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陛下要我给他生太子>第1章 救驾封侯

春光正好,一体态丰腴的妇人坐在院内,看满园的小丫头们笑闹。

身边老嬷嬷俯下身奉茶:“夫人,要我说啊,您就是太惯着她们了,也是您心慈,哪家的丫头是这般做派。”

“她们年纪小,合该如此,我这一辈子几个儿子都出息,只男孩到底比不得女孩娇俏,这莺莺燕燕的绕着,我都觉得年轻不少。”

女儿也是有的,不过是前头的夫人生的,自小便不喜这后母。

后来虽当了皇后,这府上却很少提及她,只因夫人不喜。

夫人看着和善,到底是公府的小姐,嫁过来便掌着中馈,将这侯府牢牢握在手里,及至大姑娘封了太子妃,太子登基,侯府变公府,夫人有心要缓和关系。皇后娘娘架子端得高,她也懒得受气,左右是皇后娘家,她既不要这助力,谁还能逼她不成。

“夫人这是哪里的话,大爷二爷且不提,三爷自小同您亲近,又可人疼,比起女儿也不差了。”

夫人摆摆手:“到底不是姑娘,整日不着家。”

太阳有些刺眼,夫人微微偏了头,嬷嬷稍稍挪了位置,替她挡了光笑眯眯道:“三爷同陛下亲厚,日后有大造化呢。”

这话倒是不假,他不是夫人亲生,皇后大约想在娘家养出个自己人,便自小将他接进宫教养,陛下无子,疼他得很。

 

“夫人,不好了,陛下遇刺,三爷救驾受伤。”来的是自小跟在三爷身边的长随之一,陈砚。

夫人脸色煞白:“还愣着做什么,去拿了老爷帖子,请太医来。”

到底是记在自己名下的孩子,大半时间是在宫里,这小半却是在她膝下的。

 

太医还未到,陛下御驾已至。竟是亲自送人回来了。

 

这次春狩刺杀本就在陛下掌控中,唯一的变数不过是小舅子不明情况真当他遇险,奋不顾身便挡在了他身前。

陛下自幼习武,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小舅子不同,原本能从容应对,被他一挡反而束手束脚。

好在准备充分,明里暗里那么多侍卫在,小舅子也没受重伤。

脱了险,小舅子没等来夸赞反而劈头盖脸一顿骂,懵了。

陛下说:“再有这般事,你照看好自己,有的是人护着朕。”

小舅子委屈了:我见你遇险便来救你,你不但不领情,还要骂我?

这么一说皇帝陛下也觉得说不过去了,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一心向着自己,总该有些嘉奖,只是现下拉不下脸,于是只好继续方才的话:朕自幼习武,又南征北战,便是真有人突破重围到了朕跟前,也自有法子应对,无需担心

小舅子不顾肩上的伤,一把推开陛下:那便当我自作自受好了,管我作甚。

 

陛下怔愣半晌,他出生即是太子,自小说一不二,还真没人敢这样对他。

然而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此刻为救他受了伤,他也心疼,罢了,他既委屈,那便哄哄。

“好了好了,是朕的不是,叫太医瞧了伤,朕着人送你回去。”

小舅子低头不理他。

可怜陛下连三宫六院都不曾这般低身下气哄过,小舅子却不领情。

“那你要如何?”

“姐夫背我。”

“荒唐,朕……”

“陛下自己问我要如何,我说了您却不应,何必问我。”

陛下觉得小舅子有点欠管教,但想想平日里最宠他的是自己,又有点无奈。

皇帝称孤道寡也不是没有理由的,陛下在位多年,大权在握,威势愈盛,敢同他亲近的人也越来越少。

皇后不说,向来是相敬如宾,后宫妃嫔对他也只是讨好,骨子里却怕他的很,朝臣更不必说,一个个的生怕他做点荒唐事随时做好死谏的准备。

小舅子这般,他心里竟隐隐还有些欣喜,只是真要他背人还是有些说不过去。

“朕封你个侯爵如何?”

要是平时小舅子自然高兴,这爵位可不是那么好得的,如今不过受点皮外伤,轻而易举便到手,实在划算,只是小舅子不傻,陛下既然这么说了,那么无论如何,这爵位他是一定会给的,于是死不改口:不,我不要什么爵位,就要陛下背我,父亲自小不大管我,只有哥哥偶尔背我,这些年也没有了

“自然没有了,你都十五了,若是女子便该出嫁了,怎的还是这般小儿做派。”

“我父母高堂俱在,还有姐夫给我撑腰,我便是一辈子小儿做派也没什么不行的。”

陛下拿他没办法,只好应了。

马车开进公府前院,陛下背着人进了内院。

 

夫人听着信迎着出来,见儿子伏在陛下背上,吓了一跳,这是伤的重了?

国舅爷肩上的伤早已妥善处理,虽有些疼,也不是忍不得。

伏在陛下背上,入目就是陛下的耳朵,鬼使神差便上手摸了摸。

陛下身子一僵,语带警告:长生

国舅爷幼时曾患大病,陛下日日探望亲自喂药,给他取了小名,就叫长生,只盼他长命百岁。

国舅爷不以为意,笑嘻嘻说:陛下您耳根子那么软的吗,一摸就红了,人家说耳根子软的男人怕老婆,怎么不见您怕娘娘,还是私底下其实对她言听计从?

这话是贴着陛下耳朵说的,温热的气息洒在耳尖,陛下耳朵红的要滴血。却拿他没办法。

 

夫人走进了才发现儿子好好的,还有闲心同陛下玩闹,而陛下竟也由着他。

将人送到陛下便回宫,行刺的事,虽他早有预料,还是要走个过场的。

 

夫人从小儿子院里回来屏退了下人同身边的嬷嬷交谈。

“你看如何?”

嬷嬷知道她在说什么,三爷十二岁上下生了一场大病,大夫说那是隐族男子都要经历的,或长或短,过了便好。

隐族,族内通婚,与外族人无法繁衍后代,几经战乱,族人越发稀少,不知何时,他们发现与外族的异性结合不能繁衍后嗣,但男子与外族男人结合可以留下孩子。

当时夫人便问了,三爷生母是女子,千真万确。大夫却说那多半这位姨娘的父亲是隐族人了,这倒是不清楚。

总之三爷身体特殊,可孕,这是无疑的了。

夫人这是见三爷与陛下亲近,动了心思了。

“依老奴看呐,还是先养好三爷身子要紧,其他的,可以从长计议。”

“你说的是。去请当年诊出三儿是隐族人的大夫来,给他调理身子。”

嬷嬷应下。

 

这便是要早做打算的意思了。

也是,陛下三十却无一儿半女,朝堂宗室都在逼他过继宗室子弟,他自然不愿,太医说陛下身体没问题,那就是后妃的问题了,于是太后一直在张罗给皇帝纳妃。

照理,这该是皇后的事,然而帝后大婚15年无所出,太后难免生了嫌隙。

既然陛下子嗣艰难,那不论是谁,只要有了孩子,母凭子贵是一定的,可惜家里没个待嫁的女儿。

陛下年纪到了,正是会疼人的时候,十六七的姑娘,正正合适。

 

姨娘亲自煎了药端来,见了儿子还得称“三爷”。

三爷虽养在夫人名下,又有大半时间在宫里度过,与姨娘关系却也不差。

他天生便懂得如何讨人喜欢,见了嫡母喊母亲,没有外人时边撒娇卖乖喊娘亲,见了姨娘规矩又亲热的喊姨娘,没人时却也偶尔喊娘。

两位嫡出的兄长大了,母亲也乐的有个小儿子卖乖,姨娘这就不用说了,这是她唯一的孩子,她看的比性命还重。

喝完药还要撒个娇:“姨娘,苦。”

“姨娘知道你吃不得苦,带了蜜饯来呢。”

“姨娘,我还要。”

“有呢,慢慢吃……”说着却流了泪“你自小娇生惯养的,何曾受过这样的苦,你若有个三长两短,要姨娘怎么活啊?”

“姨娘不哭,我这是救驾呢,陛下定然有赏……将来呢,儿定然为你整个诰命回来。”

“瓜儿慎言。”

瓜儿,姨娘私底下给他取的小名。

他不以为意,挥挥手:“母亲尊荣自有父亲和哥哥们去挣,儿胸无大志,也没想越过哥哥们,将来若能入朝为官给姨娘挣个诰命倒是不错的。”

 

公府荫蔽,他若要要科举可从院试开始,自然也可以如其他勋贵子弟领个闲差,挂个闲职。可他上头两位哥哥走的都是科举的路子,二人都是进士出生,二哥更是二甲传胪。他也想试试。

国舅爷伤还没好全,陛下圣旨到了,封侯。

 

国舅爷救驾有功,别管要不要他救吧——不少朝臣猜到陛下早有应对——样子还是要做的,谁都知道陛下定然是要行赏的,却没想到陛下竟要直接给爵位。现在的勋贵基本是开国时封的,再不然就是跟着历代帝王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的能臣,基本是武将。

最后就是皇后母家了。

文臣封爵都是要等死后追封的,且子孙不可袭爵。

 

总而言之,封爵不易,如今却轻而易举的给了,朝臣自然有些意见。陛下难得任性,要封的又是自小养在宫里的国舅爷,朝臣也不是不理解,可理解归理解,拦还是要拦的,那可是国舅,历朝外戚干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陛下深谙与朝臣们打交道的方式,一开始说要封公爵,世袭罔替,然后步步退让到侯爵,三代后降爵而袭。

 

因是救驾有功,手无缚鸡之力的国舅爷愣是封了武安候,赐了侯府。

从此三爷变侯爷,只等将来行了冠礼成了亲就入住侯府。

 

 

 

 

作者有话要说:

修文otz看过莫回头,改了一点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