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八月乱长安>第22章

  殷循行礼,大司命与少司命御风飘然而去。

  司命殿中。

  少司命问大司命:“师父,既然您知道师弟不能克制自己的怜悯之心,为何不严词告诫他一番?”

  大司命叹道:“为师自是知道殷循这孩子本性良善,这一点是改不掉的。既然天道无情,那他有情一些,既不会惹出大祸,或许也并非坏事。至于其他,你我就多为他担待一些吧!”

  大厦终倾竖降旗

  +新增收藏类别

  建兴四年(316年),困境中的长安小朝廷,仿佛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去岁年底,凉州的一个名叫张冰的军士无意间获得一块得皇帝的宝玺,上面刻有“皇帝行玺”四个字。皇帝行玺是“天子六玺”之一,主要用于加盖在任命诸侯、官员的诏书上。

  凉州的官员把这方玺献于张寔,张寔认为堂堂天子宝玺,不是一个臣子应该拥有的,于是遣使送至长安的小朝廷。

  虽然算不上大事,但至少算是司马邺是“天命之子”的一个佐证,民间为此议论纷纷。

  四月,张寔又遣将军王该率步骑兵攻五千人入援长安,且送上河西诸郡的朝贡之物。司马邺投桃报李,下诏拜张寔为都督陕西诸军事,并任命张寔的弟弟张茂为秦州刺史。

  就像之前一样,使人顺心的事没能得意两天,让人糟心的就接踵而至。

  朝堂上,司徒梁芬提出追尊司马邺本生父、吴王司马晏的建议,对此司马邺当然是支持的。但索綝等一众大臣都以为不可,他们搬出了前朝的《魏明帝正统诏》作为依据,对旁支入承大统的追尊之事做出限制;退一步讲,就算是要进行追尊,追尊的对象也不是司马晏。司马邺毕竟是承袭了司马柬的秦王爵位,按照伦理,他的父亲只能是秦献王司马柬,而不是吴王司马晏!

  追尊之事一筹莫展,司马邺不得不妥协,他下诏,追赠其本生父吴王司马晏太保一职,谥曰“孝”。

  接着便是六月,发生了日食。

  日有食之,天人感应,意味着人君面临性命之忧。

  仿佛是对上天警示的响应,七月,汉大司马刘曜进兵北地,麴允率兵救援不利,很快北地、泾阳全部沦陷,建威将军鲁充、散骑常侍梁纬、少府皇甫阳等全部殉国。

  渭水以北之地,不复小朝廷所有。待到汉军渡河,兵锋所至,便是长安。

  司马邺的面前,再无屏障,他将直接面临刘曜手中的长剑。

  为了让自己没了牵挂,司马邺曾想让林泉护卫着杨清轻装只身逃出长安城,去关东投奔自己的舅舅。但杨清严词拒绝了,绝不只身逃走,也不会配合这个的确可能实现的逃跑计划。

  她只是遣散了宫中为数不多的宫女,让她们各自逃命。

  出城未必一定能保住命,但总部留在城中等死后果好得多。她不愿太多人为此搭上性命,只留自己一人,与司马邺一起,直面最后的命运。

  八月,汉军渡河,兵围长安城。

  上洛等地赶来的勤王军队屯军霸上,畏惧汉军强大,不敢进兵;司马保派遣麾下将领胡崧率兵来援,在灵台击败汉军。但胡崧担心一旦汉军再次退兵,朝廷依然为麹允、索綝把持,就率领援军驻扎渭河以北的槐里,按兵不动。

  至此,长安城外再无援兵,彻底成为一座孤城。

  心中早有准备的司马邺知道,小朝廷的末日已经到了。当注定的结局越来越近,他的心里反而更加坦然。

  九月,刘曜攻陷了长安外城,麴允、索綝退保小城自守。

  随着包围时间的拉长,到了十一月,城内的存粮所剩无几,陷入了严重的饥荒。要整整二两黄金才能换到一斗米,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相;本来就不多的百姓纷纷饿死,城中的守军纷纷逃亡,只有张寔派来的凉州将士,死守不移。

  山穷水尽,莫过于此了。

  司马邺对麴允说:“朕愿意出降,来旧城中剩余的百姓。”就派遣使侍中宗敞向刘曜奉上降表。

  投降过程中还发生了意外:奉侍中宗敞还没出城,就被索綝给拦下了。索綝另派自己儿子前去刘曜大营,传话说现在城中粮食还够维持一年,汉军一时难以攻下。倘若刘曜能答应任命索綝为万户郡公、仪同三司这样的官职,索綝便立刻献城投降。刘曜一刀砍了索綝的儿子,并回信说自己领兵十五年,从来不用诡计战胜敌人。如果城中有兵有粮,尽可婴城固守;如果守不住,就早点顺应天命吧。

  十一月初十,宗敞总算将降表送到了汉军大营,并约定明日出降。

  空荡荡的石渠阁,只有司马邺和杨清两个人。

  出降前的一晚,也是司马邺作为皇帝的最后一晚。

  司马邺回头迎上杨清温柔的目光,沉声道:“清儿姐姐,对不起,这次我不能再保护你了。”

  杨清的脸上没有一丝的畏惧,她看着已经比自己高出少许的司马邺,轻轻地抬起手抚摸他俊朗的脸,笑着道:“这几年,你已经保护得很好了。”

  司马邺道:“只要我活着一日,就护你一日周全。倘若我死了,你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