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琅嬛韶光>第11章

  没想到,神医的书没见到,倒是见到了《唐本草》。

  唐朝经济发展迅速,各国觐见,万邦来朝,也带来许多药材和方子,而当时通用的《本草经集注》已渐渐显露出它的落后,故而朝廷下令修撰新的本草经,参与编撰者达数十人,增补药方百余种,更是图文并茂,分类考究,一度成为当时医学院的通行讲义。

  只不过,《唐本草》一书,在五代十国的混乱征伐中渐次亡佚,及至宋代,已无法考见,到了本朝,更不可能得见,故而此书定是杜撰,若是传奇话本,那么也不必计较,可医学书籍怎可儿戏,若是百姓在书中抄了方子吃了,死了人岂不造孽!

  众人听明白来龙去脉,自然相信廖大夫的话,不管谁有理,总之大家只知道廖大夫医术高超,这么多年来,开方子没出过错,不知道救过多少人的命。而这位开书肆的年轻后生,一看就没什么经验,肯定是不通岐黄的。

  锦秋也吃了一惊,唐本草?她并不记得家里有这本书啊,家里的书,她都看过,不可能记错的,难道是这老汉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可是锦秋才来此地并没有多久,不曾开罪于任何人啊,而且医馆和书肆也并无利益冲突啊,再者,看围观群众的反应,这位廖大夫就算称不上杏林圣手,也算得上是救治一方的好人了,不可能做这种下作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锦秋的脑海里闪过无数念头,但有四个字却是牢牢刻在脑海里的——有人害我!

  百姓们议论纷纷,就差动手砸店了,衙役们自觉维持秩序,张县令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但是他也不懂医术啊,术业有专攻,本县最权威的廖大夫都在这了,他就算想偏帮锦秋也不知如何开口,只能活活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医药大事,张县令都敢和稀泥,并不是因为他昏庸,相反,他有这样的底气,举国上下,恐怕只有安清一县做到了人人能看得起病,请医问药是奢侈事,对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小病不用治,大病没钱治,一辈子不进医馆的大有人在,别说民间了,就是皇宫里的宫女儿也大把看不起病的呢,而安清不同,小病大病都要医治是每个人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廖大夫都会细细看诊开药,犯不着自己跑到书肆去抄方子,况且,有钱按方买药,怎会没钱看诊,难不成还信不过廖大夫吗?

  电光火石之间,张县令就做出了决定,拿出官威,扫了一圈众人,才打着官腔开口道:“我说老廖啊,你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

  廖大夫一听就要炸毛,张县令忙接着道:“咱们安清,谁若是伤了病了,哪个不是找你廖神医的,就算手头紧些,你老廖医者仁心,也没有拒之门外的,谁会自己瞎吃药呢?知道你这是为了大家好,但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嘛,你看,后生开个铺子,被你闹得鸡飞狗跳的,年纪大了,脾气更该收一收嘛,你且看本官的。”

  张县令安抚住了廖大夫,他又转头问锦秋:“你就是东家?”

  锦秋行礼应是。

  张县令又道:“少年人有热血是好事,不过你也该多向前辈请教嘛,咱们县里数廖大夫的医术最为高超,你向他赔个礼,今天这事就过去了,以后若是再有医药书籍,可要向廖先生请教。”

  锦秋心领神会,忙向廖大夫深施一礼道:“廖先生仁心仁术,学生行事鲁莽,还望见谅,以后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学生自当虚心领训。”

  廖大夫也不好再得理不饶人,既然东家已经表明了态度,以后若是有医药典籍,能够及时沟通,也算得上是造福百姓,只得受了他的礼,大度道:“掌柜的虚心向学,后生可畏,……”

  “且慢!”

  廖大夫还没说完,就被疾声打断,众人齐刷刷地向声音来处看去,竟是段公子,这又是何意?

  众位学子也是不解,甚至有人悄悄去扯他的袖子,本来嘛,咱们书院的恩怨自然是用书院的方式解决,没必要介入人家书肆和医馆之间的矛盾中,虽然这纪小姐行事乖张了些,但也没必要痛打落水狗吧,哎,也不算落水狗,人家已经化解了,那更不用第三方去继续瞎搅和吧。

  也有人已经开始悄声议论了,“现在想来,纪小姐能进书院,肯定是山长允了的,以山长的为人,能允她进学,自然是有原因的,怎么段兄如此愤慨?”

  “女子读书,颇为不易,段小姐不过是隐瞒了女儿身,说到底也不算什么大过错,没必要置人于死地吧?”

  “就是,段兄一向宽和,怎地这次非要揪住人家错处不放?”

  段南星举着《唐本草》未等走到人群正中,就被同窗们拉住了,“算了,段兄,何苦计较,咱们事后再说吧。”

  段南星无奈一笑道:“想哪去了?”遂挣开衣袖,一面向内走,一面扬声道:“廖大夫可翻开书籍看了?”

  廖大夫心中一惊,诚实道:“那倒未曾。”

  段南星也不多言,双手将书册奉上道:“在下刚刚略看了序言,还请先生一阅。”

  廖大夫心中突然升起一点侥幸来,难道《唐本草》没有散佚,不觉手都激动地颤抖了,接过细看。

  细看了序言,又往后翻了几页,围观百姓都屏息等待,就连张县令都好奇起来,这一场戏究竟谁是赢家?

  廖大夫毕竟有些春秋,看书速度略慢了些,待他翻过后,不由得大笑起来,口中连说:“好啊!好啊!”

  群众等他看书就等了许久,此时心内焦急,忙催促道:“廖大夫,快给咱们说说啊!”,“是啊,快给咱们说说吧。”

  廖大夫举起书,满脸笑意道:“乡亲们,这是真的《唐本草》。”

  不仅看热闹的人摸不着头脑,就连锦秋都懵了,哪里来的真本?刚不是说亡佚几百年了吗?再说,就算有真本存世,又怎会跑到这偏远县城的小小书肆来,肯定收进皇家藏书楼了吧?

  忙也接过书来看,序言中说道,《唐本草》编成后,就成了医者的行医准则,后来人要学医辨药必须先读《唐本草》,故而在后人的医书中对此书引用颇多,而锦秋店里的这本,并不是全本,而是有人通读医学典籍,将后人引用过的段落全部收集起来,重新编纂成册,写成此书。

  待廖大夫解释完,大家看锦秋的眼神都变了,这是活菩萨啊,“通读典籍”“编纂成册”这是投入了多大的精力,又是怎样的意念支撑,看来这后生是个好人啊,可不是嘛,刚刚还欲拜廖大夫为师呢,看来安清下一代的大夫有着落了。

  锦秋有口说不清,想说这书不知道哪里来的,可刚刚赔礼道歉的时候可是没说,此时突然改口只怕无人相信,今天的事,从头到尾都很古怪。

  现在开市关头,也只得顺坡下了,招呼道:“今日之事一波三折,莫要扫了大家的兴,店里还有许多好书,农书,陶记,……一应俱全,大家先逛一逛吧。”

  看着铺子终于开始运营,锦秋才松了一口气,赶忙向张县令行礼道谢:“今日多亏了张大人在,不然我这铺子可能都保不住了,日后若有差遣,小的不敢辞也。”

  张县令无所谓地摆摆手,笑呵呵道:“本官为官清正,没什么好担心的,今日也只是做了分内之事,黄将军在二楼等许久喽,快上去吧,不用管我们。”说完真的带人离开了。

  锦秋又诚挚地向段南星道谢:“段兄今日慷慨相帮,先是揭牌,再是解围,小弟甚是感激,三日后午时,隔壁酒楼略备薄酒,还望段兄赏光。”

  段南星下意识就想拒绝,与一女子共同用膳,成何体统,可转念一想,自己也有话要对她说,二人知礼守礼,也没什么好顾虑的,况且她一女子都如此坦荡,自己实不该扭捏,遂应下了。

  锦秋料理了楼下的事,就把一楼交给周逸川支应了,独自上了二楼,果然在留给自己的雅间见到了黄伯伯,黄伯伯是父亲的老上司,也是父亲的伯乐,两人相交甚笃,十几年里常常动手打架,但战场上仍是把后背交给对方的生死兄弟。

  黄将军见锦秋到了关内还是一副男儿打扮,不由打趣:“我们锦秋也到了娶亲的年龄了吧?眼看着铺子也开起来了,是不是该议亲了?不知哪家的女儿有福气哦?”