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锦衣夜带刀>第114章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关于前世,元也所记不多,但每每说起长安,他总是会想到这一句,不过当他真的来到长安时,却不是菊杀百花的季节。

  时值隆冬腊月,小雪如同盐粒一般,纷纷扬扬地撒了下来。江南其实也会下雪,但是在元也的印象中,在大多数时候,南方的雪都是落地化水,而这里却不同,不过片刻功夫,地上便覆了薄薄一层银霜,半天过去,远处的天地间,除了偶尔冒尖的荒草枯树,便都是白色了,因此当一队人马缓缓行在雪地上时,便显得有些突兀。

  陈珂呼出一口白气,将窗户关了,道:“公子,好像是大理寺的人快到了。”

  “动作蛮快嘛。”元也托着腮,有些好奇:“我不明白,为何不在城里交接?”

  陈珂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小声道:“折冲府兵不能进长安,公子可别在外人面前问这种问题。”

  元也撇了撇嘴,不悦道:“怎么着?嫌我没见过世面么?”

  “怎么会呢?”陈珂开始为元也收拾行李,敷衍了一句后,免不了开始忧心,“等他们来了,奴便不能继续跟着了,届时公子孤身一人,须得万事小心啊!”

  元也知道陈珂不可能陪着自己进大牢,心里早有准备,因此并不在意,而是问道:“你回郡王府后,会将一切都告诉他们么?”

  陈珂点头道:“杜学士说了,阿郎得知情。”

  “喔……”元也状作轻松地问道,“他们不会来探监罢?”

  “这……”陈珂停下手,皱眉想了片刻,老实回答,“奴不知道,不过如果公子希望,奴可以去传达。”

  元也连忙道:“不用!”

  “哦,好。”陈珂将冬衣狐裘全部打包好,又塞了几颗药丸,然后道,“过几日,奴会借口送药去看公子,你自己在大理寺,莫要害怕。”

  元也翻了个白眼:“行了,我又不是小孩。”

  陈珂嘿嘿一笑,顿了顿,忽然幽幽叹道:“也不知道公子到哪里了。”

  元也明白这声“公子”说的是李观镜,心中跟着叹了一声——钱塘渡口一别,转眼已经过去月余时间,也不知道谢翊之怎么样了,他能安然带着李观镜回到长安么?

  雪越下越大,整个天空都是黄沉沉的,也不知是因为天气,还是因为时辰已经临近傍晚。长安城里的百姓纷纷关上了门,连一贯热闹的平康坊都鲜少有人在外面行走,因此,当第一声敲门响起时,门房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门外不见人回应,敲第二声时,明显带了点不耐。

  门房“嘶”地一声,裹紧棉服,缩着脖子出了屋子,将门上小窗打开,只见外面站着两个披着斗篷的人,他们的面容隐藏在帽檐下,叫人看不真切,再看穿着,是很普通的平民服饰,门房登时来了火气,呵斥道:“有事走正门去!”

  一人抬起头,他的下半张脸都被蒙住,只露出一双凤眼,看过来时,让人觉得清清冷冷,连声音听上去也带着一丝凉意:“我找阎姬。”

  门房一惊,缓了语气,问道:“阁下何人?”

  对方没有回答,只加快了语速,重复道:“我找阎姬。”

  门房犹豫一瞬,还是打开后门,将人让了进来,他关好门后,问道:“两位郎君现在能报家门了么?”

  凤眸再次瞥了过来,门房不自觉咽了咽口水,只听他说道:“你告诉阎姬,便说云落旧主来访,她自会知晓我是谁。”

  “好,两位先进屋暖和暖和身子,奴这就去禀报。”

  门房走后,两人打开小屋,里间炭火味扑了过来,李观镜连咳了几声,退到檐下,摆了摆手,道:“你进去罢,我在这里等着就好。”

  “我不冷,倒是你……”谢翊之皱起眉头,道,“明明伤已经好了,怎么还是咳嗽?”

  李观镜拉下面巾,喘了几口气后,才感觉好些了,他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等回家后,我再寻个医工看一看罢。”

  “只能如此了。”谢翊之站到李观镜旁边,感叹道:“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平康坊云韶府里竟是这般模样。”

  李观镜笑道:“你原先觉得是什么样子?”

  “雕栏玉砌,富丽堂皇。”谢翊之看了看四周,道,“但这里甚是雅致。”

  “前面的戏楼倒是符合你的描述,来后院的客人很少,多是寻个清净地,所以装扮有所不同。”

  谢翊之奇道:“你对这里很熟悉,经常来?”

  “应酬嘛,逢年过节的时候,这里最热闹。”李观镜想起那几位好友,忍不住面露怀念之色,不过很快,他便从回忆中抽离出来,看着前方,道,“他们来了。”

  谢翊之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见一名女子疾步行来,此女未施脂粉,盘发之上也无任何装饰,一身黑衣,全身无一处不在遮掩美貌,饶是如此,谢翊之初见她,心中仍旧难免赞一句“明艳动人”。

  阎姬到了近前,见来人果然是李观镜,一时诧异不已,不过还有门房在身边,她只礼节性地点了点头,道:“两位随我来。”

  阎姬带着他们一路行去,竟来到了一处旧地——翩翩的院子。进屋之后,李观镜见桌上茶壶的嘴正冒着热气,角落里也已经燃起了无烟炭,但房里还残留着一丝寒气,显然是炭火刚搬来不久,阎姬从得到门房消息到迎接出来,不过片刻功夫,而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她已经妥善安排好了李观镜和谢翊之的落脚之处,心思当真是细致,行事亦是雷厉风行。李观镜不由感叹道:“难怪阿璟看重你。”

  “我一介弱女子,在齐王身边讨一个庇护罢了。”阎姬说罢,冲李观镜行了一礼,然后看向谢翊之,道,“敢问这位公子贵姓?”

  “我姓谢,谢翊之。”

  “谢公子有礼。”

  谢翊之连忙回了一礼。

  李观镜放下包袱,环顾一圈,想到七夕那日情形,恍然竟有隔世之感,忍不住问道:“翩翩后来如何了?”

  “游历四方,现如今可没人比她逍遥了。”阎姬看着李观镜,斟酌片刻,道,“李世子今日来,可遇见大理寺的人了?”

  李观镜收回目光,看向阎姬,问道:“此话怎讲?”

  “齐王出征前曾经叮嘱过我,他不在,世子便是主人,因此我一直密切关注世子的消息。”阎姬铺垫完,开始说正题,“今早城外驿站来人送信给大理寺,说李世子已经到了,我的人看着他们出城去了,没想到世子却出现在这里,因而方才我很是惊讶。”

  “他已经到长安了?”李观镜也有些惊讶,顿了片刻,道,“有些事不便多说,总之……我这次是秘密回长安,想来想去,还是你这里安全,因此冒昧打扰。”

  阎姬笑道:“承蒙世子信任,阎姬定当保守秘密。眼下除了藏身,敢问还有何事需要效劳?”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李观镜道:“我确实有两件事要拜托你。”

  “世子但请吩咐。”

  李观镜先问道:“你知道束凌云么?”

  阎姬点头:“大理寺少卿,齐王的人。”

  李观镜松了口气,看来阎姬比他想象中知道得更多,他便直接道:“我想见他一面。”

  “好,我马上安排人送信。”阎姬继续问道,“那第二件事呢?”

  “我需要你帮我打听打听,药王谷方家是否有人在长安。”

  阎姬想了想,道:“九月的时候听说有一位方家小郎君,不过不清楚他现在是否还在这里,我晚些时候给世子答复。”

  李观镜温声道:“多谢。”

  阎姬又问道:“世子还有事要吩咐么?”

  “莫要让人知道我在这里。”

  “我明白的。”

  李观镜站起身,阎姬会意,与他一道走到院中,李观镜斟酌片刻,道:“这次去江南,我曾经路过颍州,遇见了阎刺史,他向我打听一对流落在长安的阎氏姐弟,我想……他口中的如意,会不会是你的弟弟?”

  阎姬一怔,过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那你知道如意现在何处么?”

  阎姬抬眸看向李观镜,眼中却空无一物,她喃喃道:“齐王不曾告诉世子么?”

  “他提过,说如意失踪了,现在我知道你是他的姐姐,所以来问问你。”

  “失踪……”阎姬的神情忽然变得很奇怪,似笑似哭,下一瞬,她闭了闭眼睛,深吸一口气,道,“世子既然不知,便当没有这个人罢。”

  “为何这么说?发生何事了?”李观镜关切道,“可是遇到了难事?我能不能帮得上?”

  “谁都帮不了如意,除非……”阎姬摇了摇头,不再多说,感激地笑了笑,道,“多谢世子,我先去办事了,等晚些时候,我会派两位心腹来伺候世子起居。”

  李观镜看着阎姬离去,蓦然发现她比上次见面时憔悴了很多,这几个月发生了何事?阎如意……当真是失踪了么?

  谢翊之走到门口,见李观镜正在独自发呆,问道:“你问起方家人,是想拔毒了么?”

  李观镜回过身,颔首道:“元也已经到了,他在钱塘可以不开口,在大理寺却不能这样,得尽快将他替出来,但在进大理寺之前,我要将这处隐患除去,免得被人拿捏。”

  谢翊之犹豫了片刻,还是说出心中猜测:“阎娘子方才所说的方家人,很可能是方欢,若是他的话,恐怕他早已动身去钱塘了。”

  “竟是他?”李观镜先前听元也和谢翊之提过这个名字,当时只觉得耳熟,却没太放在心上,如今身处长安,他这才想起来,早在八月芙蓉园一游时,自己就听说过这个人了,可惜那次走得匆忙,李观镜没有听从秦子裕的建议去见方欢,否则他应当能早些知晓元也的去处,后面发生的事自然也会不同。思及至此,李观镜黯然道,“方笙大仇未报,我无颜见他,不必等阎姬的回复了,今晚便拔毒罢。”

  --------------------

  作者有话要说: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