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雍武史略>第71章 金殿御审

永寿殿

孔国培一案还是悬而未决,不过孔大人好像已经被人放弃,所有人都在为孔氏求情,也就是变相让宣帝放过京畿世族。

可是宣帝不肯让步,赵王推波助澜,一时间永寿殿内谁也压不过谁。

“陛下”齐瑾瑜站出来躬身说“此案扑朔迷离,令众人疑惑,微臣建议,不如金殿御审,消除疑惑”

金殿御审!不知怎么回事,宣帝眉心一跳,看向晋王,晋王似乎是感到了他的询问,敛眉一笑,站到殿内。

“微臣··附议”

“六弟今日有主意了?”

“微臣愚钝,但也知史,大雍立国以来,所受战乱并不少,当此之时正是明正法典,申刑狱之公正,让天下万民见证陛下气度,不为小小胡夷所影响,若罪及全家则全家论罪,若罪在一人则只惩一人”

大殿一片寂静,宣帝揣摩着晋王的用意,却总也理不清,但此事再拖下去,无论能不能论罪孔氏,赵王世族的联合都不可避免了,毕竟能放弃孔国培,未尝就不能放弃孔氏,朝廷毕竟不能将所有京畿勋贵杀尽。

“准奏,三日后,金殿御审孔国培一案,廷尉丞相主审,朕亲自监审,众位爱卿陪同,如此便再无异议”

“陛下万岁”

 

廷尉府大牢

马车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停在牢门口,赵志平跳下马车,冲门口的小校一拱手,小校扫了一眼马车里的人,点点头,悄无声息的带人进去。

管飞燕只是个普通的证人,加上王谦和照顾,并没有受什么苦,秦宇打量了一番,发现比当年管文博住的好多了。

“杨夫人”

管飞燕坐在床上,对着小窗外的月亮发呆,听见声音下意识的转身,对上那张熟悉的面孔,瞬间失色。

“晋王!”

“夫人别来无恙”秦宇隔着牢门笑问。

这笑容管飞燕认识,她心里一颤,看着门外的晋王,平定了一下情绪说“王爷,来此何意?”

“本王听闻杨夫人进京状告孔大人,怕有疏漏,特来看看”秦宇蹲下,平视着对方的眼睛。

疏漏?管飞燕冷笑一下说“王爷何事直说便是,民妇不会绕弯子”

“夫人颇有乃父风范”秦宇看着她,从怀里掏出一把银锁,托在掌中说“杨公子在府上做客,本王特来知会杨夫人”

“逸儿!”管飞燕冲到跟前,抓起银锁,瞪着晋王“我儿尚在襁褓,王爷于心何忍!”

“呵呵··”秦宇笑着没回答。

管飞燕纤细的手紧紧握住银锁,跪在地上,很久很久后,才抬起头,看着晋王。

“王爷,有何吩咐”

聪明人就是好说话,秦宇招招手,示意她俯耳过来。

 

御园

“老师以为,晋王此举何意?”

“拉拢世族之心”王谦和开口。

晋王忌惮陛下与赵王联合,又不希望赵王与京畿世族联合,如今赵王举动除去孔国培已经阻止不了联合,所以晋王不得不低头,保下昔日死敌,来向世族证明其心意。

“你是说晋王有把握,一定能救下孔党”宣帝不满的问。

“陛下”王谦和严肃起来“即便没有救下又如何,金殿御审,很可能会让陛下和赵王彻底闹翻,晋王一样乐见其成”

“晋王好算计,无论怎样都能获利!”宣帝冷笑“朕倒要看看他如何保住孔党”

想拉拢人心,京畿世族对晋王的恨意绝对不低,怎么可能轻易低头,至于赵王,宣帝觉得晋王过于自信,真以为任何人都能任他摆布,说挑拨就挑拨了?

“陛下”王公公跑了过来,匆匆行礼说“皇后在行宫病危”

“传令何迢,即刻到南山行宫护送皇后回宫”宣帝心底一惊,赶紧又说“请南宫神官入宫”

 

赵王府

“金殿御审”邶正卿嘟囔着,心底不解。

晋王的一举一动,让他看不懂,若说是为了和赵王争夺世族归属,那为什么将管飞燕拱手让人,若说是针对孔氏,金殿御审也不见得就能一锤定音,此计也太保守了。

“许是”赵王知道他困惑,解释说“金殿御审总要有个结果,晋王是想逼迫本王和朝廷彻底决裂,毕竟真要是世族倒向本王,再联合陛下,晋王也不得不担忧”

邶正卿没有回答,他心底总有一股怪异,按道理孔党的事,晋王大可作壁上观,不掺合进来,至少不用掺和的这么早,可是晋王偏偏一早就趟进浑水,而到如今各方揣测,却都不能确定晋王的目的是什么,让人不安心。

“王爷,明日千万谨慎,微臣觉得,晋王另有图”邶正卿谨慎的说。

 

晋王府

秦宇正和赵志平下棋,手边一杯清茶,神色怡然“先生,你怎么了?”他瞥了眼赵志平欲言不言的样子。

“王爷,金殿御审究竟为何?”赵志平问。书生终是忍不住了,而且晋王那天的神色始终萦绕在他心底。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秦宇淡淡的说。

“这··”赵志平仍有疑惑。

“呵呵,先生之才多想想定能明白”秦宇倒了杯茶,放到他面前说“先生最近,懈怠了些,脑筋没有以前灵活了呢”

心又惊了一下,赵志平刚要说话,小福子进门“王爷,皇宫传来消息,皇后病危”

“什么!”秦宇脸色变了,扔下了手里的棋子。

赵志平小心的观察着晋王的神色,探寻的问“可是有什么影响?”

“一喜一忧”赵志平还想说,秦宇起身对他说“本王累了,先生也回去休息吧”

赵志平退走了,晋王严肃沉默之下必然隐藏着,他想起晋王的眼神,猛然发现,晋王的信任正在离自己而去。

 

永寿殿

宣帝坐在御座之上,晋王和赵王并排坐在首位,百官位列其后,廷尉又看看身侧的王丞相,不由暗自捏了把汗。

“带管飞燕,御史大夫孔国培”他整理神色说。

管飞燕很快被带上来,跪在大殿中央,孔国培负手而立,两颊清瘦,但仍倨傲不屑。

“孔大人,管飞燕状告之事你可认罪”

“呵呵,孔氏三代效忠,绝对与杨敬一等奸党无关,老夫天命之年,绝不许任何人污蔑孔氏声誉”

王谦和皱了皱眉头,孔国培又把孔氏扯了进来,沉声说“当年杨氏犯案,御史曾于太后和陛下面前力保杨氏忠诚,如今又痛斥其为奸党,大人为何如此举动不一”

“老臣并没有力保杨氏忠诚”孔国培冷笑“当日,夫只觉草率定论有违国法,故声言三思而后行,并无包庇之意,而后杨氏犯案,老臣知其罪有应得,也曾上表吾皇,我皇明鉴···”

唉···秦宇打了个哈欠,这两个混迹朝堂的老家伙,真要是吵起嘴仗来,得打到什么时候。

王谦和也意识到这样的争论没有意义,瞥向地上的管飞燕说“杨氏,你可有话说?”

“启禀大人,民妇有冤”

“何冤情?”

“大人”管飞燕抬起头,目光扫过前面的王谦和与廷尉,最后落在半低着头的晋王身上。丰哥,愿你的在天之灵保佑逸儿!

“大人,民妇之冤不在孔大人”

“什么!”廷尉惊呼一声,心里觉得要出事。

“民妇之冤,一在丞相王大人,王丞相胁迫民妇诬赖孔大人,民妇另一冤,在赵王殿下,赵王东郡强掳民妇,意欲杀民妇灭口”

“刁妇胡言”赵王腾地站起痛骂了一句。

“民妇没有胡说”管飞燕抬起头,直视着赵王掷地有声的说“民妇有证人,禁宫校尉何迢可以作证,当日正是何迢将民妇从赵王府救出,当时所有的官吏均可作证”

何迢是宣帝的人,所有人都明白,廷尉如坐针毡,手心满是冷汗,想立刻结束审问。

“陛下”有人站出来“此事还需禁宫校尉进殿核实”

“臣附议”

“臣附议”

宣帝看着见风使舵的孔党,嘴角抽抽说“召何迢”

“参见陛下”何迢披甲跪在殿中。

“何将军,当日可是你将管飞燕从赵王府救出?”廷尉硬着头皮问。

“是末将”何迢不明所以,如实回答。

“你为何知道管飞燕在赵王府?”

“回大人,是王丞相叫末将前去,末将并不知道她是杨氏”

哎呦,何将军实在的可爱,深得本王心意,秦宇心底大笑,瞥见赵王和王谦和逐渐变坏的脸色。

“呃··”廷尉擦擦额头的汗说“此事暂无凭据,一面之言··”

“民妇有证据”管飞燕打断廷尉的话,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这是丞相贴身之物,有王丞相名讳,题字,当日赠予民妇,言事成后放民妇归乡”

廷尉看着送到眼前的玉佩,瞥着一旁脸色难看的丞相大人,心底不知如何是好。王谦和看看玉佩,这确实是他给管飞燕的,当时只是可怜她,想令她安心,却没想到。

“陛下老臣一家世代忠心,未曾想今天竟受此侮辱,臣请陛下为老臣申冤,还老臣清白”孔国培适时的开口。



宣帝脸色一变,王谦和瞧见赶紧跪到殿中,赵王也一同跪下。

“陛下老臣令何将军接杨氏入府,是因为听闻孔党意欲暗害杨氏遗孤,从未有过胁迫,陛下明鉴”

“陛下,微臣接杨氏入京,也是听闻有人欲陷害国士遗孀,未来得及禀告陛下,但绝无杀人灭口之意”

宣帝目光在他们两个身上划过,微微欠身盯着管飞燕“杨氏,依你之意,杨敬一遗书是假的,所言所述不足为信?”

谁是谁非并不重要,他要的是定孔国培的罪,要的是株连孔氏,要的是京畿世族不在左右朝政。

“回陛下”管飞燕叩首说“公公离去时,民妇并未见过,不知是否留有遗书,亦不知真假”

宣帝脸色缓和一分,但殿内却陷入混乱,孔国培、王谦和还有赵王,全部变成了待罪之身,谁也撇不干净,大殿内的众臣各执一词,唯有晋王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六弟,你是不是又赢了!

皇兄,对不住了!秦宇看了眼宣帝,在众人的争论里站到殿中。

“陛下,微臣有奏”

争论声瞬间消弭,宣帝看着那个垂首而立的身影,沉沉的说“何事?”

“此案事涉权贵,牵连颇多,王丞相有栽赃之嫌,赵王有骄纵之罪,杨敬一遗书所言尚需推敲,微臣以为丞相应闭门思过,赵王亦当惩戒,而此案由廷尉府重新查阅案卷,不由他人插手”

“臣附议”齐瑾瑜跪下,关中世族大臣也纷纷跪下。

“臣也附议”孔党众臣也跪下。

满殿只有晋王垂首站在大殿中央,宣帝忽然觉得其实满殿内本就没有人,只有晋王与他罢了

“呵,晋王只有这一个要求吗?”

“微臣”秦宇低头,一字一句的说“惟愿国法公正”

哈··你晋王眼里还有国法,当真好笑!宣帝咬牙说“准奏!”

“陛下圣明”

朕身为天子,受众人胁迫,诓论什么圣明!宣帝迈着步子,没有理会身后的众人,离开了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