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户部侍郎有喜了>第94章

  周信芳坐在椅子上,一身金线华服,长得五大三粗,手握酒杯。

  他一边打量李月来,又看看他身后站的陈暮雪,淡淡地问:“哪位是枯岭杂货铺的老板?”

  “我是,”李月来站向周信芳,微微弯腰:“我姓李,他是我弟弟”。

  周信芳摸了下胡须:“二位坐吧”。

  李月来和陈暮雪应声坐下来,听周信芳又说:“听说你有一桩生意找我谈?”

  李月来把几坛子冀州黄酒放到桌面上,推开花雕,打开一坛冀州黄酒,给周信芳斟满:“周老板的蓬莱酒家开遍魏国,前几日入住蓬莱酒楼,着实惊艳,我们枯岭也有一家酒楼,奈何生意不景气,想让周老板指点一番”。

  专门带酒来,周信芳不知他葫芦里卖什么药,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眼睛发亮道:“哟,冀州黄酒,李老板花了心思,这可是我老家的酒”。

  李月来又给他倒满酒,给自己和陈暮雪也倒上,举杯道:“故乡的酒,到底和别处的不同,我也喜欢喝黄酒”。

  陈暮雪低头抿一小口冀州黄酒,口味醇和鲜爽,确实不错。

  放下酒杯时,他瞄到黄衣姑娘往李月来肩膀上依,伸手给她扒拉掉,顺便在李月来碗里夹了一筷子牛肉。

  黄衣姑娘本站在李月来左边,幽幽看了陈暮雪一眼,干脆绕到前面,屁股往李月来腿边蹭,虚空坐着。

  陈暮雪咳嗽一声,对和周信芳喝得正欢的李月来轻轻喊道:“哥”。

  “哥”这个称呼李月来还不顺耳,一时没反应过来,他依旧吃牛肉,咪黄酒,听周信芳讲自己开办蓬莱酒家的故事。

  “当年我一穷二白,娶了夫人,她娘家借给我一千两银子,我就是靠着一千两银子,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抛下小摊位,修建的酒楼,她帮我操心了不少事”,周信芳拍拍李月来胳膊:“所以啊,你得先娶个好媳妇儿”。

  陈暮雪见黄衣小姐儿屁股还扭上了,悄然真想往李月来腿上坐,高声道:“月来!”

  屋内的人齐齐回头看向陈暮雪。

  李月来一脸茫然地问:“怎么了?”

  “没事”,陈暮雪轻轻摇头:“大腿有些累”。

  听罢,李月来这才注意到有位黄衣姑娘快钻到自己怀里了,他连忙把姑娘推起来,笑道:“我正与周老板说话,姑娘这边不用伺候我”。

  黄衣姑娘不情不愿收回手,挪到周信芳身后去了。

  周信芳哈哈大笑,看着李陈二人,颇觉有意思,这弟弟管的挺严。

  他一口饮尽杯中酒:“方才光是我在说,李老板也说说,你酒楼遇到何种情况,兴许我也遇到过”。

  李月来扫陈暮雪一眼,见他面色如常继续低头吃菜,放心道:“酒楼周围有了竞争,眼见别人生意红火起来,自家的却一日不如一日”。

  周信芳道:“你这个问题,大多酒楼都会遇到”。

  “是啊”,李月来长叹一声,十分赞同:“能脱出困境的却少之又少,除非另辟蹊径,绝处逢生”。

  说着,又给周信芳斟满酒。

  周信芳沉吟片刻,道:“你的酒楼开在枯岭,对吧?”

  见李月来点头,他又道:“枯岭地偏,没什么客源,更无从谈起吸引外地人去的由头”。

  李月来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恨不得和周信芳抱上两抱:“这一点上和周老板的蓬莱酒家差之千里啊”。

  陈暮雪在一旁道:“周老板酒楼遍布魏国,应当也不会全设在繁华之地”。

  听罢,周信芳笑了笑,对李月来道:“李老板,你弟弟说的不错,你看到的也只是一面光鲜罢了”。

  魏国算得上繁荣的地区不超过十个。

  周信芳吃一口鱼丸,又说:“有时候我也是运气好”。

  将一路辛苦奋斗获得的成功归结于好运,讲到此处,谈话一时很难继续深入,李月来他们无法获取更有用的经验。

  这时,陈暮雪再次开口,声音温和而沉稳:“蓬莱酒家的陈设大气有度,许多不同的摆件都相称得宜,包容万象,不知出自何人之手?”

  周信芳内心一笑:“你们来之前,应当也已经打听清楚了是谁布置的,何必故意再多此一举”。

  陈暮雪望着周信芳:“我们知道,却不敢相信出自贵夫人,您的贤内助竟然有此等才能,还能顾全后宅之事,实属让人难以置信”。

  马屁拍的到位。

  周信芳这才正眼瞧说话的陈暮雪,方才没细看,男子竟生得俊眉修眼,顾盼神飞。

  “你这弟弟模样生得精致俊秀,兼得男女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