,既然你都这样的说了,那我们只好继续打了,打到你们会说人话为止,你觉得如何?”

  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